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2X年张北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前期工作总报告(截至普查登记启动前)
2025-10-10人已围观
202X年张北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前期工作总报告(截至普查登记启动前)
根据河北省、张家口市关于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统一部署要求,张北县围绕“全流程质量控制”核心目标,系统谋划、精准部署并创新工作机制,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各项前期工作落地。截至当前,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面就绪,即将进入普查登记核心阶段,县、乡、村三级普查人员均已进入实战状态。现将前期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结果表明,领导重视程度与措施落实力度直接决定普查前期工作推进效率。张北县政府、县统计局两级领导均将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列为重点工作,其中县长、常务副县长累计4次深入县统计局、县农普办开展专题调研指导,针对普查工作推进中的人员调配、经费保障、设备采购等难点问题现场办公,明确解决方案;同时,对普查工作进度及质量提出具体要求,从政策、资源等多方面为农普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为统筹推进普查工作,县政府已成立以副县长孟建军为组长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农普领导小组”),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农普办”),办公地点设于政府招待所三楼。县农普办内部实行精细化分工,下设三个专项工作组:综合协调组负责普查工作的整体统筹、跨部门沟通及后勤保障;业务指导组聚焦普查方案解读、基层业务培训及问题答疑;数据处理组承担数据采集技术支持、设备调试及后期数据处理准备工作。各组职责明确、协同联动,确保普查各层面、各阶段、各环节工作有序推进。
县统计局将农普工作作为当前部门核心任务,从局内业务科室抽调12名骨干人员(占局内业务人员总数的35%)充实至县农普办,其中具备两次及以上普查工作经验的人员占比达75%。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县农普办建立“周调度、月总结”工作制度,每周召开工作调度会梳理进展、解决问题,每月形成工作总结并上报县农普领导小组,确保精准把握农普工作重点,找准推进切入点与着力点。
二、落实保障要素,夯实工作基础
按照“人员、经费、办公条件三到位”的工作要求,张北县已全面完成普查前期保障要素落实,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人员队伍组建完成
县农普办固定工作人员共8名,人员选配严格遵循“经验丰富、业务精通、熟悉县情”原则,其中6名来自县统计局(均为从事统计工作5年以上的业务骨干),2名为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录用的大学生(均为统计学、农业经济相关专业,具备基础数据处理能力)。
在乡镇层面,全县18个乡镇(含街道办事处)均已完成基层普查队伍组建,累计配备乡镇级普查指导员54名、村级普查员286名。指导员主要从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选拔,要求具备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及农业相关知识;普查员则以村“两委”成员、农村致富带头人为主,优先选拔熟悉当地农户情况、能熟练操作PDA设备的中青年人员。数据显示,基层普查队伍中,年龄在45岁以下的人员占比达82%,具备PDA操作能力的人员占比达100%,熟悉当地农业生产情况的人员占比超90%,人员结构合理、能力匹配。
(二)经费保障机制健全
县级农业普查专项经费预算已明确落实150万元,经费使用严格按照“专款专用、分级负担”原则,主要用于县农普办办公设备采购、宣传活动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及“两员”前期补助等。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前期县级经费,此次预算增长20%,增幅主要用于数据采集技术设备购置及基层“两员”报酬保障。
乡镇级经费同步落实,18个乡镇均已根据辖区普查任务量(按普查小区数量、农户户数核算),落实不低于5万元的前期工作经费,合计乡镇级经费达108万元,主要用于基层普查办公用品采购、入户交通补助等。此外,普查指导员、普查员的劳务报酬已明确列入202X年县级财政预算,具体标准为:普查指导员每人每月2000元、普查员每人每月1500元,报酬发放周期覆盖整个普查登记阶段,确保基层普查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办公条件配置到位
县农普办办公场所设于政府招待所贵宾楼三楼会议室,使用面积约60平方米,可满足8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需求。在公车改革后车辆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县财政专门调配1辆农普专用车,用于下乡督导、物资运送等工作。办公设备方面,已配齐6台全新台式计算机(配置为i5处理器、8G内存、512G固态硬盘,满足数据录入及处理需求)、1台笔记本电脑(用于外出培训、督导时的移动办公),同时配备打印复印一体机2台、便携式移动存储设备10个、普查专用档案柜5组及碎纸机、投影仪等辅助设备,办公设施一应俱全。
各乡镇也已同步落实办公条件,18个乡镇均已明确独立的农普办公场所,平均使用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每个乡镇均配备台式计算机3台、打印机1台、档案柜2组,部分乡镇还根据工作需求,额外配置了PDA充电设备、便携式打印机等,确保基层普查人员能够顺利开展数据录入、资料整理等工作。
三、细化工作举措,提升工作质效
围绕普查前期核心任务,张北县通过“督导检查、方案研讨、业务培训、地图绘制、宣传动员”五项关键举措,系统性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前期准备工作精准高效。
(一)开展首轮督导检查,压实基层责任
为推动基层普查准备工作落地,县农普办于8月20日起,组建3个督导小组(每组由2名县农普办成员、1名乡镇干部组成),对全县18个乡镇开展首轮全覆盖督导检查,督导周期持续10天,累计走访行政村216个,覆盖率达80%。
