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24年度XX银行机具设备管理工作总结
2025-10-04人已围观
2024年度XX银行机具设备管理工作总结
一、机具设备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一)工具配置与领用管理规范
根据业务运营实际需求,XX银行按每台作业机具(含ATM、CRS等)配齐专用工具,由库房管理员建立“一机一档”领用台账。工具领用需经班组负责人签字确认,实行“谁领用、谁保管”责任制。数据显示,该制度实施后,工具丢失率较上年下降32%,工具重复采购成本降低28万元。
若因班组管理不善导致工具丢失,将按工具采购原值从班组全员当月绩效工资中扣除;若工具损坏需重新购置,必须将损坏旧件交至仓库核验,仓库出具《旧件回收单》后,方可申领新工具,无《旧件回收单》的采购申请一律不予报销。该流程通过“旧件回收-核验-申领”闭环管理,使工具维修替代率控制在15%以内,远低于行业平均25%的水平。
(二)班组长承包管理办法
为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基层管理积极性,XX银行推行班组长承包制,具体内容如下:
1. 经济责任承包:班组长薪酬结构由“基本工资+年度绩效+利润提成”构成,其中基本工资按行内中层管理岗基准薪酬的80%设定,年度绩效与机具完好率、故障处理时效等KPI挂钩,利润提成按承包班组所负责机具产生的运营净收益的5%计提。班组内其他人员薪酬由班组长根据岗位技术难度、工作强度及出勤率自主分配,分配方案需报运营管理部备案,且不得低于行内最低工资标准,年终由承包班组统一造表,经财务部门审核后直接发放至员工账户。
2. 设备机具管理责任:新机具或经全面检修后的机具交付承包班组时,需签订《机具交接验收单》,明确机具初始状态参数(如ATM出钞准确率、CRS存款识别率等)。承包班组长需制定《月度机具保养计划》,按“日巡检、周维护、月检修”频次开展管理工作,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岗前技术交底,确保操作人员掌握机具核心参数及应急处理流程。数据表明,实行承包制的班组,机具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较非承包班组延长46%,故障修复时间(MTTR)缩短38%。
若因承包班组长操作不当、未按计划保养维护或开机前未执行安全检查,导致机具损坏,维修费用及停机损失全部由承包班组承担;若因管理不善造成工具、器材或其他物料丢失,承包班组长需按物料采购价全额赔偿。
3. 材料节约与保管:主材(如ATM现金模块、CRS传感器等)由总行统一采购供应,供应数量不低于单个机具年度损耗基准量的1.2倍,若实际消耗量超出基准量,超出部分成本从承包班组提成中扣除。辅材(如清洁试剂、打印纸等)由承包班组长指定专人管理,建立《辅材领用台账》,通过“按需申领、用量登记”模式减少浪费,辅材月度损耗率控制在5%以内的班组,可获得当月辅材采购成本10%的奖励。
4. 质量管理标准:承包班组需严格遵循《银行业金融机构机具运营管理规范》(JR/T 0002-2020)及行内《机具操作手册》开展工作,服从总行运营管理部及属地监管部门的检查指导,执行“文明操作、规范作业”要求。全年无质量事故、无客户投诉的班组,可获得年度质量奖金,奖金标准为班组长年度绩效的15%。
二、2024年度机具管理工作执行情况
(一)核心工作成果
机具管理作为银行运营体系的重要支撑,不仅是业务开展的前置保障,更是降本增效的关键环节。2024年,机具管理部门在总行领导统筹及各部门协同配合下,围绕“保障运营、控制成本、提升效率”目标,克服资金紧张、机具更新换代周期短等挑战,实现全行237台机具(含152台ATM、68台CRS、17台自助终端)的高效运转,全年机具整体开机率维持在98.2%以上,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在重点项目支持方面,成功完成苏州南1000千伏变电站配套自助银行、锡盟1000千伏变电站网点等5个重点项目的机具部署,累计投放机具32台,均在项目要求交付时间前7天完成安装调试,确保项目同步开业运营。同时,完成林芝220千伏变电站网点等3个老旧网点的机具升级改造,将老旧机具的交易处理速度提升50%,客户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2.1分钟。
(二)关键管理措施
1. 采购与调配优化:根据各网点业务量预测(如日均交易量、高峰时段交易峰值等),机具管理部门与网点建立“周沟通、月复盘”机制,动态调整机具配置方案。通过跨网点机具调拨,将闲置机具利用率提升至82%,减少盲目采购造成的资金占用,全年节约采购成本126万元。
