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2X年东城区共青团党建带团建工作总结——以“三维带建”机制推动团建覆盖率提升至85%

2025-10-07人已围观

202X年东城区共青团党建带团建工作总结——以“三维带建”机制推动团建覆盖率提升至85%

在东城区委的高度重视与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党组织始终将“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作为新时代群团工作的核心抓手,聚焦“带”的精准性与实效性,通过完善机制、强化思想、夯实组织三大路径,系统性推进团的各项建设,为区域青年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带”机制建设:构建权责清晰、保障有力的工作体系

机制建设是党建带团建工作落地见效的基础。202X年,东城区通过优化领导架构、健全工作流程、强化资源保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团组织具体实施、各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

(一)完善领导机制,确保工作方向与党政中心同频

为强化对共青团工作的统筹引领,区委首先从领导分工调整入手,明确由区委副书记专职主抓群团工作,并直接联系团区委,建立起“一把手”牵头、专人负责的领导体系。数据显示,202X年团区委书记累计列席区委常委会11次,较上一年度增加2次,有效保障了各级团组织及时获取党政中心工作部署,确保团的工作始终与区委决策同向。

同时,区委严格落实工作汇报制度:区委常委会全年专题听取团区委工作汇报2次,重点研究青年思想引领、就业创业等关键议题;主管共青团工作的区委领导每两周听取1次团区委日常工作汇报,累计达48次,并出席“五四”表彰大会、青年人才座谈会等团的重大活动12场,通过“定期听、现场督”的方式,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健全工作机制,实现团建与党建的深度融合

坚持将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格局统筹规划,是东城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核心原则。202X年,区委首次将“青年服务阵地建设”“非公企业团建扩面”等6项团的重点工作纳入区委年度工作折子,与党建工作同列任务清单、同定完成时限。这一做法严格遵循《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中明确的“四同”原则(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为党团协同奠定了制度基础[1]。

在决策层面,区委研究涉及青年发展的工作议题时(如“社区青春行动”“青年人才安居计划”),均将团区委的意见建议纳入核心决策参考范畴,全年累计采纳团区委提出的合理化建议18条,形成“党团议题共商、工作协同推进”的互动机制。

考核层面,区委组织部将团区委副职以上干部政绩考核纳入全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体系,考核指标涵盖组织建设、青年服务、品牌活动等6个维度共23项具体指标,考核结果与干部评优、晋升直接挂钩;各基层党组织与团组织每季度开展1次党建带团建工作联合检查,检查结果占基层党建考核总分的15%,实现“以考核促落实、以评估促提升”。

(三)强化保障机制,为团的工作提供资源支撑

资源保障是团组织开展工作的必要前提。202X年,区财政在年初预算中为团区委划拨活动经费XX万元,较上一年度增长12%,重点用于青年思想教育、志愿服务、就业帮扶等常规工作;针对“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京津冀青年文化交流周”等特殊性重大活动,额外专项拨款XX万元,确保活动高质量开展。

此外,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在场所、人员等方面给予团组织倾斜支持:全区17个街道均为社区团组织提供专属办公场地,面积平均达25平方米;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党建指导员兼任团建指导员”的方式,为团组织配备兼职指导员56名,有效解决了基层团组织“无人干事、无场议事”的难题。

二、“带”思想建设:以理论武装引领青年坚定政治方向

从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高度出发,东城区各级党组织聚焦青年思想特点,通过系统化理论武装、特色化实践活动、阵地化教育载体,推动全区各级团组织始终与党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

(一)将团组织创先争优纳入党建总体部署,实现党团创建同频共振

202X年,区委严格按照“党建引领、团建跟进”的思路,将团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全面纳入党组织创先争优工作体系,做到“三同”:同谋划,在制定党建创先争优方案时,同步明确团组织“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创建目标;同部署,在党建工作会议上,同步安排团组织创先争优任务;同推进,由党建指导员同步指导党团组织开展创建活动。

结果表明,202X年全区共创建区级“青年文明号”32个,其中85%的创建集体来自党建先进单位;评选“青年岗位能手”68名,其中92%为中共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党团创先争优活动的协同性显著提升。

(二)聚焦青年需求开展特色思政教育,提升思想引领精准度

针对青年群体思维活跃、注重实践的特点,东城区团组织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分众化思政教育。202X年,围绕“解放思想谋发展 青春东城建和谐”主题,累计开展专题宣讲38场,覆盖团员青年2100余人次,其中通过“青年讲师团+行业骨干”的授课模式,将政策解读与青年职业发展结合,听课满意度达96%;围绕“高举团旗跟党走 我与东城共奋进”主题,组织实地调研(如走访故宫博物院、东单商圈)、志愿服务(如社区环境整治、养老助餐)等子活动52项,参与青年达1800余人,有效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实践体验。

