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2025年以案促改工作心得体会:标本兼治,筑牢廉政防线

2025-10-05人已围观

2025年以案促改工作心得体会:标本兼治,筑牢廉政防线

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以案促改工作,是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对身边及系统内部典型案例的深入学习,深刻感受到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以这些案例为警示,坚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秉持勤政为民的理念,杜绝居功自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以案促改的核心、关键与目标

以案促改,核心在于“案”。需细致梳理窝案、重复案等典型案件的全过程,精准定位案件关键环节,剥离偶然因素,深挖共通问题,找出岗位廉政风险点,形成可整改的漏洞或问题清单。这是以案促改的核心工作,为强化干部教育、完善管理方法、堵塞制度漏洞提供鲜活案例和明确改进方向。例如,在某些地区的扶贫领域案件中,通过对挪用侵占、截留私分、虚报冒领等案件的深入剖析,发现了资金管理流程不规范、审核监督机制缺失等共性问题,这些问题清单为后续的整改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以案促改,关键在于“促”。要将案件反映出的问题与实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相互印证,通过思想学习教育、作风自查自纠、制度完善健全等方式,促使机关单位和党员干部积极参与。这要求机关单位和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典型案例所反映的廉政工作症结,结合自身职能、权责以及岗位特点,有则改之,防微杜渐。以某民生行业为例,在查处了一系列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案件后,通过开展专项思想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进行作风自查自纠,并完善相关制度,显著提高了干部的廉洁意识和服务水平,有效改善了行业风气。

以案促改,目标在于“改”。其目标是从制度、思想、作风等方面综合发力,以他人的教训为自己的镜鉴。结合案件深刻剖析自身,查找漏洞与不足,从根本上完善制度、提高思想认识,消除违纪行为发生的土壤,实现标本兼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例如,某单位在发生窝案串案后,通过全面整改,不仅完善了权力运行监督机制,还加强了对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单位的政治生态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二、从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

冯新柱案再次证明,思想滑坡必然导致行为越轨,侥幸心理是违规违纪的前奏,小节失守则是受到惩处的开端。历史经验告诫我们,触犯纪律没有回旋余地,遵守纪律没有时间盲区,执行纪律没有人情可讲。必须时刻绷紧“法纪弦”,不碰“高压线”,通过点滴积累和持久磨练,增强自控能力,保持理智,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

剖析冯新柱等反面典型的人生轨迹可知,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是至关重要的。若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就无法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必然会出现精神懈怠、信念动摇的问题。同时,强烈的事业追求也是不可或缺的,缺乏事业追求,在物欲横流面前就难以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利用职权谋利的问题迟早会发生。此外,严格的自律意识同样关键,没有严格的自律意识,在灯红酒绿面前就无法恪守规定、筑牢防线,违反法纪条规的问题就难以避免。作为党员干部,要常补精神之钙,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面对复杂形势的严峻考验和各类错误思潮的影响,坚定不移地听党指挥。

学习是思想之源、能力之本、成事之基。党员干部应自觉将学习视为一种政治责任、生活态度、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杜绝装门面、“应景”式学习,强化学习打假意识,摒弃不学也能干、学给别人看的错误思想。例如,通过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廉政教育培训,系统学习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提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法律意识,使其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纪律和规矩。

三、全市以案促改集中行动的实践

高压反腐形势下,标本兼治做好执纪审查的后续文章至关重要。6月1日,我市召开坚持标本兼治、推进以案促改工作会议,决定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集中行动,打好标本兼治、以案促改“五场战役”。

此次集中行动以案发单位为重点,通过以案倒查、跟踪预防,深入剖析典型案件,研究案发规律,深挖问题根源,推进以案促改,扩大执纪审查后续效应,推动形成权力结构配置科学、权力运行规范透明的良性局面。

集中行动紧盯扶贫领域、民生行业、政法系统、关键岗位及发生窝案串案的单位,通过“五改五确保”,打好“五场战役”。

在扶贫领域,通过以案促改,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重点围绕扶贫领域查处的挪用侵占、截留私分、虚报冒领等案件进行整改。例如,某县在扶贫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问题,通过以案促改,建立了扶贫资金监管平台,实现了资金使用的全程监控,确保了扶贫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为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民生行业,通过以案促改,确保民计民生不断改善。重点针对医疗卫生、教育、社保等行业中查处的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案件进行整改。比如,某医院在药品采购环节存在违规行为,通过以案促改,完善了药品采购管理制度,加强了对采购过程的监督,降低了药品价格,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切实改善了民计民生。

在政法系统,通过以案促改,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坚强维护。重点围绕政法系统中查处的以案谋私、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案件进行整改。例如,某公安局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存在执法不公的问题,通过以案促改,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了执法监督机制,规范了执法行为,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

在关键岗位,通过以案促改,确保权力运行科学规范。重点针对项目审批、资金拨付、土地出让、规划建设、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中查处的吃拿卡要、收受贿赂、以案谋私等案件进行整改。比如,某单位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的问题,通过以案促改,建立了项目审批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对审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确保了权力运行的科学规范。

在发生窝案串案的单位,通过以案促改,确保工作环境风清气正。重点围绕十八大以来部分地区、单位查处的班子成员在选人用人、工程承包、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的违法违纪案件进行整改。例如,某单位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不正之风,通过以案促改,完善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加强了对干部选拔任用过程的监督,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四、强化领导干部自身建设

一些腐败官员将“山高皇帝远”“没人管自己”作为落马理由,这显然是借口。焦裕禄、杨善洲、蒋筑英等同志离上级更远,但他们却被人们赞扬和学习,这说明“没人管自己”是谬论。领导干部从被任命的那一刻起,就应明确自身责任和党和人民的厚望,“打铁还需自身硬”,炼好内功是关键。

领导干部应将基层视为锤炼自己的平台,而非捞取好处的途径。要主动帮助困难群众,体验群众生活疾苦,掌握群众诉求,推进脱贫工作,增强干群凝聚力,扶贫扶志齐抓。切实转变作风,树立正风,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家每户,将惠民政策落实到困难群众身上。例如,某领导干部在基层调研时,发现某贫困村存在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于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该村引进了适合的产业项目,并组织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帮助村民实现了增收致富,密切了干群关系。

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下基层的意义,基层是了解群众的窗口,是党和政府了解实情的第一手资料来源。应将下基层当作学习进步的舞台,饱含感情地与群众打交道,进农家院,吃百家饭,听百家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求,与群众促膝长谈,心与心交流,在为老百姓服务中建立感情,坚定为老百姓服务是天职、让老百姓幸福是本职的思想。比如,某领导干部在基层走访过程中,与一位贫困老人结成了帮扶对子,定期到老人家中看望,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老人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敢于担当,挑起大梁,为民解忧,为民干事。以基层为切入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加快脱贫攻坚步伐,让老百姓早日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面对难题、难事不推脱、不回避,保持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打好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出色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例如,某领导干部在面对某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时,勇于担当,带领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制定了详细的治理方案,并亲自督促落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总之,以案促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找准核心,抓住关键,咬定目标,持续发力。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领导干部自身建设,切实提高以案促改工作的成效,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