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16年海宁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总结

2025-10-04人已围观

2016年海宁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总结

一、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截至2016年5月6日,海宁市有离休干部160人、退休干部6145人,其中离退休干部党员2717人,占离退休干部总数的比例约为44.2%。全市建有离退休干部党支部67个、临时支部2个。在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海宁市高度重视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将其作为老干部工作的核心内容,以“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为契机,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重点,以“银立方”老干部志愿服务为重要抓手,全面加强对离退休干部的思想关怀、组织凝聚和行动引领。

二、主要工作举措与成效

(一)强化阵地建设,夯实党建堡垒

1. 巩固党支部主阵地:海宁市全面实现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应建尽建,67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中,有64个由离退休干部担任支部书记,占比达95.5%。同时,43个党支部建立了老干部党员活动室,为党员开展活动提供了固定场所。市委老干部局注重支部规范化建设,2015年制定下发《海宁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通过组织支部书记培训交流和学习考察,确保每个支部达到“学习有资料、活动有场所、经费有保障、工作有特色”的标准。

2. 完善临时党建阵地:2014年底,海宁市在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率先建立临时党支部。老年大学由常务副校长任支部书记,以班级为单位建立54个党小组,每月开展2次党小组长活动;老干部活动中心由活动中心主任任支部书记,以兴趣小组为单位建立17个党小组,定期组织活动。这一举措使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的老干部党员始终处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下,实现了党组织和组织生活的全覆盖。

3. 建设骨干培训阵地:2013年挂牌成立的海宁老干部党校,充分发挥平台和资源优势,采用领导讲课、专题报告、教师辅导、交流研讨和调研考察相结合的形式,有计划地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骨干开展学习培训。截至目前,已举办各类报告会、读书会、培训班、时政班以及专题党课等25期次,培训党员骨干1097人次,有效提升了党员骨干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

(二)落实责任担当,发挥党建能量

1. 强化学习教育责任: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临时支部以及老干部党校,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切实抓好日常教育工作。社区党组织结合“四就近”工作,为老干部提供集中学习和送学上门服务。每年,市委老干部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党建重点,组织开展“创先争优”“践行群众路线”“四大行动”“两学一做”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老干部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优良作风。

2. 强化服务管理责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对生病住院、特殊困难的老党员建立结对联系和困难帮扶制度,将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市级层面设立“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帮扶资金”,自2011年以来,每年为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及遗属、遗孀发放1000 - 2000元不等的帮扶资金,切实增强了老干部对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 强化作用发挥责任:结合省委老干部局“银色人才志愿行动”要求,海宁市组织离退休党员干部开展“银立方”老干部志愿服务。目前,全市共有“银立方”老干部志愿服务队79支、队员1098名,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搭建了广阔平台。老干部活动中心“银龄服务队”被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形成了以党建带志愿服务、以志愿服务促党建的良好格局。

(三)执行制度保障,提升党建水平

1. 三级联动制度:建立“分组联片”党建网络,将全市67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划分为6个片组,每个片组明确正、副片组长单位。片组长单位负责联系所属支部,上下半年各召开一次片组支部工作交流会,市委老干部局再组织召开片组长单位支部书记交流汇报会,实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联动党建工作机制。

2. 培训交流制度:每年召开2次片组长会议,促进各片组之间的交流与平衡,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每2年举办一次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指导,提升支部书记的党建理论和工作水平,确保全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整体推进。

3. 工作保障制度:按照“三落实”要求,海宁市设立离退休干部党建专项经费,每年安排约70万元用于支部书记培训班、老干部党校时政班、经济形势报告会、老干部读书会等工作。同时,严格落实支部书记每月电话补贴经费,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海宁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单位党委(党组)对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重视不足,存在重服务管理、轻教育引导的现象,在老干部思想教育和支部阵地建设方面投入精力不够。一些支部活动形式单一,开展不够经常,影响了党员的参与积极性。此外,部分支部书记因年龄偏大、身体状况不佳,组织活动时力不从心,导致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所下降。还有少数老干部党性观念弱化,在讲政治、讲纪律、讲奉献方面表现不足。

四、改进措施与建议

针对当前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依据全国“双先”表彰会精神以及中央两办《意见》要求,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 建立党工委,理顺工作机制:建议全省各市、县(市、区)委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党工委书记由同级老干部工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兼任,配备专职副书记和委员。明确党工委工作职责,负责对全市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协调基层党委加强支部建设,实行双重领导和管理。同时,加强保障机制,确保党工委工作有专项经费和专人负责。

2. 明确责任,强化考核:将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纳入本地区本部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与在职党建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考核。组织部门要强化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指导,将支部书记培训纳入组织部门培训计划,并将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纳入各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和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强化主体责任意识。

3. 规范设置党组织,优化管理模式:根据离退休干部党员人数,合理设置党组织。党员人数50人以上(含50人)的可建立党总支,10人以上(含10人)的应单独建立党支部,10人以下的可与在职党员或多部门联合建立党支部。同时,按照有利于教育管理、发挥作用和参加活动的原则,在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和离退休干部党员居住集中的社区等地建立基层党组织或临时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

4. 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加强队伍建设:选拔组织能力强、民主作风好、党性观念强、身体较好且有奉献精神的同志担任支部书记和委员,优先考虑曾担任原单位中层以上干部的老党员。为支部书记配备专门办公室,并给予不低于1600元/月的工作补贴和每月200元的电话费补贴,支部委员每月给予100元电话费补贴。同时,将支部书记培训纳入组织部门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

5. 加强教育管理,提升党员素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结合离退休干部党员实际情况,灵活安排组织生活。对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党员,可采取走访传达等方式,确保其了解党组织活动情况。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明确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责任,确保流动党员能按时参加组织活动。建立党组织内部关爱机制,通过结对关怀、志愿服务、困难帮扶等形式,关心爱护离退休干部党员。

6. 引导发挥作用,激发党建活力: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带头作用,以党性促党员、以党员带非党,激发全体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加强“银立方”等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总队 - 中队 - 分队“三级联动”机制,探索建立更多常态化服务站,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效性和持续性。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定期挖掘、宣传和表彰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的典型,在评选各类先进时优先考虑,激励老干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