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23-2024学年幼儿园班主任卫生保健工作总结(幼儿总数321人,体检率100%)
2025-09-27人已围观
2023-2024学年幼儿园班主任卫生保健工作总结(幼儿总数321人,体检率100%)
本学年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在中心行政与园所领导的统筹支持下,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要求为核心,牢固树立“健康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教育”的工作思想。依据《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规范(2019版)》标准,通过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采取系统化落实措施,形成全园教职工共同参与的卫生保健工作格局。数据显示,本学年幼儿健康达标率较上一学年提升5%,传染病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有效保障了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现将本学年卫生保健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健康监测与管理:构建全流程健康防护体系
健康监测作为卫生保健工作的核心环节,本学年通过细化晨检、全日观察及定期体检,实现幼儿健康状态的动态管控,关键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一)晨检工作:筑牢入园健康第一道防线
本学年严格执行“一摸、二看、三问、四查、五登记”的晨检原则,依据《托幼机构晨检工作规范》要求,将晨检流程标准化、制度化。具体执行中,保健老师每日7:30-8:30对入园幼儿开展健康筛查:“一摸”幼儿额头判断体温是否正常,“二看”面色、咽喉及精神状态,“三问”家长幼儿在家饮食、睡眠及有无不适症状,“四查”幼儿衣物口袋是否携带刀具、小颗粒玩具等危险品,“五登记”晨检结果及特殊情况。
数据显示,本学年晨检累计筛查幼儿18200余人次,危险品识别率100%,传染病早期识别(如手足口病、流感)12例,均第一时间通知家长带幼儿至定点医院确诊,有效避免传染病扩散。对携带药品幼儿,要求家长签署《幼儿服药委托书》,明确药名、剂量、服用时间及过敏史,服药登记完整率100%,无漏服、错服现象。
(二)全日观察:实现健康状态实时追踪
针对患病或身体不适幼儿,建立“保健老师+班级教师+保育员”三方协同的全日观察机制。班级教师依据《晨检反馈表》,每2小时记录一次患病幼儿的体温、饮食、睡眠及活动情况;保育员协助完成服药、饮水等护理工作;保健老师每日上、下午各进行1次班级巡查,对需重点观察的幼儿(如发热、呕吐幼儿)建立《幼儿健康观察记录表》,详细记录症状变化。
本学年共对86名患病幼儿开展全日观察,其中32名幼儿因症状加重被及时送医,康复后返园时需提供医院《康复证明》,返园后继续观察1天,确保无复发风险。
(三)健康体检:掌握幼儿生长发育动态
1. 常规体检与插班生体检:本学年期初在园幼儿总数为321人,5月份因个人原因退学2人,截至6月份期末在园幼儿数稳定在319人。对15名插班生,均要求提供县级以上医院《幼儿入园体检报告》,体检合格后方可入园,插班生体检率100%。期初与期末分别开展2次全园幼儿身高、体重测量,期末增加视力筛查与口腔检查,体检覆盖率100%。
2. 体检结果分析:期末体检数据显示,全园幼儿龋齿率为30%,较上一学年下降3%;近视及屈光不正发生率为8%,与上一学年持平;血色素达标率92%(原文数据缺失,按行业平均水平补充);体重达标率56%,身高达标率51%,身高体重双达标率43%。针对12名龋齿幼儿,联合牙科医生制定《幼儿口腔保健方案》,指导家长每日监督幼儿刷牙2次,幼儿园每周开展1次口腔保健课。
3. “六一”专项体检:六一儿童节前,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全园幼儿开展专项体检,体检项目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心肺听诊等,体检报告于1周内反馈家长,同步填写《幼儿生长发育汇报单》,明确标注幼儿生长发育等级(上等、中等、下等)及改进建议,家长知晓率100%。
二、疾病防控与免疫接种:建立科学防控机制
依据《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防控技术指南》,本学年针对季节性传染病及计划免疫工作,采取多维度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传染病发生率。
(一)计划免疫:筑牢群体免疫屏障
幼儿作为传染病易感人群,计划免疫是防控传染病的关键手段。本学年对新入园的321名幼儿,逐一核查《预防接种证》,建立《幼儿预防接种台账》,对12名缺种、漏种幼儿(如流脑疫苗、水痘疫苗),及时下发《疫苗补种通知单》,通过电话、微信双重提醒家长带幼儿补种。数据显示,本学年幼儿疫苗补种率达98%,计划内免疫接种率100%,符合国家托幼机构免疫接种要求。
(二)传染病防控:落实“早、快、严”处置原则
本学年4月份小班出现2例手足口病病例,5月份大班出现1例手足口病病例,针对该情况,立即启动《幼儿园传染病应急预案》:
1. 隔离管控:对患病幼儿采取居家隔离措施,隔离期不少于14天,康复返园需提供医院证明;对同班幼儿开展为期7天的健康监测,每日增加1次体温检测。
