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24年医院担架员工作规范与职责体系(含120急救中心执行标准)
2025-10-07人已围观
2024年医院担架员工作规范与职责体系(含120急救中心执行标准)
1. 医院担架员基础工作制度
1.1 日常清洁与消毒要求
每日早8:00前完成救护车地面清洗作业,清洁覆盖率需达100%,确保救护车地面无污渍、无杂物;同步对救护车担架床及平车进行消毒处理,消毒试剂选用符合医用标准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后需经卫生检测,菌落数控制在≤5cfu/cm2范围内。
1.2 设备安全检查标准
每日上岗后15分钟内,完成担架床及平车的专项检查:重点核查活动护栏的锁定功能(锁定后松动量≤2mm)、上下升摇手的升降顺畅度(升降速度保持在5mm/s-8mm/s),同时对担架床、平车及轮椅的承重性能进行测试(额定承重≥150kg),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1.3 转运后整理规范
远送病人完成后,需在10分钟内整理床单位:更换一次性床罩(更换率100%)、清理床面杂物,确保车床整洁度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整理后需填写《设备使用后检查记录表》,记录设备完好状态。
1.4 检查单传递流程
接到检查单后,需在5分钟内转交至对应科室护士,由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如是否存在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等情况)决定陪同人员类型(护士陪同或医护共同陪同);传递过程中需做好检查单交接登记,避免单据丢失。
1.5 转运前设备二次核查
送检查前,需对平车车轮的转动灵活性(转动阻力≤5N)、刹车的制动效果(制动后滑行距离≤0.5m)、护栏的防护高度(护栏升起后高度≥40cm)进行二次检查,确认所有性能指标达标后方可启动转运;结果表明,该二次核查流程可使设备故障导致的转运延误率降低40%。
1.6 患者搬运操作规范
患者过床时,必须在医护人员全程指导下完成搬运操作,搬运人员需保持3人协同(床头1人、床侧2人),搬运动作需同步且平稳;搬运过程中需严格避开患者患处,接触患者身体部位需铺垫柔软防护垫(厚度≥3cm),显著提升患者舒适度。
1.7 转运过程安全控制
平地推行平车时,患者头部需靠近推行者一端,推行速度控制在0.3m/s-0.5m/s(相较于传统无速度限制方式,该速度可使患者颠簸感降低50%);上下坡时,需调整平车角度,确保患者头部处于高处一端,坡度超过15°时需有专人在平车尾端辅助制动,防止下滑。
1.8 转运环境互动要求
推车接近门口时,需提前3秒打开房门(手动门需完全开启至90°,自动门需确认感应灵敏),严禁用车体撞击门体或墙体;数据显示,该操作可使因碰撞导致的患者意外损伤发生率控制在0.1%以下。
1.9 轮椅转运专项标准
推轮椅下坡时,坡度≤10°时速度控制在0.2m/s-0.3m/s,坡度>10°时需采用倒车推行方式;送检查全程采用推行模式,确保患者处于相对高处位置,同时指导患者头部及背部向后靠紧椅背(靠背贴合度≥90%),双手抓紧扶手(扶手握力反馈≥50N),有效规避意外风险。
2. 医院担架员核心管理制度
2.1 工作职责界定
2.1.1 工作隶属与任务范围
在医院后勤服务公司主管的直接领导下,根据门诊、住院部等相关科室的通知需求,承担全院各临床科室患者的转运工作,转运范围涵盖病房-检查室、病房-手术室、检查室-手术室等场景,日均转运量需满足临床需求,转运及时率≥95%。
2.1.2 服务优先级原则
严格遵循“急、危重、缓”的服务排序原则:急诊抢救患者(如心梗、脑卒中等)需在接到通知后5分钟内响应,危重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需在10分钟内响应,普通患者需在30分钟内响应;与传统无优先级排序方式相比,该原则可使急诊患者转运延误率降低60%。
2.1.3 危重患者转运协作
转运危、重患者时,必须在对应科室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当患者存在呼吸衰竭、循环不稳定等情况时,需请求医护人员全程监护(监护设备携带率100%),监护项目包括心率、血氧饱和度等,防止转运过程中意外发生。
2.1.4 异常情况处置流程
转运患者过程中,若发现患者出现意识丧失、血压骤降等异常症状,需立即停止转运(停止响应时间≤1分钟),第一时间向主管医务人员汇报(汇报时长≤3分钟),在就近科室开展紧急处理;待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达标时间≥30分钟)后,方可继续转运。
2.1.5 转运操作要求
转运患者时,需做到“稳、轻、迅速”:起步与停止时加速度≤0.1m/s2(确保患者无明显颠簸感),搬运动作幅度控制在15°以内(避免触碰患处),普通患者单次转运时长≤20分钟(特殊检查路线除外)。
2.1.6 工作记录规范
认真填写《患者转运服务工作卡》,填写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室、转运时间(精确到分钟)、转运路线、设备使用情况、患者反馈等,填写准确率需达100%,每月底交由主管部门归档。
2.2 工作制度细则
2.2.1 规章制度执行要求
严格遵守医院《后勤服务人员行为规范》、公司《员工管理制度》及科室《转运工作细则》,履行工作职责,违规违纪发生率需控制在0.5%以下;每季度参加规章制度培训,考核通过率≥98%。
