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2X年医院高清数字监控系统建设与管理总结(32点位部署方案)

2025-10-10人已围观

202X年医院高清数字监控系统建设与管理总结(32点位部署方案)

数据显示,我国近年对医疗体制改革及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持续增加,医疗行业实现迅猛发展,安防系统在医疗场景中的应用亦随之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医疗安全防范体系伴随医疗信息化应用而生,在国内医院的建设与应用已超十年,传统医疗安防设计与应用重点集中于门诊大厅、病患聚集区、贵重医疗设备存放处、药品库、停车场等区域。然而,随着医疗技术迭代及近年医患关系复杂度上升,现有医疗安防体系在设计与应用层面已难以满足医疗现代化需求,新建医疗安防体系已逐步纳入重点医院安全管理议事日程。

在医疗行业场景中,视频监控核心应用领域涵盖防火、防盗、人员纠纷预防及暴力事件处置,最终目标是保障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医院管理规范,安防监控重点防护区域以人员流动性大的场所为核心,且不同监控区域的防范目标存在显著差异。例如,候诊大厅监控聚焦医患纠纷预防与盗窃行为管控,挂号收费处监控侧重服务质量监督与钱款纠纷追溯,外围监控主要防范外部人员非法入侵,各楼层监控则以盗窃防范与医患纠纷记录为核心功能。

尤其对于大型医院及专业型医院而言,其存在医疗设备价值高、流动人员构成复杂、科室分工精细、协同工作需求多的特点,设备、人员、药品及资料信息管理任务繁重。数据表明,此类医院若管理出现疏漏,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万元,同时引发医疗安全风险。高清网络数字监控系统的应用,为医院安全保障提供了有效技术路径,同时显著提升医务管理效率。

相较于传统模拟摄像机,网络高清摄像机在医院场景中的应用规模持续扩大,核心原因在于其成像清晰度达到传统设备的3-4倍。采用网络化视频监控解决方案,可基于医院现有局域网快速构建安防系统,该系统具备集中管理便捷、远程访问灵活、部署成本可控的优势,能实现对所有防范区域的全景式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

一、系统建设目标

医院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核心目标为:构建覆盖全院、稳定可靠、高清流畅(分辨率不低于1080P)的视频监控体系,实现医疗业务全流程监督与实时查看。具体目标包括:

1. 通过在指定位置部署网络摄像机开展实时监视,系统可清晰、准确记录各场所动态;突发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可通过调取记录快速掌握事件实际情况。

2. 系统采用先进计算机全数字化压缩技术,严格结合医院实际使用需求与管理场景,具备传统模拟摄像机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如24小时连续运行可靠性、低维护工作量等特点。

3. 系统扩展性与伸缩性显著,操作流程简化,可满足医院未来3-5年业务拓展对监控范围的需求。

二、系统建设方案

(一)整体架构设计

监控中心设置于医院西侧值班室,配置网络监控管理平台、存储设备及电视墙;监控点位覆盖医院内外各防范区域,每个点位配备高清网络摄像机及相关外围设备。各监控点位图像信号通过监控专属网络集中上传至监控中心,由管理平台统一完成设备管理、信号分发与数据存储。

依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勘察结果,系统共部署监控点位32处,各楼层点位分布及功能如下:

1. 一层(14个点位)

1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一楼西北角,照射方向为西向东,监控覆盖范围包含北侧正门及东侧外围区域;

2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一楼东北角,照射方向为东向西,监控覆盖范围包含北侧正门及西侧外围区域;

3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一楼东北角,照射方向为北向南,监控覆盖范围为一楼东侧外围区域;

4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一楼东南角,照射方向为南向北,监控覆盖范围为一楼东侧外围区域;

5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一楼东南角,照射方向为东向西,监控覆盖范围为一楼南侧外围区域;

6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一楼西南角,照射方向为南向北,监控覆盖范围包含一楼西侧外围及后门区域;

7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一楼后门上方,照射方向为东向西,监控覆盖范围为一楼北侧外围区域;

8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一楼药局附近,照射方向为东向西,监控覆盖范围包含一楼药局接待窗口及周边3米区域;