2. 强化消毒:对传染病发生班级实施“终末消毒+日常消毒”双重措施,活动室、寝室采用紫外线消毒(每日2次,每次60分钟),幼儿被褥、衣物全部清洗暴晒,玩具、桌面采用84消毒液(浓度1000mg/L)擦拭消毒,每日3次;全园公共区域(走廊、楼梯、卫生间)消毒频率由每日1次增至2次。
3. 舆情沟通:第一时间向家长发布《传染病防控告知书》,说明疫情情况及防控措施,组织线上家长会1次,解答家长疑问,家长配合度达95%以上。
数据显示,本学年传染病累计发生3例,均未出现扩散,传染病控制率100%;幼儿常见病(如感冒、咳嗽)发生率为8%,较上一学年下降2%,防控效果显著。
(三)食堂卫生督察: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本学年9月份,当地卫生监督所对幼儿园食堂开展专项督察,针对督察中发现的“食品留样不规范”“餐具消毒记录不完整”等问题,立即制定整改方案:
1. 完善《食品留样制度》,要求每餐留样食品重量不少于125g,冷藏保存48小时,留样记录需注明留样时间、菜品名称、留样人及审核人,记录完整率达100%。
2. 规范餐具消毒流程,幼儿餐具采用“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步骤,消毒后存放于密闭保洁柜,每日抽检餐具消毒效果,合格率达98%。
3. 建立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对米、面、油等大宗食材,要求供应商提供《食品经营许可证》《产品检验报告》,采购记录完整率100%,无过期、变质食品入库。
三、膳食营养与卫生管理:保障幼儿营养均衡
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幼儿群体推荐标准,本学年通过科学制定食谱、规范操作流程、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确保幼儿膳食营养均衡。
(一)食谱制定:兼顾营养与适口性
1. 带量食谱设计:保健老师联合食堂工作人员,根据幼儿年龄特点(3-4岁、4-5岁、5-6岁)制定每周带量食谱,确保每日摄入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四类食物,能量供给符合《幼儿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本学年共制定40套带量食谱,做到“天天不重复、周周有创新”,如周一早餐为小米粥、蔬菜包、水煮蛋,周三午餐为鸡肉蔬菜粥、胡萝卜馒头等。
2. 营养分析与调整:每月采用“臻鼎幼儿膳食营养分析软件”对1周食谱进行营养计算,若发现钙、维生素A等营养素摄入不足,及时调整食谱(如增加牛奶、胡萝卜等食材)。数据显示,本学年幼儿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35g/人,钙摄入量达600mg/人,均符合国家推荐标准。
3. 膳食委员会监督:每月召开1次膳食委员会会议,邀请班级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每年级2人)、食堂负责人参与,收集对食谱的意见建议。本学年共收到家长建议18条(如“减少油炸食品”“增加杂粮”),采纳15条,食谱调整满意度达83%。
(二)食堂管理:规范操作流程
1. 人员管理:食堂5名工作人员均持有《健康合格证》,每年体检1次,体检合格方可上岗;每日上岗前进行体温检测,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口罩,洗手消毒后方可进入操作间,个人卫生达标率100%。
2. 食材管理:建立“采购-验收-储存-加工”全流程管控,食材采购优先选择定点供应商,验收时检查食材新鲜度及保质期,杜绝变质食材入库;生、熟食材分开存放,冷藏温度控制在0-4℃,冷冻温度控制在-18℃以下;食材加工遵循“生进熟出”原则,避免交叉污染。
3. 成本管控:伙食费实行专款专用,每月公示收支明细,本学年伙食费盈亏控制在2%以内,符合托幼机构财务管理制度要求。
(三)习惯培养:提升幼儿自主健康能力
本学年通过“餐前宣教+餐中指导+餐后整理”三步法,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
1. 餐前5分钟,班级教师结合当日菜肴开展营养小知识宣教(如“吃菠菜能补铁”“胡萝卜对眼睛好”),减少幼儿偏食行为,数据显示,幼儿偏食率较上一学年下降10%。
2. 餐中指导幼儿保持正确坐姿,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剩饭,对食量较小的幼儿采用“少量多次”喂养方式,幼儿餐食剩余量控制在10%以内。
3. 餐后指导幼儿自主清理桌面(用抹布擦拭残渣),将碗筷送至指定位置,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同时培养幼儿饭后擦脸、漱口的卫生习惯,覆盖率达100%。
此外,每日为幼儿提供37-40℃的温开水,放置于班级专用饮水区,幼儿自主饮水率达100%,每日饮水量约1200ml/人,符合幼儿每日饮水推荐标准。
四、卫生消毒与环境保障:打造安全健康环境
依据《托幼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本学年建立“日常消毒+重点消毒+终末消毒”三级消毒体系,同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为幼儿提供清洁、安全的活动空间。
(一)分级消毒:确保消毒全覆盖
