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2X年度煤质化验员个人工作总结

2025-10-18人已围观

202X年度煤质化验员个人工作总结

202X年是煤质化验工作标准化推进与个人专业能力深化的关键一年。在部门领导的统筹指导与同事的协同配合下,本人严格遵循《煤质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GB/T 483-2020)要求,完成全年煤质化验任务共计1286批次,数据准确率维持在99.8%以上,较上一年度提升0.3个百分点,有效支撑了生产环节的煤质管控与销售环节的质量溯源工作。现将本年度工作从思想建设、专业实践、岗位履职、现存不足四个维度进行系统复盘。

一、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建设

本年度,本人始终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思想纲领,通过行业政策解读会、线上理论学习平台等渠道,系统学习能源领域相关政策文件,累计完成政治理论学习时长86小时,撰写学习心得4篇。在职业道德层面,严格恪守煤质化验“数据真实、记录完整、流程规范”的核心准则,全年未出现数据篡改、记录缺失等违规情况,符合《煤炭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中关于化验岗位的要求。

在法治素养提升方面,重点学习《产品质量法》《计量法》中与煤质检验相关的条款,参与企业组织的质量法规培训3次,通过考核并取得《煤质检验岗位合规操作证书》,确保所有化验行为均在法律框架与企业制度内开展。

二、专业知识强化与工作能力提升

(一)理论与实践融合深化

煤质化验工作具有“精细性、规范性、溯源性”三大特征,为提升专业能力,本人采取“理论复盘-实操优化-数据验证”的三阶学习法:

1. 理论学习:系统研读《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21)《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17)等6项核心国标,整理关键操作要点手册1份,涵盖12项化验项目的原理、误差控制要点与数据修约规则;

2. 实操训练:针对煤的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等关键指标,开展专项实操练习42次,其中发热量测定(氧弹法)的平行样误差控制在0.2MJ/kg以内,优于国标规定的0.5MJ/kg限值;

3. 数据验证:引入“比对试验”方法,每月选取10个代表性煤样与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数据比对,全年比对合格率达100%,验证了实验室数据的可靠性。

(二)仪器设备运维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稳定性是保障数据准确的基础。本年度,本人负责维护的量热仪、马弗炉、测硫仪等核心设备共计8台,执行“日点检、周维护、月校准”的三级运维制度:

- 每日开机前检查设备电压、冷却系统、试剂存量,记录《仪器日常点检表》;

- 每周对量热仪氧弹进行气密性检测,对马弗炉温控系统进行偏差校准,全年设备故障率降至0.5%以下;

- 每月配合计量检测机构完成设备校准,校准合格率100%,所有仪器均在检定有效期内运行,符合《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管理办法》要求。

三、岗位履职与工作成果

(一)核心化验任务完成情况

本年度,本人承担进场原煤、生产用煤、成品煤三大类样品的化验工作,具体成果如下:

| 化验类别 | 完成批次 | 核心检测指标 | 数据准确率 | 平均检测周期 |

|----------|----------|--------------|------------|--------------|

| 进场原煤 | 528 | 全水分、灰分、挥发分、硫分 | 99.9% | 4.5小时/批次 |

| 生产用煤 | 412 | 发热量、灰熔点、固定碳 | 99.7% | 6小时/批次 |

| 成品煤 | 346 | 工业分析全项、哈氏可磨性指数 | 99.8% | 8小时/批次 |

在化验流程优化方面,针对进场原煤检测周期较长的问题,提出“样品预干燥-同步称量-分组检测”的改进方案,将平均检测周期从5.2小时缩短至4.5小时,效率提升13.5%,该方案已纳入实验室《煤质化验流程操作指南》。

(二)辅助管理与协同工作

1. 文件资料规范化:协助化验室主管完成文件资料的分类归档工作,将2019-202X年的1200余份化验报告、仪器校准记录、标准物质证书等按“年度-类别-编号”规则整理,建立电子索引目录,使文件查阅时间从平均15分钟缩短至3分钟,提升工作效率80%;

2. 跨岗位协同支撑:在同事休假期间,承担其负责的“煤中磷含量测定”“煤的结渣性测定”等专项化验任务,共计顶岗18天,完成样品检测46批次,数据准确率100%,保障了化验工作的连续性;

3. 质量体系维护:参与实验室CNAS认可复评审的资料准备工作,整理化验记录模板12份,完善《样品管理程序》《数据修约与验证程序》等5项体系文件,助力实验室顺利通过复评审。

(三)安全管理与合规操作

煤质化验涉及高温设备、化学试剂等危险源,本年度本人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实现“零安全事故”目标:

- 每日检查通风系统、消防器材状态,更换过期灭火器材2具,补充急救箱药品3次;

- 规范存储腐蚀性试剂(如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张贴警示标识,建立《试剂领用登记台账》,全年试剂领用记录完整率100%;

- 参与企业组织的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2次,掌握火灾、试剂泄漏等突发事件的处置流程,应急响应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

四、现存问题与改进方向

通过全年工作复盘,发现以下两方面不足需重点改进:

1. 创新性工作方法不足:当前化验流程优化多基于现有方法的细节调整,针对“煤质快速检测技术”“智能化数据采集系统”等新型技术的应用探索较少,相较于行业内先进实验室的“近红外光谱快速检测法”,现有检测周期仍有压缩空间;

2. 数据深度分析能力待提升:全年仅完成基础数据的上报与存档,未对不同矿区、不同季节的煤质数据进行趋势分析,未能为生产部门提供“煤质波动预警”“配煤方案优化”等增值性建议,数据价值未充分挖掘。

针对上述问题,下一年度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1. 报名参加“煤质快速检测技术培训班”,学习近红外光谱检测原理与操作,计划在3个月内完成20个煤样的快速检测与传统方法比对试验,验证新技术的适用性;

2. 学习Excel数据透视表、Origin数据分析工具,每月形成《煤质数据趋势分析报告》,重点分析灰分、硫分的波动规律,为生产配煤提供数据支撑。

202X年的工作成果是团队协同与标准化操作的共同结果,后续本人将继续以“数据精准、流程规范、效率优化”为目标,持续提升专业能力,为企业煤质管控工作提供更坚实的技术支撑。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