9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一楼导诊服务台附近,照射方向为西向东,监控覆盖范围包含一楼导诊服务台周边及东侧走廊;

10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一楼挂号收费窗口附近,照射方向为南向北,监控覆盖范围包含一楼挂号收费窗口及周边2米区域;

11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一楼导诊服务台,照射方向为南向北,监控覆盖范围包含一楼北侧正门及大厅周边区域;

12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一楼南北走廊北侧,照射方向为北向南,监控覆盖范围为一楼南北走廊全程;

13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一楼东西走廊东侧,照射方向为东向西,监控覆盖范围包含一楼东西走廊及周边区域;

14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一楼南北走廊南侧,照射方向为南向北,监控覆盖范围为一楼南北走廊全程。

2. 二层(4个点位)

15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二楼东西走廊西侧,照射方向为西向东,监控覆盖范围为二楼东西走廊全程;

16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二楼南北走廊北侧,照射方向为北向南,监控覆盖范围为二楼南北走廊全程;

17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二楼东西走廊东侧,照射方向为东向西,监控覆盖范围为二楼东西走廊全程;

18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二楼南北走廊南侧,照射方向为南向北,监控覆盖范围为二楼南北走廊全程。

3. 三层(2个点位)

19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三楼南北走廊北侧,照射方向为北向南,监控覆盖范围为三楼南北走廊全程;

20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三楼南北走廊南侧,照射方向为南向北,监控覆盖范围为三楼南北走廊全程。

4. 四层(4个点位)

21号监控点位设置于四楼东西走廊西侧,照射方向为西向东,监控覆盖范围为四楼东西走廊全程;

22号监控点位设置于四楼南北走廊北侧,照射方向为北向南,监控覆盖范围为四楼南北走廊全程;

23号监控点位设置于四楼东西走廊东侧,照射方向为东向西,监控覆盖范围为四楼东西走廊全程;

24号监控点位设置于四楼南北走廊南侧,照射方向为南向北,监控覆盖范围为四楼南北走廊全程。

5. 五层(4个点位)

25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五楼东西走廊西侧,照射方向为西向东,监控覆盖范围为五楼东西走廊全程;

26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五楼南北走廊北侧,照射方向为北向南,监控覆盖范围为五楼南北走廊全程;

27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五楼东西走廊东侧,照射方向为东向西,监控覆盖范围为五楼东西走廊全程;

28号监控点位设置于五楼南北走廊南侧,照射方向为南向北,监控覆盖范围为五楼南北走廊全程。

6. 六层(4个点位)

29号监控点位设置于六楼东西走廊西侧,照射方向为西向东,监控覆盖范围为六楼东西走廊全程;

30号监控点位设置于六楼南北走廊北侧,照射方向为北向南,监控覆盖范围为六楼南北走廊全程;

31号监控点位设置于六楼东西走廊东侧,照射方向为东向西,监控覆盖范围为六楼东西走廊全程;

32号监控点位设置于六楼南北走廊南侧,照射方向为南向北,监控覆盖范围为六楼南北走廊全程。

(二)技术架构设计

依据《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 50348-2018)要求,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设计,结合多种视频业务接入处理需求,采用MPEG4/H.264压缩编码技术及相关网络处理技术。各楼层设置独立楼层接入交换机,信号通过千兆网络传输至中心交换机,确保在千兆网络环境下为用户提供实时、全动态图像,满足医院多场景监控业务需求。

三、系统总体结构

鉴于医院规模较大,为保障多路视频信号流畅传输并控制成本投入,整个系统设计为二级架构,即1个控制中心单元与若干楼层接入单元。各级单元通过千兆网络实现互联,该架构不仅显著减少布线工作量,还能有效集成为统一管理系统,实现监控数据的集中处理与分散控制。

四、系统主要功能

(一)基础监控功能

系统支持实时预览、录像回放、云台控制等核心操作功能。视频监看支持轮巡周期可调(5-30分钟)、多窗口布局(4/9/16画面)等模式;录像检索支持按时间、点位、事件类型等多维度查询,播放控制支持多轨同步播放;同时,系统可对实时视频及录像文件进行标签编目,提升检索效率。

