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呼和浩特市多领域工作汇总报告(2005-2015年)
2025-10-10人已围观
呼和浩特市多领域工作汇总报告(2005-2015年)
一、2005年呼和浩特市文化局工作要点
2005年呼和浩特市文化工作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导,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民族文化强市为核心目标,以加快文化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为龙头,全力弘扬草原文化,实施精品带动战略。数据显示,全年文化工作围绕六大核心板块推进,各项任务完成率达95%以上,为现代化首府城市提供了有力文化支撑[1]。
(一)社会文化工作
社会文化工作以农村文化为重点,坚持“群众文化群众办、全社会共同办文化”原则。具体成效包括:
1. 成功组织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文化活动,参与群众超10万人次,较2004年增长15%;
2. 完成“三下乡”集中活动,市属三个剧团全年为农村演出180场,覆盖全市80%以上乡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10%;
3. 推进广场文化活动市场化运作,在城市重点打造市四区样板社区文化活动,农村依托交流会在五个农业旗县区开展特色活动,累计开展活动60余场;
4. 开展乡镇文化站、图书馆、文化馆辅导工作,组织基层文化站调研并召开现场会,推动中央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第二期计划落地,成功将武川县图书馆建成自治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馆;
5. 完成全市公共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覆盖专业人员120余人,同步推进业务自动化建设,协助社区建设图书室15个,举办“呼市图书馆第三届书市”,接待读者5万人次;
6. 举办“全市少儿美术绘画”现场大赛,参与少儿超300人;开展基层摄影培训及展览活动8次,覆盖旗县区文化馆工作人员80余人;
7. 强化农村电影“2131”放映工程指导,全年放映科普影片300余场,“科普之春”放映活动覆盖农村人口20余万人;
8. 开设书画学习班及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班,培训学员150余人,举办书法联展1次,编辑出版《呼和浩特书画院作品集》,收录作品200余幅。
(二)专业艺术与文化品牌工作
1. 深化艺术团体体制改革,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及团长聘任制,3个市属剧团改革完成率达100%;
2. 以“五个一工程”为核心打造精品,组织作家深入生活完成剧本创作8部,创排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剧目3部;新创编《穿新靴的小伙子》等4个舞蹈参与“荷花奖”“孔雀奖”,《两家人》申报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大型蒙古族历史剧《满都海》参演第九届中国戏剧节;
3. 推进艺校建设,完成招生120人,深化教学改革,筹备晋剧、歌剧汇报演出2场,组织20名学生赴山西对口升学,培养首届戏剧大专生;
4. 成功组织呼和浩特第六届昭君文化节,筹备CIOFF亚洲艺术节暨第四届国际民间艺术节,吸引中外嘉宾及观众超5万人次。
(三)文博与文化市场管理
1. 完成昭君墓扩建工程,推进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第四批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
2. 持续开展大召壁画保护修复,完成博物馆古建接待室建设,推进公主府防雷工程及改造项目;
3. 规范文化市场管理,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9份,开展出版物、印刷、音像等市场整治12次,集中销毁非法书刊、音像制品5万余件;
4. 培训文化市场稽查人员60余人、网吧及印刷业经营业主200余人,持证上岗率达100%;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查处违法违规经营案件30起。
(四)文化产业发展
落实“合理布局、有效培育”方针,在金川开发区征地100亩作为文化产业基地;扩大新思路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在各盟市设立分公司5家;整合系统内文化产业资源,筹备招商引资项目3个,启动电影《乌里扬斯》筹拍工作。
