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01-2024年银行会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累计服务3家企业,获7项行业荣誉)

2025-10-07人已围观

2001-2024年银行会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累计服务3家企业,获7项行业荣誉)

本人自2001年大学毕业投身银行会计领域以来,23年间历经基层核算、预算管理、财务主管等多岗位历练,始终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政部财会字〔1996〕19号)为准则,恪守财经纪律,累计处理账务超10万笔(准确率99.98%),主导或参与制度建设15项,培养专业人员8名,相关工作成果获国家统计局、所在企业等授予的7项荣誉。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学习与工作经历:构建“理论+实践”双支撑体系

1. 学业奠基阶段(1997年9月—2001年6月)

就读于大学会计学专业,系统修习《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金融企业会计》等核心课程,学业成绩持续保持专业前15%(年均分数85+),深度掌握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基础理论。通过财政部会计电算化(中级)考试,取得会计电算化操作资格证书,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为后续实务工作奠定技能基础。

2. 基层历练阶段(2001年7月—2003年3月)

任职于集团公司,先后担任车间实习会计、集团财务处结算中心会计。实习期间3个月内独立掌握车间生产成本归集(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分摊)、人员工资核算(含个税申报、社保计提)全流程,经集团财务处月度抽查验证,核算准确率达100%;2002年7月调任结算中心会计后,负责材料账务处理,通过优化凭证审核流程,将月度账务结账周期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连续12个月无账务差错,获集团财务处“月度优秀核算员”3次。

3. 专业成长阶段(2003年4月—2012年3月)

入职股份有限公司,历任材料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业务主管。2003-2005年聚焦材料管理痛点,牵头建立规范化核算体系;2006-2008年深耕工程成本管控,推动资金回收效率提升;2009-2012年统筹预算编制与融资管理,助力公司财务风险防控。期间获公司“先进工作者”2次、国家统计局“优秀个人”1次,所在团队获统计工作“先进集体”1次。

4. 能力提升阶段(2012年4月—2024年4月)

加入公司财务部,从预算会计助理逐步晋升至预算会计主办。通过岗位考核(2013年考核得分95分,排名第一),熟练掌握全面预算管理全流程;主导预算编报方案迭代、资金预申请制度落地等核心工作,2013年获部门“先进个人”“公司先进个人”双项荣誉,推动分公司预算编报质量进入集团前3名。

二、思想觉悟与技术水平:以行业规范为纲,持续迭代专业能力

1. 思想与职业道德建设

始终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金融企业财务规则》等法律法规,恪守“客观公正、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的会计职业道德,23年间未发生任何财经纪律违规事件。积极参与企业党建与廉政教育活动(年均参与8次),将“合规优先”理念贯穿财务工作全流程,多次作为合规标兵在部门内分享经验。

2. 专业技术能力提升

- 证书体系完善:2005年取得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证书,2008年通过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会计师资格,截至2024年累计参加财政部、地方财政局组织的会计继续教育32次,完成继续教育学时480小时,超额满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财会〔2018〕10号)“年均不少于90学时”的要求。

- 知识体系更新:紧跟行业政策变化,系统学习《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全面预算管理指引》(财政部财会〔2010〕15号)等文件,2020年参与“智能财务系统升级”项目,掌握财务数字化工具(如ERP系统预算模块、大数据分析工具),推动预算数据处理效率提升60%。

- 解决问题能力:针对企业财务痛点(如材料损耗过高、预算偏差过大),形成“问题诊断—方案设计—落地验证—迭代优化”的解决路径,2015-2024年累计解决重大财务问题18项,方案采纳率100%。

三、工作能力与工作成绩:以数据为证,推动财务价值创造

(一)材料管理规范化:降本增效成果显著(2003年4月—2005年12月)

2003年任职股份有限公司材料会计时,公司存在材料管理三大痛点:材料损耗率8%(远超行业平均5%)、项目材料员仅30%具备初级会计资格、会计账簿不健全。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三项核心措施:

1. 建立“材料出入库三级审核机制”,明确采购、仓储、财务部门职责,要求材料入库需经“供应商送货单+仓储验收单+财务审核单”三重确认,出库需经“领用申请单+部门负责人审批+财务备案”流程;

2. 制定《材料核算管理制度》(含12项操作细则),规范材料计价(采用加权平均法)、库存盘点(月度全面盘点+季度抽盘)、账务处理(按月归集材料成本)标准;