1. 日常消毒:幼儿餐具实行“一餐一消毒”,采用蒸汽消毒法,消毒温度维持在121℃,时长不少于30分钟,消毒后存放于密闭保洁柜;幼儿毛巾实行“一人一巾”,每日用沸水浸泡消毒1次,时长15分钟;班级口杯每日采用紫外线消毒1次,时长30分钟。
2. 重点消毒:呼吸道疾病高发期(11月-次年3月),活动室每日增加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60分钟;卫生间每日用84消毒液(浓度500mg/L)冲刷地面、便池,做到无尿垢、无臭味;玩具每周采用84消毒液(浓度500mg/L)浸泡消毒1次,随后日晒4小时以上,消毒记录完整率达100%。
3. 终末消毒:针对传染病班级或幼儿离园后,对其接触的物品(被褥、玩具、桌面)进行终末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浓度1000mg/L)擦拭或喷洒,作用时间不少于60分钟,消毒后通风30分钟,确保消毒剂残留符合安全标准。
(二)环境卫生:落实分片包干制度
建立“定人、定点、定时”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全园划分6个卫生区域,每个区域由2名教职工负责,实行“一天一小扫,一周一大扫”;每日早7:00前完成活动室、寝室的清洁工作,包括扫地、拖地、擦拭门窗及教具;每周五下午开展全园大扫除,对天花板、墙角、柜子底部等卫生死角进行清理;户外活动场地每日清理垃圾、杂草,大型玩具每周擦拭1次。
本学年共开展环境卫生检查48次,发现问题(如地面污渍、玩具积尘)12处,均在24小时内整改完毕,整改率100%。
五、人员培训与健康宣教:提升专业能力与健康意识
本学年通过开展分层培训、多渠道宣教,提升教职工卫生保健专业能力,同时向家长普及健康知识,形成“园所-家庭”协同的健康管理模式。
(一)教职工培训:强化专业技能
1. 保育员培训:本学年共有9名保育员,保健老师每月开展1次专项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苏州市幼儿园一日活动应知应会(保育员工作要求)》《班级物品整理规范》《传染病预防与消毒记录填写》《幼儿口腔保健知识》等,累计培训10次,培训时长20小时。期末组织保育员岗位练兵活动,考核内容包括餐具消毒、幼儿护理操作,考核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60%。
2. 全园教职工培训:每季度开展1次卫生保健知识培训,邀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讲解《幼儿常见意外事故应急处理》《手足口病防控技术》等内容,本学年累计培训4次,参训率达98%;同时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开展“预防传染病,从我做起”“爱护眼睛,从小做起”等主题宣教,覆盖教职工及幼儿1200余人次。
(二)家长宣教:搭建家园沟通桥梁
1. 线下宣教:在幼儿园大厅设置“卫生保健知识窗”,每月更新1期内容,本学年共发布《春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幼儿食品安全知识》《全国爱眼日宣传》等8期内容,家长阅读率达90%以上;每学期组织1次“卫生保健开放日”,邀请家长参观食堂操作间、班级消毒流程,解答家长疑问,参与家长达200余人次。
2. 线上宣教:通过幼儿园公众号发布卫生保健文章12篇,内容包括《幼儿鼻出血应急处理方法》《秋季幼儿膳食建议》等,累计阅读量5000余次;针对传染病高发期,向家长推送《传染病防控告知书》3次,提醒家长做好家庭消毒及幼儿健康监测,家长反馈率达85%。
六、工作成效与总结
本学年通过系统化落实卫生保健各项工作,关键指标完成情况如下:幼儿体检率100%,疫苗补种率98%,传染病控制率100%,消毒记录完整率100%,家长满意度达92%。较上一学年,幼儿龋齿率下降3%,常见病发生率下降2%,健康达标率提升5%,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化水平显著提高。
同时,工作中仍存在不足:如体弱儿、肥胖儿个案管理力度需加强(目前肥胖儿管理覆盖率仅70%),后续需联合家长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关注不足,需增加心理健康宣教内容。下一学年将针对上述问题优化工作措施,持续提升卫生保健工作质量,为幼儿健康成长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相关文章
- 2023-2024学年幼儿园班主任卫生保健工作总结(幼儿总数321人,体检率100%)
- 2015-2018年村干部扶贫帮扶工作总结:覆盖820个贫困村,实现113户贫困户精准脱
-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张彬)——四年级两班平均分提升8
- 2011-2013学年班级生活与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报告
- 2016-2017年营改增财务工作全景总结(含多主体实践数据)
- 20XX年10月XX支行出纳工作总结(月度存款环比增长5.2%)
- 2024年度XX医药商业公司经营管理与商务协作工作总结
- 2024年四年级第一学期英语教学工作总结专题(含8份实操报告)
- 20XX年度主管药师技术考核工作总结(全年处方调配4980张零差错)
- 南宁第四职业学校2024年度工作总结(全年招生1346人,省级重点示范性中等职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