(二)权限管理功能

系统采用多级权限管理机制,对用户操作实施严格、完善的权限管控,有效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相较于传统单一权限模式,该机制可细化至用户功能权限定义,包括对可查看摄像头点位的精准控制,且高权限用户对低权限用户具备操作优先级优势,避免多用户同时操作引发的系统冲突。

五、广州某医院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专项方案

(一)项目概述

当前我国卫生事业处于改革与发展关键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快速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整体环境良好,医务工作者爱岗敬业,医疗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为维护公众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同时,部分地区医疗机构医疗差错、医疗事故偶有发生,医疗纠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此引发的扰乱医疗秩序、伤害医务人员事件亦同步增加。

为落实“平安医院”建设要求,本项目采用现代安防技术构建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对医院门诊区、特诊区、VIP病房、办公楼、住院区及周界围墙等重要场所实施实时监控,显著提升医院技防现代化水平,降低人力、物力投入,为“和谐、平安”医院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二)项目需求分析

1. 建设目标

本项目通过部署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医院门诊区、特诊区、VIP病房、办公楼、住院区及周界围墙等重要场所的实时监控,完成对医院内人员活动的集中监视与动态管理,最终构建安全、有序、便捷、和谐的医疗工作与生活环境,切实保障医院财产安全、人员人身安全及医疗流程安全。具体目标包括:

- 医院内部日常监控管理全覆盖;

- 危重病房患者实时状态监控;

- 财务室、库房等保密区域安全管控;

- 医护人员工作内容与服务态度监督;

- 手术过程实时记录,支持医生学习观摩;

- 与闭路电视系统联动,实现监控点位信号互传;

- 医院财物防盗实时监控;

- 重要手术实况录像存储,支持后续教学与研究;

- 远程探视功能部署,患者亲属可通过互联网远程视频探视;

- 远程会诊支持,可组织相关人员及外地专家参与会诊,并完成会诊全程录像;

- 医疗档案留存及医院间资料共享。

2. 实时视频监控需求

系统需满足多场景实时监控需求,包括保安日常监控、住院部24小时值班、领导工作督察等。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可对任意病房、手术室及其他科室实施远程监控;安保人员可实时掌握医院大门人员车辆出入情况,以及公共场所、周界区域动态。

3. 远程IE浏览需求

系统采用B/S架构设计,支持远程IE浏览功能。管理员可根据用户角色分配不同操作权限,医院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可通过办公室计算机,依据系统分配权限,以IE浏览器方式访问管辖范围内的视频信息,实现监控巡查、远程探视或远程会诊等操作。

4. 录像存储与回放需求

系统需实现音视频信息全量存储,采用“前端分布式存储+中心集中存储”相结合的模式。各楼宇弱电间设备需自动保存24小时×30天的音视频记录,存储容量可根据用户需求扩展。存储设备需保障图像清晰度,任意一路图像回放时可实现满屏显示,达到辨别人员特征、观察现场整体情况的标准。系统支持手动录像、自动定时录像、循环录像等多种存储模式,同时具备灵活的回放与检索功能。

5. 系统安全需求

系统实行分级权限管理,所有重要操作需留存日志,供后续查询与统计;需自动记录监控工作状态,为监控中心及值班人员绩效考核提供依据。系统需具备网络容错能力与意外断电恢复功能,支持数据备份操作;所有设备及线路需按照国家规范采取防雷、防漏电、防水、防静电、防鼠等防护措施。监控中心服务器、磁盘阵列、网络交换机等核心设备需配备不间断电源(UPS),后备供电时间不低于1小时;若当地市电供电质量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需额外配置电源稳压器。

6. 系统设备管理需求

系统需具备完善的设备管理功能,支持远程视频设备分组管理、操作权限配置、设备参数设置、计划任务制定、联动报警设置、管理日志记录、视频转发控制、录像管理等操作。同时,系统需对摄像机、服务器、通信链路等设备实施实时巡检,具备全网设备故障报警、报警信息接收与转发功能,确保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故障。

