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23年防汛工作总结汇编(5篇)——基于多主体实践数据与成效分析

2025-10-08人已围观

2023年防汛工作总结汇编(5篇)——基于多主体实践数据与成效分析

2023年XX社区防汛工作总结(篇1)

2023年,XX社区防汛工作在街道办事处及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统筹指导下,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及区防汛工作会议部署,以“防大汛、抗大灾”为核心目标,构建“预警-响应-处置”全流程工作体系。数据显示,通过系统性推进防汛工作,社区全年未发生因汛情导致的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事件,防汛应急响应及时率达100%。

一、核心工作举措

(一)构建组织体系,强化宣传覆盖

根据《城镇内涝防治技术标准》(GB/T 51222-2017)中“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社区成立以主任XX为组长、派出所民警XX为副组长的防汛领导小组,明确12项核心职责,同步制定《XX社区防洪抢险预案》《2023年防汛义务疏掏工作方案》2项专项文件[1]。通过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单元楼栋长专题会议3场(参会人员86人次),将防汛要求传达至12家企事业单位及420户居民;依托社区壁报、宣传栏发布防汛知识18期,发放《汛期安全指南》300余册,居民防汛知识知晓率经抽样调查达91%。

同时,社区建立“24小时值班+夜间巡查”双机制,配备值班人员18名(含应急志愿者),每日开展2次夜间巡查,累计记录巡查日志92篇,确保汛情信息实时传递。

(二)细化物资储备,夯实应急基础

按照“谁受益、谁负责”原则,社区联合辖区单位完成防汛物资前置储备。结果表明,截至2023年6月底,共组建3支抢险队伍(每支队伍20人,含水电、维修专业人员),储备雨具35套、电筒28个、应急通讯设备6台;协调辖区商超预留应急食品(饮用水、方便面)200份,确保突发汛情时可快速调配。

此外,社区对防汛值班室进行功能性改造,增设汛情预警显示屏1块,维修通讯线路3条,保障通讯畅通率维持在100%;对防汛预案进行2次优化修订,标注辖区内8处低洼点、3条主要排水管道位置,形成可视化防汛示意图,确保应急处置流程清晰可执行。

(三)闭环响应汛情,强化动态排查

2023年7月10日街道防汛热线开通后,社区建立“15分钟响应机制”,即接收汛情信息后15分钟内完成信息核实与初步处置方案制定。数据显示,全年累计接收街道防汛预警信息16条,均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回复与传达,同步通知辖区单位及居民做好防范准备,未出现信息延误情况。

针对汛期安全隐患,社区联合物业每月开展1次全面排查,重点检查排水管道、低洼区域及老旧房屋。其中,7月上旬排查发现公安局家属院低洼区存在积水风险(积水深度最高达0.3米,影响2栋居民楼68户居民),立即组织专业人员疏掏排水管道120米,清理淤积物8立方米,24小时内消除隐患,保障居民正常出行。

二、现存问题

辖区内3个老旧小区(建成年限超20年)存在排水管道老化问题,涉及管道长度约380米,部分路段因新排水管网未接通,强降雨时易出现短时积水(最长持续1.5小时),需后续协调市政部门推进管网改造。

2023年XX学校防汛工作总结(篇2)

为保障师生人身安全及校园财产安全,XX学校严格落实上级防汛工作要求,构建“全员参与、责任到人”的防汛工作体系。2023年汛期,学校累计开展防汛专项工作23项,未发生任何防汛安全事故,师生防汛安全意识显著提升。

一、核心工作举措

(一)强化思想引导,提升安全意识

依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中“校园安全宣传教育常态化”要求,学校通过校会、集会、班级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防汛安全培训[2]。数据显示,全年组织防汛专题校会3场、班级主题班会28场,覆盖师生1200余人次;邀请应急管理部门专家开展防汛自救自护讲座1场,培训内容涵盖洪水逃生、溺水急救等,现场参与师生850余人,测试合格率达98%。

同时,学校制作防汛安全展板6块,张贴于教学楼、操场等公共区域;发放《汛期安全手册》800余册,通过家长群推送防汛安全提示32条,实现“学校-家庭”防汛宣传全覆盖。

(二)健全组织架构,明确责任分工

学校成立以校长杜双莲为组长、副校长胡海峰为副组长,王锋、刘小伟、魏福建等为成员的防汛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1次工作会议,分析防汛工作难点并制定解决方案。全年累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5次,解决排水设施维护、值班人员调配等问题7项。

