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2025年法院法官学习政法工作条例心得体会
2025-10-11人已围观
2025年法院法官学习《政法工作条例》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自施行以来,已历经一年有余。期间,通过多次研读条文、记录笔记、聆听解读以及参与研讨,每一次都能获得全新的感悟与收获。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深知政法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自身肩负的沉重责任,始终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毕生的追求和审判工作的宗旨。
一、坚持党对政法机关的绝对领导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这是宪法所明确规定的。然而,更为重要的是,人民法院首先是国家的政治机关,人民法院的干警首先是党的干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大幅攀升,从1978年的3678.7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具体数值],增长了数百倍之多,人民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这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人民法院承担着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商业发展、平息人民内部矛盾等多项重要职能,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裁判的社会效果、政治效果和法律效果能否实现统一,直接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人民法院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时刻为人民着想,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贯穿于审判工作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政法机关必须服从党的绝对领导。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司法独立”思想不同,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的“司法独立”是建立在司法权与立法权、行政权鼎足而立的基础之上,其司法权独立于其他两权。而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并非单纯的立法机关,它与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存在着权力的上位与下位、授予与承受、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坚持党对政法机关的绝对领导,能够确保政法机关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决捍卫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确保政法队伍全面正确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使命。
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中国经历了百年的艰难历程。从推翻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到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再到通过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大幅增强,直至今天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在世界舞台中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证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宏伟目标,也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名政法干警,要时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政法机关在党委、党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下,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中。通过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最终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这充分体现了党领导下的政法机关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的强大凝聚力和战斗力。
作为人民法官和政法干警,要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指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公正与效率为目标,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保障民生、促进发展,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
三、提高政治意识,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将党长期以来领导政法工作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重要举措。它也是保证全党团结统一、步调一致,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我们要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学习领会《条例》精神,在省、市政法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宪法》《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准绳,依法行使职权,全面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全县法治建设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同时,要不断加大学习力度,自觉将学习贯彻《条例》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相结合。新时代政法工作的使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保障人民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过开展集中学习和自学等方式,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今后的工作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四、提高法治意识,强化自身素质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法系统要把专业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全面提升政法干警的业务水平。政法干警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带头学法、守法、用法、护法,养成依法履职、依规办事的习惯。要善于做群众工作,注重发挥调解作用,将群众诉求和各类矛盾纠纷的解决途径引导到法治轨道上来,努力让广大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和矛盾纠纷调处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知识产权等新领域新知识的学习,强化对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培训,推动科技兴警、科技强警,提高防控风险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从统计情况来看,新型案件、疑难案件、知识产权案件层出不穷,征地拆迁、土地承包纠纷、社会保险、教育医疗、消费者权益等涉及民生问题和群体性利益的案件逐年增加。例如,在过去的五年中,知识产权案件的数量以年均[X]%的速度增长。这就需要大批受过良好专业训练、经历各种考验,具有清正廉洁品质和明辨是非理性的法官、检察官、警官,才能将良好的法律制度落到实处,依法保障广大群众的人身权、财产权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实现广大群众权利保障法治化,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国家法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对公平、正义等精神层面的需求会不断提高。因此,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同时,依据法治建设的系统理论,政法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是法治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强化自身素质建设,才能推动整个法治系统的高效运行。
五、提高责任意识,强力打造法治环境
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精神,要结合本职工作,树立服务大局、保障大局的理念,始终以保护广大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为底线。
首先,要坚持开展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已进入关键阶段,要紧盯涉黑涉恶重大案件、黑恶势力经济基础、背后“关系网”“保护伞”不放,在打防并举、标本兼治上下真功夫、细功夫,确保取得实效、长效。相较于传统的打击犯罪方式,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通过多部门联合行动,形成打击合力,从根本上铲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
其次,要开展好禁毒重点整治工作。认真落实相关地区的禁毒重点整治工作实施意见,各部门积极配合、协调联动,确保早日摘掉“全国禁毒重点关注地区”的帽子。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通过加强禁毒宣传教育、加大打击毒品犯罪力度、强化吸毒人员管控等多种措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禁毒工作格局。
最后,要学习打造“枫桥经验”。积极推进特邀调解员与人民陪审员两者合一机制,让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以某地区的“老泥儿”调解工作室为抓手,全面开展基层矛盾调解工作,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形成以点带面的基层人民调解新局面。“枫桥经验”的核心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通过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的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与传统的矛盾纠纷解决方式相比,“枫桥经验”更加注重预防和调解,能够有效减少诉讼成本,提高社会治理效率。
在新时代,全县政法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精神,将党的宗旨落实到新时期政法工作中去,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不懈努力,为建设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