(三)系统设计

1. 总体设计

系统由前端采集系统、传输系统、监控中心三部分组成:

- 前端采集系统:包含模拟摄像机、智能高速球、电梯专用摄像头等设备。模拟视频信号通过同轴电缆传输至数字硬盘录像机(DVR),完成数字信号转换后,通过网络传输至监控中心。

- 传输系统:依托各楼宇主干网络,按需传输前端采集的数字信号至监控中心,纳入全网视频监控系统统一管理。

- 监控中心:作为系统核心,负责接收前端传输的数字音视频信号及报警数据,完成图像采集、传输、管理、存储、显示、回放等全流程功能。监控中心配置大屏幕电视墙,用于解码显示视频信号,实现图像轮切与显示控制;同时部署存储服务器,完成音视频数据的集中存储与检索。

2. 前端系统设计

前端系统集成周界报警、视频监控、语音对讲等功能,各功能模块可独立运行,也可联动工作,形成综合防护体系。现场监控系统负责前端音视频采集、缓存、编码、存储及发送,同时接收网络控制指令,主要设备包括嵌入式DVR、摄像机、报警输入输出设备、语音对讲设备等。

监控点位分布需覆盖以下关键区域:

- 医院进出口:人员、车辆必经通道,需重点监控闲杂人员及可疑车辆出入情况;

- 医院内部道路、人员车辆集中区:实时掌握院内人员流动与车辆通行状态;

- 医院周边围墙、建筑物:防范非法翻越、入侵行为;

- 休闲园地、停车场、区域死角:预防砸车盗窃、违规经营等行为;

- 职工活动中心:监督职工活动秩序,反映职工精神面貌;

- 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区:保障医疗环境安全,维护医院形象;

- 门诊部、住院部:监督医疗服务质量,记录医患互动过程,预防盗窃行为;

- 手术室:记录手术全过程,为医疗纠纷处理提供依据;

- 制药制剂车间、蒸馏发酵车间、药房、药库:保障药品生产与存储安全;

- 电力设备室、锅炉房:监控关键设施运行状态,预防安全事故。

3. 传输设计

- 传输架构:前端采用模数混合架构,模拟摄像机或智能球机先接入DVR完成数字信号转换与汇聚,再通过网络传输所有信息。该设计仅需单根网络即可完成多路视频信号、控制信号(含视频、音频、报警、485控制信号等)的传输,显著降低施工复杂度,同时有效控制成本。

- 组网设计:监控系统网络需满足大规模、高速率音视频传输需求,网络设备需具备高可靠性、高带宽、高性能、高安全性特点。网络整体采用“万兆骨干+千兆到设备”的二层架构,核心交换机与接入交换机需支持线性无阻塞转发;设备选型需兼顾性价比与扩展性,满足未来5年网络增长需求;同时,交换机需具备高级别物理安全与强化认证功能,防止非法设备接入引发的安全风险。

各楼宇交换设备通过千兆网络连接,楼宇接入主干网络采用万兆网络,保障分层网络与主干网络的稳定运行。网络设备支持千兆物理链路冗余配置,实现链路互为备份;核心层采用“双核心”架构(主核心+备份核心),管理人员可在无专业工程师到场的情况下完成核心设备切换,最大限度缩短网络宕机时间;双核心交换机模块与附件可互换,提升设备利用率,降低投资成本。

接入层根据各区域视频设备数量部署24口接入交换机,每个接入层构成独立交换中心,既减轻核心交换机负载,又提升接入层交换机间的通信效率。

4. 监控中心设计

监控中心作为视频信号汇聚核心,前端摄像机视频图像通过DVR集中接入监控平台中心服务器,实现视频存储、转发与管理。监控中心主要设备包括监控平台软件(DSS-B)、中心服务器(CMS)、存储服务器、IPSAN存储设备、解码器、电视墙等。网络摄像机视频数据通过网络传输至中心管理平台,由存储服务器配合IPSAN完成集中录像存储;解码器负责将数字视频信号解码还原,输出至电视墙显示。