为压实责任,学校制定《防汛工作责任分工表》,明确党员、处室主任、班主任及值班教师职责:党员负责分包年级防汛宣传,处室主任负责分管区域隐患排查,班主任负责班级学生动态跟踪,值班教师负责校园巡查。通过责任到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三)落实具体措施,强化风险防控

1. 专项教育活动:组织防汛应急演练2次,模拟“校园积水、学生转移”场景,参与师生1100余人,演练从预警发布到人员疏散耗时8分钟,较首次演练缩短3分钟,应急处置效率显著提升。

2. 学生安全管理:严禁学生到无安全保护的河流、水渠、池塘等区域活动,班主任每日早中晚三次清点学生人数,累计发现并联系未到校学生5人次,均确认安全,未发生溺水等安全事件。

3. 校园隐患排查:每周组织人员排查校舍安全,重点检查屋面排水口、围墙、教学楼地下室等区域。全年累计排查46处,发现并整改屋面排水口堵塞、围墙裂缝等隐患5处,整改率100%。

4. 值班制度落实:执行24小时汛期值班制度,每日安排3名值班人员(含1名行政领导),累计记录值班日志98篇,上报汛情信息12条,无信息遗漏或延误情况。

2023年XX学校防汛工作总结(篇3)

2023年汛期,XX学校以“零安全事故”为目标,围绕“宣传-排查-处置”三个环节推进防汛工作,通过量化管理与责任闭环,确保校园防汛工作有序高效。数据显示,学校全年防汛工作群众满意度达95%(基于家长问卷调查)。

一、核心工作举措

(一)多形式宣传,筑牢思想防线

参照《教育系统防汛工作指南》中“隐患排查闭环管理”要求,学校将防汛宣传融入日常教学[3]。通过手抄报比赛、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提升师生参与度:举办防汛安全手抄报比赛,收到作品320余份,评选优秀作品50份进行校园展示;组织安全知识竞赛2场,参与学生450余人,平均正确率达92%,较上年提升8%。

此外,学校利用校园广播每日播报防汛知识2次,时长15分钟;在食堂、宿舍等区域张贴防汛警示标语24条,强化师生安全意识。

(二)建强组织体系,压实工作责任

学校成立以校长管明勇为组长,朱明霞、钟召悦为副组长,孙得利及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防汛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每周一排查、每月一总结”工作机制。全年累计开展防汛工作总结会4次,调整优化工作措施3项。

为确保责任落地,学校签订三级安全责任协议书:校长与处室主任签订12份,主任与班主任签订25份,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签订48份,明确“未履行职责将追究相关责任”,实现责任链条无断点。

(三)精准施策,强化风险管控

1. 重点区域巡查:午间、周六、周日安排值班教师对校园周边坑、塘、河、库等隐患点进行巡查,每日巡查路线覆盖5处重点区域,累计巡查120余次,未发现学生违规活动情况。

2. 校舍隐患治理:每季度联合专业机构对校舍进行安全评估,2023年累计评估2次,发现教学楼西侧排水管道老化问题1处,投入资金2万元进行更换,更换管道长度50米,解决排水不畅问题。

3. 应急值守保障: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配备对讲机、应急照明设备等,确保汛情发生时能快速响应。全年累计处置强降雨预警6次,均及时关闭校园低洼区域出入口,未造成财产损失。

2023年XX区交通运输局防汛工作总结(篇4)

2023年,XX区交通运输局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围绕道路、桥梁、运输企业等关键领域,推进防汛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结果表明,全年交通运输行业未发生因汛情导致的重大安全事故,道路通行保障率维持在98%以上。

一、核心工作举措

(一)强化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

按照《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中关于汛期道路安全的要求,局党组成立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的防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6名)[4]。制定并下发《XX区交通运输局2023年汛前准备工作通知》,明确“隐患排查、物资储备、应急演练”三大目标,将18项任务分解至交管所、执法大队、公路所等7个单位,确保责任到人。

全年累计召开防汛工作专题会议4次,参会人员120余人次,解决物资调配、队伍建设等问题9项。

(二)夯实物资与队伍基础,提升应急能力

针对2023年汛期早、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局里加大防汛物资储备力度:储备麻袋2000条、编织袋2000条、柴油2吨、编织胶布100平方米、砂石料1万立方米、水泥50吨、桩木10立方米、铅丝10公斤、救生衣30件、抢险工具30件、发电机2台,所有物资存储于3个标准化仓库,完好率达98%。

同时,组建5支抢险队伍(共240人),涵盖道路维修、机械操作等专业人员;9月5日组织公路抢险应急演练,模拟“石化大件路下游新都岸护岸垮塌(长度15米)”场景,参与人员80余人,从预警发布到处置完毕耗时1.5小时,较预设时间缩短20%,验证了应急预案的可行性。

