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2023-2024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践与思考:6篇深度心得体会合集

2025-10-05人已围观

2023-2024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实践与思考:6篇深度心得体会合集

党委书记2023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2023年以来,本人严格遵循党中央部署要求,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XX党代会、XX全会等重要会议部署。通过为期6个月的集中学习与实践调研,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锤炼党性修养,实践能力较上年提升约25%。

在深入开展3轮交心谈心、广泛征求87条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本人紧密结合分管工作实际,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等六个维度逐项检视问题。现将对照检查情况系统报告如下。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一):制度建设的三维核心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方向与根本保证,这一论断已为新中国70余年发展实践所充分印证。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这一本质要求必须贯穿于制度建设全过程。相较于传统分散式领导模式,系统性的领导制度可使政策执行效率提升30%以上,有效避免职能交叉与责任空转。

制度执行机制的权威高效,是确保党的全面领导落地见效的关键支撑。据中央党校2023年研究数据显示,在制度执行到位的地区,重大决策落地周期平均缩短40%,群众满意度维持在92%以上。

新中国成立74年来,我国GDP从1949年的67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6万亿元,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降至0的历史性成就,充分印证了“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根本原则的科学性。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始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本职岗位中践行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二):制度执行力提升的三大路径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这一论断已为各级党组织的实践所验证。提高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执行力,需从责任强化、能力建设、监督保障三个维度系统推进,确保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绷紧制度执行的“责任弦”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广大党员干部须将提高制度执行力作为政治责任,思想上始终保持高度警醒。要持续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深刻领会制度内涵与实践要求,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与工作紧迫感。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要求,在问题发现、工作筹划、检查落实、整改提高的全流程中,始终保持贯彻制度的坚定定力,确保党和人民事业方向不偏、路径不歪。

二、构建能力提升的“工具箱”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执行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制度落地成效。党员干部需善做制度宣传员,在先行学懂制度内容的基础上,运用群众工作法开展宣讲,帮助群众理解制度内涵,为制度执行扫清认知障碍;需善做制度捍卫者,严格执行制度到人到事,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需善做制度优化员,及时发现执行中的问题短板,提出修订建议,使制度持续贴合实践需求。此过程可借鉴“PDCA循环”理论,通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的闭环管理,实现制度执行力的持续优化[注1]。

三、搭建监督执行的“阳光台”

制度执行的透明度,直接影响执行效果。必须杜绝制度执行中的选择执行、变通执行、折扣执行等问题。各级党组织需健全制度公开机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执行过程公开透明;需充分发挥纪检委员作用,对制度执行情况开展月度自查,将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需构建“上级督查+同级监督+社会监督”的三维监督网络,对发现的问题建立台账,整改完成率需达到100%。与传统单一监督模式相比,多维监督体系可使制度执行偏差率降低60%以上,显著提升执行效果[注2]。

[注1]PDCA循环理论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工具,适用于各类管理过程的持续优化。

[注2]数据来源于《2023年全国党组织制度执行效能报告》,该报告对31个省(区、市)的1200个基层党组织开展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多维监督体系可有效降低执行偏差。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三):基层党建质量提升的实践路径

2023年4月9日,某市召开全市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电视电话会。市委书记李乐成在会上明确提出,基层党建工作需聚焦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建设深化,通过压实责任、补齐短板,为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区域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本次会议共听取13个县(市、区)、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现场述职,收到书面述职材料28份,梳理共性问题16项、个性化建议32条。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属性是根本属性,政治功能是根本功能。必须把牢政治方向,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100%落地见效。要强化理论武装,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纳入“三会一课”必修内容,每月集中学习时长不少于4小时,切实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思路与破解难题的具体措施。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整改方案-效果评估”的闭环机制,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

以组织力提升为重点,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基础

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的全面性,是基层党建的基础保障。要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向新兴领域延伸,实现社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95%、90%以上,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要强化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通过“选、育、管、用”四维机制,选拔政治素质过硬、群众基础扎实的带头人,带动班子建设与队伍活力整体提升。要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建立“群众需求清单-党组织服务清单-资源保障清单”对接机制,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群众的“吸铁石”。

以融合互动为抓手,推动党建与业务协同发展

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是提升党建实效的关键路径。要强化融合意识,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避免“两张皮”现象。据统计,党建与业务融合度较高的单位,其工作效率较融合不足的单位提升35%以上。要建立责任传导机制,明确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通过季度督查、年度考核,推动党建工作责任层层落实。要注重成果转化,将党建工作中形成的凝聚力、战斗力转化为推动业务发展的动力,实现党建与业务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四):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制度保障体系

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于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完善党对各类组织的领导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比喻为“众星捧月”,其中“月”即中国共产党。要健全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制度体系,使各类组织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制定出台相关党内法规48部,覆盖所有重要组织类型。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党的领导制度体系覆盖范围显著扩大,制度刚性显著增强,有效解决了过去存在的领导分散、协调不畅等问题。

健全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

党章对党的领导领域作出明确规定,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建设等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已印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等16部重要党内法规,为党领导相关事业提供了制度遵循。但需注意,在部分新兴领域,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治理等,党的领导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要坚持“事业发展到哪里,党的领导制度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及时填补制度空白,确保党的领导无死角、全覆盖。

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启动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任务,从机构职能上解决了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改革后,党中央决策部署的传达层级减少1-2级,政策执行效率提升25%以上。必须进一步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要推动各级各类机构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首要职责,完善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五):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精神的实践启示

2022年12月24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围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政治建设,提高政治能力,坚守人民情怀”主题开展自我检查、党性分析与批评和自我批评。本次会议审议了《关于2020年中央政治局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的报告》等重要文件,为各级党组织开展民主生活会提供了根本遵循。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会议明确提出,中央政治局同志要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一要求体现了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据中央党校2023年调研数据显示,政治建设成效显著的地区,其重大决策落实率达到98%,较政治建设薄弱地区高出23个百分点。各级党组织必须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制度执行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

会议强调,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自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至2023年底,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10.2万起,处理153.3万人,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与传统监督模式相比,当前的制度执行体系更注重常态化、长效化,通过建立“明察暗访+群众举报+大数据监测”的立体监督网络,使违规违纪问题发现率提升40%以上。各级党组织要以制度执行为抓手,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担当作为是领导干部的核心素养

会议要求,中央政治局同志要带头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统筹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2023年,全国各级领导干部共牵头解决重大问题12.7万个,推动项目落地8.9万个,充分体现了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风险敢于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六):新发展阶段的实践路径

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需从体制机制、组织建设、政治建设三个维度协同发力,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体制机制层面:构建科学高效的领导体系

确保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必须完善体制机制保障。要建立健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督查考核机制,将督查结果与干部考核评价直接挂钩,使决策落实效率提升30%以上。要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工作机制,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经济形势,每半年开展重大政策评估,确保决策科学性。借鉴“系统治理理论”,构建党委统筹、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注3]。

组织建设层面: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必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实施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专业干部“三大工程”,2023年以来已培养选拔各类专业干部1.2万名。要强化干部实践锻炼,有计划地安排干部到重大任务一线、艰苦复杂地区任职,使干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40%以上。要建立干部能力提升长效机制,每年组织开展专业培训不少于60学时,推动干部队伍素质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匹配。

政治建设层面: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广泛汇聚干事创业正能量,必须加强政治建设。要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立理论学习常态化机制,使党员干部理论素养显著提升。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纪律规矩,2023年以来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8万起。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注3]系统治理理论强调通过多元主体协同、多维度手段运用,实现治理效能最大化,适用于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建设。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