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24年XX街道非公党支部党建工作总结(数据截至2024年8月)
2025-10-18人已围观
2024年XX街道非公党支部党建工作总结(数据截至2024年8月)
一、工作基础与核心成效
截至2024年8月,XX街道辖区内登记在册非公企业共12家,较2023年同期增长18%,涵盖建筑废弃物处理、食品加工、物流运输等3个重点行业。其中,具备独立党组织组建条件的企业6家,已完成组建5家,党组织组建率达83.3%,高于全区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现有非公企业党员47名,党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例从2023年的4.1%提升至5.8%,党员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占比达36.2%,技术骨干占比51.1%,党员结构显著优化。
街道为所有未单独组建党组织的非公企业均派驻专职党建指导员,实现党建指导全覆盖,指导员平均每周驻企调研时间不少于8小时,累计帮助企业解决政策对接、人才招聘等实际问题23项,企业满意度测评得分维持在92分以上(满分100分)。
二、关键工作举措与实施路径
(一)构建标准化组建体系,扩大党组织覆盖维度
1. 分级分类推进组建:依据“规模以上企业单独建、中小型企业联合建、初创企业挂靠建”的原则,对职工人数50人以上、年营业额超500万元的规模企业,优先推动独立党组织建设,2024年新增独立党支部2个;对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6家中小企业,组建2个联合党支部,覆盖企业职工213人;对2家初创企业,通过挂靠街道行业党总支的方式,确保党员组织生活正常开展。
2. 建立动态摸排机制:每季度联合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开展非公企业党建信息更新工作,采用“一企一档”管理模式,精准记录企业经营状况、党员流动、职工思想动态等核心信息,全年累计更新企业信息156条,党员信息变动更新及时率100%,为党组织组建提供数据支撑。
3. 强化业主思想引导:围绕“党建促企建、企建强党建”主题,开展“非公企业主党建专题座谈”4场,邀请区党校专家解读《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条例》,组织优秀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分享经验,推动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知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支持”转变。数据显示,2024年企业主主动提供党建活动场所的比例达75%,较2023年提升28个百分点。
(二)完善规范化管理机制,提升党员队伍建设质量
1. 实施党员“双培工程”:将企业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2024年共确定入党积极分子32名,其中企业技术骨干占比68.8%;通过“师徒结对”“技能比武”等方式,推动17名党员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党员在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中参与率达89%,主导完成技术攻关项目5项,为企业节约成本超120万元。
2. 优化党员教育模式:结合非公企业党员“工作时间分散、学习需求多样”的特点,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模式。线上依托“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等平台,设置月度学习任务清单,党员平均月度学习时长超45小时;线下开展“车间微党课”“政策进企业”等活动12场,邀请行业专家、优秀党员授课,课程满意度达91.5%。
3. 严格组织生活制度:督促非公企业党组织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街道党建办每季度开展专项督查,2024年累计检查非公企业党组织组织生活开展情况28次,发现并整改问题7项,组织生活规范化达标率从2023年的80%提升至95%。
(三)创新党建载体,推动党建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
1. 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在辖区非公企业中设置“党员先锋岗”18个,明确岗位责任清单,通过“季度考评、年度评优”机制,激励党员在生产经营、客户服务、安全生产等环节发挥模范作用。数据表明,设立“党员先锋岗”的岗位,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5%,客户投诉率下降22%,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为0。
2. 搭建政企对接平台:联合人社、科技等部门,为非公企业举办“政策宣讲会”“人才招聘会”等活动6场,帮助企业对接就业岗位87个,落实研发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资金超300万元;推动2家非公企业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成功申报发明专利3项,推动党建资源转化为企业发展资源。
3. 深化“党建+公益”实践:组织非公企业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扶贫帮困等活动,全年累计开展“爱心助农”“社区环境整治”等志愿活动15次,投入公益资金25万元,帮助12户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既提升了企业社会形象,也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与归属感。
三、现存问题与数据化分析
1. 党员流动性管理难度较大:受非公企业用工灵活性影响,2024年辖区非公企业党员流动率达18.3%,其中3名党员因工作变动未及时转移组织关系,导致短期“失联”,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及时率仅为85.1%,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党员98%的平均水平。
2. 党组织活动形式创新性不足:调研显示,45%的非公企业党员认为党组织活动“形式单一、与工作结合不紧密”,现有活动中“学习文件”“开会讨论”等传统形式占比达60%,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技术创新的特色活动占比不足30%,活动对党员的吸引力有待提升。
3. 党建与业务融合深度不够:部分非公企业党组织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现象,仅有38%的企业党组织建立了“党建与企业经营决策联动机制”,党组织在企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等重大事项中的参与度较低,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四、优化改进措施(基于问题导向的行动方案)
1. 建立党员流动“跟踪管理机制”:联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建立党员离职“提前报备”制度,党员离职前需向党组织提交《组织关系转接承诺书》,党建指导员同步跟进,协助办理组织关系转接手续;对流动党员实行“线上报到”制度,通过微信群、学习平台等保持联系,确保党员“离企不离党”,力争2025年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及时率提升至95%以上。
2. 推行“党建+业务”融合活动清单:指导非公企业党组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制定“年度活动计划”,明确“技术攻关党员带头、安全生产党员监督、客户服务党员示范”等具体任务,每季度开展1次“党建+业务”融合成效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党员评优、企业政策扶持挂钩,推动党组织活动从“务虚”向“务实”转变。
3. 构建党建与企业发展“双向赋能”机制:推动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进入企业管理层,建立“党组织与企业董事会季度沟通会”制度,党组织定期就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建议;开展“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培育2-3家党建与业务融合的示范企业,形成可复制的经验模式,逐步提升党建在企业发展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XX街道党工委
2024年9月5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