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1-6班)多学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科学数学语文班主任)
2025-10-07人已围观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1-6班)多学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科学/数学/语文/班主任)
一、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1)班科学教学工作总结(谢财华)
(一)教学思想与课标落实
本学年第一学期,五(1)班科学教学严格以《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指导,融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提出,强调学习者通过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建构知识体系)与STEM教育理念(注重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多领域融合),完成32课时教材通读与教学方案设计[1]。通过对比新旧课标教育理念,筛选先进教学思想融入课堂,累计形成8份课标解读笔记;同时梳理教材各单元逻辑关联,明确“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知识衔接点,为教学实施奠定基础。
(二)教学实施与学情适配
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前问卷(覆盖全班45名学生)与课堂观察,精准掌握学生知识基础(如82%学生已掌握基础实验操作流程)、兴趣方向(65%学生对生命科学领域兴趣突出)及学习习惯差异。结合教研室18节听课反馈,优化教学方法,形成“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的混合教学模式。数据显示,针对12名学习困难学生实施的“个性化任务单”策略,使该群体科学课堂参与率从58%提升至89%,且期末实验操作考核达标率较班级平均水平差距缩小15个百分点。
(三)组织教学与评价优化
针对科学课堂组织难点,借鉴班级管理经验,构建“基础行为+实验表现+成果输出”三维评价体系,累计修订评价标准4次。通过与班主任协同沟通(学期内累计沟通24次),对7名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实施“课堂积分制”管理,结果表明,该群体课堂违纪次数从平均每节课3.2次降至0.8次。但数据同时显示,小组建设存在明显短板:学期内仅完成6次小组合作任务,较科学组平均12次的标准差距50%,且小组任务成果优良率仅为62%,低于年级平均78%的水平。
(四)学期成果与问题复盘
本学期共完成38课时教学任务,覆盖教材全部知识点。期末测评数据显示,班级基础知识达标率92%(年级平均88%),基本技能掌握率89%,其中实验操作考核优秀率达43%。但存在两大问题:一是5个探究活动因课时安排不足未开展,导致“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知识掌握率仅为76%,低于其他领域15-20个百分点;二是知识归纳环节耗时过长,40分钟课堂中平均用于总结归纳的时间达12分钟,较合理占比(8分钟)超出50%,导致部分实验环节仓促收尾。
二、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跨班)
(一)教学准备与预案设计
课前备课环节,对教材28个核心概念、156个知识点进行逐句解析,完成12份重难点突破方案;同时通过前测(覆盖5个班级210名学生)明确学情:73%学生具备基础科学观察能力,但仅41%学生掌握实验数据记录方法。针对该情况,设计“分层预习任务”,为不同水平学生提供基础版(侧重概念记忆)与提升版(侧重问题思考)两类预习资料,结果表明,预习达标率从学期初的55%提升至期末的83%。
(二)课堂实施与兴趣激发
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导入+问题驱动”模式,累计设计32个生活化教学情境(如“家庭电路安全”“植物生长观察”)。数据显示,该模式使学生课堂专注度维持在85%以上(传统讲授模式为62%)。学期内完成12次学生分组实验(覆盖教材全部必做实验),实验成功率达91%,较上一学年提升18个百分点。通过“实验现象记录表”“探究报告撰写”等方式,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85%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结论推导,较学期初提升37个百分点。
(三)课后辅导与业务提升
课后辅导聚焦后进生转化,对35名达标困难学生实施“1对1+小组互助”模式,每周开展2次专项辅导,累计辅导时长120小时。数据显示,该群体期末成绩平均提升23分,转化率达78%。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参与校级以上教研活动8次,听课24节,撰写教学反思16篇,将“科学探究七步法”(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操作-收集数据-分析结论-表达交流)融入教学,使学生探究能力测评优秀率从32%提升至51%。
(四)成果量化与问题分析
1. 核心成果:
- 学生参与能力:实验操作参与率100%,探究报告完成率98%,其中优秀报告占比51%;
- 兴趣激发:课后科学探究活动参与人数从45人增至128人,增长184%;
- 知识掌握:期末综合测评达标率89%,较上一学年提升11个百分点。
2. 现存问题:
- 教材处理:因对高年级科学教材知识密度预估不足,13%的教学内容仅完成基础讲解,未开展深度探究;
- 时间管理:实验环节平均耗时22分钟,超出计划时长37.5%,导致知识总结环节压缩,42%的学生反映“未完全理解实验原理”。
三、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3)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一)思想教育与德育落实
本学期以“整体构建学校环境德育”为核心,开展24次班队会(含8次爱国主义专题教育、6次传统美德教育),使用《德育读本》完成16课时专题教学,《成长册》填写完整率100%。通过“弯弯腰(卫生习惯)、排排队(纪律习惯)、点点头(礼仪习惯)”专项教育,结合8个小组的周评比机制(设立“红旗小组”荣誉),数据显示,学生行为规范达标率从学期初的78%提升至期末的91%,班级卫生评分连续10周位列年级前3名。
(二)班级建设与氛围营造
发挥班干部(8名)自主管理作用,实施“岗位责任制”,累计召开班干部会议12次,修订管理方案3次。通过“闪光点记录墙”,累计记录学生积极行为420条,其中后进生正向行为记录占比38%,该群体自信心测评得分平均提升15分。家校沟通方面,累计开展家长会2次、电话沟通120人次、家访18次,家长满意度调查显示,89%的家长认可班级管理方式,较上一学期提升22个百分点。
(三)活动组织与能力培养
