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2X年XX教学点消防安全宣传月工作总结(覆盖师生320人,100%完成6项核心教育任务)

2025-09-30人已围观

202X年XX教学点消防安全宣传月工作总结(覆盖师生320人,100%完成6项核心教育任务)

一、宣传发动:构建全域覆盖氛围,实现认知统一与意识提升

数据显示,本次消防安全宣传月期间,XX教学点通过系统化宣传举措,全校320名师生(含8个班级)的消防安全认知合格率较活动前提升28个百分点,安全防范意识显著增强。这一成果的达成,源于学校对上级文件精神的严格落实,以及对宣传阵地的充分运用。

学校领导对消防安全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中层干部、班主任学习《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宣传发动的核心目标——实现“师生知安全、懂安全、会安全”。在此基础上,学校依托黑板报、校园广播两大核心宣传阵地开展常态化宣传:其中黑板报累计更新2期,内容涵盖“日常防火要点”“火场逃生步骤”等核心知识,每个班级均完成1期专属黑板报,内容审核合格率达100%;校园广播实行“每日播报制”,每日早间操后固定播报1次,单次时长5分钟,重点解读消防安全政策、分享典型案例,宣传月期间累计播报22次,听众覆盖率达100%。

为进一步强化宣传效果,学校严格执行“六个一”专项行动,各项任务均实现量化达标:一是制定《消防安全宣传月专项工作计划》1份,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节点与责任人员,覆盖100%教学班级;二是开展国旗下消防安全主题讲话1场,由校长主讲,全校师生现场参与,签到率达98.5%,会后通过班级问卷反馈,89%的学生能准确复述讲话中的3项以上核心要点;三是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1次,邀请属地消防救援站参谋担任讲师,参与教师12人、学生308人,签到率96.25%,讲座后组织测试,平均分达85分以上,较活动前提升20分;四是组织主题班会8场,每个班级均围绕“消防安全”开展1次专题班会,班会记录完整度100%,其中5个班级通过情景模拟形式增强互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较传统班会提升40%;五是举办消防安全图片展览1次,在校园宣传栏区域展出消防知识图片40幅,涵盖“火灾危害”“消防器材使用”“逃生路线图”等内容,参观人次达320人,人均停留时间超5分钟;六是出版消防安全专题黑板报8期,每个班级1期,经德育处检查,内容完整性、准确性均达100%。

相较于活动前的随机宣传模式,本次系统化、标准化的宣传发动,使师生主动咨询消防安全问题的次数提升3倍,校园内“关注消防、重视安全”的氛围显著浓厚。

二、组织建设:健全责任体系,确保工作落地无死角

依据《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层层落实责任”的要求,XX教学点建立起权责清晰的消防安全工作组织架构,确保全校消防安全工作“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学校成立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共计12人。其中,校长担任组长,全面统筹消防安全工作;分管德育副校长任副组长,负责具体工作协调;成员涵盖8个班级的班主任、2名后勤管理人员。领导小组制定《消防安全工作责任分工细则》,将工作任务细化至具体岗位:校长负责审批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协调外部消防资源;分管副校长负责监督计划执行、组织隐患排查;班主任负责班级内消防安全教育、每日课间安全巡查;后勤管理人员负责消防器材维护、疏散通道畅通检查。

为确保责任落实到位,学校实行“三级责任背书”制度:领导小组与班主任签订《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书》8份,班主任与班级学生签订《消防安全承诺书》320份,责任签订率达100%。同时,建立“周排查、月总结”工作机制:每周由班主任开展班级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累计发现并整改“插线板违规使用”“疏散标识遮挡”等问题12项;每月由领导小组召开消防安全工作例会,总结当月工作成效、梳理存在问题,形成会议纪要4份,整改事项闭环率达100%。

数据表明,通过健全组织与落实责任,本次宣传月期间,校园内消防安全隐患发现及时率较往期提升50%,隐患整改周期缩短至1个工作日内,未发生任何消防安全相关问题,工作落地成效显著。

三、宣传教育:深化内容渗透,提升师生安全实操能力

为将消防安全教育从“认知层面”推向“能力层面”,学校严格遵循“常态化、系统化、实操化”原则,将消防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与专项活动,各项教育任务均实现量化达标,师生安全实操能力显著提升。

1. 课程融入:实现教育常态化

学校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学期教学计划,明确要求每个班级每学期必须安排2课时消防安全知识课,课程内容涵盖“火灾成因与预防”“常用消防器材识别与使用”“初期火灾扑救方法”等核心模块。数据显示,202X学年第一学期,8个班级均完成2课时教学任务,课时达标率100%;课程采用“理论讲解+视频演示”形式,课后通过随堂测试验证效果,学生知识点掌握正确率达92%,较未开设专项课程前提升35%。相较于传统“碎片化”教育模式,系统化的课程融入使学生对消防安全知识的记忆留存率提升40%。

2. 专题教育:强化认知深度

每学期组织全体学生接受1次集中消防安全专题教育,202X年X月开展的专题教育中,学校通过播放消防警示教育片、发放《中小学生消防安全手册》等形式,覆盖学生320人,手册发放率100%。专题教育后组织“消防安全知识竞赛”,参与学生280人,竞赛平均分达88分,其中“火场逃生路线判断”“消防标识识别”等实操类题目正确率达96%。与X市教育局发布的“校园消防安全教育平均水平”数据对比,该校学生专题教育参与率、知识正确率分别高出12个百分点、18个百分点。

3. 阵地建设:营造沉浸式氛围

为实现消防安全教育的“可视化、常态化”,学校在校园关键区域设置永久性消防安全宣传标语5处,分别位于教学楼入口、楼梯转角、学生宿舍门口等位置,标语内容简洁明了,如“关注消防,生命至上”“疏散通道,禁止堵塞”,确保师生每日可见;同时,在校园宣传栏开辟1个消防安全教育专属区域,每月更新1次内容,宣传月期间累计更新4期,内容涵盖“月度消防安全工作小结”“季节防火要点”“学生消防安全手抄报优秀作品”等,累计参观人次达600余人次,成为师生获取消防安全知识的重要窗口。

4. 宣传月专项活动:聚焦实操能力

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月”期间,学校围绕“实战化”目标开展系列活动,重点提升学生火场逃生自救能力。一是组织消防应急疏散演练2次,模拟“教学楼三楼起火”场景,设置烟雾环境、障碍物等真实情境,320名师生参与演练,平均疏散时间从首次的3分20秒缩短至2分15秒,疏散秩序良好,无拥挤、摔倒现象;二是开展“消防器材实操培训”,由后勤管理人员现场演示灭火器、消防栓的使用方法,组织师生分组实操,参与实操人数达200人,占师生总数的62.5%,经现场考核,95%的参与者能正确完成灭火器“提、拔、握、压”操作流程;三是组织“家庭消防安全自查”活动,发放《家庭消防安全自查表》320份,指导学生与家长共同排查家庭火灾隐患,回收有效自查表298份,回收率93.1%,其中82%的家庭排查出“插座超负荷使用”“易燃物品存放不当”等问题并完成整改。

数据显示,通过系列宣传教育举措,本次宣传月结束后,学校师生“火场逃生自救能力”测评合格率达96%,较活动前提升34个百分点;“消防器材使用掌握率”达88%,较活动前提升50个百分点,教育成效显著。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