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12年度XX区农村干部土地管理工作综合总结(含32万亩耕地确权、10万亩流转核心数据)
2025-10-10人已围观
2012年度XX区农村干部土地管理工作综合总结(含32万亩耕地确权、10万亩流转核心数据)
在XX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及XX市农委的大力支持下,XX区农管委土地流转科通过团队协作与系统推进,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土地流转服务、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土地纠纷仲裁四大核心领域开展扎实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2012年底,全区32万亩耕地中已确权30万亩,土地确权完成率达93.75%;累计土地流转面积突破10万亩,流转率达31.25%,相关工作成果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及国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要求。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夯实流转基础,实现数据精准化
为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规程(试行)》中明确的“产权明晰、权能明确、权益保障、流转顺畅、分配合理”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XX区委、区政府于2012年统一部署,主管区长及管委会领导牵头策划,确定在光辉街道达连村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核心目标为实现土地确权、坐落四至、承包合同、经营权证“四到户”。
(一)试点工作关键实施步骤
1. 方案制定与经验借鉴:3月,土地流转科依据《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结合XX区耕地实际分布情况,编制完成《XX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方案》。4月,在XX市农委政策指导处统筹下,科室人员赴XX市学习先进试点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经实地调研,选定沈阳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土地实地测量与数据库建设任务,并明确技术要求:基于二次国土普查航拍图,实现农户承包地块航图标注,支持承包户信息、土地承包/流转数据、实测面积与应分面积差异查询,且可套打输出土地承包合同、登记簿、经营权证等文本。
2. 动员部署与实地测量:4月20日,土地流转科赴达连村开展试点动员与业务指导,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宣传单》,明确由村委会组织2个村民小组配合测量指界,相关人员经费由区农管委按实际支出拨付,获得村“两委”全力支持。4月23日,联合国源科技启动实地测量,科室人员全程跟踪协调,有效应对测量过程中的地块边界争议等问题,保障工作进度。数据显示,截至4月27日,测量工作全面完成,共覆盖369户农户,实测总面积达3965亩(含村机动地),测量误差控制在国家规定的5%以内。
3. 数据处理与标准优化:5月起,土地流转科开展数据录入与核对纠错工作,完成图像建模与数据库搭建;村委会同步对“多地户”“少地户”成因进行分析,区村两级联合研究差异处理方案。7月,科室选派2名工作人员参加辽宁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工作培训班,掌握国家最新试点要求后,联合国源科技对经营权证书、登记簿文本格式进行调整,新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他项权利证文本格式,使XX区试点数据库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二)试点工作现存问题
1. 因村委会领导换届,部分农户土地实际面积与合同登记面积存在差异,其差异成因无法完整追溯,导致面积核实工作受阻。
2. 村委会对按实测面积发证持保留意见,认为此举可能引发新的土地权属争议,且将增加后续土地流转、征地补偿工作的协调难度。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规范流程,提升服务效能
针对XX区早期土地流转“自发无序、零散低效”的问题,土地流转科以“规范流程、明确方向、完善市场”为核心,构建系统化流转管理体系,相关工作符合《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要求。
(一)制度建设与规划引领
1. 出台管理办法:起草《XX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暂行办法》,拟定《XX区农村土地流转审批表》,明确流转行为规范:强化政府规划引导职能,严格受让方资质审查,对不符合XX区农业规划、经济效益低、经营能力弱、技术含量不足的项目不予审批,从源头防范私下流转引发的纠纷。2012年6月29日,区政府以〔2012〕14号文正式印发该办法,科室随即组织各街道及相关部门召开专题解读会,实现政策落地全覆盖。
2. 编制发展规划:编制《XX区蒲河生态经济带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确立“全国都市农业样板、统筹城乡发展典范”总体目标,明确“一带(蒲河现代农业发展带)、三市镇(蒲河温泉新市镇、九龙河新市镇、光辉新市镇)、三基地(蒲河休闲观光农业基地、优质种苗和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工厂化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九庄园”及“一小时现代农业观光圈”的空间布局,为土地流转提供清晰方向,推动土地利用价值最大化。