3. 开展材料员业务培训(年均4场,参训60人次),提升基础核算能力。

数据显示:制度实施6个月后,材料损耗率降至4.2%,较整改前下降47.5%;材料私用、变卖事件从每月2起降至0起,年节约成本约120万元;2005年公司材料核算合规率从65%提升至98%,相关经验被纳入公司《成本管控案例集》,本人获“先进工作者”称号。

(二)工程成本管控:提升资金使用效率(2006年3月—2008年12月)

2006年任公司财务预算部成本会计,负责二、三、四项目部工程成本核算,通过三项举措优化管理:

1. 建立“进度款催收台账”,按月更新项目进度、应收进度款金额、逾期天数、责任人员,实行“周跟踪、月通报”机制,推动进度款平均回收周期从60天缩短至45天,逾期率从25%降至8%;

2. 实施“以收定支”资金管控,要求项目部月度支出不得超过已回收进度款的80%,行政返退款明确责任到人(逾期未收回扣减绩效),2007年项目部资金闲置率从15%降至5%;

3. 每月编制《工程成本分析报告》,聚焦“人工、材料、机械”三大成本项,提出优化建议(如调整分包商结算周期、推进材料集采),2006-2008年推动单项工程费用平均降低6.8%,分包工程超付率从10%降至0.5%。

结果表明:2008年项目部整体利润率较2006年提升4.2个百分点,本人再次获公司“先进工作者”称号。

(三)预算与融资管理:强化财务支撑能力(2009年3月—2012年3月)

2009年晋升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业务主管后,牵头三大核心工作:

1. 编制公司2009-2011年度总预算,采用“上下结合”编制法(先由各部门提报需求,再结合公司战略调整),预算偏差率控制在±3%以内(行业平均偏差率±5%),为领导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2. 组织多渠道融资,2010年通过协调银行信贷(获授信8000万元)、发行短期融资券(4000万元),累计筹措流动资金1.2亿元,保障公司3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财务费用较2009年降低8%;

3. 参与制定《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覆盖货币资金(含资金支付审批)、采购与付款(含供应商准入)、销售与收款(含应收账款管理)等6大模块,制度实施后公司财务风险评估得分从72分(满分100分)提升至89分。

在统计工作方面,负责的财务及统计指标报送(如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准确率连续36个月保持100%,2010年获国家统计局“优秀个人”称号,所在公司同步获统计工作“先进集体”。

(四)全面预算管理深化:推动财务精细化(2012年4月—2024年4月)

任职公司财务部期间,围绕预算管理实现四大突破:

1. 预算基础工作优化:针对月均2000+条数据处理、7天结账周期的压力,2013年起优化预算执行台账,新增计提类费用逐笔清单(含费用类型、计提依据、金额测算过程),台账查询效率提升40%;季度分析引入“行业指标对比+历史数据趋势+预算分解进度”三维模型,2014年完成的《公司未来十年经营情况预测报告》,后续5年验证准确率达88%,提出的降本增效方案年降本约80万元。

2. 预算额度精准争取:依据《全面预算管理指引》要求,每年梳理成本增长点(如人工、研发),建立“预算数据-经营目标”联动模型。通过年均12次生产部门调研、与业务部门确认预算依据(如设备单价、工程量),2015-2024年累计争取重点项目预算超3000万元,刚性支出(工资、税费)保障率100%;2020年某专项支出预算较初始方案增加15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

3. 编报方案迭代升级:2014年起牵头编制年度预算编报方案,包含5大模块、明确28项指标计算口径(如营收测算依据、费用分摊标准);每年组织4场培训(年均参训50人次),2014-2024年方案经12次修订,预算编制差错率从8%降至1.2%,编报效率提升50%。

4. 预算执行闭环管理:构建“部门-项目-期间”三维责任体系,将预算分解至12个部门、35个项目;2014年7月推行月度资金预申请,资金使用效率从75%提升至92%;每月/季度开展监督(月均1份监督报告),2015-2024年预警偏差超±5%事项32次,整改完成率100%;2013年实施预算外资金审批制度,预算外支出占比从12%降至3%。

23年银行会计工作实践中,通过“实践-复盘-优化”的循环,形成“立足大局、着眼细节、坚守原则、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具备全面履行管理会计岗位的能力。后续将持续以《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深化财务数字化技能,为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提供更坚实支撑。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