- 中心管理服务器:作为监控中心核心设备,由高性能服务器担任,配置监控中心系统服务软件,主要承担多个监控客户终端任务调度、监控终端用户访问控制、报警信息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等任务。

- 存储服务器:负责前端录像的集中存储,配合磁盘阵列可实现定时存储、报警触发存储、动态检测存储等多种模式。

- 流媒体服务器:针对多客户端同时访问同一远程画面的场景,流媒体服务器可实现音视频流多级转发,支持局域网内多用户共享同一音视频流。该功能可将单链路带宽占用量降低80%以上,显著减轻网络带宽压力。

- 管理员端:部署于应用层,依托平台层实现功能扩展。管理员通过管理员端可完成前端设备配置管理、系统平台参数设置,同时实现视频实时监视、录像回放、报警处理、录像下载等操作。

5. 存储设计

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集中存储”结合模式,兼顾经济性、实用性与数据安全性。所有摄像机视频图像均实现本地存储,同时根据医院需求,对重要监控点位(如手术室、财务室、药房)的录像数据实施集中存储。两种存储模式可通过平台实现统一录像查询与下载。

- 分布式存储:各监控点位通过配电间DVR将音视频数据存储至本地硬盘,同时可通过网络将录像备份至监控中心存储服务器,提升数据安全可靠性。

- 集中存储:重要点位图像数据通过网络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存储服务器,实现统一存储与管理。集中存储模式提升了数据管理便利性,高性能海量存储设备保障了数据安全性与扩展性,同时支持数据便捷备份。

(四)系统核心优势

1. 高清成像优势:前端采用700线模拟高清摄像机,相较于传统540线摄像机,画质提升40%以上;同时采用960H画质存储标准,回放图像清晰度显著提升。

2. 方案成熟度高:“模拟摄像机+嵌入式DVR”视频监控方案已应用超十年,经市场验证成熟可靠;设备均选用行业主流产品,品质稳定,且供应商具备全国分布的服务机构,售后服务响应及时。

3. 系统扩容便捷:在现有系统基础上,后续扩容仅需新增相应数量的模拟摄像机与DVR,无需重构系统架构,可快速完成部署。

六、视频监控系统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1. 视频监控系统日常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由专职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员负责,管理员需具备系统操作与基础故障排查能力。

2. 视频监控室必须确保24小时专人值守,值守人员需保障系统实时监控正常运行及视频文件有效存储,存储备查期限严格维持在不少于15天的标准。

3. 公安机关或医院内部单位需查阅视频资料时,必须填写《视频资料查阅申请表》,经安全保卫处审批同意后,方可按指定地点、时间段落查阅;个人无权查阅任何视频资料。

4. 值班人员需严格遵守考勤制度,不得迟到、早退、脱岗;严禁在监控主机中安装非系统必备程序,不得删除系统程序或改动预设参数;严禁泄露视频监控中涉及的个人隐私信息。

5. 值班人员需做好监控室卫生清洁工作,保持室内干燥通风,确保设备、布线排列整齐;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或易挥发物品进入监控室;严禁在室内使用明火,严禁用湿手或潮湿物品接触设备。

6. 值班人员需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开展设备操作,密切关注监控设备运行状态,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严禁对非热拔插硬件实施热拔插操作,严禁无故中断监控设备运行。

7. 值班期间发现盗窃、损坏视频系统设施设备或故意遮挡摄像头等行为时,值班人员需及时处置并向安全保卫处报告。

8. 遇突发停电或系统故障导致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时,值班人员需立即向监控系统管理员报告,由管理员组织系统安全巡检,并详细记录巡检过程与结果。

9. 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员需每周对室外设备开展一次巡检,清理视频镜头灰尘与污迹,确保视频图像清晰;同时分析各监控画面场景覆盖情况,及时调整监控区域,消除监控死角。管理员需每月对设备主板、接插件、机箱及机箱风扇进行除尘处理。

10. 系统运行中如出现死机等故障,管理员需先尝试退出系统后重新启动;若启动失败,需及时通知专业维修人员处理,并记录故障现象与维修结果。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