[1] 文化事业发展理论:以“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为核心,通过设施建设、精品创作、市场规范推动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广泛应用于地方文化工作规划领域。
二、2015年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局老干部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老干部局文件要求,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局对系统老干部工作开展专项调研。数据显示,系统内老干部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服务覆盖率达98%,但仍存在部分短板需优化[2]。
(一)基本情况
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局承担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及运输行业管理职能,下属11个基层单位(4个准处级、7个科级),行业指导民营企业2家。全系统共有离退休干部468人,其中离休干部16人(机关8人、事业单位8人)、退休干部452人(机关36人、事业单位416人);设专兼职老干部工作机构4个、退休老干部支部4个,配备工作人员13名;建成离退休老干部活动场所2处,总面积约300平方米,人均活动面积0.64平方米。
(二)工作开展成效
1. 组织保障:由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主抓老干部工作,纳入局属单位领导班子目标实绩考核,实现“同安排、同检查、同考评、同奖惩”;设立离退休人员工作科,明确归口管理模式,调整充实老干部支部成员,保障工作规范有序。
2. 关怀服务:每年春节、“七一”开展走访慰问,覆盖全部离退休干部;对生病住院职工探望率达100%,协助解决生活、医疗问题20余件;配备专车及专职司机服务老干部出行,协调企业为离休干部筹措住院费用15万元。
3. 思想建设:组织老干部开展组织生活会12次,学习各级重要精神;邀请老干部参加重要会议8次,收集谏言献策30余条;依托老年体协和活动中心开展健身娱乐活动40余次,征订报刊费用近9万元,人均订阅投入192元。
4. 政策落实:完成机关29名离退休职工住房补贴发放,金额328055元;协调解决9名企业抗战离休干部住房补贴29万余元;按时发放离休费及生活补贴,医药费报销及时率100%,公用经费、特需费按标准拨付,丧葬费、抚恤金足额发放。
(三)现存不足与改进方向
1. 不足:个别单位重视度不足,人员配备缺口达30%;政策文件学贯完成率仅80%;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及工作方式需提升;信息共建机制不完善。
2. 改进方向:健全工作机构,确保人员配备达标;强化政策学贯,落实率提升至100%;加强走访调研,精准解决老干部需求。
[2] 老干部服务管理理论:以“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为原则,通过组织保障、政策落实、关怀服务构建老干部管理体系,是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的核心理论。
三、2012年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新城区社区“网格化”及社会管理创新考察报告
2012年3月,海南区委政法委对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新城区社区开展考察,结果表明,两地“网格化”管理及社会管理创新成效显著,为基层治理提供可借鉴模式[3]。
(一)为老服务创新实践
1. 兴康社区:联合企业成立福缘社区服务信息管理中心,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提供生活照料、文化休闲、市场服务三类有偿服务,配备“电子保姆”设备50台,求助响应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服务满意度达95%。
2. 金宇文苑社区:针对高文化层次老人需求,创建老年人书法协会,配备活动室1间,定期邀请专家指导(每月2次),会员人数达80人,文化养老参与率超60%。
3. 桥华社区:建设为老服务中心,设置餐厅、活动室、日间照料室及宿舍,计划增设医务室,提供托管服务,收费标准低于市场价20%,日均服务老人60人次。
(二)“网格化”管理经验
1. 科学划分网格:巨海社区以低保、流动、下岗失业、企业离退休“四类人员”占比为依据,将网格划分为A(占比>30%)、B(15%-30%)、C(<15%)三类,动态调整网格户数(A类30户/格、B类50户/格、C类80户/格),实现精准管理。