组织学生参与校级以上比赛6次(含作文竞赛、科技制作、运动会),赛前开展18次专项指导,赛后完成8份总结报告。数据显示,班级获奖人数达23人,占全班48人的48%,较上一学年提升25个百分点。同时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人均完成家务劳动12次,阅读课外书籍3.2本,向校园电视台/广播电台投稿36篇,采用率达28%,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测评优秀率达56%。
(四)问题复盘
尽管班级整体管理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不足:一是4名学生集体荣誉感薄弱,参与班级活动积极性不足(平均参与率仅45%);二是部分班干部管理能力不足,3次出现任务执行偏差,需加强专项培训。
四、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5)(6)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一)课标研读与教学规划
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完成28课时教材解读,梳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大领域核心目标16项。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提出,关注学生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等不同优势),为两个班96名学生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其中基础层目标覆盖100%学生,提升层目标覆盖65%学生,拓展层目标覆盖30%学生[2]。
(二)课堂管理与互动优化
学期初制定《数学课堂行为规范》(含坐姿、听讲、发言、操作4项要求),通过“动静结合”管理(15分钟讲授+10分钟小组讨论+15分钟练习),数据显示,学生课堂注意力维持时间从18分钟提升至32分钟,违纪率从每节课2.5次降至0.6次。同时营造民主教学氛围,采用“蹲姿沟通”“倾听反馈”等方式,82%的学生表示“敢于在课堂上提出疑问”,较学期初提升40个百分点。
(三)辅差培优与评价创新
辅差方面,对18名后进生实施“真诚沟通+个性化计划”策略,每周开展2次辅导,累计完成48份辅导记录,该群体期末成绩平均提升28分,达标率从42%提升至83%。培优方面,组织12次拓展训练(含奥数专题、数学建模),15名优生在校级数学竞赛中获奖,占优生总数的60%。评价环节采用“定量+定性”结合模式:定量采用等级制(A/B/C/D四等),期末A级占比45%;定性采用评语反馈,累计撰写个性化评语96份,突出“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三维度评价。
(四)成果与不足
1. 核心成果:
- 课堂效率:40分钟课堂知识吸收率达85%,较传统模式提升23%;
- 作业质量:按时完成率90%,优秀率52%,较上一学期提升18个百分点;
- 期末测评:两个班平均分分别为86.5分、84.8分,均高于年级平均(81.2分)。
2. 现存问题:
- 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薄弱,“图形与几何”领域得分率仅72%,低于班级平均85%的水平;
- 23%的学生存在作业书写潦草问题,作业本完好率仅78%,需加强书写习惯培养。
五、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汪锐,上竹小学)
(一)学情分析(51人班级)
学期初通过测试与问卷明确学情:
- 优势:35%的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突出(期末作文优秀率达38%),28%的学生具备良好的预习习惯;
- 不足:10名学生(占比19.6%)存在“厌学”倾向(家庭作业欠交率达45%),42%的学生书写质量不达标,错别字率平均为8%。
(二)教学措施与实施成效
1. 基础知识强化:
针对字词句薄弱环节,开展24次专项训练(含生字听写、词语辨析、句子仿写),采用“全员过关制”,期末基础知识达标率从72%提升至91%。同时要求学生使用钢笔书写,开展“书写评比”活动6次,作业本完好率从65%提升至89%,错别字率降至3%。
2. 学习方法指导:
渗透“读—画—思—写—问”五步预习法(读课文、画词句、思内容、写批注、问不解),数据显示,学生预习达标率从55%提升至88%;阅读教学中,归纳“分段、概括段意、体会情感”等技能,通过18篇例文迁移训练,学生阅读分析题得分率从62%提升至83%。
3. 转差与拓展:
采用“多优带一差”模式(5名优生帮扶1名差生),对5名重点后进生开展36次辅导,该群体期末成绩平均提升25分,作业欠交率降至8%。拓展方面,开展“优秀文段朗读”(累计参与480人次)、“好词佳句收集”(人均收集210条)、“原创句段展示”(累计展示120篇)等活动,学生人均课外阅读量从1.2本/学期提升至2.5本/学期。
(三)问题复盘
1. 现存问题:
- 教材运用:对新教材理解深度不足,8篇课文未完成拓展教学,导致部分学生对文本的深层理解能力薄弱;
- 培优不足:优生群体阅读深度与写作创新性欠缺,期末作文满分率仅8%,低于年级平均12%的水平;
- 课外阅读:28%的学生未养成课外阅读习惯,每周课外阅读时长不足1小时。
2. 数据佐证:
期末综合测评显示,班级平均分79.2分(年级平均77.5分),但高分段(90分以上)占比仅22%,低于年级平均28%的水平;书写达标率虽有提升,但仍有18%的学生未达到规范要求。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由皮亚杰提出,核心观点为学习者并非被动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强调实践与探究在学习中的核心作用。
[2] 多元智能理论:由加德纳提出,认为人类智能包含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等8种类型,教学应关注学生不同智能优势,实施分层与个性化教学。
相关文章
-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1-6班)多学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科学数学语文班主
- 2024年度XX区法治建设工作总结(含人社局、街道办、科技局专项成效)
- 2022年小学二年级秋季学期阅读教学工作总结——以5万字课外阅读目标为核心
- 202X年度楼盘销售工作复盘总结报告
- 2010年达县河市中心卫生院党建工作总结
- 2023-2024学年古城乡第一初级中学名班主任培养周期工作总结(培养覆盖率100%,
- 2009-2024年妇联党建工作全景总结报告(数据驱动型)
- 202X年度金融业多岗位工作复盘与成果总结
- 202X年度办公室收发文工作复盘报告:以流程优化实现效能提升,全年处理文件1280
- 2012-2013年汽车4S店多岗位工作总结(含质检逻辑、销售管理及财务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