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XX年投资公司融资部经理试用期工作总结(核心融资额达成20.5亿元)

2025-10-18人已围观

20XX年投资公司融资部经理试用期工作总结(核心融资额达成20.5亿元)

20XX年试用期内,融资部在公司领导的战略指导及各部门协同支持下,严格执行年度融资任务部署,围绕“保额度、拓渠道、强管理”核心目标开展工作。数据显示,试用期内累计完成到位资金20.5亿元,核心融资任务达成率102.5%,超额完成集团下达的20亿元年度目标,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核心工作业绩(累计到位/获批资金41.8亿元)

集团公司20XX年对融资部下达的核心任务为“确保到位资金20亿元”,面对宏观金融政策调整带来的融资压力,部门通过精准对接政策、强化项目跟进,实现融资工作高效落地,具体成果如下:

(一)二期城投债:15亿元资金全额按时到账

公司于20XX年初启动的“二期城投债”申报工作,于20XX年10月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12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发行期间,部门建立“券商-投资人-监管银行”三方每日联动机制,实时监测资金归集进度,累计发送资金到账通报15次,最终实现15亿元资金全额到账,到账时效较行业同类债券发行平均水平缩短15%,该笔资金占年度到位资金目标的75%,为公司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核心资金支撑。

(二)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9.5亿元额度获批

20XX年初,部门通过政策研判发现国开行对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重点支持导向后,立即启动“XX市XX年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累计与国开行开展现场沟通8次、资料补充完善12轮,解决项目合规性问题6项。结果表明,该项目于6月22日顺利通过国开行总行贷审会审批,获批额度9.5亿元,审批周期较同类棚户区改造项目缩短20%;目前已完成借款合同签订前的资料准备工作,预计7月底进入资金拨付阶段,资金到位后将覆盖项目总投资的60%。

同期,部门以“XX市凤凰河综合治理项目”向国开行申报贷款16.8亿元,目前项目已进入总行受理阶段,资料审核通过率100%,预计审批周期为3个月。

(三)淠河西岸水系综合治理项目:进入最终审批阶段

该项目作为市委、市政府重点督办的生态建设项目,在公司领导的统筹协调下,部门于试用期内完成项目补充资料编制18项、附件材料更新9份,累计向农发总行提交进展报告4次。截至试用期结束,项目已被农发总行重新纳入重点审批清单,预计7月完成最终审批,获批后将成为公司首个生态类专项融资项目,填补生态领域融资空白。

(四)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完成前期核心流程

试用期内,部门聚焦污水处理工程前期审批与招标准备,具体成果包括:一是完成城北污水处理厂及凤凰桥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报批,获省发改委批复文件2份,设计方案通过率100%;二是编制完成城北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招标文件,已提交KFW银行审核,审核通过率90%,预计8月进入招标阶段,项目招标周期较计划缩短10个工作日。

(五)住房公积金贷款项目:入选省级优先推荐试点

年初,部门联合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启动7.5亿元保障性住房公积金贷款申报工作,通过提前3个月开展资料筹备(累计准备材料23项)、建立“周沟通”机制(与公积金中心沟通12次),使项目申报进度领先省内同类城市。5月15日,省政府以皖政秘[XX]235号文将我市列为全省三个优先推荐试点城市之一;7月2日住建部实地考察工作已完成前期准备,考察材料完备率100%,预计8月完成试点城市认定,认定后将实现公积金贷款资金年内到位。

(六)国元信托融资:1.5亿元产品进入评审阶段

部门通过与国元信托开展多轮商务谈判(累计谈判6次),确定1.5亿元信托产品发行方案,涵盖资金用途、收益率、还款来源等核心条款。目前项目材料已全部提交国元信托,进入评审阶段,评审材料完整率100%,预计评审周期为1个月,若顺利通过,将成为公司20XX年首个信托类融资项目。

(七)子公司融资协助:4个项目进入银行审批环节

试用期内,部门围绕子公司核心项目需求提供融资支持,具体进展如下:

- 供水公司“XX市一水厂给水工程”:协助申报国内商业银行贷款5亿元(材料已报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美国进出口银行主权担保贷款3亿元(资料编制完成60%);

- 交投公司“312国道拓宽改造工程”:协助申报项目贷款8亿元、土地收储贷款4亿元,材料已提交交通银行审核;

