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2X年度XX县人民检察院党建工作总结

2025-10-09人已围观

202X年度XX县人民检察院党建工作总结

根据市院机关党委关于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现将我院202X年度党建工作开展情况、成效及优化方向总结如下。本年度,我院在职干警69人,其中党员干警60人,占比达86.9%,党员队伍始终是推动检察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系统性落实党建责任、强化队伍建设,我院机关党总支连续3年被县委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全年共获得市级以上表彰12项,党建引领业务发展的成效显著。

一、“一把手”抓党建责任落实情况

“一把手”作为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其重视程度直接决定党建工作推进质效。202X年度,我院严格落实“一把手”牵头抓总机制,通过“三同步、两结合、一优先”的工作路径,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一)党建与业务“三同步”推进

将党建工作纳入全院年度重点任务清单,与业务工作实现“三个纳入”:一是纳入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党建工作占年度考核权重的30%;二是纳入领导责任制,建立“一把手-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三级责任链条;三是纳入实绩考核,每半年开展1次量化考评,考评结果与部门绩效、个人评优直接挂钩。数据显示,202X年我院党建相关任务完成率达98.7%,较上年度提升5.2个百分点,党建对业务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二)管人管事“两结合”发力

从队伍管理维度,构建“班子引领+党员带动”的双轮驱动模式。一方面,“一把手”牵头制定《班子成员岗位职责清单》,明确8项党建分管责任,全年组织班子专题研究党建工作6次,解决支部建设、党员教育等实际问题12项,班子成员下沉支部督导工作平均达18次/人;另一方面,聚焦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建立“党员先锋岗”8个,全年党员干警承办重大案件占比达75.3%,牵头完成专项检察任务15项,带动全院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

(三)自身建设“优先抓”示范

“一把手”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要求,带头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全年主持召开党组民主生活会2次,主动查摆问题10项,整改完成率100%;带头参与“支部主题党日”活动12次,讲授专题党课4堂,撰写学习心得6篇,以“关键少数”的示范效应,推动全院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202X年,我院干警违纪违法案件零发生,在县委组织的党风廉政测评中,群众满意度达96.8%。

二、“一岗双责”机制落地成效

为破解党建工作“依赖个人意识、缺乏制度保障”的难题,我院以“规范性、约束力、实效性”为核心,构建“一岗双责”党建保障体系,实现党建工作从“被动推进”向“主动落实”转变。

(一)“领导抓、抓领导”,压实责任链条

院党组将党建工作纳入党组目标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四项制度”:一是党务工作定期汇报制度,全年听取机关总支工作汇报4次,提出指导意见23条;二是党建专题研究制度,每季度召开1次党组会议研究党建重点工作;三是“四同”推进制度,将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四是责任签订制度,层层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覆盖全院7个支部、60名党员,签订率100%。相较于传统“以会代责”模式,该机制使党建责任落实率提升至92.3%,责任模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配套抓、抓配套”,避免工作空转

建立“党建+队伍+文明”三维联动机制,将思想建设、班子建设、作风建设等任务分解为28项量化指标,明确责任部门与完成时限。例如,在队伍建设中,将党员教育与干警业务培训结合,全年开展“党建+业务”融合培训10期,覆盖党员干警100%;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以党建为引领,组织“法治宣传进社区”“帮扶困难群众”等活动23次,获评县级“文明单位标兵”。该模式有效避免了党建工作“单打独斗”,形成“1+1>2”的协同效应。

(三)“具体抓、抓具体”,精准对接需求

围绕“提升支部凝聚力、保障检察任务完成”的核心目标,指导各支部结合业务特点制定差异化党建措施:

- 政工、办公室等综合部门:聚焦“服务干警”,建立“党员服务岗”,全年解决干警办公、生活需求46项;

- 反贪、法纪等办案部门:突出“廉洁执法”,开展“一案一警示”活动28次,组织签订《廉洁办案承诺书》60份;

