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23-2024学年大学安全工作综合总结(班级与学院层面)

2025-10-07人已围观

2023-2024学年大学安全工作综合总结(班级与学院层面)

一、2023-2024学年预科四班安全工作计划

为明确新学期安全工作方向,履行保卫委员职责,保障班级成员学习生活安全,特制定本计划,核心目标与措施如下:

(一)核心工作目标

以“提升安全意识、保障财产安全、构建安全学习环境”为核心,推动预科四班安全管理规范化,实现学期内无安全事故发生,班级安全知识知晓率达100%,公共财产完好率维持在98%以上。

(二)具体实施措施

1. 宿舍安全巡查:每周开展3次宿舍安全巡逻(含2次日常巡查、1次突击检查),重点排查违规电器使用、线路私拉乱接、消防通道堵塞等问题,发现隐患后立即现场纠正,无法即时处理的24小时内上报辅导员,学期内累计排查隐患12项,整改率100%。

2. 财产损失处理:建立班级公共财产台账,对教室、宿舍内桌椅、门窗、水电设施等进行登记,发现财产意外损失后,1个工作日内核实情况并上报学院后勤部门,学期内处理财产维修申请4次,平均维修响应时间不超过3天。

3. 安全知识普及:每月组织1次安全知识学习活动,推荐《大学生安全手册》《校园消防安全指南》等书籍,通过班级群分享安全案例,学期内累计推送安全知识资料28篇,组织知识问答1次,参与率达95%。

4. 案例警示教育:每周收集1则校园安全案例(含盗窃、诈骗、意外事故等类型),在班级早会中简要通报,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汲取教训,学期内累计通报案例36则,据问卷统计,89%的学生表示案例学习提升了自身防范意识。

5. 贵重物品管理:通过班会强调贵重物品保管要求,建议学生使用带锁储物柜,离开座位或宿舍时随身携带手机、电脑等物品,学期内班级未发生贵重物品失窃事件,较上一学期(2起)实现零突破。

6. 活动安全保障:班级组织校外实践、文体活动前,制定专项安全方案,明确安全责任人,活动中每2小时进行1次人员清点,学期内组织活动6次,均无安全意外发生。

7. 协同配合工作:主动对接班委会、团支部及学院安全管理部门,配合完成安全检查、数据统计等工作,学期内协助学院完成安全问卷调研2次,提交班级安全报告3份,配合度达100%。

二、2023-2024学年外语系08级5班安全及班级管理工作总结

2023-2024学年,外语系08级5班(共34名学生)在班委会牵头下,以“安全为基、协同共建”为原则,开展班级管理与安全工作,现将核心成果与问题总结如下:

(一)班级制度建设:以规范保障安全

本学年班级围绕“自我管理、民主决策”目标,完善三项核心制度,据班级日志记录,制度执行后班级事务处理效率提升30%,安全管理漏洞减少40%:

1. 管理制度细化:制定《班级安全管理细则》《班费使用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安全巡查、财产管理、考勤记录等12项工作的具体标准,如“迟到3次及以上需提交书面说明”“宿舍违规电器使用将取消评优资格”。

2. 决策流程规范:建立“班级决策评议小组”,由5名班委及4名学生代表组成,涉及安全活动组织、大额班费支出等事项,需经小组投票(超过2/3同意方可通过),学期内召开评议会议8次,决策通过率达90%。

3. 责任分工明确:落实“班委责任制”,将安全工作分解至各岗位,如保卫委员负责宿舍巡查、生活委员负责财产登记、学习委员负责考勤监督,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的管理体系。

(二)班委会队伍建设:以团队推动执行

班级班委会(含班长、副班长、保卫委员等8个岗位)通过“岗前培训+月度复盘”提升工作能力,据学期末测评,学生对班委工作满意度达88分(满分100分),较上一学年提升10分:

1. 能力提升机制:开学初组织班委参加学院“学生干部安全管理培训”,学习《高校班级安全工作指南》及应急处理流程;每月召开1次班委工作会议,复盘安全工作执行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学期内累计优化工作方法6项。

2. 协同配合效率:通过“任务清单+进度跟踪”模式,确保班委间信息同步,如宿舍巡查后,保卫委员需24小时内将结果同步至班长及辅导员,学期内未出现因信息滞后导致的安全问题。

(三)安全及班级活动开展:以实践强化保障

1. 班费安全管理:实行“班长+生活委员双管控、班委监督”机制,单笔支出超过500元需经班级决策评议小组通过,每2个月在班级群公示班费收支明细(含发票照片),学期内班费总收入3400元,总支出2860元,结余540元,公示后无异议。

2. 文体活动安全:购买篮球、羽毛球等体育用品(支出480元),每月组织1次体育活动,活动前明确安全注意事项,安排2名班委负责现场安全,学期内组织活动8次,无运动损伤事件发生。

3. 信息安全管理:统计班级34名学生及8名任课教师的联系方式,整理成册后发放至各宿舍;建立班级QQ群(成员34人)及飞信群(成员34人),用于安全通知传达,通知平均送达率达100%,响应时间不超过1小时。

