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XX年XX镇农业工作年度总结——以科技赋能为核心,实现农产品增产20%、农户增收1500万元
2025-10-07人已围观
20XX年XX镇农业工作年度总结——以科技赋能为核心,实现农产品增产20%、农户增收1500万元
为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强化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提升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全面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20XX年,XX区被列为该项目示范县,本人在项目中承担超级稻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负责人及甘蔗组科技示范户指导员职责。在XX区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严格遵循科技示范户指导员工作要求与项目实施方案,全年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准遴选科技示范户,筑牢技术推广基础
按照项目实施标准,示范户遴选工作严格遵循“宣传引导—村级推荐—实地核查”三步流程。首先,通过村广播、宣传栏、田间宣讲等形式,向农户全面解读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政策目标、实施路径及农户受益点,累计覆盖农户800余户;其次,在各村委会初步推荐的30户农户中,通过实地走访、种植规模核查、文化程度测评及群众认可度调查,最终确定10户核心示范户。所选示范户均满足“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甘蔗种植面积≥5亩、技术接受能力强、本村影响力大”四项标准,为后续技术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二、深化入户指导服务,建立精准对接机制
项目启动后,依据“技术员包户、责任到人”原则,第一时间开展示范户全覆盖入户调研。通过填写《示范户生产信息登记表》,系统掌握10户示范户的家庭人口(平均4.2人)、劳动力数量(平均2.3人)、种植结构(甘蔗占比85%、其他作物占比15%)及生产痛点(主要集中在病虫害防治、施肥配比两方面),实现“一户一档”精准管理。
结合农时季节,建立“定期指导+动态响应”服务模式:在甘蔗播种期、分蘖期、伸长期等关键节点,每月开展1次田间实地指导;针对示范户突发技术问题,通过电话、微信等渠道实现24小时内响应。全年累计开展实地指导48次,线上答疑120余次,确保技术服务“不脱节、无遗漏”。
三、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技术服务路径
为确保项目实施规范性与针对性,通过“实地调研—需求分析—方案制定”流程,完成两类计划编制:一是结合XX镇甘蔗种植实际(全镇甘蔗种植面积1.2万亩,平均亩产4.5吨)及示范户技术需求,制定《甘蔗组科技示范户指导员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推广2项新技术、开展4次集中培训、实现示范户亩产提升20%”的核心目标;二是针对10户示范户的差异化需求,编制《分户指导方案》,例如为种植面积10亩以上的3户示范户,重点设计“机械化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控”组合技术;为丘陵地块的2户示范户,侧重提供“耐旱品种选择+节水灌溉”技术方案。结果表明,差异化方案实施后,示范户技术采纳率达100%,较统一指导模式效率提升30%。
四、强化专业能力提升,夯实技术服务功底
为提升技术指导专业性,通过“系统培训+自主学习”双轨模式强化能力建设:一是参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系统学习农业政策解读、农业公共信息服务规范、农技推广理论与方法(含参与式推广理论、农业技术扩散理论),并重点掌握甘蔗新品种(如“桂糖42号”)、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核心技术,累计完成培训学时120小时;二是通过订阅《中国糖料》《农业科技通讯》等期刊、参加区级技术研讨会等方式,持续更新知识储备,全年累计获取技术资料60余份,参与研讨4次。专业能力的提升,使技术指导的深度与广度显著增强,示范户技术满意度达95%。
五、创新技术推广模式,实现示范辐射效应
围绕甘蔗高产栽培、病虫害科学防治两大核心,构建“培训+指导+资料支撑”三维推广体系:
1. 集中培训:结合甘蔗生育期特点,开展4次集中培训,覆盖示范户及周边农户200余人次,重点讲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采用性诱剂诱杀+生物农药防治组合措施),并现场演示喷雾器校准、肥料配比等实操技能;
2. 资料发放:编制《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手册》《病虫害防治日历》等通俗易懂的技术资料,累计发放300余份,确保示范户“随时看、随时用”;
3. 现代技术辅助:建立示范户微信群,定期推送技术短视频、气象预警等信息,全年推送内容150余条,提升技术传播效率。
数据显示,20XX年10户示范户甘蔗平均亩产达5.5吨,较上年增长22.2%,超额完成目标;年人均纯收入达1.86万元,较全镇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通过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00户,辐射户平均亩产提升18%,实现“一户示范、多户受益”的推广效果。
六、统筹全镇农业工作,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在完成示范户指导工作的同时,协助镇政府推进全镇农业各项工作,实现产业整体提升:
(一)农业园区建设
1. 基础设施完善: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农业产业扶持资金共计1200万元,完善园区灌溉管网、观光步道等设施,新增灌溉覆盖面积800亩,观光步道长度达3.5公里,推动农旅一体化发展;
2. 园区规范管理:组织种植户开展核心区杂草清理3次,清理面积1200亩;针对葡萄销售包装乱象,联合核心区葡萄协会、合作社制定“四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规格、统一名称、统一价格),规范包装箱使用,产品投诉率下降至0.5%以下;
3. 扶贫示范园建设: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流转土地1200亩(XX村500亩、XX村400亩、南中村300亩),种植高山葡萄苗8万株;争取资金80万元(XX村50万元、XX村30万元),解决葡萄水泥桩柱6万棵,发放葡萄专用肥20吨;同步流转土地300亩种植猕猴桃,争取果树专项资金50万元(已到位30万元),修建机耕道8公里。
(二)种植业发展
