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2X年XX幼儿园秋季学期工作总结(幼儿在册210人,教师培训覆盖率100%)
2025-09-29人已围观
202X年XX幼儿园秋季学期工作总结(幼儿在册210人,教师培训覆盖率100%)
202X年9月1日至12月31日,XX幼儿园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核心指导文件,严格落实《九都中心小学202X年秋季工作意见》要求,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经全体32名教职工协同推进,学期初设定的12项核心工作目标全部达成。现将本学期工作情况系统总结如下:
一、完善办园设施:投入4.8万元优化硬件,环境育人功能显著提升
创设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环境是实现保教质量提升的基础前提。本学期,幼儿园在原有设施基础上,累计投入4.8万元用于办园条件改善,较上一学年同期增长15%,具体实施内容及成效如下:
1. 安全设施维修与改造:针对园内安全隐患开展系统性排查与整改,累计维修室外大中型玩具6套,翻新大中班木制桌椅120套,维修抽水线路3处、更换抽水机2台;重新粉刷厨房墙面约80㎡,更换纱门纱窗15扇,维修绞肉机、电蒸车各1台,安全设施完好率从开学初的92%提升至100%。
2. 教学与生活设施补充:新增篮球架2付、办公电脑5台、打印机2台,补充桌面玩具300余件、厨具25套;全园8个班级合计购置图书320册,幼儿人均图书持有量提升至1.5册,较学期初增加0.6册,有效丰富了幼儿阅读资源。
3. 教育环境创设优化:依据《纲要》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发展”的理念,组织教师与幼儿共同开展环境创设工作[1]。教师引导幼儿利用旧挂历、月饼盒、易拉罐等废旧材料,制作区角材料、教玩具及吊饰共计180余件,班级环境创设达标率100%。数据显示,经环境优化后,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专注度平均提升25分钟/次,较传统环境布置模式下的幼儿专注时长增加12分钟/次。
二、强化队伍建设:构建“制度+培训”双体系,教师专业素养系统性提升
教育质量的核心取决于师资队伍水平。本学期,幼儿园围绕“建设讲师德、钻业务、愿奉献的教师队伍”目标,构建“制度规范+分层培训”管理体系,教师综合能力提升显著,具体措施如下:
1. 管理制度精细化落地:修订教职工岗位职责12项、月考核细则8条,明确教学、保育、后勤等各岗位工作标准与流程,实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通过定期检查(每月1次)与随机抽查(每周2次)结合的方式监督制度执行,学期末制度执行抽查合格率达98%,较上一学期提升5个百分点。
2. 师德师风建设深化:以师德教育为核心,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及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开展专题学习会6场,提交学习心得32篇。同时,选派教师参与南安市“师德师风进村校”讲座2场,其中张萍老师撰写的《师德师风建设实践与思考》获中心小学“师德师风心得体会”竞赛三等奖。家长满意度调查显示,本学期家长对教师工作作风的好评率达96.5%,较开学初提升8%。
3. 专业能力分层培训:采用“外出学习+园本教研+师徒结对”三维培训模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全覆盖。
- 外出学习方面: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15人次,其中市级教学观摩活动6人次、区级教研培训9人次,教师带回先进教育理念与实践案例23项,在园内分享转化率达100%;
- 园本教研方面:开展教学观摩、问题研讨、反思个案撰写等活动12场,聚焦“教案编写”“教玩具制作”“区角活动组织”等核心能力,累计输出教学案例48个,形成可复用的教学资源库;
- 师徒结对方面:建立8组“老带新”帮扶对子,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支架式教学”理念,由骨干教师为新教师提供针对性指导[2]。结果表明,新教师岗位适应周期缩短至1个月,较传统培养模式效率提升40%,新教师独立组织教学活动的合格率从学期初的60%提升至95%。
4. 教学常规管理强化:建立“备课-实施-反思-改进”的教学闭环管理机制,对教师备课、日常教学组织、家长工作、班级管理等环节进行常态化检查。本学期累计开展教学常规检查6次,教师备课达标率、教学活动规范率均维持在95%以上,幼儿课堂参与度平均达92%,较上一学期提升10%。
三、实施素质教育:以“一日活动”为载体,幼儿综合能力达标率98%