4. 宿舍安全巡查:每周开展2次夜间查寝(周三、周日),记录学生归寝情况,学期内累计查寝36次,夜不归宿现象仅发生2次,均及时联系学生并反馈辅导员,处理率100%。

5. 思想安全建设:推动学生参与党组织培养,2名学生通过考核发展为预备党员,34名学生全部完成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业率100%),较上一学年(结业率95%)提升5%;班级党员及预备党员共4人,占比达11.8%。

(四)班风与学风建设:以氛围巩固安全

1. 班风建设成果:提出“赞美集体,欣赏个人”理念,通过安全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等增强班级凝聚力,学期内组织“安全知识竞赛”“诚信考试宣讲”等主题班会4次,参与率达100%;据问卷统计,92%的学生表示“班级氛围融洽,遇到安全问题会主动向班委求助”。

2. 学风安全保障:重点关注学生上课出勤率及学习状态,建立“考勤-提醒-帮扶”机制,对迟到、旷课学生进行谈心谈话,联合学习委员成立3个学习小组(每组8-10人),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学期内班级旷课率控制在1%以内,挂科人数从3人减少至1人,挂科率下降6.5%。

(五)现存问题

1. 班级凝聚力待提升:集体活动中,约15%的学生参与积极性较低,存在“被动参与”现象,需优化活动形式以提高参与度。

2. 班委能力不均衡:2名班委在安全事件应急处理中表现不足,责任意识需进一步强化,需增加专项培训次数。

3. 男女同学互动不足:班级男女比例为1:1.2,但跨性别互动的活动占比仅30%,需设计更多混合分组活动以促进交流。

4. 个别学生自律性弱:仍有2名学生存在偶尔迟到现象,1名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时间不足3小时/天,需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

5. 班委与学生沟通少:据反馈,40%的学生表示“近1个月未与班委主动沟通安全相关问题”,需建立更便捷的意见反馈渠道。

三、2023-2024学年学院安全稳定工作总结

2023-2024学年,学院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落实校园安全管理要求,据学院安全台账统计,学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安全隐患整改率达100%,师生安全满意度达90分(满分100分)。

(一)组织领导:构建多层级管理体系

1. 领导小组组建:成立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各系主任及后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1次安全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安全问题,学年内召开会议4次,部署工作任务12项。

2. 责任落实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学院与12个部门(系)负责人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将安全工作纳入部门年度考核,考核权重占比15%。

(二)宣传教育:提升师生安全意识

1. 政策传达与培训:及时传达上级部门安全文件精神,组织全院教职工学习《高校校园安全管理规定》,开展安全培训2次,覆盖教职工300余人;通过学院官网、公众号推送安全知识文章48篇,阅读量累计达1.2万人次。

2. 多样化宣传活动:开展“安全教育月”活动,组织安全知识竞赛(参与学生2000余人)、安全主题板报评比(参赛班级56个);邀请市检察院检察官开展法制讲座1次,覆盖学生1500余人;联合市公安局禁毒大队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与市地震办合作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张贴宣传图画80余张,据课后测试,学生安全知识掌握率从60%提升至85%。

(三)隐患排查与处置:强化安全风险管控

1. 突发事件应对:制定《学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火灾、地震、群体事件等6类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在敏感时期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学年内值班累计120人次,未发生突发事件升级情况。

2. 消防安全管理:每月对教学楼、实验室、学生宿舍等区域的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学年内更换过期灭火器40具,检修消防栓20个,更换安全出口指示标志56块,消防设施完好率从85%提升至100%;联合市公安消防大队开展消防演练1次,参与师生200余人,演练后学生消防自救能力测试平均分从65分提升至88分。

3. 心理健康安全:配备5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建立心理咨询室(每周开放40小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2次,覆盖学生5000余人;在班级设立心理保健员(每班1名),建立“班级-系部-学院”三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学年内干预心理危机案例8起,干预成功率达100%。

4. 宿舍与财产安全:每周开展1次学生宿舍安全突击检查,重点排查违规电器,学年内没收违规电器30件,下发整改通知书15份;针对学生反映的“宿舍饮水难”问题,引进饮水公司在宿舍安装饮水机120台,解决违规使用电热棒问题,学年内宿舍火灾隐患较上一学年下降70%。

5. 食品与设施安全:监督食堂落实食品采购、贮存、加工等环节的卫生要求,每月开展食品卫生检查2次,学年内未发生食品中毒事件;对校园危房、洪涝隐患区域进行排查,整改图书馆洪涝隐患1处,维修教学楼门窗30扇。

(四)周边环境治理:协同优化安全环境

针对校园周边存在的非法营运车辆、流动饮食摊点等问题,主动对接市综治委、公安局、公交公司等部门,开展联合整治行动2次,清理流动摊点15个,规范车辆停放秩序,学年内校园周边交通事故发生率下降50%,学生对周边环境满意度提升20%。

(五)现存问题

1. 技防设施不完善:校园监控覆盖范围仍有盲区(约10%的公共区域无监控),需增加监控设备投入。

2. 学生安全意识不均衡:部分学生仍存在侥幸心理,违规使用电器、夜不归宿等现象偶有发生,需加强个性化教育。

3. 周边治理长效性不足:流动饮食摊点存在“整治后反弹”情况,需建立与地方部门的常态化沟通机制。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