1. 蔬菜产业:全年完成蔬菜种植3.2万亩(次),总产量4.8万吨;发展次早熟蔬菜1500亩,亩均产量2500公斤,较常规种植提前上市15天,亩均增收1200元;建设翁沙蔬菜示范基地500亩,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合格率100%,农残检测500样次,检测合格率100%;
2. 测土配方施肥:完成测土配方施肥2.8万亩,其中葡萄示范推广1.2万亩、秸秆还田1.5万亩,发放秸秆腐熟剂15吨,肥料利用率提升8个百分点;
3. 病虫害防控:开展农区鼠害防治2.5万亩次、水稻病虫害防治3.8万亩次、马铃薯晚疫病防控800亩次,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较上年降低3个百分点。
(三)畜牧与水产养殖
1. 动物疫病防控: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注射,应免密度达100%;猪牛羊牲畜标识佩戴率达98%,疫病发生率控制在0.3%以下;
2. 养殖产量:全年完成肉类总产量1.2万吨、禽蛋产量0.3万吨,禽类出栏15万羽、生猪出栏3.5万头,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其中生猪出栏量较上年增长8%;
3. 安全监管:联合县镇安监部门开展水产品质量及渔业船舶安全检查12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5处,全年未发生水产品质量及渔业船舶生产安全事故。
(四)农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1. 农机工作:新增农机总动力0.8万千瓦,机耕面积2.3万公顷,机耕率达85%,较上年提升5个百分点;每月联合县农业局、乡镇派出所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整治2次以上,拖拉机违法载人发生率降至0.5%以下,年检率达98%,驾驶员安全知晓率100%;
2. 农产品质量监管:落实“周检测+月巡查”机制,每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3天,检测数据及时上报市平台,全年检测合格率100%;与辖区内28家农药兽药销售部签订安全责任书,每月巡查1次,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户,其中家庭农场2家、专业合作社1家。
(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围绕“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效益”目标,重点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1. 经果林种植:20XX年新建果树种植1.5万亩(整合资金覆盖3514.634亩),由16家经营主体采用“公司+农户”模式运营,品种涵盖刺梨5670亩、柑橘2107亩、核桃2544.17亩、枇杷600亩、葡萄2578.83亩、甜柿500亩、猕猴桃250亩、脆红李50亩、雷竹700亩,全镇经果林总面积突破3万亩;
2. 产业支撑:加大科技投入,邀请农业专家开展技术培训6次,覆盖农户500余人次;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2家,提升其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农户300余户参与产业发展。
七、工作成效与存在问题
(一)主要成效
20XX年,通过农技推广示范、产业结构调整、园区建设等工作,全镇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农产品总产量较上年增长12%,农户人均农业收入增长18%,示范户及辐射户增收效果尤为突出;农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果林、蔬菜等高效作物占比提升至65%,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检测合格率维持在100%,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二)存在问题
1. 土地确权档案问题:全镇12个村86个组完成土地确权发证,发证率100%,但档案核查数据显示,存在地块位置标注错误、面积误差等问题的证书占比约3.2%,涉及农户125户,需进一步整改完善;
2. 园区土地流转难题:园区内插花地流转阻力较大,部分群众思想认识不足、依赖心理较强,“惜地”观念突出,导致80亩插花地未能纳入统一规划,影响园区整体布局;
3. 产销对接机制不健全:全镇农业经营主体中,具备产销对接能力的平台公司仅3家,招商引资效果未达预期;现有产销对接多集中于采购销售环节,未延伸至生产全过程,缺乏长效合作机制,农产品滞销风险仍存;
4. 后期管护难度较大:1.5万亩新定植果树分布分散、品种多样,管护技术要求差异大,导致管护到位率仅85%;部分农户思想转变缓慢,存在拔除果苗种植低效作物的现象,影响产业调整成效。
注:
1. 参与式推广理论:强调推广者与农户双向互动,通过农户参与技术选择、试验等过程,提升技术采纳率,适用于基层农技推广场景(参考《农业推广学》(第3版),汤锦如主编);
2. 农业技术扩散理论:研究农业技术在农户间的传播规律,通过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实现技术规模化应用(参考《农业技术经济学》,朱希刚主编);
3. 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以龙头企业、合作社为纽带,连接生产与市场,提升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适用于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体培育(参考《农业产业化经营》,傅晨主编)。
相关文章
- 20XX年XX镇农业工作年度总结——以科技赋能为核心,实现农产品增产20%、农户
- 2024年X月禁毒宣传月度工作总结(覆盖3个行政单位,触达群众5200余人次)
- 202X年度加油站核算会计工作总结(含核心业务数据与流程优化)
- 2018年度XXX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总结(项目周期:2017.11-2018.12)
- 2021年局党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点
- 2001-2024年银行会计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累计服务3家企业,获7项行业荣誉)
- 202X年东城区共青团党建带团建工作总结——以“三维带建”机制推动团建覆盖
- 2023年中国联通财务人员工作总结(篇1)——制度执行与风险防控双驱动
- 2017-2018学年五年级班级管理工作总结(全班45人,优良学风达标率92%)
- 2008-2009年度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总结(服务时长365天,覆盖18个乡镇64个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