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16-2017年营改增财务工作全景总结(含多主体实践数据)

2025-09-27人已围观

2016-2017年营改增财务工作全景总结(含多主体实践数据)

一、税务机关层面:营改增试点推进与落地实践

(一)盐都地税局2016年营改增专项工作

盐都地税局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为指导,围绕“平稳过渡、精准征管”目标,通过四项系统性措施实现营改增工作零失误,相关成效获市局通报表扬。

1. 组织体系构建:强化大局统筹

召开营改增专项工作会议3次,成立由局长牵头的营改增领导小组,明确12项核心任务及责任科室,形成“政策学习-方案制定-问题研讨”闭环机制。数据显示,该局干部职工对上级实施方案精神领会准确率达100%,结合区域实际制定的《盐都地税局营改增工作细则》覆盖18类重点场景。

2. 任务推进机制:精准把控节点

严格按照“4月完成税源核查、5月完成数据移交”时间节点推进工作,科学划分税源管理、政策解读、技术支持3个专项小组,开展业务培训6场,覆盖干部120人次。结果表明,重点税源企业核查准确率达100%,职能部门协同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

3. 督查考核体系:压实责任链条

梳理营改增工作流程23个关键环节,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和完成时限,执行“周督查、月通报”制度。2016年4-6月,累计开展专项督查8次,抽查企业46户,发现问题整改率100%;每周五下午专题汇报机制确保100%任务按时落地。

4. 政策宣导策略:兼顾合规与服务

指定税政科为宣传牵头部门,通过纳税人学堂、线上平台等渠道开展政策宣讲12场,覆盖纳税人890户次。同时,依据《税收征管法》相关规定,引导纳税人开展自查自纠,明确自查问题可减轻或不予行政处罚,最终推动98%的涉改企业完成自查,降低征管风险。

(二)扬州地税局2016年营改增前期筹备

扬州地税局针对金融业、建筑业等新增试点行业特性,提前部署四项筹备工作,为2016年5月1日营改增落地奠定基础。

1. 政企协同:强化汇报与沟通

第一时间向地方党委政府报送《营改增对扬州地方税收影响分析报告》,提出收入任务调整建议,推动地方政府将国地税收入计划与税源实际匹配度提升至95%以上;主动加入地方政府营改增领导小组,参与政策落地协调会议11次,争取跨部门支持。

2. 政策衔接:建立三方联动机制

与国税、财政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政策磋商会议,预研建筑房地产行业营改增潜在问题28项,形成《营改增政策衔接应对方案》。数据显示,该方案使跨部门政策解读一致性达100%,避免纳税人政策理解偏差。

3. 内外培训:分层覆盖关键人群

对内开展干部培训8场,重点强化窗口人员、税源管理员对“营改增行业界定、税率适用”等知识的掌握,考核通过率100%;对外分级分类培训纳税人,其中一般纳税人培训覆盖率98%、小规模纳税人覆盖率95%,通过“手机办税通”推送政策解读材料3200余条。

4. 税源摸底:精准掌握基础数据

对辖区内326户营改增试点企业开展专项调查,摸清欠税规模217万元、发票使用量1.2万份,生成移接交清单准确率100%。针对欠税企业,制定“一户一策”清缴方案,2016年4月底前完成全部欠税追缴,发票库存盘点偏差率控制在0.5%以内。

(三)某区国税局2017年营改增试点工作总结

该区国税局以“开好票、报好税、分析好”为核心目标,2016年5月实现税制平稳转换,2017年持续优化管理,相关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1. 试点范围与核心政策

2016年5月1日起,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4个行业纳入试点,其中建筑业、房地产业适用11%税率,金融业、生活服务业适用6%税率;同时将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原营业税优惠政策100%平移至增值税,确保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2. 关键工作成效

