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2X年度财务月度工作总结与核心工作举措(9月-11月)

2025-10-08人已围观

202X年度财务月度工作总结与核心工作举措(9月-11月)

一、202X年9月西南区域销售及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一)区域销售业绩:稳居西南地区行业首位

数据显示,202X年1-9月公司累计实现销售额876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5%,超额完成阶段性目标12.8%。作为西南地区家用、商用及笔记本产品的核心分销商,公司各类产品销量始终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区域市场占有率达38.2%,较去年同期提升6.5个百分点,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西南地区该行业的领先地位。

(二)内部管理效能:实现系统性提升

1. 人员结构优化:优化销售部、财务部、运营部3个核心部门的人员配置,新增财务核算岗2名、资金管理岗1名、客户服务岗3名,为各部门工作开展提供充足人力支撑。数据表明,人员调整后各部门人均处理业务量提升18%,跨部门协作响应时间缩短至4小时,较调整前减少2小时。

2. 员工素质提升:强化员工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培训,9月累计组织财务制度、产品知识、客户服务等领域培训6场,参训人员达120人次,考核通过率100%。员工综合素质评分较培训前提升25分(满分100分),有效提升公司对外品牌形象,客户满意度调研结果显示,9月客户投诉率降至1.2%,较上半年平均水平下降0.8个百分点。

3. 办公设施升级:更新办公电脑30台、财务专用服务器2台,优化财务软件操作界面,员工办公设备故障率降至0.5%,较升级前下降2.3个百分点,为员工高效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三)财务管理工作:构建精细化管控体系

针对公司规模扩大(新增2家门市)、产品品类增加(新增笔记本型号15款)导致财务工作量上升的情况,财务部围绕“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目标,制定并实施三项核心管控措施:

1. 资金管控优化:严格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及公司财务内控制度,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数据显示,该模式实施后,财务部每周出具1次应收款项明细报表,各类流水账目实现日清月结;与产品部协同回收资金420万元,资金回笼周期缩短至15天,较上半年平均水平减少4天;产品库存周转率提升至8.5次/年,较调整前提高1.2次/年,为销售团队提供稳定供货保障。

2. 收支核算规范:建立“事前申请-事中监控-事后审核”的收支管理流程,确保各项收支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于单次金额≥5000元的大额报销,实行提前3天报备制度。9月累计审核报销单据180份,报销金额与票据匹配度达100%,不合理开支拦截率100%,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3. 成本意识强化:通过部门晨会、财务制度宣贯会等形式,向员工传递“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协同发展”的理念。数据表明,9月公司人均办公费用支出降至120元,较8月减少25元;销售费用占营收比例维持在15.2%,低于行业平均水平(18.5%)3.3个百分点,实现成本有效控制。

(四)经营管理问题复盘

尽管9月销售业绩显著,但随着人员规模扩大(较年初增长40%),公司出现费用支出上升(9月总费用达860万元,较6月增长30%)、利润未达预期的问题,同时暴露出内部管理短板:

1. 员工积极性不足:部分员工存在薪酬攀比心理,工作专注度下降,导致部门间协作效率降低,9月跨部门任务延误率达8%,较6月上升5个百分点。

2. 外部资源未充分利用:市场数据显示,公司现有合作客户850家、供方账期延长至60天,均具备提升利润的潜力,但未形成系统性转化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岗位责任制”及“激励兼容”理论,提出两项改进路径:

-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实施“奖勤罚懒”的绩效考核体系,将销售目标、资金回收效率、成本控制效果纳入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薪酬直接挂钩;选拔10名部门骨干担任“绩效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脚注1:激励兼容理论强调通过制度设计,使员工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与企业实现整体目标的方向一致,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论之一。

- 强化岗位责任管理:明确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如财务核算岗需每日完成账务处理、资金管理岗需每周跟进应收款回收)、工作质量标准(如账务处理误差率≤0.1%)及完成时限(如月度报表需在次月5日前提交),实行“事前有计划、事中有协调、事后有复盘”的管理模式,管理层以结果为导向进行考核评估。

二、202X年10月项目财务与质量管控协同工作总结

为保障项目质量与财务成本管控的协同性,财务部联合项目管理部围绕“质量安全环保”主题开展专项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专项工作组织架构搭建

10月2日成立质量安全环保工作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程家富担任组长,项目执行经理张勇、项目副经理王铁山、项目总工程师许再胜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含财务负责人)及各队长为成员。同期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参会人数150人)部署工作,通过悬挂宣传横幅12条、发布简报4期、更新板报6块等方式,在项目部形成“讲诚信、抓安全、重环保、保质量”的工作氛围,为财务成本与质量管控的协同奠定基础。

(二)人员质量管控:从“人”的维度降低成本风险

1. 人员资质审核:施工准备阶段,财务部协同项目管理部核查施工人员资质,确保3名财务核算人员、5名质量检测人员均具备相应从业资格证书,资质符合率达100%,避免因人员资质问题导致的返工成本。

2. 持证上岗考核:严格执行持证挂牌上岗制度,对焊工、电工等12个特殊工种开展上岗前考核(理论知识占比40%、实操技能占比60%),考核合格方可录用。10月累计考核员工80人次,合格率100%,较9月提升5个百分点。

3. 专项培训实施:组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环保法律法规、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HSE管理体系文件等培训,累计培训时长80课时;在施工任务紧张的情况下,抽调16名电焊工进行脱岗培训(培训时长120课时),采用理论授课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最终该批电焊工焊接拍片合格率稳定维持在100%,较行业平均合格率(89%)高出11个百分点,显著降低因焊接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费用(预计减少15万元)。