2. 检验标准规范:制定《机具入场检验作业指导书》,明确检验流程(外观检查-参数测试-功能验证-压力测试)及检验指标(如ATM出钞误差率≤0.01%、CRS假币识别率≥99.99%),检验过程实行“双人核验、全程留痕”,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检验偏差。2024年,新入场机具检验合格率达100%,无因检验疏漏导致的运营故障。
3. 安全管理强化:建立“机具-网点-总行”三级安全管理体系,网点每日开展机具安全巡检(含机身完整性、周边环境安全性等),机具管理部门每月开展专项安全检查,总行每季度组织交叉检查。全年累计排查安全隐患43处,整改完成率100%,未发生机具安全事故。
4. 台账管理完善:构建“一机一账”电子台账系统,记录机具采购信息、维修记录、保养计划、检验报告等全生命周期数据,台账更新及时率达99.5%,为机具更新换代、成本核算提供数据支撑。
三、现存问题与改进方向
(一)主要问题
1. 小型进口工具管理漏洞:对讲机、进口专用维修工具等小型高价值工具,因未实行实名制登记,全年丢失率达8%,较普通工具高出5个百分点,导致重复采购成本增加18万元。
2. 机具定检执行不到位:部分网点以业务繁忙为由,未按计划提交机具定检,2024年累计出现12次定检延误,最长延误时间达15天,存在机具安全运行隐患。
3. 吊带、钢丝绳等吊具复用率低:各网点施工完毕后,吊具未按要求回收,全年吊具采购量较合理复用情况下多支出32万元,资源浪费现象显著。
4. 物资采购计划不规范:存在3起“先采购后补计划”案例,2起计划未签字审核即执行采购的情况,违反“计划先行”原则,增加财务管控风险。
5. 办公文具报销流程冗余:办公用品报销需分别经过基地与项目组两套流程,平均报销周期达7天,较其他费用报销周期长4天,影响工作效率。
(二)改进措施
1. 推行小型工具实名制管理:以网点为单位,为小型高价值工具建立“个人领用登记卡”,明确领用人员、领用时间、归还期限,丢失后由领用人员按采购价赔偿。预计实施后,此类工具丢失率可降至2%以下。
2. 建立定检考核机制:将机具定检完成率纳入网点KPI考核,定检延误一次扣减网点绩效分2分,连续3次延误的,对网点负责人进行约谈。同时,提前7天向网点发送定检提醒,确保定检按时完成。
3. 构建吊具回收复用体系:由机具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吊具回收、编号、定检,建立《吊具复用台账》,下次项目使用时直接调配,预计可降低吊具采购成本40%。
4. 规范采购计划流程:通过系统设置“无计划不采购”管控节点,未提交审核通过计划的采购申请无法发起,从技术层面杜绝不规范采购行为。
5. 优化办公用品报销流程:合并基地与项目组报销流程,统一由机具管理部门审核后提交财务,预计报销周期可缩短至3天。
四、机具设备管理制度实施细则
(一)设备管理员岗位职责
总行设立专职设备管理员,负责全行机具设备的登记入册、档案建立、维修保养计划制定及执行监督。设备管理员需每月出具《机具运行分析报告》,内容包括机具完好率、故障类型分布、维修成本等指标,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二)机具采购管理
机具采购需由设备管理员根据《年度机具更新计划》及网点需求,制定《月度采购计划》,经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审核、财务部门复核后执行。采购过程需遵循“公开招标、比价采购”原则,确保采购成本合理、质量达标。新购进机具需经设备管理员、仓库管理员联合验收,调试合格后方可入库,验收不合格的机具需在3个工作日内办理退货。
(三)机具使用与维护
1. 精密机具管理:ATM核心模块、CRS识别系统等精密机具指定专人保管使用,操作人员需持《机具操作资格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
2. 固定专用工具管理:焊接设备、检测仪器等固定专用工具,由使用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维护保养,每日记录运行状态,出现故障需在2小时内上报设备管理员。
3. 共用工具管理:共用工具由仓库管理员统一保管,建立《共用工具借用台账》,借用时间最长不超过3天,归还时需检查工具完好性,因使用不当损坏的,由借用人承担维修费用。
(四)仓库管理要求
仓库需定期(每月1次)打扫、检查,做好防火、防潮、防盗工作,仓库温湿度需控制在20-25℃、40%-60%范围内。每月末开展库存盘点,确保账实相符,盘点差异率需控制在0.5%以内,差异情况需在盘点后3个工作日内查明原因并处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