此次督导以“两员”选调情况、办公经费落实情况、办公设备配置情况为核心检查内容,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的方式开展。针对督导中发现的问题(3个乡镇未完成“两员”选调、2个乡镇办公设备未到位、1个乡镇经费未拨付),督导小组现场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时限(最长不超过5天)。结果表明,截至9月5日,所有问题均已完成整改,整改完成率达100%;通过督导,乡镇领导对农普工作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基层工作推进效率较督导前提高30%。
(二)深化方案研讨优化,提升指导针对性
普查方案是开展工作的核心依据,为确保方案理解准确、应用贴合实际,县农普办在参加省、市两级农业普查方案培训后,于9月5日、9月12日先后组织两次专题座谈研讨会。参会人员包括县农普办全体8名成员、5名乡镇骨干普查员,累计梳理普查方案疑问点23个(涉及指标定义、填报口径、逻辑关系等),通过集体研讨、咨询上级部门等方式,形成解决方案19项,剩余4项待上级进一步明确后补充完善。
为使方案应用更贴合基层实际,9月15日-9月20日,县农普办组织人员分别深入东关街居委会、白庙滩村委会开展实地调研,通过模拟普查登记流程(选取20户农户进行试填报),发现基层培训需求4类(指标理解困难、PDA操作不熟练、入户沟通技巧不足、数据审核方法欠缺)。据此,县农普办优化调整培训方案,将实操教学占比从初始的30%提升至50%,并增加入户沟通模拟、数据审核案例分析等内容①。
注①:成人学习理论强调“做中学”,注重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场景的结合,认为成人学习者更关注知识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此次培训方案优化正是基于该理论,通过增加实操教学及案例分析,提升基层普查人员对方案的应用能力,减少实际工作中的失误。
(三)组织专题业务培训,强化能力支撑
为确保县、乡两级普查人员掌握核心工作技能,9月25日,县农普办组织开展县、乡两级普查指导员专题培训,参训人员共62人(县级8人、乡镇级54人),培训时长1天(上午理论讲解、下午实操演练)。
培训内容聚焦两大核心:一是普查小区划分,严格遵循“地域完整、边界清晰、不重不漏”原则,结合各乡镇实际地形、行政区划,全县共划分普查区18个(与乡镇行政区域一一对应)、普查小区286个,较初始方案优化调整12个小区(主要因部分村庄户数过多或地域跨度大,需拆分细化),确保每个普查小区农户数量控制在100户以内,便于普查员高效开展入户工作。二是入户摸底流程规范,重点培训《住户摸底表》《单位摸底表》的填报方法、指标逻辑关系及汇总表填写要求,通过案例讲解、现场模拟填报等方式,确保参训人员掌握表式填写要点;同时,向各乡镇发放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单位底册,共涉及单位326家(其中农业生产经营单位218家、林业单位45家、牧业单位43家、渔业单位5家、农林牧渔服务业15家),为单位摸底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避免遗漏普查单位。
培训期间,县农普办还为普查员、指导员统一配发工作物资,包括绘图工具包(含比例尺、绘图笔、坐标纸)286套、普查专用手提包286个、《致农户的一封信》10万份,确保基层普查人员开展工作时物资齐全。数据显示,培训后通过现场测试,参训人员对核心知识点的掌握率达92%,较培训前提升65个百分点,培训效果显著。
(四)完成地图绘制编码,明确普查边界
普查区划分与地图绘制是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的基础工作,为明确普查任务边界、落实普查责任,县农普办联合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10月1日-10月15日完成相关地图绘制及编码工作。
此次共绘制18个乡镇地图、286个普查区地图及286个普查小区地图,地图精度达1:5000,可清晰标注村庄边界、主要道路、河流、林地等关键地理信息,便于普查员入户时准确定位。同时,按照《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地址编码规则》,完成普查区及普查小区地址码编制,共生成编码572个(每个普查区、普查小区各1个编码,编码包含县级代码、乡镇代码、普查区代码、普查小区代码),为入户摸底时的数据归属确认、后期数据汇总分类提供依据②。
注②:基层网格化管理理论主张将管理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单元,明确每个单元的责任主体与工作范围,通过精细化划分提升管理效率与精准度。此次普查区、普查小区划分及地图绘制,正是该理论在统计普查工作中的实践应用,有助于明确基层普查人员责任,避免因边界不清导致的普查对象重复或遗漏。
(五)开展集中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
为提升农户对农普工作的知晓度与配合度,县农普办于11月1日-11月10日组织开展“农普进万家”集中宣传活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人人知晓农普、主动配合普查”的舆论氛围。
具体宣传举措包括:县广播电视台每日早、中、晚三个时段播放农普公益广告,每条时长1分钟,累计播放30条次;县民间文艺团体深入8个乡镇开展农普主题文艺演出5场,通过快板、小品、歌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农普知识,现场观众达2000余人;印发农普宣传传单5万份,内容涵盖普查目的、普查时间、农户配合事项等,通过乡镇、村两级工作人员上门发放至农户手中;在全县主要街道、乡镇政府所在地、行政村村口悬挂农普宣传条幅120条,条幅内容简洁明了(如“如实填报农业普查数据,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利用县政务服务中心、银行网点、商场超市等32家单位的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农普宣传标语,每日播放时长不低于8小时;通过乡镇工作QQ群、村微信群等线上渠道,由基层工作人员推送农普相关信息(政策解读、工作动态等),覆盖基层组织186个,涉及农户约8万户。
与传统宣传方式相比,此次宣传更注重线上线下结合、精准触达农户,数据显示,宣传活动结束后,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抽取10个行政村、500户农户),农村地区农普工作知晓率提升至85%以上,较宣传前提高40个百分点;农户表示“会主动配合普查”的比例达93%,为后续正式入户登记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群众基础。
相关热词搜索:张北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农业普查前期工作、统计工作、数据质量控制、基层普查队伍、普查宣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