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以坚守诠释忠诚,用奉献书写华章——学习王继才先进事迹有感

2025-10-11人已围观

以坚守诠释忠诚,用奉献书写华章——学习王继才先进事迹有感

王继才同志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王继才生前是江苏省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开山岛位于我国黄海前哨,面积仅0.013平方公里,约两个足球场大小,距最近的陆地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燕尾港约12海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85年部队撤编后,设立民兵哨所,但因条件艰苦,先后上岛的10多位民兵都不愿长期值守。1986年,26岁的王继才接受了守岛任务,从此与妻子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孤岛上默默坚守,将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一、坚守初心,彰显爱国奉献精神

王继才同志的坚守,源于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海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他曾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为了一个承诺,我选择了上岛;我是哨所的民兵,为了一面国旗,我留下来守岛;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了一个信仰,要在开山岛守下去,直到守不动的那一天!”这不仅是他的誓言,更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在开山岛的32年,王继才夫妇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岛上没有淡水,没有电力,粮食、蔬菜等生活用品都要从岸上购买托人捎带,年工资加起来只有3000元,除去生活开支所剩无几。然而,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他们从未动摇过守岛的决心。这种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高度契合,是新时代我们应当大力弘扬的宝贵品质。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王继才同志用自己的行动,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理念。

二、敬业爱岗,践行责任担当

王继才夫妇在岛上的生活单调而忙碌。他们每天坚持两个必须:必须保证岛上有人值班,必须完成守岛日记的记录。32年来,他们从未间断过守岛日记的记录,详细记载着岛上的每一天情况,这是他们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体现。

同时,他们还肩负着观察监视和报告海上、空中情况,协助维护社会治安,救护海上遇险船只和人员等重要任务。因浪大风急无法下岛,王继才曾在岛上亲手为自己的儿子接生;30多年来,他们仅有5个春节离开孤岛与家人团聚。为了守岛,王继才多次错过与亲人最后一面的机会,2003年父亲病重,他因上级领导来哨所检查未能及时回家,等赶到家时父亲已去世;2005年大哥突然去世,正值战备执勤他不能离开,最终只看到新坟堆;2012年母亲病情加重,他上岸时母亲也已永远闭上了眼睛。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坚守岗位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这种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王继才同志能够长期坚守开山岛的重要支撑。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体现了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他将个人的价值与岗位的使命紧密结合,为我们树立了敬业爱岗的典范。

三、坚守原则,展现高尚品格

王继才一家过得很清贫,但面对巨额的诱惑,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开山岛独特的位置,成了犯罪分子眼中走私、偷渡的“天堂”。1999年3月,孙某找上王继才,提出让他下岛,小岛由孙某经营,赚钱和他对半分,但不能向上级部队领导汇报,王继才果断拒绝,并迅速报告上级。1997年8月,县里有个单位的领导,以在开山岛搞投资开发为名,暗中搞偷渡,“蛇头”私下找到王继才,掏出10万块现金求行个方便,也被他拒绝。

多年来,夫妻俩先后报告过9次涉及走私、偷渡等违法事件线索,其中6次被成功告破。他们用实际行动,维护了国家的法律尊严和海防安全,展现了高尚的道德品格和坚定的原则性。这种坚守原则的行为,符合伦理学中的正义原则,即个人应当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四、以岛为家,发扬开拓精神

在开山岛的32年,王继才夫妇不仅仅把这里当作工作岗位,更是以岛为家,努力改善岛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他们修复破损的房屋,建设崭新的码头,开垦荒地,栽种树木,让荒芜的小岛有了一丝生机。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从未停止过对小岛的建设和守护,这种以岛为家的开拓精神,体现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对海防事业的执着追求。

王继才夫妇的先进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用32年的坚守,诠释了爱国奉献的精神内涵,展现了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以王继才同志为标杆,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立足本职岗位,无私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