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24年XX工商联办公室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5-10-16人已围观

2024年XX工商联办公室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4年上半年,XX工商联办公室在上级工商联指导及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严格遵循年度工作部署,以服务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聚焦思想政治引领、组织建设强化、会员服务优化等重点任务,各项工作均取得阶段性成效。数据显示,上半年累计服务会员企业320家次,组织各类活动28场,协调解决企业诉求156项,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教育覆盖率达92%,较2023年同期提升8个百分点。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筑牢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根基

始终将非公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置于首位,通过政策宣导、红色教育、典型示范三维发力,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坚定理想信念,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一)政策宣导与理论学习常态化

1. 政策传达精准化:依托“政策直通车”机制,累计转发国家、省、市关于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46份,组织政策解读会8场,覆盖企业负责人及高管210人次。其中,针对《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开展专题解读3场,帮助企业精准把握税收减免、融资支持等政策要点,政策知晓率从年初的65%提升至89%。

2. 理论学习系统化: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组织会员企业学习《论党的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等文献,开展专题座谈会6场。结合“民营企业家大讲堂”活动,邀请党校教授、政策研究专家授课4次,参与人数达180人次,理论学习参与度较去年同期提高15%。

(二)红色教育与实践结合

组织2批共60家会员企业赴西柏坡、井冈山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企业发展”主题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专题党课、交流研讨等形式,推动非公经济人士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奋进力量。活动后收集企业反馈问卷58份,95%的受访者表示“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82%的企业计划将红色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

(三)典型示范与正面宣传

1. 评优树先激发动力:开展“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创新型民营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单位”评选活动,共评选出先进个人20名、优秀企业35家,其中12家企业入选市级非公经济先进典型名录,较去年增加3家。

2. 宣传推广扩大影响:通过地方电视台、政务公众号、行业期刊等渠道,宣传优秀企业创业案例23个,发布企业发展动态稿件56篇,其中《XX企业:以科技创新破解行业难题》等18篇稿件被市级媒体转载,企业品牌知名度平均提升20%,有效增强了非公经济人士的社会荣誉感与责任感。

二、深化组织建设,夯实工商联工作基础

以“规范化、专业化、效能化”为目标,从机关建设、基层商会覆盖、会员发展三方面入手,完善组织体系,提升工作执行力。

(一)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提质

1. 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机关干部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公文写作、政策研究、企业服务等专题培训5场,组织干部赴先进地区工商联考察学习2次,参与培训干部40人次,干部政策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显著提升。半年内,机关干部撰写调研报告8篇,其中《XX区非公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获市级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

2. 工作机制规范化:严格执行“每周集中学习制度”“周例会制度”,累计召开集中学习16次、工作例会22次,明确工作目标120项,完成率达98%。落实“领导班子带队培训”机制,班子成员参加省、市工商联培训4人次,及时掌握最新政策导向,确保工作方向与上级要求高度一致。

(二)基层商会与行业商会建设扩容

1. 基层商会覆盖优化:对现有乡镇(街道)商会进行规范化改造,完成6个基层商会“六有”(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有经费、有活动)建设验收,达标率从年初的70%提升至92%。新增社区商会2个,实现重点商圈、产业集聚区商会覆盖无空白。

2. 行业商会精准培育:围绕本地主导产业,新增智能制造、现代物流、农产品加工3个行业商会,吸纳会员企业48家,行业商会总数达15个,覆盖全区80%以上的重点行业。其中,智能制造行业商会成立后,组织企业技术对接会3场,促成校企合作项目2个,推动行业技术攻关效率提升18%。

(三)会员队伍结构优化

坚持“提质增量、分类管理”原则,上半年新增会员企业62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2家、小微企业38家,会员总数达580家,小微企业占比从52%提升至56%,会员结构更趋合理。建立会员企业信息库,完成会员信息更新与分类标注,实现“一企一档”管理,企业需求响应时间从平均2天缩短至1天。

三、聚焦会员服务,提升工商联凝聚力与向心力

以“解企业之难、帮企业之需、促企业发展”为导向,构建“沟通、维权、经济服务”三大平台,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一)沟通服务平台:打通政企对接“绿色通道”

1. 政企座谈会常态化:联合区发改委、工信局、税务局等12个职能部门,召开政企座谈会4场,收集企业在用地、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的诉求78项,现场解决32项,其余46项建立台账并跟踪督办,办结率达95%。

2. 企业调研精准化:组织干部深入企业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累计走访长通电器、米氏家具等企业68家,形成《企业发展痛点与诉求分析报告》,其中关于“降低中小企业物流成本”“优化人才引进补贴政策”等12条建议被纳入区政府年度工作要点。

(二)维权服务平台: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1. 法律咨询常态化:依托“工商联法律维权中心”,联合律师事务所为会员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92次,开展《民法典》《劳动合同法》等法律培训3场,覆盖企业法务及HR人员130人次,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减少经济损失约80万元。

2. 侵权问题高效协调:针对3起行政部门违规收费、2起合同纠纷等侵权事件,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处理,均达成满意解决方案,为企业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5万元。其中,帮助某机械企业解决“违规环保处罚”问题,避免企业损失22万元,企业满意度达100%。

(三)经济服务平台:助力企业拓展发展空间

1. 考察交流与资源对接:组织会员企业赴北京、天津、承德等地开展考察活动3次,对接合作项目15个,达成意向合作金额8000万元。其中,促成XX企业与天津某科技公司合作的“智能生产线改造”项目,预计投产后可提升生产效率30%。

2. 展会参展与品牌推广:组织25家企业参加“中国·石家庄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正定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等展会4场,展示产品120余种,签订销售合同及意向协议32份,金额达1.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

3. 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发挥“以商引商”优势,协助政府引进项目8个,总投资4.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个,带动就业岗位500余个,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上半年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对照非公经济发展需求及上级要求,仍存在三方面不足:

1. 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未完全打通:部分中小微企业对政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不足,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的效率有待提升,约15%的企业反映“政策申请流程复杂,缺乏专业指导”。

2. 服务精准度仍需加强:针对新兴产业(如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企业的专项服务较少,现有服务模式难以完全匹配企业个性化需求,服务供给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需进一步优化。

3. 基层商会活力不足:30%的基层商会存在“活动频次低、服务能力弱”问题,部分商会未能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会员企业参与度有待提高。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