- 组织保障:成立营改增工作领导小组及5个专项小组,制定《任务分解计划表》,实行“每日一调度、每周一推进”,累计解决试点问题136项。

- 培训覆盖:开展干部轮训22场,覆盖全员;分级培训纳税人4300户次,一般纳税人开票培训达标率100%。

- 系统推行:完成2100户纳税人增值税发票新系统推行,设备安装调试及时率100%,除3户卷式票存量较大企业外,其余企业均按时使用新系统开票。

- 纳税服务:改造办税服务厅3个,增设24小时自助办税机8台,推行“网上办税平台体验区”,网上申报率从试点初期的82%提升至2017年底的96%。

3. 现存问题

- 政策辅导深度不足:32%的小规模纳税人对进项抵扣范围理解不清晰,15%的一般纳税人未充分调整经营模式以享受减税优惠。

- 风险管理待加强:虚开发票风险预警响应时间平均为48小时,部分企业差额扣除政策执行不规范。

二、企业层面:营改增税务管理与实践成效

(一)某城轨公司2016-2017年营改增税务管理

该公司围绕“税负平稳、风险可控”目标,深化税务管理,2016-2017年实现营改增平稳过渡,相关经验获行业推广。

1. 整体税负变化

- 一般计税项目:截至2017年12月31日,23个一般计税项目合同总额135.08亿元,已完成合同额22.40亿元,完工比率16.58%;按产值金额计算,整体增值税税负-1.11%,按开票金额计算税负-3.56%,低于建筑业一般计税平均税负(2.3%)。

- 简易计税项目: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方式为“合同金额/(1+3%)×3%”,较原营业税(合同金额×3%)税基减少,叠加分包差额抵减政策,税负较营业税时期下降0.8-1.2个百分点。

- 企业所得税:2016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优惠(15%税率)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节省税款1367.34万元,节税比例92.16%,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65%);2014-2016年节税金额年均增长38%。

2. 内控制度建设

制定《研发费用管理暂行办法》《发票管理办法》等4项制度,覆盖发票管理、会计核算、税负考核全流程;建立“横向协作(财务与业务部门)、纵向管控(总部与项目)”机制,2017年发票认证准确率100%,涉税凭证合规率100%。

3. 问题与挑战

- 一般计税项目全周期税负数据缺失:仅5个项目完工比率超20%,无法支撑长期税负测算,影响进项税筹划精度。

- 资质共享风险:虽通过内部分包暂时解决抵扣链条问题,但依据《建筑法》相关规定,母公司承接工程交由子公司施工的法律风险未完全消除;郑州片区3个项目因业主资金监管,发票抬头与收款主体不一致问题仍待解决。

- 成本抵扣受限:人工费中35%无法取得专票,机械设备租赁、征拆费用等成本进项抵扣率仅68%,长期可能推高税负。

(二)某酒店2016年营改增财务工作

该酒店2016年围绕营改增完成会计体系重构与管理优化,实现涉税业务合规运营。

1. 核心财务工作

- 会计核算调整:增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6个明细科目,重构增值税核算流程,2016年进项税认证金额864万元,销项税开票金额1210万元,税额核算准确率100%。

- 发票管理强化:指定专人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展收银员培训4场,实现发票开具、作废、抄报全流程合规;2016年发票使用合规率100%,未发生发票管理违规问题。

- 税负管控:协调采购部门优先选择一般纳税人供应商,2016年可抵扣进项税占成本比例从试点初期的42%提升至58%,有效降低增值税税负。

2. 专项工作成效

完成香雪饭店开业财务筹备,包括资金往来协调、账簿建立、税务登记等,确保开业首月纳税申报率100%;配合完成2015年纳税审计及财务审计,审计问题整改率100%;完成“三证合一”后银行预留印鉴变更、三方协议签订等工作,保障业务连续性。

三、事业单位层面:西营小学2013-2014学年财务工作(含营改增前期准备)

西营小学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下,2013-2014学年强化财务规范管理,为后续营改增衔接奠定基础。

1. 制度与组织建设

成立由校长牵头的财务工作小组,制定《西营小学财务管理制度》,明确经费审批、票据管理等流程;配备财务专用档案柜,完成历年财会档案分类整理,档案归档完整率100%。

2. 资金与核算管理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2013-2014学年经费预算执行率98.5%,无账外资金;学校食堂独立核算,成本偏差率控制在3%以内,确保学生餐费使用合规;按月完成经费使用情况公示,公示及时率100%。

3. 基础工作规范

财务人员按时完成原始凭证送审,中心学校审核整改率100%;严格执行专款专用,收据管理合规率100%;完成固定资产清查,建立台账126项,资产盘点准确率100%。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