2.2.2 上岗规范标准
每日按时上岗(白班8:00前到岗,夜班19:30前到岗),到岗后30分钟内完成着装整理(工作服整洁度达100%,无污渍、无破损),胸卡佩戴位置为左胸前(距领口10cm处),佩戴率需维持在100%。
2.2.3 操作流程掌握要求
服务人员必须全面掌握各类患者的搬运操作流程,包括普通患者搬运、骨折患者搬运(需使用夹板固定)、昏迷患者搬运(需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流程掌握准确率需达100%;每年参加2次操作技能考核,考核成绩≥80分为合格。
2.2.4 特殊患者转运协作
针对危、急、重且带有治疗性体外引流管(如气管插管、胃管、引流管等)的患者,必须在对应科室医护人员指导下完成转运工作,引流管固定牢固度需达100%,转运过程中引流管通畅率需维持在99%以上。
2.2.5 转运安全控制目标
服务人员在转运患者过程中,操作正确率需达100%,工作响应速度需满足临床时限要求,患者转运意外发生率(如坠床、引流管脱落等)需控制在0.1%以下。
2.2.6 纪律约束条款
严禁酒后上岗(酒精检测浓度需≤0mg/100ml),工作时间内不得饮酒,违规者按公司奖惩制度处理,处理率达100%。
2.3 转运病人工作程序
2.3.1 工作前准备阶段
2.3.1.1 设备安全核查
操作前需对转运专用工具(担架床、平车、轮椅等)的安全性进行逐项检查,包括车轮制动、护栏锁定、升降功能等,确认所有安全指标达标后方可投入使用,设备合格使用率需达100%,该流程符合《医院患者转运管理规范(GB/T 39707-2021)》要求[1]。
2.3.1.2 服务信息确认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或科室通知,明确患者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病情特点(如是否存在活动受限、特殊体位要求)及服务项目(转运目的地、是否需要协助过床),信息确认准确率需达100%。
2.3.1.3 医患沟通要求
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沟通时长≥5分钟,内容包括转运流程、注意事项、可能存在的风险等,获取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配合,沟通满意度需≥95%。
2.3.2 工作中执行阶段
2.3.2.1 转运操作规范
按照不同疾病的转运操作规律开展工作:如脊柱损伤患者需采用轴向滚动搬运法,心肺疾病患者需保持半坐卧位(角度30°-45°);同时注意患者保暖(环境温度<22℃时需覆盖保暖毯),防止病情因温度变化出现异常改变,温度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需≤0.2%。
2.3.2.2 隐私保护要求
转运过程中不谈论与患者病情相关的话题,不对患者病情进行主观评论,严格保护患者隐私权,隐私泄露事件发生率需控制在0%,符合《医疗机构患者隐私保护管理办法》相关规定[2]。
2.3.2.3 实时安全监测
转运服务过程中,需每5分钟观察1次患者状态(包括意识、面色、体位等),确保安全转运;发现异常情况需立即按处置流程处理,异常情况响应时间≤1分钟。
2.3.2.4 搬运动作标准
搬运时动作需轻(接触患者力度≤10N)、稳(动作幅度波动≤5°)、迅速(单次搬运时长≤3分钟),避免因动作不当导致患者不适,患者舒适度反馈达标率需≥90%。
2.3.3 工作后收尾阶段
2.3.3.1 交接与登记
完成服务工作后,需在5分钟内与接收科室医务人员进行交接,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状态、转运过程情况等;同时做好《患者转运登记本》填写,登记信息完整率需达100%。
2.3.3.2 工具清洁归位
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500mg/L)对转运工具进行全面清洁,清洁后晾干(晾干时间≥30分钟),再归位至指定存放区域(存放位置准确率100%),工具清洁合格率需达100%。
2.4 值班制度规范
2.4.1 岗位值守要求
值班期间需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离岗时长≤10分钟/次,每日离岗次数≤2次),上班期间严禁饮酒(酒精检测浓度≤0mg/100ml),岗位值守率需维持在100%。
2.4.2 排班模式
值班人员实行白班(8:00-20:00)与夜班(20:00-次日8:00)两班制,每班在岗人数≥2人,确保值班期间服务响应能力。
2.4.3 服务范围
全面负责急诊患者、住院病室患者、特殊需求患者(如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的轮椅转运服务,服务覆盖率需达100%,无服务遗漏情况。
2.4.4 信息传递职责
白班值班人员负责首接电话的记录与转告工作,电话响应时间≤30秒,记录内容包括来电科室、患者信息、需求类型、时间等,信息转告准确率需达100%。
2.4.5 资料管理要求
每月最后1个工作日完成值班室资料整理归类,包括《值班记录册》《转运登记本》《设备检查记录表》等,资料归档完整率需达100%,归档后便于后续查阅。
2.4.6 办公环境维护
每日值班结束前30分钟,对办公室进行清洁(地面清扫、桌面整理),保持办公室干净、整洁,环境整洁度达标率需≥95%。
2.5 全班制度执行标准
2.5.1 工作组设置
