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XX年度公司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年度总结
2025-10-06人已围观
XX年度公司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年度总结
一、XX年度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现高质量推进
为落实社会保险“广覆盖、保基本”的政策要求,确保应保尽保,本年度依据《社会保险稽核办法》(人社部令第16号)及《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相关规定,组织开展社会保险专项稽核工作,系统性督促企业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工作推进中,社保部门与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建立协同机制:在完成全县各企事业单位参保及缴费情况全面稽核后,第一时间将稽核结果通报监察大队;监察大队依据社保稽核数据,对拒缴、少缴及拖欠社保费的用人单位依法开展监察,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数据显示,本次专项稽核共查处企业少缴社会保险费92.33万元,最终完成补缴费用90.4万元,补缴率达97.9%,有效维护社保基金征缴秩序。
同时,为强化重点行业参保管理,结合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联合县安监局下发《关于贯彻做好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重点加强对全县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等高危行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监管,尤其聚焦工伤保险参保覆盖率,确保高危行业从业人员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截至XX年底,各险种参保及基金征缴情况如下:
- 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32万人,年度新增扩面1.4万人,新增量完成年度目标的298%;基金征收金额1.18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19%;基金清欠925万元,清欠完成率110%;额外实现计划外征缴2625万元。
-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征收3379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10%,超额完成既定指标。
-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5万人,年度新增扩面1.6万人,新增量完成年度目标的842%;基金征收0.8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49%,其中完成历史欠费清收1853万元。
-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71万人,基金征收707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97%,同步完成历史欠费清收346万元。
- 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32万人,基金征收244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1%,实现目标任务稳定达成。
- 综合保险:参保人数0.69万人,年度新增扩面0.6万人,新增量完成年度目标的429%,参保覆盖范围显著扩大。
(二)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工作实现规范化落地
在去年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工作基础上,本年度进一步推进该项工作精细化管理。市政府下达我县新增已征地二、三类人员参保目标1000人,经前期摸排、政策宣讲、集中办理等系统性推进,实际完成参保登记2195人,完成率达219%,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针对已征地农转非一类人员,全面实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模式,全年累计为11490名该类人员发放养老金2895万元,发放及时率与足额率均保持100%,未发生一起发放异常情况。同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筹集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保补贴资金,全县县级层面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保补贴资金2014.24万元已全部足额到位,保障政策红利精准兑现。
为规范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流程,依据《成都市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双流县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办法》(双府发[XX]68号),明确XX年1月1日以后新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参保标准、缴费方式及待遇享受规则。目前,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工作已在全县范围内有序展开,参保登记流程逐步标准化。
(三)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持续优化完善
1. 强化定点机构监管:依据《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协议管理办法》,加大对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的管理力度,重点强化年度年检考核。县社保局与各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药店签订标准化医疗服务协议,建立涵盖服务质量、费用控制、合规操作等维度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明确双方权责义务,实现定点机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2. 升级医保网络服务:优化基本医疗保险网络服务体系,构建定点医疗机构与药店“实时在网”医保信息系统。要求各医疗机构每日按时传输诊疗记录与费用明细信息,推行住院医疗费逐日清单制度,严格执行自费药品使用前患者签字确认流程。结果表明,该举措实施后,医疗机构医保违规行为发生率下降25%,患者对医保服务的满意度提升至92%,医患关系和谐度显著改善。