(二)市场建设与成果量化
1. 完善服务体系:成立XX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及平罗、马三家、光辉3个街道分中心,构建“区-街-村”三级工作网络,专兼职工作人员达85人;完成区、街两级流转服务大厅建设,其中区服务中心交易大厅面积98平方米,3个街道大厅总面积300平方米,配备办公设备58台,设施配备标准化。经省农委批准,XX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成为全省首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综合运营试点单位。
2. 提升服务实效:通过信息收集、发布及合同鉴证等服务,2012年度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3321亩,全区累计流转面积达10万亩。其中,经区服务中心鉴证的500亩以上规模化流转项目2个:一是光辉街道南台村彩叶景观苗木培育基地项目,二是平罗街道刘家村温室绿色蔬菜基地项目,合计流转土地1200亩,涉及农户112户,户均流转收益较零散流转提升20%。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破解资金瓶颈,激活土地价值
依托XX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全省首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综合运营试点单位”三项政策优势,土地流转科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相关工作契合《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中“促进农村资源资本化”的核心精神。
(一)政策体系与合作机制
1. 制定实施细则:年初启动调研与方案起草,形成《关于开展XX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的实施意见》《XX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XX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指导价格评估暂行办法》《XX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实施细则》及5类抵押登记法律文书,于2012年6月29日以区政府〔2012〕16号文印发,为贷款工作提供制度支撑。
2.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8月,与沈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达成风险补偿协议,在农商行于洪支行营业部设立风险补偿金专户,首期存入风险补偿金100万元;按照1:10杠杆比例,可撬动银行2012年度发放抵押贷款1000万元,有效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
(二)贷款发放与现存限制
1. 试点成效:截至2012年9月,XX区沈阳星生葡萄专业合作社等4家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已成功获得抵押贷款360万元,贷款资金全部用于农业生产升级。9月24日,XX市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经验交流会在XX区召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赴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视察,并为贷款主体现场发放贷款凭证,标志试点工作获得市级认可。
2. 主要限制:一是家庭承包土地受《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限制,暂无法纳入抵押范围;二是早期规模化流转行为规范性不足,受让方土地经营权面积无法精准确权,导致抵押资格审核受阻;三是转包、出租类经营权抵押需原承包方出具《同意抵押和处置意见书》(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第十三条),但因土地流转费呈上涨趋势,原承包方同意率较低,建议后续流转合同中增设“同意抵押和处置”条款。
四、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强化法律保障,维护农户权益
2012年,XX区以“完善组织、规范程序、提升能力”为重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构建“预防-调解-仲裁”三级纠纷解决体系,符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要求。
(一)仲裁体系建设
1. 组织与队伍建设:完善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及各街道调解委员会,区仲裁委员会由法制办、法院、公安局、农业管理部门11人组成,全区30人取得仲裁员资格证书;通过国家、省、市三级培训及庭审观摩(如旁听XX区法院民事审判、赴浑南新区仲裁委考察),仲裁人员业务能力显著提升。
2. 硬件与制度完善:完成区仲裁庭及平罗、马三家、光辉3个街道调解庭建设,区仲裁庭面积60平方米,配备标准化法台、法椅及办公、监控设备,可容纳20人旁听,配套合议庭、调解室、档案室等设施,硬件水平居全省前列;3月起,整理完善仲裁法律文书,构建覆盖仲裁程序、文书规范的制度体系,为案件审理奠定基础。
(二)仲裁工作实效