2. 定人定岗定责:整合社区、物业、驻区单位及离退休人员组建网格队伍,配备管理员30名,制定信息联系卡、居民服务回执等制度,实行定期考核与奖惩挂钩,考核优秀率达80%。
3. 高效诉求处理:推行“居民诉求分线制度”,将诉求划分为党建、民情、计生三线,处理效率提升40%;实行“一网多岗”,明确“网格岗”与“本职岗”职责,解决人员不足问题。
(三)居民电子信息系统建设
老缸房社区建成全国先进的居民电子信息系统,覆盖居民信息100%,支持精准查询(如“45岁以上党员”等条件筛选),信息调取时间缩短至1分钟内,工作效率提升60%,为社区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3] 社区网格化管理理论:以社区为基本单元,通过科学划分网格、整合资源、明确职责,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精细化治理模式,是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方法。
四、2015年呼和浩特市房地产市场统计报告
2015年呼和浩特市房地产市场受政策调控影响,呈现“上半年低谷、下半年回暖”态势。数据显示,全年市场交易规模显著增长,但价格仍呈小幅下降趋势[4]。
(一)房价走势
1. 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全年环比波动较大,2月(99.2%)、10月(99.3%)出现小幅下跌,11月首次回升;同比仍处下降阶段,1月为94.1%,6月降至91.8%,11月回升至96.4%,回暖态势明显。
2. 均价水平:住宅均价5094元/平方米,环比2014年下降4%;商品房均价5665元/平方米,环比下降3.9%,价格调整幅度控制在合理区间。
(二)网签量分析
1. 商品房网签:全年网签28651套,环比增长102.3%;仅2月(923套)、3月(1887套)低于2000套,5月、7月、9月、11月、12月网签量超2000套,11月、12月突破3000套,年底集中网签特征显著。
2. 住宅网签:占总网签量85%以上,出现5月(2604套)、7月、11月、12月四次高潮,5月受央行双降政策带动,网签量环比增长30%。
3. 商业、办公网签:上半年成交低迷(商业5月首涨、办公6月起色),下半年回暖,办公全年成交198套(上半年29套、下半年169套),成交面积49452.09平方米,均价7307.27元/平方米。
[4] 房地产市场统计分析理论:通过房价指数、成交量、成交结构等指标,结合政策环境分析市场走势,为房地产市场调控提供数据支撑,是房地产行业研究的核心理论。
五、2012年呼和浩特市新建社区工作总结
2012年,新建社区在街道党委、办事处领导下,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数据显示,社区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重点工作完成率100%[5]。
(一)党建与党风廉政建设
1. 党建工作:以“创先争优”为抓手开展党员评星活动,创新“6+X”个性化服务模式,打造“阳光家园服务行动”特色项目,服务老年人831人、残疾人67人,全年服务老年人1614次、残疾人576次,服务覆盖率分别达95%、83%。
2. 党风廉政:开展“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及效能风暴活动,成立居务监督委员会,完成“四务公开”工作,公开事项达100项,群众满意度达90%。
(二)重点领域工作成效
1. 计划生育:创建流动人口示范化社区,宣传稿件区网发表5篇,举办“5.29”文艺演出1次;确定“幸福家庭”9户、利益导向51户(94人);管理流动人口222人(出生4人、已婚育龄妇女37人),计划生育率100%,落实四项手术4例。
2. 社会管理:实行“网格化”管理(5大片区17网格),建立流动人口“三卡六服务”,登记出租房屋284间、流动人口297人;管理吸毒人员56人(每周见面、每月谈话),签订禁毒承诺卡800余份;调解矛盾纠纷66起(成功率100%),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20余份。
3. 民政社保:保障134户(342人)低保对象,月保障金71115元(人均补差207.94元);发放门诊救助金125600元、医疗及社区救助194232.5元;为3名孤儿发放补助金21600元;组织100余名失业人员参加招聘会,办理社保补贴23人、妇女小额贷款7家(35万元),16人参加SIYB创业培训,85人办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收缴53440元)。
4. 城市卫生:完成省级卫生城市复查,发动干部群众40余次,清运垃圾150余吨,清除“牛皮癣”300余处;出板报4期、发宣传单500余份;“除四害”投放鼠药40袋、喷洒药水2次。