3. 修订医保实施办法:我县原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按市政府规定进入5年过渡期,将于XX年12月31日到期。基于过去5年全县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数据(含基金收支、参保结构、待遇享受等),结合杭州、苏州等先进地区医保改革经验,经咨询省、市基本医疗保险专家团队并广泛征求企业、群众代表意见,完成新《双流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拟定工作,新办法将进一步优化缴费基数、待遇报销比例及异地就医流程,提升医保服务便捷性与普惠性。
4. 建立医疗救助制度:结合我县城镇困难群体分布特点,出台《双流县人民政府关于双流县城镇困难人员医疗救助实施意见》,将城镇低保人员、特困供养人员、重度残疾人等各类城镇困难群体全面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明确救助标准与申请流程。该制度的实施有效发挥社会保障兜底功能,全年累计救助困难人员1200余人次,切实减轻困难群体医疗负担,促进社会公平稳定。
(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体系基本建成
1. 保障养老金发放安全:将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作为核心任务,通过建立基金调度机制、优化发放流程,全年累计为23459名离退休职工(含失地农民)发放养老金9769万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稳定保持100%,未发生一起延迟发放或金额误差情况,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求。
2. 构建基层服务网络:为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下沉,全县共建立85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聘请86名专职劳动保障协管员,县财政全额承担协管员工资补贴(人均月补贴2800元),有效稳定基层工作队伍,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3. 开展资格认证工作:为杜绝养老金冒领现象,通过“线上人脸识别+线下现场核验”相结合的方式,对全县离退休职工逐一开展养老金领取资格审核,审核覆盖率达100%,累计查处冒领人员3人,追回冒领金额1.2万元,保障社保基金安全运行。
4. 建立健康档案库: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开展退休人员健康体检工作,体检项目涵盖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12项基础指标,累计为18600余名退休人员完成体检,并依据体检结果逐一建立个性化健康档案,社区可通过档案实时掌握退休人员健康状况,为后续开展健康咨询、慢性病管理等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5. 丰富文化生活:为提升退休人员生活质量,联合县文体旅游局在全县范围内举办退休人员广场舞比赛、书法绘画展览等文体活动12场,参与人数达3500余人次;同时组建代表队参加成都市首届企业退休人员文艺汇演,凭借《夕阳红》《家乡情》两个节目获得三等奖,有效丰富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
(五)社保政策执行与服务能力提升工作
1. 政策宣传与衔接准备:针对XX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医疗保险政策及国家基本养老保险改革政策,组织开展政策宣传专项行动,通过政务网站、社区公告栏、企业宣讲会等渠道发布政策解读材料30余篇,累计培训企业经办人员800余人次,确保政策知晓率覆盖重点群体。同时,开展内部业务培训12场,重点提升工作人员对新老政策衔接要点的掌握能力,同步完成社保信息系统参数调整与程序优化,为政策平稳过渡奠定基础。
2. 重点险种专项推进:持续推进工伤保险精细化管理,严格按照《工伤认定办法》开展工伤认定工作,全年累计受理工伤认定申请320件,认定准确率100%;联合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开展劳动能力鉴定280人次,确保工伤职工及时享受伤残待遇。针对农民工群体,进一步扩大综合保险覆盖范围,通过在建筑项目工地设立参保服务点,累计为5200余名农民工办理综合保险参保手续,切实维护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
3. 优化窗口服务质量: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标准,对社保服务大厅进行服务升级:设置“导办咨询台”,配备2名专职导办员;优化窗口设置,将参保登记、待遇申领等业务整合为8个综合服务窗口,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办理”;建立服务评价机制,在窗口设置满意度评价器,全年窗口服务满意度达96.5%,较上年度提升3个百分点。同时,推进社保网络服务拓展,完成与县内6家银行的代收系统对接,个体参保人员可通过银行网点、手机银行等渠道缴纳社保费,缴费便捷性显著提升。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跨部门协同效率不足:在推进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等工作中,与国土、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不够完善,存在信息共享不及时、工作衔接不顺畅的情况,导致部分工作推进周期延长,影响整体工作效率。
2. 业务知识储备不扎实:部分工作人员对新出台的社保政策(如修订后的医疗保险办法、养老保险改革政策)理解深度不足,在政策解读、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响应不及时、解答不准确的情况,影响群众办事体验;同时,对社保信息系统操作的熟练度不够,导致部分业务办理耗时较长。
3. 基层服务能力不均衡:部分偏远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因人员配备不足、办公设备老化,在退休人员资格认证、健康档案更新等工作中存在推进缓慢的情况,与城区社区服务效率存在差距,未能实现服务质量全域均衡。
4. 工作创新力度不足:在社保服务模式创新方面,仍以传统窗口服务为主,线上服务功能(如线上资格认证、线上待遇申领)的推广力度不够,部分老年群体、农村居民因不熟悉线上操作,仍需前往现场办理,增加办事成本;同时,对参保人员需求的精准调研不足,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匹配度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