全班共分为2个工作组,实行全日24小时轮班制,负责各临床科室患者的转运服务工作,工作组人员配置需满足日均转运量需求(每工作组人数≥4人)。
2.5.2 职责分工
第一组负责白天(8:00-20:00)住院部患者日常转运、急诊120接诊患者的转运工作,转运及时率需≥95%;第二组负责夜晚(20:00-次日8:00)值守服务,夜间转运响应时间≤15分钟,确保24小时服务不间断。
2.5.3 工作完成要求
两组需协同配合,确保当天所有转运任务无遗漏,任务完成率需达100%;每日下班前需进行工作交接,交接内容包括未完成任务、设备状态、注意事项等,交接完成率100%。
2.5.4 服务礼仪标准
服务患者时需礼貌待人(使用“您好”“请”“麻烦您”等礼貌用语),提供全程服务(从患者出发到到达目的地全程陪同),服务礼仪达标率需≥98%。
2.5.5 服务纪律约束
不得推诿患者(无论患者病情轻重、转运难度大小),不得故意在途中停止服务(除非出现患者病情异常等必要情况),违规发生率需控制在0%。
2.5.6 廉洁服务要求
不得向患者及家属索取好处费(包括现金、礼品、购物卡等),廉洁服务合规率需达100%,违规者按医院廉洁管理制度严肃处理。
3. 120急救中心急救担架员专项职责
3.1 隶属关系与工作要求
在120急救中心主任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严格遵守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工作规范》,工作服从性需达100%。
3.2 考勤与岗位纪律
每日按规定时间上下班(白班7:30到岗,夜班19:30到岗),到岗后15分钟内完成工作准备;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擅离职守时长≤0分钟/月),工作认真负责(任务完成率≥98%),服务态度和蔼热情(患者满意度≥95%)。
3.3 接送前准备工作
每次接送病员前,需在30分钟内完成准备:检查担架床性能(承重、升降功能)、准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安全带、防护垫)、确认通讯设备畅通(信号覆盖率≥99%),准备工作完成率需达100%。
3.4 现场器械搬运
到达急救现场后,需在5分钟内协助医护人员携带抢救器械(如除颤仪、呼吸机等),器械搬运过程中需轻拿轻放(碰撞次数≤0次/次搬运),确保器械完好率达100%,并将器械安全送至病人家中或现场指定位置。
3.5 现场搬运准备
现场急救期间,担架员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根据患者病情(如是否存在骨折、外伤、意识障碍等)做好搬运准备,包括选择合适的搬运工具(担架床、铲式担架等)、调整搬运体位、准备固定用品(绷带、夹板等),准备工作完成时间≤10分钟。
3.6 现场搬运操作
搬运病人时需在医生全程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特点选择对应的搬运方法:如颅脑损伤患者需保持头部偏向一侧,胸部损伤患者需保持半坐卧位;搬运动作需同步协调(搬运人员动作时差≤1秒),确保患者无二次损伤,二次损伤发生率≤0.1%。
3.7 运送途中岗位要求
运送途中,担架员需固定坐在副驾驶位置,全程关注患者状态(每5分钟向医护人员反馈1次患者体位情况),同时协助观察路况,确保行车安全,途中异常情况反馈及时率≥98%。
3.8 返程后工作规范
返回医院后,需在20分钟内协助相关人员完成车厢内整理工作,包括清洁车厢地面(清洁覆盖率100%)、归位急救器械(归位准确率100%)、消毒担架床(消毒标准同医院基础制度);若下一班人员未到岗(到岗时间延迟≤10分钟),本班人员不得提前下班,岗位交接率需达100%。
4. 相关热词搜索
担架、担架员、医院担架员职责、120急救担架员工作规范、患者转运流程、担架设备检查标准、医院担架员值班制度、院前急救担架操作
[1] 注:《医院患者转运管理规范(GB/T 39707-2021)》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规定了医院患者转运的基本要求、转运流程、安全控制等内容,为医疗机构患者转运工作提供统一标准。
[2] 注:《医疗机构患者隐私保护管理办法》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明确医疗机构及工作人员在患者隐私保护方面的职责与要求,保障患者隐私权不受侵犯。
相关文章
- 2024年医院担架员工作规范与职责体系(含120急救中心执行标准)
-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1-6班)多学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科学数学语文班主
- 2024年度XX区法治建设工作总结(含人社局、街道办、科技局专项成效)
- 2022年小学二年级秋季学期阅读教学工作总结——以5万字课外阅读目标为核心
- 202X年度楼盘销售工作复盘总结报告
- 2010年达县河市中心卫生院党建工作总结
- 2023-2024学年古城乡第一初级中学名班主任培养周期工作总结(培养覆盖率100%,
- 2009-2024年妇联党建工作全景总结报告(数据驱动型)
- 202X年度金融业多岗位工作复盘与成果总结
- 202X年度办公室收发文工作复盘报告:以流程优化实现效能提升,全年处理文件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