本学期,幼儿园严格遵循“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原则,以培养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种基本素质为目标,将素质教育融入一日活动各环节,具体成效如下:
1. 品德与习惯培养:依据幼儿年龄差异制定分层培养方案——小中班聚焦礼仪教育、活动常规与卫生习惯培养,开展“洗手小达人”“整理小能手”等主题活动8场,幼儿自理能力达标率从开学初的75%提升至90%;大班侧重学习习惯培养,通过“大带小”活动12次,引导幼儿承担帮扶责任,大班幼儿主动帮助弟妹的行为发生率达85%,较学期初提升30%。同时,通过每日常规检查与每周反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率整体提升35%。
2. 安全教育常态化推进:成立由园长牵头的安全领导小组,落实5名安全检查责任人,将安全管理纳入教职工奖惩考核体系。本学期累计开展安全设施检查12次,发现并整改线路老化、玩具螺丝松动等隐患8处;组织“防火、防震”应急演练2次,幼儿参与率100%,演练后幼儿自救技能掌握率达98%;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交通安全、防溺水、传染病防控等专题教育36课时,通过情景模拟、视频教学等形式,教职工及幼儿安全知识知晓率达98%。数据显示,本学期全园未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安全事故发生率维持在0水平。
3. 特色活动成效显著:
- 9月份开展“班级环境创设”评价交流活动,8个班级参与评比,62.5%的班级获“优秀环境创设班级”称号,环境创设与教学主题的契合度较上一学期提升25%;
- 11月实施“早操优化计划”,先组织全园早操观摩并提出整改意见,后开展早操比赛,幼儿出勤率达92%,3个班级获“优秀早操班级”,幼儿早操动作规范率提升至90%;
- 12月28日举办“庆元旦画展”,展出幼儿绘画作品240幅、泥工作品36件,较上一学年同期增长20%,其中大班幼儿作品获中心小学第四届艺术节绘画、泥工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 12月31日开展“庆元旦亲子游戏”活动,198户家庭参与,参与率达94.3%,活动涵盖中班拍球/摇呼啦圈、大班跳绳/踩高跷等项目,幼儿运动技能达标率提升15%,家长活动满意度达97%。
四、家园共育:构建“多元沟通+协同参与”模式,家长配合度达95%
依据《指南》中“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的要求,本学期幼儿园通过多元渠道强化家园联动,形成教育合力[3]。具体措施及数据如下:
1. 需求调研与问题整改:学期初发放家长意见征求表210份,回收率98%,梳理出“图书资源不足”“活动参与机会少”等问题5类,制定整改措施10项,整改完成率100%。其中,针对图书问题,协助各班代购图书1500余册,班级图书种类较之前增加40%,有效解决图书单一、雷同问题。
2. 多元沟通机制建立:采用“家访+电访+家园联系栏+接送交流”四维沟通模式,本学期累计开展家访320人次,电访860次,每周家访记录完成率100%;各班每月更新家园联系栏内容,涵盖教学计划、育儿知识等板块,家长阅读率达90%;利用幼儿接送时段开展“个性化交流”,家长问题响应及时率达100%。
3. 亲子活动协同参与:除“庆元旦亲子游戏”外,学期中组织家长开放日2次,邀请家长观摩幼儿一日活动,家长到场率达88%;期末发放幼儿发展性评估单210份,回收率99%,并组织全面家访,向家长反馈幼儿发展情况,家长对家园共育工作的满意度达95%,较上一学期提升7%。
五、卫生保健:严格执行规范,幼儿健康指标达标率100%
本学期,幼儿园以《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为标准,落实各项保健措施,保障幼儿身心健康。数据显示,本学期幼儿健康指标达标率100%,具体工作如下:
1. 健康监测常态化:严格执行晨检、午检制度,晨检实现“一问、二看、三摸、四处理、五记录”标准化流程,覆盖率100%;对缺勤幼儿实行追踪管理,病假追踪记录完整度达98%,发现异常及时与家长沟通,确保幼儿健康状况可控。
2. 卫生消毒标准化:制定班级清洁、餐具消毒、玩具消毒等制度8项,保育员每日按规范完成活动室通风(3次/日,每次30分钟)、餐具消毒(高温消毒2次/日)、玩具消毒(每周2次)等工作,卫生消毒抽查合格率达100%。
3. 膳食管理科学化:每周制定5套幼儿食谱,由保健医生审核营养均衡度,确保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幼儿膳食标准,蛋白质、维生素等关键营养素摄入量达标率100%;每月开展幼儿餐食满意度调查,本学期幼儿餐食好评率达92%,较上一学期提升5%。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1.
[2] 让·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