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总结(三则)
2025-09-29人已围观
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总结(三则)
篇一: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年,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全国和全区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围绕全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扎实推进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现将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环境应急机构建设情况
目前,市、县(区)均未设立专门的环境应急机构,也无专职工作人员。市局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由固原市环境监察支队承担,配备1名兼职联络员;原州区的环境应急管理工作同样由固原市环境监察支队负责,各县均有1名兼职联络员。
主要工作
- 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工作:市、县环保部门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管工作的通知》(固环发〔〕134号)及《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管工作的补充通知》(固环发〔〕156号)要求,对辖区内需要备案的单位进行了梳理。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27家企业完成应急预案备案,其中较大风险等级企业2家,分别为宁夏金昱元广拓能源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宁夏销售公司仓储分公司固原油库;一般风险等级企业125家。按辖区划分,市局(负责原州区辖区)45家、彭阳县32家、西吉县17家、隆德县18家、泾源县15家。7家工业园区中,已有5家的应急预案完成备案,隆德县1家和泾源县1家工业园区的环境应急预案尚未备案,市局和彭阳县的备案率达100%。2家较大风险等级企业的应急预案纸质版和电子版已按规定上报环保厅。
- 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排查工作:根据《关于开展全区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排查的通知》(宁环办监察发〔〕8号)要求,我局传达学习了区厅关于危化品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的精神,以及宁东“2.28”神华宁煤集团烯烃二分公司火灾事故、中卫市“3.14”海天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甲苯罐区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情况通报,并开展了排查整治工作。市县二级环保部门共出动人员50人次,对全市59家生产、使用、经营、存储化学品的企业进行了隐患排查,从环评、“三同时”制度执行、环境风险等级评估、应急预案、环境应急物资现状调查、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落实等方面进行了梳理。经排查,对存在隐患问题的29家企业提出了整改要求。
- 落实环境安全目标责任:明确各县(区)环境保护部门是辖区环境安全监管的责任主体,企事业单位是环境安全的责任主体。环境保护部门需根据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制定年度检查计划,对重大环境风险企业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较大环境风险企业每季度至少开展两次,一般环境风险企业每半年至少开展三次,同时做好相关记录及整改意见并保存两年。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环境安全工作例会,汇总隐患排查情况并部署下季度工作,每年对隐患排查情况进行汇总,查处未按时整改企业,并对辖区环境风险进行评估。此外,还需督促企业开展环境风险评估、编制并备案应急预案、进行应急资源调查、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以及建立环境安全整治档案。企事业单位应将消除环境安全隐患作为首要任务,建立环境安全整治档案,及时报告突发环境事件,每半年开展应急物资检查,根据危险化学品情况采购个人防护设施并组织培训,每年开展至少2次全公司级突发环境事件演练和综合培训,车间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应急演练和培训。
- 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演练:
- 应急桌面推演:假设年4月13日一辆装有7.5吨液氯的罐车发生碰撞导致液氯泄漏,通过此次演练检验并完善了应急预案的可行性,锻炼了应急队伍的指挥协同与联动水平,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演练结束后,我局编报了环保信息( - 15)。
- 虚拟事故应急演练:虚拟年4月16日14时11分,银武高速冬至河桥上一辆载有液氨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部分液氨泄漏到冬至河中。此次演练旨在让相关人员熟悉突发环境事故信息的初报、续报、终报,以及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快报、事故评估等各环节工作内容,检验协同作战水平。
- 事故应急演练:设定年10月11日固原金昱元广拓能源有限公司发生稀硫酸泄漏事故,通过演练检验了企业应急预案的实用性、救援物资的充足性以及各部门的协同处置能力。此次演练得到了自治区环保厅环境信息与应急中心的现场指导和点评。
- 环境应急人员培训:年4月13日,结合突发环境事故应急桌面推演,我局组织局分管领导、环境监察人员、应急监测人员进行了环境应急事故处置工作的培训、学习和交流。4月26日,组织市县(区)环境应急相关人员参加了生态环境部应急办组织的网络培训。此外,还派人参加了年7月生态环境部组织的环境应急管理人员岗位培训。
- 值班值守与信息报送工作:确保12369热线24小时畅通,工作日八小时外转接到监察人员手机。节假日值班由局办公室统一安排。每月按时上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送表,年全市未发生突发环境事故。
存在问题
- 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市、县(区)环保部门均未成立专门机构,应急队伍专业人员短缺,与环境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 环境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存在空白。
- 部分企业环境安全意识淡薄,未开展环境突发事故隐患排查和环境应急演练工作。
篇二:市应急管理委员会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年,我市严格贯彻落实环境应急法律法规和各项环境应急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全力保障全市环境安全,全年未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并成功举办了“淮北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桌面推演活动。年我局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自评得分100分。现将市环保局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应急管理工作情况
- 企业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年,我市持续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与整治工作,全市环保系统进行了全覆盖、无盲区、无遗漏的拉网式、抄底式摸排调查,有效消除了环境隐患,确保了环境安全。
-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备案工作:依据环保部《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试行)》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要求,结合化工企业环境隐患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检查,督促各企事业单位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管理和备案工作。截至年年底,年以来全市共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企业240多家,其中较大风险等级的有22件,重大风险等级4件,其他为一般风险等级。
- 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2019年1月23日,由市环境保护局主办的年淮北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在市人民防空和防震应急指挥中心举行。市政府副市长、副秘书长以及多个部门的相关领导参加了演练和观摩,全市环保系统相关人员也进行了现场观摩。演练以桌面推演的方式,全面展示了重污染天气发生、发展过程中,应急预案的启动机制、应急响应措施的协同体制等流程,共设置了监测预警与信息报告、橙色预警及Ⅱ级应急响应、红色预警及Ⅰ级响应、黄色预警及Ⅲ级应急响应、响应终止与后期处置等五个环节。各部门根据自身职责落实重污染天气各项减排措施,有效减轻了污染叠加,使颗粒物浓度逐渐降低,空气污染指数降至轻度污染水平。
