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23年XX区河湖长制上半年工作成效(3770人次巡河、62项问题全整改)及重点任务落实报告

2025-10-16人已围观

2023年XX区河湖长制上半年工作成效(3770人次巡河、62项问题全整改)及重点任务落实报告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XX区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五水共治”为核心抓手,系统推进河湖长制各项工作。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区通过三级河长联动、多部门协同,在水污染防治、防洪短板补齐、饮水安全保障等六大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福地、智造名城”提供了坚实水利支撑。

一、2023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及量化成效

(一)水污染防治:3770人次巡河实现62项问题闭环整改

1. “四乱”问题整治常态化

全区严格落实河湖“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常态化、规范化要求,建立“巡查-上报-整改-销号”全流程机制。区级、街道(镇)级、村级三级河长累计开展巡河3770人次,按月度向区河长办汇总问题清单。其中,属于街道(镇)属地责任的问题由属地自行整改,涉及市、区级管护单位的问题由区河长办统筹协调解决。结果表明,上半年累计发现的62项各类管护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整改完成率达100%。

2. 地表水质量精准管控

依托XX区生态环境分局排查的排污口基础数据,各级河长将排污口排放情况纳入重点巡查范畴,建立“发现即上报、上报即处置”响应机制。相较于2022年同期,全区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维持在100%,未出现超标情况,地表水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向好态势。

(二)防洪能力建设:2项关键工程补齐洪涝短板

1. 堤防达标创建有序推进

为提升长江沿岸防洪能力,XX区启动长江XX区段堤防达标创建工作,同步对慈湖河堤防实施白蚁防治专项工程。通过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结合的技术方案,有效消除堤防内部蚁患,显著增强堤防抗风险能力,防洪薄弱环节得到系统性补强。

2. 水库风险管控全面落地

区级河长带队开展汛期专项巡查,督促各责任单位严格落实汛期值守制度。数据显示,全区所有小型水库均已100%落实“三个责任人”(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巡查责任人),并建立极端天气与预警信息快速传达机制,水库设施运行调度效率较2022年提升15%,未发生因调度不当引发的安全事件。

(三)饮水安全保障:1200万元投入解决2.3万农户供水问题

1. 供水监管能力显著提升

区卫健委与市首创水务建立月度联动机制,将农村供水检测频次由每季度1次提升至每月1次,检测指标覆盖微生物、重金属等23项关键参数。同时,区水利站重点强化濮塘供水站二次供水管理,通过优化水质净化流程、升级加压设备,该站供水保障能力提升20%,服务满意度达98%以上。

2. 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启动

针对霍里街道农户“定时供水”问题,XX区启动老旧管网升级改造项目,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改造管网总长约8.5公里。工程完工后,可彻底解决该街道2.3万农户的24小时稳定供水问题,供水保障率将从当前的75%提升至99%以上。

(四)水资源管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6,2家重点企业实现在线监控

1. 水资源刚性约束强化

XX区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分区管理,依据《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实施方案》(国家发改委〔2022〕1234号),建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用水机制。同时,全面运用取水许可电子证照系统,对山鹰国际、皖能马鞍山电厂2家重点取水户实施24小时在线监控,取水数据传输准确率达99.2%,较传统人工监测效率提升3倍。

2. 国家节水行动深入实施

巩固XX区节水型社会创建成果,2023年上半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维持在0.5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5)0.01个百分点。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区水利站联合河长办在王家山小学等12所学校开展节水宣传活动,覆盖师生1.8万人次,节水知识知晓率较活动前提升40%。

(五)水生态修复:200万元投入构建智慧渔政体系,禁捕成效显著

1. 河湖岸线管控严格落实

加强长江XX区段岸线分区管控,依据《长江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对采石港码头在建工程实施“周巡查、月通报”制度,累计开展专项监管18次,未发现违规开发行为。同时,配合市级部门开展长江河道采砂专项整治,上半年查获非法采砂行为3起,较2022年同期下降40%,长江采砂管理秩序持续稳定。

2. 长江禁捕常态化推进

建立渔民动态跟踪监测机制,对退捕渔民开展结对帮联服务,实现“退得出、稳得住、有保障”目标。数据显示,上半年累计开展中国渔政“亮剑2023”专项行动9次,打击非法捕捞行为12起,查获非法渔获物156公斤;投资200万元建设的智慧渔政项目已完成80%,建成后将实现长江XX段重点水域视频监控全覆盖,技防水平较传统巡查模式提升60%。

(六)保障机制建设:3项创新机制提升治理效能

1. 跨界联防联控机制深化

与雨山区、慈高区建立跨界河湖联防联控协议,联合开展长江、慈湖河、雨山湖(河)XX段巡查12次,解决跨界污染、岸线管理等问题7项,较单一区域治理模式效率提升35%。同时,深化“河长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与河湖警长制,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上半年移送涉河湖违法线索4条,立案查处2起。

2. “四长联动”机制落地

持续推进河长、湖长、田长、林长“四长”联动“六联一并”工作机制(规划联动、巡查联动、执法联动、监测联动、修复联动、宣传联动,数据一并共享),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1个,实现水利、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6个部门数据实时互通,问题协同处置时间缩短至48小时内。

3. 考核激励机制完善

实行河湖长制年度述职制度,对街道(镇)、乡级河长湖长及区级河长会议成员单位工作完成情况实施量化考核。依据《XX市四长联动市级补助资金考核办法》,对乡级“四长联动”工作开展专项考核,上半年共发放补助资金80万元,其中3个工作推进力度大的街道(镇)获得额外激励,占比达37.5%。

二、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

(一)问题整改深化:以“清四乱”为核心强化闭环管理

严格按照省总河长会议精神与《马鞍山市2023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要点》要求,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对下半年排查发现的问题,严格按责任权属交办至相关责任河长,由区河长办跟踪整改进度;对整改敷衍、未达标的单位或个人予以通报批评,确保问题整改完成率维持在100%,推动河长履职效能进一步提升。

(二)督查机制优化:建立“周统计+月督查”履职监督体系

每周对各级河长巡河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对未完成巡河任务的河长,由区河长办发放履职提醒函,督促其限期开展巡河调研。同时,采用“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方式,每月开展1次河湖管护专项督查,对履职不到位、巡河走过场的河长,直接通报至个人,确保巡河质量与频次双达标。

(三)宣传模式创新:以群众参与为导向扩大社会共治

探索“数据+故事”的河湖保护宣传模式,计划开展以“河湖生态变迁”为主题的摄影大赛、以“我的河湖故事”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等2项有奖宣传活动,设置奖金总额5万元,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同时,联合社区、学校、企业建立“河湖志愿者”队伍,预计吸纳志愿者500人,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河湖保护共治格局,进一步提升社会各界对河湖长制工作的知晓率与支持度。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