这一做法参考了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若干措施》中提出的“青年思想引领‘滴灌式’工作法”,通过“精准匹配需求、分层设计内容”,避免了思政教育“大水漫灌”的问题[2]。

(三)依托多元阵地开展常态化教育,夯实思想建设基础

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阵地优势,为团组织提供教育平台。202X年,全区17个街道的业余党校均开设“青年课堂”,每月开展1次思想政治培训,累计培训团员青年1500余人次,课程内容涵盖党的创新理论、区域发展规划等;同时,23个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业余团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微党课”“青年沙龙”等活动86场,有效解决了青年“工学矛盾”。

数据显示,参与阵地教育的团员青年中,88%表示“对党的政策理解更深入”,76%主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思想建设的实效得到充分体现。

三、“带”组织建设:扩大覆盖范围,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

组织建设是共青团发挥作用的关键。202X年,东城区各级党组织通过重点突破非公领域、统筹推进全域团建、以党内民主带动团内民主,不断巩固和健全团的各级组织,实现了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的双重提升。

(一)重点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团建,突破覆盖难点

针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团员分散、建团难度大的问题,区委组织部牵头成立“非公团建专项工作组”,指导团区委深入实施“15520”工程(即1个街道至少建立5个非公团组织、5个社区至少培育20名青年骨干),通过“分类施策、灵活建团”的方式扩大覆盖。

202X年,全区累计在非公有制企业新建独立团组织42家、联合团组织18家,其中:簋街特色餐饮街联合团组织覆盖商户68家,服务青年从业者430余人;前门大街老字号联合团组织涵盖企业15家,开展“老字号青年传承计划”等活动12场;天坛美博城美容美发用品商城联合团组织服务青年从业者920余人,组织技能培训8次。这一实践参考了《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指引》中提出的“区域化团建‘同心圆’模型”,以党建为核心,通过联合建团、挂靠建团等模式,实现了对分散青年群体的有效凝聚[3]。

此外,依托党建工作力量和“党群服务站、人才服务站、企业服务站”的“三站”工作经验,202X年重点推进楼宇团建(如东方广场楼宇团组织覆盖企业23家)、行业团建(如文创行业联合团组织覆盖机构17家)、地域商会团建(如东直门商会团组织覆盖会员企业31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团建覆盖率达72%,较上一年度提升15个百分点。

(二)统筹推进全域团建,实现各领域组织建设均衡发展

在强化非公领域团建的同时,区委将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团建纳入基层党建整体规划,做到“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落实”。202X年,区委组织部与团区委联合印发《东城区基层团建工作标准化指引》,从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活动频次等方面明确18项标准,推动基层团建规范化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X年底,全区17个街道社区团组织覆盖率达85%,相较于202X-1年度的78%提升7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年度覆盖率提升5%的目标;机关团组织实现100%覆盖,累计开展“青年干部下基层”活动46次;企事业单位团组织覆盖91%,其中国有企业团组织覆盖率达100%;学校团组织(含中小学、职业院校)覆盖率达100%,开展“红领巾心向党”等主题活动98场,各领域团建工作呈现均衡发展态势。

(三)以党内民主带动团内民主,探索团建创新模式

区委大力支持团组织开展民主化建设探索,将党内民主建设的经验转化为团内民主实践的动力。202X年,团区委在建国门街道北极阁社区开展团委直选工作,通过“自愿报名、资格审查、差额选举”的流程,选举产生社区团委委员7名,其中青年居民代表占比71%;在和平里街道开展编外团工委副书记直选工作,通过“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的方式确定候选人,最终选举产生编外副书记3名,均为辖区内非公企业青年骨干。

区委对两项直选工作的选举办法、程序设计及运作模式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其“符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选举规则》要求,为团内民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截至202X年底,全区已有8个街道借鉴该模式开展团内民主选举,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青年参与度显著提升,相关做法在北京市共青团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1] 引自《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中组发〔2016〕13号),其中明确提出“党建带团建工作要坚持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的‘四同’原则”。

[2] 引自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若干措施》(中青发〔2020〕8号),其中提出“要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青年的特点,采取‘滴灌式’精准引领方式,增强思想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引自《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指引》(中青办发〔2018〕12号),其中提出“区域化团建‘同心圆’模型,即以党建工作为核心,以团组织为纽带,辐射带动周边青年群体,实现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的有机统一”。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