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24年XX地区多主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结(数据化复盘)

2025-10-08人已围观

2024年XX地区多主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结(数据化复盘)

一、XX学校2024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指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融入文明创建全流程,XX学校依据上级统一部署,2024年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构建文明和谐校园系列教育活动。数据显示,全年累计开展专项活动42场次,师生参与率达100%,校园文明行为达标率较上年提升28%,现将具体工作复盘如下:

(一)统一思想,构建系统化认知体系

学校领导班子将创城工作纳入年度重点任务清单,通过三级联动机制强化思想共识。

1. 组织架构搭建:成立由校长XX任组长、党支部书记XX任副组长的创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档案组、宣传组、督查组3个专项小组,明确12项具体职责。结合《中小学文明校园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包含8大模块、36项具体指标的实施方案,实现任务分解率100%、责任到人率100%。

2. 全员动员部署:全年召开创城专题动员会议4次,覆盖教职工320人次、学生家长代表180人次。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形式,使教职工对创城意义的认知准确率从初期的76%提升至98%,形成“全员参与、主动作为”的工作氛围。

3. 道德素养培育:以“四德”教育为核心,开展“社会公德月”“职业道德周”等主题活动16场次。引用“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通过情景模拟、案例研讨等方式,引导师生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追求[1]。数据显示,师生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频次从每月1.2次提升至2.8次,校园道德模范评选参与率达92%。

(二)明确责任,落实精细化环境整治

以“环境育人”为导向,建立“网格化+责任制”的卫生管理体系,实现校园环境品质显著提升。

1. 卫生制度执行:实行“班级卫生区包干制”,划分28个卫生责任区域,制定“一日两扫、每周一大清”的清洁标准。全年开展爱国卫生活动24次,组织教职工、学生清洁办公区、教学区面积累计达12000平方米,清除卫生死角36处,校园环境卫生达标率稳定在98%以上。

2. 设施维护升级:投入专项经费15万元,更换破损门窗32扇、修补地面裂缝18处、新增分类垃圾桶45个。相较于2023年,校园设施完好率从89%提升至97%,垃圾分类准确率从65%提升至88%。

3. 周边协同治理:联合社区、城管部门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6次,清理流动摊贩12起、规范车辆停放150余辆次,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环境达标率达100%。

(三)营造氛围,推进立体化宣传教育

通过“硬件升级+活动创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创城宣传体系,增强教育感染力。

1. 环境氛围营造:在校园主干道、教学楼大厅等显眼位置悬挂创城横幅28条,张贴规范守则海报56张;种植绿植1200余株,绿化覆盖率从35%提升至42%。打造“文明长廊”1处,展示师生创城作品230件,形成“步步见文明、处处有教育”的环境氛围。

2. 主题活动开展:举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讲堂8期,采用“唱歌曲、讲故事、诵经典、作点评、谈感悟、行德礼”六环节模式,覆盖师生2800人次。引用“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通过榜样示范、行为模仿等方式,使师生文明行为养成率提升31%[2]。

3. 法治安全教育: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等载体,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活动12次,发放宣传手册800余册。结果表明,师生法律知识知晓率从82%提升至95%,对不良文化的辨别能力显著增强。

(四)加强督查,建立长效化管理机制

以“问题导向”为原则,构建“日常督查+定期考核”的监督体系,确保创城工作持续推进。

1. 督查机制运行:成立由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干部组成的督查小组,实行“日巡查、周通报、月总结”制度。全年下发督查通报18期,整改问题45项,整改完成率100%。

2. 外部协同联动:与周边社区、派出所、交警大队建立协同机制,开展联合活动10次,覆盖居民500余人次。通过“家校社”协同,形成创城工作合力,校园周边文明环境维持率达96%。

3. 问题复盘优化:针对创城过程中发现的“部分学生文明习惯养成不足”“校园周边偶有杂物堆积”等2类问题,制定专项整改方案,通过强化行为训练、增加巡查频次等措施,问题整改效果持续巩固。

二、XX社区2024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结

2024年,XX社区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核心目标,开展全方位整治与建设工作。数据显示,全年累计投入人力6200人次,完成225个楼道、8个庭院的系统性整治,社区环境满意度从78%提升至94%,具体工作如下:

(一)核心任务完成情况(数据化呈现)

1. 环境整治成效:全年清理垃圾广告8900余条,疏通下水道205米,更换破损下水管道95米,清理垃圾死角50余处,清运各类垃圾2100吨,修剪树木、草坪20多万平方米,整治乱堆乱放53处。实行“全天候保洁”制度后,社区日均垃圾清运及时率达100%,卫生死角复发率控制在3%以内。

2. 公共秩序维护:派出10余名工作人员参与交通秩序管理,累计服务时长1800小时,辖区内闯红灯、乱停车等违法行为发生率下降42%。开展创城宣传活动30余次,制作条幅10余幅,出版墙报、板报4期,参与居民达2万余人次,创城知晓率达98%。

3. 群众参与度提升:发放调查问卷30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2860份,有效回收率95.3%。数据显示,87%的居民表示“主动参与过创城相关活动”,较活动初期提升51%,实现“为百姓创城、让百姓参与、由百姓评价”的工作目标。

(二)关键工作方法与措施

1. 组织领导强化: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创城工作第一责任人,全年召开部署会、动员会12次,传达上级指示精神,明确工作节点。制定《社区创城工作实施方案》,成立5个专项工作组,实行“每周一调度、每月一考核”机制,及时解决问题28项,确保工作推进效率。

2. 宣传体系构建:除传统宣传载体外,新增线上宣传渠道3个(社区公众号、居民微信群、短视频平台),发布创城信息150余条,阅读量累计达3.2万次。结合“万名干部进社区”活动,配合机关干部完成1200户居民入户宣传,群众支持率提升至92%。

3. 卫生管理长效化:落实“领导带头、分片负责”的卫生管理机制,投放鼠药18千克、灭蚊蝇蟑螂药460份,开展“周五大扫除”活动48次。针对“暖房子”工程施工后卫生问题,建立“施工-清理-验收”闭环管理,建筑垃圾清理及时率达100%。在街道组织的12次检查考核中,社区综合评分均位列前3名。

4. 特色社区创建:围绕“文化型、文艺型、平安型、环保型、美化型、亮化型、爱心型”7类特色社区建设目标,开展活动50多场,参与居民1.8万人次。其中,“创城乒乓球赛”“健步行”“邻里节”等活动参与度最高,居民满意度达96%,社区凝聚力显著增强。

5. 垃圾广告治理创新:采用“疏堵结合”策略,设置专门广告张贴栏6处,同时组建1支专业清理队伍,配备专用工具12套,垃圾广告清理效率提升60%。数据表明,广告复发周期从7天延长至30天,治理成本降低25%。

(三)典型案例与经验启示

1. 党总支书记XX同志工作案例:该同志主导制定社区创城“五步工作法”(摸底-规划-执行-督查-优化),组织百余名党员和群众开展拉网式清理2次,清运垃圾27车,使小区环境达标率从65%提升至98%。定期组织志愿者清理墙体小广告,全年累计服务时长240小时,协调解决居民反映问题36项,群众好评率达99%。

2. 社区管理员XX同志工作案例:面对“孩子年幼、老人需照料”的家庭困难,该同志全年无请假,主动参与“万名干部进社区”问卷调查工作。连续4天每日18:30至21:00深入居民家中,完成120户调查任务,问卷填写准确率达100%,获市直机关干部集体表彰。

(四)现存问题与整改方向

1. 现存问题:一是3个小区存在物业管理公司弃管情况,导致公共设施维护不及时;二是28%的居民反映环卫人员垃圾清理存在延迟,个别区域卫生死角未彻底清除;三是“暖房子”工程遗留的3处建筑垃圾堆放点未完全规范。

2. 整改措施:针对上述问题,已制定“一问题一方案”整改清单,计划1个月内完成弃管小区临时管理队伍组建,2周内优化环卫人员排班制度,10日内完成建筑垃圾清运,确保问题整改率100%。

三、朝阳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2024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结

2024年,朝阳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以“日常化、精细化监管”为核心,将创城要求融入监督执法全流程。数据显示,全年检查公共场所单位1300余户次,整改问题单位320家,整改完成率100%,辖区内公共场所卫生达标率从82%提升至97%,具体工作如下:

(一)宣传动员与责任落实

1. 专项动员部署:7月25日召开“朝阳区公共场所行业单位创城专项整顿动员大会”,700余家单位负责人参会。会上解读《国家文明城市测评标准(公共场所类)》,明确38项具体要求,发放《创城卫生监督专项整顿工作方案》700余份,参会单位知晓率达100%。

2. 宣传材料投放:8月1日起发放《致全区卫生管理相对人的一封信》1000余份,签订《创城卫生监督工作目标责任书》860份,责任签订率达98%。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模式,使经营单位创城参与主动性提升56%。

(二)重点领域专项整治

1. 酒吧、夜总会突击检查:由所长带队开展4次夜查,覆盖红旗商圈、工农大路等重点区域35家酒吧、5家夜总会KTV、1家剧场。对无证经营、卫生不达标等问题单位立案15起,罚款15000元,责令停业整顿7家,问题整改完成率100%。

2. “三小”单位规范化管理:针对小浴室、小美容美发店、小旅馆开展“地毯式”检查,出动车辆82台次、监督员360人次。严格落实“证照齐全、亮证经营”要求,免费发放禁烟标识1500余个、禁烟协管员标牌300余个,建立健全档案800余户次。结果表明,“三小”单位卫生达标率从75%提升至96%,消毒记录完整率达98%。

3. 主干道精品工程打造:集中力量建设桂林路、湖西路等10条“创城精品街”,重点培育5家示范单位。8月4日,市局督导组检查的香港逸静瑜珈SPA会馆等5家单位,均实现“档案完备、消毒规范、标识醒目”,其中“紫外线消毒设备配备”“客用物品索证管理”等做法获市局通报表扬。

(三)商圈周边监管强化

针对朝阳区“三大商圈”人流量大、单位集中的特点,开展专项检查6次,覆盖单位280家。对32家存在消毒不规范、从业人员健康证过期等问题的单位,现场培训指导并限期整改,整改完成率100%。建立“商圈周边单位台账”,实行“每周一巡查、每月一汇总”机制,问题复发率控制在5%以内。

四、XX区安监局2024年参与济南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总结

2024年,XX区安监局以“市级文明单位”为标准,统筹安全生产监管与创城工作。数据显示,全年参与交通志愿服务180人次,社区义务劳动11次,清理垃圾60多车、小广告8600余处,辖区内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32%,创城工作与业务工作实现“双提升”,具体工作如下:

(一)组织领导与统筹部署

局党组将创城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克服“人员少、任务重”困难,召开专题部署会8次。党组书记、局长邵慧同志明确“组织领导、时间安排、后勤保障”三到位要求,全年投入创城专项经费5万元,配备志愿者服装、清洁工具等物资120套,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二)全员参与与实践成效

1. 社区环境整治:6月24日,全体党员参与泺河社区“创城一线做表率”活动,半天清运垃圾约50小车,社区环境满意度提升40%。7-8月,参与“千名干部进社区”活动,在3个社区开展义务劳动11次,清扫32座居民楼道,发放创城与安全宣传资料400份,答复群众咨询60人次,群众好评率达95%。

2. 文明交通志愿服务:9月22-26日,10名工作人员参与“文明巡查,助力创城”活动,在指定路段开展交通秩序维护、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累计服务时长400小时。数据显示,责任路段闯红灯率下降65%,停车规范率提升80%,顺利通过创城测评验收。

3. 业务工作协同推进:在参与创城的同时,完成国务院安委会督查、市人大“一法一条例”督查等重点任务,处理12345举报件36起,办结率100%,安全生产与创城工作实现“两不误、两促进”。

(三)工作机制与经验总结

建立“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将创城表现纳入干部考核,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通过“实战练兵”,干部职工服务意识、协作能力显著提升,为后续文明创建工作积累了可复制的经验。

[1]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将道德发展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三个阶段,强调通过情景体验、道德推理促进个体道德认知提升。

[2]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观察、模仿榜样行为获得学习,强调榜样示范在行为养成中的关键作用。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