(三)材料成本管控:从“物”的维度优化资金使用

基于供应链管理中的ABC分类法,财务部联合物资部建立材料质量与成本双重管控机制:脚注2:ABC分类法是供应链管理中常用的库存管理方法,将材料按重要程度分为A、B、C三类,其中A类材料(占比10%-20%)为核心材料,需重点管控,可有效提升库存周转率、降低资金占用。

1. 材料存储管理:对成品、半成品材料实行分区摆放(A类材料单独存储,配备温湿度控制系统),按“由里到外、先进先出”原则码放;材料挂牌标注名称、规格、数量、入库日期,台账料表悬挂整齐并纳入质量体系管理。10月材料存储损耗率降至0.3%,较9月减少0.5个百分点。

2. 材料验收流程:制定《材料验收管理办法》,明确验收标准、验收人员(财务人员1名+物资人员2名+监理人员1名)及验收流程。对于甲方供货材料(占比60%)及自有采购材料(占比40%),均执行“先检验、后报验、再入库”的流程,检验不合格材料坚决不予入库。10月累计验收材料200批次,验收合格率100%,未出现不合格材料流入施工现场的情况,从源头控制材料成本。

3. 关键材料管控:财务部专项拨款5万元添置焊条烘烤设备2台,安排1名专职人员管理,每日根据施工计划用量烘烤焊条(烘烤温度150℃-200℃,保温时间2小时),确保焊条质量符合标准。此举为焊口一次合格率达100%提供硬件支撑,同时避免因焊条质量问题导致的焊口返工(预计减少8万元)。

(四)现场过程管控:从“流程”的维度提升管控效能

1. “三检制”与“三工序”执行: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检”的三检制及“检查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的三工序制度,做到边施工、边检查、边评定,发现未达标准等级的问题立即整改。10月累计检查工序500次,问题整改率100%,较9月提升8个百分点,实现质量控制关口前移,避免“死后验尸”式的事后整改(预计减少12万元)。

2. 技术交底协同:各分项工程开工前,财务部协同工程技术部、质检部开展质量与成本双重交底,明确质量标准(如H型钢预制变形量≤2mm/m)与成本控制目标(如H型钢预制单耗≤1.2吨/件)。以二中队二班H型钢预制工作为例,通过前期交底与过程管控,该班组H型钢预制合格率达100%,单耗控制在1.15吨/件,低于目标值4.2%,得到雅大项目部专家及北京华夏石化工程监理公司的认可。

三、202X年11月财务会计个人工作总结

202X年11月,财务会计岗位严格遵循公司财务制度及国家财经法规,高效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鉴于财会工作事务性、突发性强的特点,现将本月工作总结如下:

(一)核心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 专业培训参与:参加西安市财政局组织的企业所得税专项培训(时长2天共16课时),系统学习企业所得税最新政策、申报流程及风险防范要点,考核成绩达92分,高于参训人员平均成绩(85分)7个百分点;完成财务软件(用友U8 V16.0)记账及系统维护工作,软件运行故障率降至0,确保账务处理顺利开展。

2. 账务与报表处理:准确完成11月326笔账务的记账、结账工作,账务处理准确率达100%;按时填报市级月度统计报表7份、季度统计报表3份、企业所得税月度预缴申报表1份,报表提交及时率100%,数据误差率为0;完成税务申报与缴纳(共缴纳税款58万元,其中增值税32万元、企业所得税26万元)、银行往来业务办理(共办理转账业务120笔,金额合计2300万元)及日常费用缴纳(水电费、物业费等合计25万元),所有款项支付均符合财务制度要求。

3. 会计档案管理:对202X年1-11月的财务会计档案(记账凭证、明细账、总账、报表、合同等)进行分类、装订、归档,共装订档案150册,归档率100%,档案标注清晰、存放有序,符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为后续档案查阅提供便利。

(二)能力提升与综合素质发展

1. 专业知识学习:学习《企业会计准则》《税收征收管理法》等财经法规,累计学习时长30小时,确保财务工作严格遵循国家政策与程序;通过中国会计视野网、财政部官网关注行业动态,及时掌握财务会计最新政策与实务操作方法,专业知识更新率达100%。

2. 思想与品德修养:通过阅读《中国财经报》《人民日报》(电子版)、观看央视新闻等方式,加强政治思想与品德修养,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财务工作理念,确保在财务工作中坚守职业道德,杜绝违规操作。

3. 学习方法优化:采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方法,注重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将所学企业所得税政策应用于11月税务申报工作;通过与5名财务人员交流经验,解决账务处理中的3个疑难问题,自身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4. 业务技能钻研:参加公司组织的财务业务技能培训2场(共8课时),重点学习财务Excel高级函数(VLOOKUP、数据透视表)的应用,培训后财务报表编制时间缩短至4小时,较培训前减少2小时,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始终坚持严谨、细致、扎实、求实的工作作风,确保每一项财务工作均符合质量要求。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数据显示,尽管11月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但仍存在三方面短板:

1. 工作总结与复盘不足:本月完成的12项核心工作中,仅对3项进行系统复盘,复盘率仅25%;部分工作存在“重执行、轻总结”的情况,导致2项工作因方法不当出现“事倍功半”(如手工核对银行流水耗时8小时,采用财务软件自动对账后仅需2小时),工作效率未达最优。

2. 深度研究与思考欠缺:本月处理事务性工作(记账、报销审核)时长占比达80%,深入研究财务管理办法、优化财务工作制度的时长占比仅20%,工作有广度但缺乏深度,未能提出资金集中管理方案、成本控制改进措施等有效的财务优化建议。

3. 专业知识更新滞后:当前财务会计知识与业务年均更新率约30%,本月仅系统学习企业所得税1项新政策,未全面学习《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7号》等最新文件,财务会计基础知识与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影响工作水平提升。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