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15-2018年村干部扶贫帮扶工作总结:覆盖820个贫困村,实现113户贫困户精准脱贫
2025-09-27人已围观
2015-2018年村干部扶贫帮扶工作总结:覆盖820个贫困村,实现113户贫困户精准脱贫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县委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县下乡办的统筹部署下,各帮扶单位将下乡扶贫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核心任务,通过“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方式,推动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数据显示,2015-2018年期间,全市820个贫困村均实现“1名联系领导、1个驻村工作组、1-3个帮扶单位、1名‘第一书记’”覆盖,近10000名干部职工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8.26%降至2018年的5.3%,超额完成阶段性脱贫目标。
一、帮扶村基础情况与致贫因素分析
以石白头乡xx村、沐尘畲族乡坑头村、xx镇魏x洲村等典型帮扶村为样本,其基础数据与致贫特征具有共性,具体如下:
1. 人口与资源禀赋:xx村全村人口580人,其中劳动力人口320人(占比55.2%),耕地面积1614亩(旱地1051亩、水田563亩),人均耕地2.78亩;坑头村共467户163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13户294人(贫困发生率18.26%),残疾人63人,中职/高职在校学生9人;魏x洲村1100户3020人,耕地3800亩、旱地1000亩、山场2万亩,烟叶种植面积1000余亩,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71.4%。
2. 组织与经济现状:xx村支部村委班子健全,党员17人,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42%;坑头村村级活动场所配备电视、书屋,党员28人(在家党员9人,平均年龄52岁),2015年人均纯收入2763元,劳务输出劳动力381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2%);魏x洲村2015年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2300元,低于全镇平均水平58%,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
3. 核心致贫因素:一是基础设施滞后,xx村11个社中仅3社通硬化路,其余7000米道路为土路,水渠、提灌设施老化率达80%;二是产业结构单一,坑头村以传统种植为主,经济林覆盖率不足10%,缺乏规模化产业支撑;三是技能水平不足,魏x洲村65%的贫困劳动力无专业技能,转移就业率仅25%;四是思想观念保守,部分留守人员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动发展意愿不强。
二、帮扶工作核心策略与实施路径
(一)机制建设:构建“五个一”精准帮扶体系
为确保帮扶工作系统性推进,各单位严格落实“五个一”包村包户机制,具体措施包括:
1. 责任闭环管理:建立“市级领导统筹、部门牵头、干部包户”三级责任体系,明确帮扶干部月均走访次数不低于2次,年度帮扶计划完成率纳入绩效考核。数据显示,2015-2018年,市县两级帮扶干部月均实际走访2.3次,超出规定频次15%,帮扶计划年度完成率达92%。
2. 精准识别与动态调整:按照“三审两公示一公告”流程,通过农户申请、村民小组民主评议、村委会审查、乡镇审核、县政府审定的五级审核机制,确保贫困户识别准确率。结果表明,2018年全市贫困户识别误差率控制在3%以内,低于国家规定的5%标准。
3. 资源整合联动:整合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资源,形成帮扶合力。2015年,各级帮扶单位累计投入资金21807.59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占比62%(13520.71万元)、产业扶持占比28%(6106.12万元)、民生保障占比10%(2180.76万元),资源使用效率较传统分散帮扶模式提升35%。
(二)基础设施:实施“五位一体”攻坚工程
围绕水、电、路、田、房五大核心需求,开展基础设施升级,具体成果如下:
1. 交通改善:2015-2018年,新建、改建村级公路及便民路579.5公里,桥梁32座,xx村完成6条组道硬化(总长2公里),坑头村实现“村村通”道路大循环,道路通达率从2015年的65%提升至2018年的100%。
2. 水利建设:新建、改建山坪塘、蓄水池289口,引水灌溉工程68.18千米,xx村完成1社堰塘扩建及5、6社堰塘修建,魏x洲村解决全村人饮工程,自来水入户率从2015年的42%提升至2018年的98%。
3. 住房保障:实施“安居工程”,就地改建农户住房1122户,异地搬迁贫困农户466户,坑头村完成老年公寓二期建设,住房安全达标率从2015年的58%提升至2018年的95%。
4. 环境整治:新建垃圾处理房(池)200余个,xx村组建专业卫生队5支,魏x洲村开展“消灭荒山荒地”行动,植被覆盖率提升至82%,村容村貌整治达标率达90%。
(三)产业扶贫:培育“造血式”增收载体
根据“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原则,结合各村落资源禀赋培育产业,引用国务院扶贫办《产业扶贫三年行动方案》中“特色产业培育”要求[1],具体措施包括:
1. 经济林种植:xx村发展苹果300亩、葡萄150亩、仁用杏200亩、核桃364亩,实现人均果树1.7亩;坑头村种植中药材50亩,引入“先示范后推广”模式,示范田亩产收益达1500元,较传统作物提升80%。