- 批捕、公诉等业务部门:强化“规范司法”,通过“党员示范庭”“案例研讨”等形式,提升办案质效,全年批捕案件准确率达100%,公诉案件抗诉成功率较上年度提升8.5%;

- 民行、技术部门:侧重“能力提升”,开展“法律政策学习月”“技术攻坚”等活动15次,党员干警撰写调研文章、技术报告32篇。

(四)“严问责、促落实”,强化廉政建设

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将中央政法委“四条禁令”、高检院“九条卡死”、省院“六条禁令”等纪律要求细化为35项具体责任,由检察长与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分层签订,签订率100%。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办法》,明确“未落实廉政责任、出现违纪问题”的8种追责情形,全年开展廉政督查12次,整改问题18项,未发生一起因责任不落实导致的违纪案件。

三、党建工作目标(绩效)考核的优化建议

结合202X年度考核实践,针对党建工作目标(绩效)考核中存在的“指标不够精准、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以下优化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考核的科学性与导向性。

(一)优化考核指标设置,增强针对性

当前考核指标中,“共性指标多、个性指标少”的问题较为突出。建议参考“平衡计分卡”理论[1],从“党建基础、业务支撑、队伍建设、群众评价”四个维度设置指标:

- 党建基础维度(占比40%):保留“支部会议召开率”“党员教育覆盖率”等基础指标,新增“党建制度创新数”“问题整改完成率”等动态指标;

- 业务支撑维度(占比30%):设置“党员承办重点案件占比”“党建引领业务创新成果数”等融合指标,避免“党建与业务两张皮”;

- 队伍建设维度(占比20%):加入“党员干警业务考核优秀率”“青年党员培养成效”等成长指标;

- 群众评价维度(占比10%):通过“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社区群众评议”等方式,引入外部评价,避免“内部考核自说自话”。

(二)丰富考核评价方式,提升客观性

现有考核以“年终集中评价”为主,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足。建议采用“过程考核+年终考核+专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

- 过程考核(占比40%):依托“智慧党建”平台,实时记录支部活动、党员表现,每月生成“党建工作进度表”,避免“年终突击补材料”;

- 年终考核(占比40%):组建“党组+机关总支+支部代表”的考核组,通过“听汇报、查资料、谈座谈”等方式,全面评估工作成效;

- 专项督查(占比20%):针对“主题教育”“廉政建设”等重点任务,开展不定期督查,将督查结果纳入考核,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三)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突出导向性

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衔接不够紧密,是影响党建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建议建立“三挂钩”机制:

- 与评优评先挂钩:将党建考核优秀的支部、党员,优先推荐参评“五好支部”“优秀党员”,202X年我院党建考核前3名的支部,其党员评优名额较其他支部增加20%,该做法可进一步推广;

- 与干部任用挂钩:将党建工作实绩作为干部提拔、岗位调整的重要依据,对连续2年党建考核优秀的部门负责人,优先纳入后备干部培养;

- 与绩效奖励挂钩:设立“党建工作专项奖金”,根据考核结果分层发放,激发各支部、党员抓党建的主动性。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202X年度,我院党建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一是部分支部党建创新意识不足,“按部就班”开展工作的情况较为普遍;二是青年党员教育方式单一,对“90后”“00后”干警的吸引力有待提升;三是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深度不够,部分部门仍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

下一步,我院将针对性改进:一是开展“党建创新项目”评选,鼓励支部结合业务打造特色品牌;二是引入“情景党课”“线上学习”等新模式,提升青年党员教育实效;三是建立“党建+业务”融合台账,定期督导、通报融合成效,推动党建工作真正成为检察事业发展的“红色引擎”。

[1]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是由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戴维·诺顿(David Norton)提出的战略管理工具,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实现组织绩效的全面评价,此处借鉴其多维度评价思路,优化党建考核指标体系。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