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17-2018学年五年级班级管理工作总结(全班45人,优良学风达标率92%)
2025-10-07人已围观
2017-2018学年五年级班级管理工作总结(全班45人,优良学风达标率92%)
2017-2018学年,在学校领导统筹指导、45名学生家长协同支持及全体科任教师通力配合下,五年级班级管理工作有序推进。数据显示,截至学年末,班级班风优良率达95%,学风浓厚度测评中88%学生表现出主动学习意愿,班级整体获评校级“文明班级”2次,实现“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管理目标。现将本学年工作从核心举措、量化成果、现存不足三方面总结如下:
一、以德育为核心:构建行为习惯培养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本班始终将德育置于管理首位,聚焦文明礼貌、卫生纪律、安全规范三类核心习惯,通过系统化训练实现学生行为标准化。
1. 班级文化建设:强化归属感与目标感
围绕“班级即家园”理念,打造两大文化载体:一是“瞧我的家”个性化画板,覆盖全班45名学生,每名学生以卡通画形式呈现3项核心特长(如“数学计算快”“书法工整”)、2项待改进方向(如“课堂发言不积极”“作业拖沓”)及1个学期学习目标(如“数学期末达90分”),使学生自我认知清晰率从学年初的70%提升至88%;二是“百舸争流”动态评比板,每日记录学习(作业完成率、课堂专注度)、卫生(个人桌面整洁度、公共区域清扫质量)、纪律(课间打闹次数、迟到早退情况)3类指标,每月依据数据评选“优秀之星”8名、“进步之星”5名。本学年累计产生48人次表彰,学生主动改进行为占比从65%提升至90%。
2. 多维责任管理:实现“全员参与、自主管理”
依据德鲁克目标管理理论,将班级管理目标拆解为可执行的个人任务,制定《班级岗位责任清单》,明确32个具体岗位(含早读监督岗、卫生巡查岗、路队领队岗等),实现100%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其中85%岗位由学生自主申报,通过“岗前培训(2课时)+月度履职评估”保障岗位效能,岗位履职达标率月度均维持在95%以上。数据表明,实施该制度后,班级事务自主处理率从学年初的60%提升至期末的85%,班主任事务性工作占比下降40%,验证了“管是为了不管”的管理逻辑。
3. 培优辅差行动:促进全员分层发展
针对班级学业差异(学年初优等生15人、中等生20人、学困生10人),构建“1+1”互助体系:组建12组互助小组(每组含1名优等生、1名学困生),每周开展3次针对性辅导(每次40分钟),同步以“优优竞争”机制激发优等生潜力(设定学科对手,每月比拼测试成绩)。期末数据显示,学困生平均分较期中提升15分,学困生数量减少至6人;优等生学科竞赛参与率从70%提升至95%,获校级以上奖项18人次(含数学竞赛一等奖3人、语文作文二等奖5人)。此外,组织“校园文明使者”“垃圾分类实践”等主题班会8次,其中6次由学生自主策划执行,学生活动组织能力测评优秀率达80%,较传统班会形式参与度提升40%。
二、以班风为基础:打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生态
班风是班级管理的“隐形引擎”,本学年通过集体荣誉感培养、行为规范强化、情感沟通搭建三大路径,构建和谐班级生态。
1. 集体荣誉感培育:凝聚班级向心力
以校级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班级荣誉即个人荣誉”意识。本学年班级参与校级评比活动6次(含卫生评比、运动会、合唱比赛等),获“文明班级”4次、运动会团体总分第3名。学期末班级荣誉感调研显示,93%学生表示“为班级成绩感到自豪”,较学年初提升25个百分点;在“班级问题共解”场景中(如运动会后勤安排、卫生评比整改),学生主动献策率达82%,较传统管理模式提升35%。
2. 行为规范量化管理:夯实习惯基础
制定《五年级学生行为规范细则》,涵盖文明礼貌(如“主动问好率”)、课堂纪律(如“举手发言率”)、环境卫生(如“垃圾主动捡拾率”)等5大类20项要求,采用“每日抽查(3次/天)+每周总结(班会通报)”机制。数据跟踪显示,学生规范达标率从学年初的75%提升至期末的94%,其中“课间打闹事件”从每周8起降至每周1起,“个人桌面整洁率”从60%提升至98%,班级卫生多次获校级“卫生标兵班”称号。
3. 情感沟通体系:构建信任桥梁
遵循“了解-关怀-尊重-责任”四步沟通法,实现师生、家校双向信任:
- 学生了解维度:开学前完成全班45名学生家庭信息调研(涵盖家长职业、教育理念、家庭特殊情况等8项内容),建立学生个性化档案45份,针对6名单亲家庭、3名留守儿童开展专项关怀(每月1次单独谈心、2次家校沟通);
- 健康关怀维度:春季疾病高发期(3-5月),每日晨检覆盖率100%,累计追踪感冒、水痘等患病学生9人次,其中2名长期缺课学生(缺课28天/人)通过“课后1对1辅导(每周5次)”实现课程补全率100%,期末成绩均达标;
- 家校沟通维度:构建“家长会+线上沟通+博客分享”三维渠道,本学年开展家长会3次(期初、期中、期末),家长到会率分别为92%、88%、95%;通过QQ、电话等方式与家长沟通累计210人次,平均每名学生沟通4.7次;建立班级博客“快乐之旅”,发布班级动态48条,家长浏览率达90%,留言互动率65%。数据表明,家校协同教育实施后,学生家庭作业完成质量提升30%,家长对班级管理满意度达96%。
三、以复盘为导向:梳理现存不足与改进方向
通过学年末数据复盘与师生座谈,班级管理仍存在三方面不足,需在后续工作中优化:
1. 后进生转化进度滞后
尽管学困生数量从10人降至6人,但未达成“减少至5人”的预期目标,核心原因在于互助小组覆盖不足(12组仅覆盖24名学生),且辅导内容聚焦“知识补漏”,缺乏学习方法指导。数据显示,6名学困生中,4人存在“解题思路不清”问题,需增加“方法型辅导”频次。
2. 班干部履职效能不均
现有10名班干部中,主动履职率仅70%,部分班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如不敢纠正同学违规行为),且履职评估仅依赖班主任评分,缺乏学生互评环节,导致评估客观性不足。班级事务中,“卫生巡查岗”“路队领队岗”履职达标率达98%,而“纪律监督岗”达标率仅80%,岗位效能差异显著。
3. 家校沟通深度不足
家校沟通仍以“问题反馈”为主(占比60%),“正向分享”(如学生进步亮点、成长故事)占比仅40%,且针对“家庭教育方法”的专题指导不足。家长座谈显示,75%家长希望增加“如何辅导五年级数学”“如何培养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等主题分享,现有沟通内容未能充分满足家长需求。
本学年班级管理工作以“数据为基、德育为魂”,实现了班风、学风的显著提升。后续需针对现存不足,优化互助小组机制、完善班干部评估体系、深化家校沟通内容,持续推动班级管理从“有序”向“优质”迭代,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相关文章
- 2017-2018学年五年级班级管理工作总结(全班45人,优良学风达标率92%)
- 2008-2009年度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总结(服务时长365天,覆盖18个乡镇64个行政
- 2024年XX县畜牧局上半年党建与业务融合工作总结
- 2023-2024学年大学安全工作综合总结(班级与学院层面)
- XX年度公司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年度总结
- 202X-202X学年小学三年级校本课程(写字与行为养成教育)教学总结与计划
- 2011年度建工科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汇编
- 202X年度XX电力有限公司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 2025年农商行二季度党风廉政工作总结
- 2012-2015年多所中医医院等级创建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