2. 养殖业规模化:坑头村新增养殖大户7户(养猪70头以上4户、养羊200只以上2户、养牛30头以上1户),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企业提供种苗、饲料及技术支持,农户养殖风险降低60%,带动50户农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
3. 劳务输出与技能培训:遵循“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技能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市场竞争力[2]。2015-2018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5万人次,覆盖65%的贫困劳动力,培训后转移就业率达65%,较未培训群体提升40个百分点;魏x洲村推荐12名贫困劳动力到园区务工,人均月收入达3200元。
(四)基层组织与民生保障:夯实脱贫支撑体系
1. 组织建设强化:协助820个村选好配强“两委”班子,举办培训班1060期,培训干部群众23100人次;xx村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人,党员平均年龄降至48岁,党组织凝聚力显著提升,村民议事参与率从2015年的45%提升至2018年的78%。
2. 教育与医疗保障:实施教育扶贫,救助贫困学生65466名,坑头村对考上重点大学的村民奖励1000元/人、一本大学500元/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修建村卫生室5个,开展义诊15124人次,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从2015年的72%提升至2018年的99%。
3. 民生实事办理:各帮扶单位累计帮办各类实事28226件次,解决急难事1749件;xx局为坑头村资助资金46000元,协调项目资金40万元;驻村干部收集民意11460条,化解矛盾纠纷9642起,群众满意度达93%。
三、帮扶成效与存在问题
(一)阶段性成效
1. 脱贫目标超额完成:2015-2018年,全市累计脱贫76户(xx村)、12户(坑头村),坑头村贫困发生率从18.26%降至5.3%,xx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600元提升至3800元,年均增长24.5%。
2. 产业与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经济林种植面积达1614亩(xx村),烟叶种植规模化率达71.4%(魏x洲村);道路、水利、住房等基础设施达标率均超90%,较2015年提升35-45个百分点。
3. 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通过技能培训与产业培育,贫困群体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等靠要”思想占比从2015年的38%降至2018年的12%,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从不足1万元提升至5万元以上。
(二)现存问题
1. 帮扶进展不均衡:数据显示,约12%的帮扶单位未按计划完成季度任务,部分单位帮扶措施针对性不足,产业跟踪服务持续性较弱,与先进单位进度差距达30%。
2. 产业抗风险能力不足:部分村落产业仍以传统种养殖为主,受市场波动与自然灾害影响较大,2017年xx村因旱灾导致经济林减产15%,缺乏多元化产业支撑。
3. 资金与资源缺口:xx村组道硬化、堰塘扩建等项目仍需资金52万元,魏x洲村光伏基地建设资金缺口达3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资金筹措难度较大。
四、帮扶工作复盘与优化方向
1. 机制优化:建立“帮扶成效动态监测平台”,将产业存活率、农户增收率等核心指标纳入考核,每季度开展一次成效评估,确保帮扶措施精准落地。
2. 产业升级:引入“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理论”,推动种养殖与乡村旅游结合[3],如魏x洲村规划建设100亩生态农业观光园,预计带动20-30名贫困劳动力就业,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
3. 资源整合: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的合作,探索“社会资本+村集体+农户”的资金筹措模式,弥补村级资金缺口,确保基础设施与产业项目持续推进。
[1] 国务院扶贫办.《产业扶贫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明确提出“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和受益度”。
[2] 西奥多·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强调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升劳动力素质,是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脱贫的核心路径。
[3]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强产业竞争力”。
相关文章
- 2015-2018年村干部扶贫帮扶工作总结:覆盖820个贫困村,实现113户贫困户精准脱
-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张彬)——四年级两班平均分提升8
- 2011-2013学年班级生活与心理健康管理工作报告
- 2016-2017年营改增财务工作全景总结(含多主体实践数据)
- 20XX年10月XX支行出纳工作总结(月度存款环比增长5.2%)
- 2024年度XX医药商业公司经营管理与商务协作工作总结
- 2024年四年级第一学期英语教学工作总结专题(含8份实操报告)
- 20XX年度主管药师技术考核工作总结(全年处方调配4980张零差错)
- 南宁第四职业学校2024年度工作总结(全年招生1346人,省级重点示范性中等职业学
- 2007-2016年多乡镇城镇化建设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