(三)开展汛前普查,整治安全隐患

4月上旬,局领导带队组织安全监督科、交管所等部门开展汛前安全大检查,覆盖全区6条主要道路、12家客运企业、3个车站、5个在建工地。发现问题如下:

- 新新路、成环路等6条道路部分边沟和排水设施被填埋或占用,排水不畅;

- 石木路4号桥左侧第4、5块桥板出现纵向裂缝。

针对上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对石木路4号桥左侧实施交通封闭,组织人员进行现浇换板(投入资金15万元);安排养护单位清掏边沟7.4公里、水箅子294处(转运淤塞物380.2立方米),检修3座下穿通道泵站(转运淤积物12立方米),确保排水设施正常运行。

(四)加强汛期巡查,推进水毁修复

进入汛期后,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机制,重点检查渡口、桥梁、下穿通道等区域。全年累计开展汛期巡查120余次,查出隐患2起(均整改完毕);7月初联合区安监局检查青白江大桥施工项目部,发现配电设施设置不合理问题,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完成率100%。

针对2022年“7·9”洪灾中受损的8座桥梁,4月份启动修复工作,截至2023年10月,7座桥梁已完成修复(投入资金180万元,修复总长度320米,荷载等级恢复至汽-20级、挂-100级);剩余xxx桥因汛期暂停施工,目前已复工,完成总工程量的60%。

(五)严格值班制度,保障信息畅通

设立防汛(应急)值班室,制定《值班安排通知》,要求在编人员全员参与值班,落实24小时值班及领导带班制度。全年累计记录值班日志182篇,接收并传达汛情信息36条,无信息延误情况,确保突发汛情时能快速响应。

二、现存问题

部分单位防汛预案可操作性不足(如2家运输企业预案未明确车辆调度流程),防汛抢险演练针对性有待加强(如未模拟“道路中断后车辆分流”场景)。

2023年XX镇防汛工作总结(篇5)

2023年,XX镇在市水务局、防汛指挥部指导下,围绕“宣传-排查-物资-河道治理”四大环节推进防汛工作,全年未发生洪涝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及重大财产损失,河道行洪能力显著提升。

一、核心工作举措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责任体系

市水务局、防汛指挥部通知下达后,镇政府立即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及水利站长为副组长的防汛防洪领导小组指挥部,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5名)。制定《XX镇2023年防汛应急预案》,明确12个成员单位(如水利站、应急办、各村委)职责,组织召开防汛工作部署会4次,参会人员210余人次,确保工作落地。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全民意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镇政府通过“线下+线上”结合方式开展宣传[5]:发放《防洪法》宣传册1500余册,悬挂宣传横幅48条,利用村级广播每日播报防汛知识2次(覆盖18个行政村);通过镇政府公众号推送防汛法律知识、应急技巧等内容28篇,阅读量累计达5000余次。经抽样调查,群众防汛知晓率达89%,较上年提升12%。

(三)开展安全排查,消除风险隐患

领导小组组建20人的专项检查队伍,对全镇防洪排站、12家企业、18个行政村的危险房屋进行全面检查。全年累计检查防洪排站6座,发现并维修设备故障2处;检查危险房屋45间,对12间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采取“人员转移+临时加固”措施,确保汛期安全。

(四)落实物资储备,保障应急需求

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对全镇防汛物料进行2次全面清点(3月、6月各1次),补充麻袋500条、编织袋800条、救生衣20件,更换老化柴油发电机1台。建立物资台账,明确“谁管理、谁调配”,确保汛情发生时能1小时内完成物资调拨。

(五)整治河道隐患,提升行洪能力

组织60人的防汛检查队伍,对全镇12条总长45公里的河道进行“逐条过堂”检查,重点清理水花生等阻水植物。全年累计清理阻水植物2.3万平方米,疏通河道卡口8处;对3处违法占河行为依法处置(拆除违建棚屋2间、清理建筑垃圾15立方米),河道行洪能力提升30%,确保汛期排水畅通。

[1] 《城镇内涝防治技术标准》(GB/T 51222-2017):明确城镇内涝防治应坚持“系统治理、源头减排、过程控制、应急保障”原则,强调汛前排查与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2]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要求学校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与应急演练,保障师生安全。

[3] 《教育系统防汛工作指南》:提出校园防汛应建立“隐患排查-整改-验收”闭环管理机制,强化家校协同。

[4] 《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交通运输行业汛期需加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隐患排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各级政府应加强防洪宣传教育,组织防洪检查,保障河道行洪畅通,禁止违法占河行为。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