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弘扬红船精神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2025-10-05人已围观

弘扬红船精神心得体会范文锦集

弘扬红船精神,重在践行

随着“七一”临近,全国各地党员干部纷纷前往嘉兴,瞻仰南湖红船、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以学习“红船精神”。这些举措值得肯定,但更应明确,学习“红船精神”的关键在于践行。

任何精神的继承与弘扬,都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和实际情况加以践行。否则,精神便如同空中楼阁,失去生命力,无法得到真正弘扬,更无法推动建设发展。“红船精神”亦不例外。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在《光明日报》发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指出“红船精神”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具体表现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三种精神既是对“红船精神”的精准概括,也是践行“红船精神”的明确要求。

近年来,践行“红船精神”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单位将“红船精神”视为口号,仅在“七一”或上级要求时提及,缺乏实际行动;有的未能把握“红船精神”的实质,将其随意套用,看似热闹却无实效;还有的仅停留在思想准备和理论研究阶段,年年重复,未形成有效的践行思路。这些行为不仅难以取得践行“红船精神”的成效,还存在形式主义之嫌。

要切实践行“红船精神”,首先需学好其基本内涵,为践行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可依据形势任务,找准有效载体,明确具体抓手,以确保践行的有效性。同时,要将践行“红船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使每个人都成为践行“红船精神”的名片和窗口。践行“红船精神”应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注重将精神追求转化为工作要求,使之成为推动建设发展的生动实践。

从《红船》看红船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之际,阅读《红船》一书,令人感慨万千。

红船是理想之船,是引领航行的灯塔。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四分五裂。与此同时,西方列强凭借工业化革命迅速崛起,通过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不平等条约接连不断,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有识之士,为救亡图存,不计个人得失,不顾家庭阻挠,纷纷探索国家出路。他们在“问题”与“主义”的抉择中,在“五四运动”中高举“民主科学”旗帜。嘉兴南湖的红船,虽只是一叶小舟,但其划破水面的桨声,却如原子裂变般,唤醒了沉睡的中华大地,引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船破浪前行。

红船也是奋斗之船,彰显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毛泽东曾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党成立之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农民阶级的革命还是资产阶级的改良,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革命的目的问题。只有中国共产党,将中华民族的解放与广大工人、农民阶级的命运紧密相连,把旧有的阶级、官僚、军阀、士绅作为革命对象。正因如此,党的革命历程无比艰辛,却也波澜壮阔。

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到李大钊被捕就义,再到陈独秀走向右倾机会主义;从思想建党到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发动工人武装起义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期间,经历了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中山舰事件、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诸多事件,每一次都是对共产党人的严峻考验,也都是在挫折后的浴火重生。正是这种劈波斩浪、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中国的解放和革命道路越走越坚定。

红船更是同舟共济之船,凝聚着亿万中国人的复兴梦想。红船距今已有97年历史,如今党员队伍已近9000万。97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年红船会议上的理想,有的已成为现实。如今,全国人民正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力前行,更需要“红船精神”的引领,只有牢记和践行“红船精神”,才能不忘初心,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红船精神:永载史册的精神丰碑

“红船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是共产党人薪火相传的精神源泉和红色基因。无论是过去开天辟地、劈波斩浪,还是现在负重前行、攻坚克难,“红船精神”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永不过时,永放光芒。

“红船精神”是永载史册、光耀千秋的精神丰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红船精神”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它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党的事业不畏艰难、甘洒热血。在不同历史时期,“红船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共同为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红船精神”也是引领时代潮流的精神旗帜。红船是走在时代前列的象征,“红船精神”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党的诞生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期盼,从红船起航,党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进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高举“红船精神”的大旗,强化前列意识,将“走在前列”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才能答好时代考卷,做时代的“弄潮儿”。

此外,“红船精神”还是推动浙江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船起航于浙江,这既有历史的偶然性,也有历史的必然性。浙江具有良好的革命基础和浓厚的革命氛围,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浙江省委充分挖掘和弘扬“红船精神”,使其成为激励创业创新、进位争先的强大思想武器,鼓舞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支柱,鞭策求真务实、执着奉献的强大道德力量,推动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三严三实”

20_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来到嘉兴南湖瞻仰红船,并发表《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首次公开提出“红船精神”。今年是“红船精神”提出十周年,浙江省委要求深入学习贯彻相关论述,将弘扬“红船精神”与纪念建党94周年、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相结合,汲取思想力量,牢记党的历史,保持党的传统,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责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更好地肩负起“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

必须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践行“三严三实”,做到“守规矩、有作为、讲奉献”,以更好地肩负新使命,全力推进“五水共治”水利建设,加强水利管理,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弘扬“红船精神”中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能为“三严三实”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三严三实”旨在解决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党的意识淡化等问题,其思想体系的基础源于党的宗旨。“红船精神”的本质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用这种精神教育引导党员,能使党员更明确党的宗旨,铭记奉献是人生价值的本质体现,从而更好地落实“三严三实”。

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会让“三严三实”更加务实有效。“三严三实”的落实并非一蹴而就,面对一些具有功利性、顽固性、反复性的问题,需要弘扬“红船精神”的灵魂——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教育党员正确看待落实过程中遇到的矛盾问题,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坚定信念,敢于担当,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切实推动“三严三实”的落实。

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能让“三严三实”更具科学举措。“三严三实”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较为复杂,靠常规方法难以奏效。因此,需要弘扬“红船精神”的核心——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强化问题意识,打破传统束缚,创新方法举措,以更好地解决这些棘手问题。

践行红船精神,强化履职担当

践行“红船精神”,要将其转化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党派换届为契机,大兴学习之风。全省各级民盟组织和广大盟员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学习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和中共十九大精神,落实民盟浙江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化政治交接,提升履职能力。

通过学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政治责任。重温“红船精神”,以及民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光辉历程,继承和发扬民盟老一辈的政治信念和优良传统,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直面自身建设问题,以党为师,勇于创新,提升组织凝聚力和盟员认同感。

以“八八战略”为统领,大兴调研之风。调查研究是成事之基、谋事之道。全省各级民盟组织要围绕以“最多跑一次”为核心的政府自身改革、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践行“两山”理论等重大实践问题深入调研。坚持“不调研不发言、调研后精准发言”,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理性建言的能力,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铭记民盟“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的工作方针,扩大参与面,提高优质率,加强上下联动,提升履职水平。

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大兴实干之风。当前,浙江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全省上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新使命新要求,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前进。全省各级民盟组织和广大盟员要主动适应新形势,以真抓实干的作风树立民盟“新风尚”。围绕“思想建盟、制度管盟、履职立盟、人才强盟”的总体要求,秉承民盟“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家国情怀,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专题教育,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完善顶层设计,创新工作载体,使民盟组织更具活力和影响力。民盟浙江省委会十二届二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民盟浙江省委会关于委员履行职责的若干规定》,对省委委员履职进行细化量化,这是民盟自身建设的实践探索。广大盟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立标杆、作表率,增强政党意识和规则意识,在规范盟内政治生活、强化基层组织管理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