数据显示,2012年区仲裁委员会累计接待群众来访420人次,受理土地承包纠纷案件4起,通过普法宣传与调解,所有案件均实现纠纷化解,化解率达100%。其中,6月4日首次公开开庭审理的马三家街道马三家村冯友民与村委会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一案,为典型复杂案件(申请人此前通过信访程序2年未解决),仲裁委员会依法撤销侵犯多数村民合法权益的承包合同,案件审理程序合法、事实清晰,获市、区相关领导及法院、信访部门好评,标志XX区土地承包仲裁工作进入规范化运行阶段。
五、典型镇村土地工作案例
(一)望海镇永强村土地流转项目
永强村党支部将土地流转与循环农业发展结合,20XX年4月与上海新农饲料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完成一期612亩土地流转,流转期限20年。项目实施中,村“两委”严格遵循“依法有偿、尊重民意”原则:一是统一班子思想,成立责任包保工作组;二是开展摸底调查,明确涉及192户农户的地块面积与家庭情况;三是发挥党员带头作用,通过党员会宣讲项目效益,党员主动参与政策宣传与土地流转,带动群众配合;四是细化群众工作,通过广播宣传、村民代表座谈会营造氛围,两委干部包组推进签字盖章、面积核实,对“难缠户”一对一沟通,特殊问题专题研究,确保流程公开透明;五是保障农户收益,签订合同后协调企业及时拨付租金,20日前完成租金兑现,项目可新增就业岗位85-105个,同时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秦栏镇土地整治清理工作
秦栏镇(国土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6.5万亩)依托“全国重点镇”“省扩权强镇试点镇”优势,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与置换试点,2012年以来获批相关项目4个批次(1个挂钩试点、3个置换项目),涉及8个行政村93个村民组,总面积1960.3亩,覆盖751户150个地块。
1. 实施成效:截至2012年底,完成404户房屋拆迁、4.95万棵树木砍伐、150座坟墓迁移,发放补偿安置资金1085万元,投入复垦经费784.6万元、工业园区配套资金3186万元、安置点建设资金642.1万元;新增耕地1958亩,复垦率达99.9%,户均新增耕地2.6亩,农户通过旧房补偿(一般农户获5-6万元)、节省复垦费(每亩4000元)实现收益提升,群众支持率达95%以上。
2. 关键做法:一是强化领导宣传,成立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组,通过宣传车、横幅、宣传单等形式解读政策;二是规范运作,先易后难确定项目,签订协议后将补偿资金直接打入农户“一卡通”,公开招标施工队伍,复垦后及时验收;三是惠民利民,提高安置补偿标准(镇区建房户奖5000元),投入600万元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新增耕地按原宅基地比例分配;四是严格奖惩,将工作纳入村绩效考核,明确“场光地净、土地平整、沟通路直”验收标准,对达标村给予经费与奖励,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3. 现存问题:一是挂钩与置换指标缺口较大,无法满足发展需求;二是复垦与基础设施投入资金压力大;三是个别农户认知不足,提出不合理要求,影响项目进度。
六、农村干部工作实践体会
(一)工作难点与挑战
1. 工作与家庭平衡难:村干部需承担村级事务决策与执行职责,同时需兼顾家庭生产劳动,常面临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收益的选择,多数干部优先保障工作推进。
2. 付出与待遇匹配难:农村干部工作具有繁杂性、具体性、地域性特点,劳动付出强度高,早期存在工资发放不及时(以往来账目抵扣)的情况,近年来党委政府优化保障政策,实现工资按时发放,并配套医疗、养老保险补助,提升干部职业保障水平。
3. 较真工作与风险应对难:村级工作需具体落实,较真执行政策易引发个别群众不满,存在遭受打击报复的潜在风险,但为保障集体与群众利益,仍需坚持原则。
(二)能力提升与团队建设
1. 强化学习:通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法律法规(《土地管理法》《婚姻法》等),提升政治素质与依法行政能力,确保工作符合政策要求。
2. 注重团队协作:以“民主、公道、开阔、真诚”为原则建设村班子:作风民主,集中正确意见、统一分歧;处事公道,不掺杂私人感情;心胸开阔,听取不同意见;待人真诚,关心班子成员,为其解决后顾之忧,形成工作合力。
(三)工作动力与目标
农村干部以“认真学习、天道酬勤、无私奉献”为工作准则,核心目标是“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通过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推动村级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维护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形象与威信。
上一篇:2012年度西藏日报党建工作总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 2012年度XX区农村干部土地管理工作综合总结(含32万亩耕地确权、10万亩流转核
- 2012年度西藏日报党建工作总结
- 2006-2014年多学段下期体育教学工作总结汇编
- 202X年度XX县审计局上半年工作总结(截至6月底完成审计项目36项,核减资金超195
- 呼和浩特市多领域工作汇总报告(2005-2015年)
- 202X年度XX公安分局季度党建工作总结
- 2022-2024年多领域工厂实习综合总结(累计实习时长182天,覆盖8类生产场景)
- 202X年第三季度财务工作总结(多主体实践报告)
- 202X年度证券公司客户经理及营业部工作复盘总结
- 2024年XX幼儿园环保工作年度总结(全年开展环保活动42场,幼儿环保行为养成率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