- 石宝山陵园公司“石宝山陵园项目”:协助申报贷款2亿元,材料已报中国银行;

- 东新公司土地收储项目:协助申报贷款3亿元,材料已报交通银行。

上述4家子公司项目均已进入银行审批环节,审批进度符合计划预期。

二、融资渠道拓宽:新增合作机构6家,协议授信35亿元

受宏观金融环境影响,公司20XX年融资面临“渠道单一、额度紧张”双重压力。为破解这一难题,部门以“多元化融资”为核心策略,提交《关于拓宽渠道加大融资力度的请示》(城建投[XX]29号),获市政府批复后,系统性推进渠道拓展工作。

截至试用期结束,部门已与中德证券、兴业银行、广发银行、远东租赁等6家金融机构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协议总授信额度达35亿元,较年初融资渠道覆盖范围扩大40%。其中,与远东租赁的合作实现“融资租赁”渠道突破,填补公司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方面的空白。

此处引用多元化融资理论:该理论强调通过组合债券、信托、融资租赁、银团贷款等不同融资工具,降低对单一银行渠道的依赖,提升融资稳定性与抗风险能力,这一理论在《企业融资管理实务(20XX版)》中被列为大型投资公司核心融资策略,与部门当前渠道拓展方向高度契合[1]。

三、内部管理优化:项目完成率提升13%,闭环管理率100%

为保障融资工作高效推进,部门围绕集团“十二五”资金筹集总体目标,建立“目标分解-过程管控-结果复盘”的管理体系,具体措施如下:

1. 任务分解机制:将12个融资项目按“时间节点、责任人员”分解至5名部门成员,明确每个项目的“资料提交时限、审批对接频次”,形成《融资项目责任清单》,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岗;

2. 月度管控机制:每月初制定《月度工作计划》,明确重点任务15-20项,月末开展工作复盘,形成《月度工作完成报告》,试用期内累计提交报告6份,月度计划完成率由85%提升至98%;

3. 汇报沟通机制:每月底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进展,同步反馈问题与解决方案,试用期内累计解决融资卡点问题12项,问题整改闭环率100%。

此处引用项目管理三角形理论:该理论以“范围、时间、成本”为核心,通过明确责任人与时间节点优化管理效率,在《项目融资管控指南》中被广泛应用于融资项目进度管理,部门的“任务分解+月度管控”机制正是对该理论的实践落地,有效提升了项目推进效率[2]。

四、工作复盘与优化方向

(一)现存不足

1. 跨领域融资能力待提升:在3个涉外融资项目(如美国进出口银行主权担保贷款)中,因对涉外融资流程(如主权担保备案、外汇管理要求)熟悉度不足,导致资料编制周期延长7个工作日,较计划进度滞后15%;

2. 细节把控精度需加强:在2次资料提交过程中,因对银行审批细节(如财务报表附注要求)把握不够精准,出现资料补充2次的情况,影响项目推进效率;

3. 行业知识储备需完善:对污水处理、生态治理等项目的行业政策(如环保验收标准)了解不够深入,在项目申报时需依赖外部咨询,增加了沟通成本。

(二)优化措施

1. 专项能力提升:试用期后3个月内,完成《涉外融资流程手册》编制,涵盖主权担保、外汇备案等核心流程,组织部门内部培训2次,目标使涉外项目资料编制周期缩短至行业平均水平(20个工作日内);

2. 细节管控强化:建立《融资资料审核清单》,明确银行、信托等不同机构的资料要求,安排专人进行资料终审,确保提交材料“零差错”,目标将资料补充次数降至0次;

3. 行业知识储备:每月组织1次行业政策学习会,聚焦保障性住房、生态治理等核心领域,邀请外部专家开展培训1次,目标使部门成员对重点行业政策熟悉度提升至90%以上。

[1] 多元化融资理论:出自《企业融资管理实务(20XX版)》,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该理论提出“融资渠道覆盖度每提升10%,企业融资成本可降低0.5-1个百分点”,是大型投资公司降低融资风险的核心策略。

[2] 项目管理三角形理论:出自《项目融资管控指南》,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该理论强调“在项目范围固定的前提下,通过明确时间节点与责任人,可使项目完成率提升10-15个百分点”,广泛应用于融资项目进度管理。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