- 污染联防机制落实:根据淮北市、宿州市环境保护工作合作协议要求,我市与宿州市联合开展了龙河、三龙支河、浍河等河流的污染情况调查,排查了沿岸污染源的排污情况,并共同商讨了河流污染整治工作措施,联合开展了污染防治工作。经过两市的共同努力,龙河等河流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 信访投诉案件办理:年,全市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1687件,其中市级及三区一县电话和微信平台投诉受理1503件、省厅转交27件,市长热线平台135件,参加政风行风热线上线6次受理听众投诉15件、局信访交办4件,来访3件16人。所有信访案件均按时受理、办结,未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
存在问题
- 应急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三区没有专门的应急机构,全市应急工作人员严重不足,部分区县的应急预案没有及时修订。
- 应急设备不足,缺乏专门的应急车辆,应急监测设备也不够,给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带来了不便。
- 部分企业的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仍存在环境应急管理措施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篇三:某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生态环境厅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以环境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为平台,以环境应急演练为抓手,以污染隐患排查整治为重点,切实保障了辖区环境安全,全市未出现一例环境污染事故。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主要做法与成效
- 加强组织领导:印发了年全市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及《关于分解年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目标任务的通知》,明确了工作重点,细化了目标任务和责任,制订并完善了环境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形成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 完善环境应急预案:严格按照原环境保护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和《四川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修订完善了1件区(县)级环境应急预案,编制了2件专项预案,建立了重点行业企业应急预案备案制度,督促温氏集团公司平昌分公司等11家重点排污企业编制了环境应急预案。针对企业应急预案备案数量少、质量不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印发了相关通知,进一步完善了预案编制、修订、审查、备案制度,提升了环境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 完善环境应急联动机制:认真落实环保系统环境安全“一岗双责”制度,在环评审查、审批和环保“三同时”验收时,对环境风险评价和风险防范措施提出明确要求,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隐患。与公安、消防和交通运输等部门建立了应急协作机制,实现了与安监等部门的环境安全信息共享、协调配合、联合行动、企业环境隐患问题移送,建立了长期、稳定、可靠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此外,还与相邻的广元、南充、达州、汉中等市级环保部门签订了跨界环境应急联动协议,初步建成了环境应急联动机制。
- 充实环境应急专家库建设:为有效预防和科学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充分发挥应急专家的专业咨询和辅助决策作用,我局及时更新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家库人员名单,共18人,并成立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小组。同时,新建经开区应急物资储备库1处,公开招标采购了300万元环境应急物资,为环境应急处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物资保障。
- 开展环境应急演练:年12月,我局组织并参与了巴州区洁源医废处置公司开展的危废泄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演练模拟巴城洁源医废处置公司危废泄漏污染,饮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演练科目包括封堵、收集、消洗、现场采样、现场监测等内容,巴州区环境保护局、公安分局、东城街道办事处等34人参加了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环保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积累了实战经验。
- 加强环境风险源企业监管:重点加强了对辖区内石油、化工、涉重金属等重点风险源企业生产、贮存及转运的环境监管,提高了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着力推进重点风险源企业管理分级负责制,通过多种方式逐步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意识。按照“属地管理、逐步推进”的原则,督促区县环保局实行辖区内重点风险源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制度,并将其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内容,使危化品生产、贮存、转运、使用及危险废物产生、利用和处置单位内部的环境应急管理机制得到了逐步完善。建立健全了重点风险源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协调机制,包括安全信息共享机制、安全联动检查机制、安全隐患通报、移送和重大安全隐患联合整治机制。年,全市组织开展各类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专项行动8次,检查企业166家,出动执法人员130余人次,查处存在环境安全隐患企业6家,建议政府依法关闭2家,责令限期搬迁3家,将污染隐患控制在了萌芽状态。
- 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培训: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培训和演练工作纳入年初工作目标任务,制定了工作计划,要求市局和各区县环保局每年举行环境应急培训和模拟应急演练不得少于一次。年,市局共举行应急管理培训3次、科普宣教活动2次,组织环保系统应急演练1次,参加市政府组织的应急演练2次。通过培训和演练,大大提高了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安全意识,增强了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指挥协调和快速处置能力。
- 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将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作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和地方政府环境安全监管责任。特别是对涉及饮用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危险化学品污染以及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严格遵循“第一手情况”“第一份资料”“第一时间”的要求,迅速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严格落实信息报送制度,确保信息报告及时、畅通、有效,坚决杜绝迟报、漏报。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环境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有待完善,环境应急综合协调机构职能仍需加强,应急协调与联动响应、社会动员、公众信息发布与舆情监控、善后协调与重建、综合演练与培训等机制尚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 环境应急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环境应急队伍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应急知识、技能和专业演练,应急装备也不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