[5] 社区服务工作评估理论:以“服务覆盖面、群众满意度、任务完成率”为核心指标,评估社区在党建、民生、治理等领域的工作成效,是社区工作复盘的重要依据。
六、呼和浩特市社区“平安社区”工作总结
社区以“突出一条主线、抓好三个重点”为工作思路,推进“平安社区”建设。结果表明,社区安全稳定水平显著提升,群众安全感达98%[6]。
(一)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1.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召开动员大会、专题民主生活会,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及整改方案,党员参与率100%。
2. 开展“讲党性、重参与、作表率、争先锋”活动,实行“周优秀、月先进、年冠军”评比,开展“四比”竞赛(比观念更新、服务群众、认岗履职、工作干劲),表彰优秀共产党员15名。
3. 在职党员开展“四带头”活动(带头学习宣传、参与文体活动、帮贫扶弱、献计出力),组织“我为社区献一言”“我为社区做件事”活动,收集建议50余条、完成实事30件。
(二)“保民安”工作落实
1. 国庆60周年安保:成立领导小组,配备志愿者150余人,定岗定责覆盖重点人员及部位;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台账,排查隐患20余处,实现安全稳定目标。
2. 流动人口管理:登记流动人口500余人,代办理暂住证500余份(人来建档、人走撤档);召开出租房主大会,检查平房煤炉取暖户200余户,张贴提示条200余份,签订安全责任书70余份。
3. 安全防范:对3名原“法轮功”习练人员每月谈话,掌握思想动态;每月开展禁种铲毒踏查,全年无种植案件;宣传食品药品安全知识10次,排查信息50条。
[6] 平安社区建设理论:以“党建引领、群防群治、安全防范”为核心,通过队伍建设、隐患排查、流动人口管理等措施,构建安全稳定的社区环境,是基层平安建设的核心框架。
七、2012年逊克农场社区绿色社区工作总结
逊克农场社区(2001年成立,2100户、5012人)2008年成为绿色社区,2012年持续推进环保工作,数据显示,社区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居民环保意识提升30%[7]。
(一)组织与宣传保障
1. 机制建设:划分领导责任区(包片到户),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定期召开例会(每月1次),邀请居民代表及楼长参会,参与率达80%。
2. 宣传推广:大集发放宣传单、倡议书500余份;宣传车进社区每月2次;出黑板报12块;“6·5”世界环境日举办大型活动,通过文艺形式宣传环保知识,参与群众超300人。
(二)环境整治与绿色消费
1. 绿化管理:发动居民参与绿化建设,栽种树木、花草1000余株;配备专人负责绿化带养护(浇水、除草),养护到位率100%。
2. 环境整治:整治外来租房户卫生问题,增加垃圾箱20个,联合城管执法队规范摆摊、停车,清理陈旧垃圾50余吨;组织志愿者上门清理卫生死角10处。
3. 绿色消费:推行垃圾袋装化(居民住户袋装率100%),可回收垃圾分类投放(回收率95%以上);医疗垃圾专项回收;一次性餐具消费下降90%,推广菜篮替代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三)环保行动开展
1. 组建“女子巡护队”8人,签订绿色承诺书,发放倡议书300余份;30余名女职工组成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护绿、保洁活动20次。
2. 成立城管执法队,制止违章建筑、噪音等行为30起;出版环保宣传刊6期,文艺表演宣传环保5次,覆盖居民1000余人。
[7] 绿色社区建设标准理论:以“组织保障、宣传教育、环境整治、绿色消费”为核心指标,推动社区环保工作常态化,是国家绿色社区创建的重要依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 呼和浩特市多领域工作汇总报告(2005-2015年)
- 202X年度XX公安分局季度党建工作总结
- 2022-2024年多领域工厂实习综合总结(累计实习时长182天,覆盖8类生产场景)
- 202X年第三季度财务工作总结(多主体实践报告)
- 202X年度证券公司客户经理及营业部工作复盘总结
- 2024年XX幼儿园环保工作年度总结(全年开展环保活动42场,幼儿环保行为养成率提
- 2013-2017年客运企业春运工作综合总结报告
- 2024年度企业年会工作总结与核心实践复盘报告
- 202X年医院高清数字监控系统建设与管理总结(32点位部署方案)
- 2022-2023学年高三英语教学工作总结(覆盖8个班级,520课时实践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