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2020年“四史”学习心得感悟

2025-10-02人已围观

2020年“四史”学习心得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将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结合。在市委的部署要求下,全市广泛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深刻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有力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改革开放初期出生的一代,我们无疑是幸运且幸福的。然而,在当今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每个行业都肩负着特定的责任与担当,唯有奋勇拼搏,方能在世界舞台上立足,不被时代所淘汰。

踏入工作岗位后,我曾参观多处中共旧址,那些珍贵的图片、实物,生动展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与光辉思想。我的爷爷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在他的熏陶下,奉献与分享的理念早已深深植入我的内心,成为我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不仅要潜心学习“四史”,更要将学习与本职工作相结合,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将奉献精神与创新精神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应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始终牢记情为民所系,勇于担当,守土尽责,把老百姓对工作的评价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

一、“四史”学习教育的全面推进

(一)精心谋划,实现学习部署全覆盖

校党委率先垂范,将“四史”教育作为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中央党校“开讲啦”公开课、《中央党校诞生记》《学习时报》党史系列文献材料及《战“疫”一线党旗红》等。通过前后勤党支部在线交流、撰写心得体会等活动,确保全体人员对“四史”知识应知应会,有效统一了思想,增强了学习的实效性。

(二)突出主课地位,实现教学布局全覆盖

“四史”教学被全面纳入党校教学体系,成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全过程的必修课程。党校组织教师结合自身专长,按照“讲活历史故事,用活红色资源”的要求,精心撰写逐字稿,经过研讨交流、集体试讲,形成了《新中国70年光辉历程与启示》等10门专题课,为全区“四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高质量的授课服务。

(三)注重入脑入心,实现培训班次全覆盖

精选8大类100多门的课程库,其中“四史”课程达20门。同时,加强与中央党校、北京市委党校及各高校的沟通协作,挖掘支部书记、老干部党员、疫情防控模范等先进事迹,打造多元化师资库,并编写《大兴红色文化精神》等教材,确保“四史”教育进课堂、入教材、入头脑。针对处科级干部以及机关、农村、社区、企业等9类群体,设置“四史”专题教学模块,开展分级分类培训,有效涵养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初心,增强了他们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情怀。

(四)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宣传宣讲全覆盖

坚持疫情防控与在线培训两手抓,探索出“历史教育+现场教学+党性宣讲+微党课+微视频”的“五合一”教学模式,将“四史”作为“基层党员进党校”培训的必修课,向基层广泛延伸。通过开展在线党课、电视采访,与区融媒体中心合作打造“四史”系列微党课,经大兴电视台、大兴广播电台、喜马拉雅、“北京大兴”APP等多家媒体播出,以更加灵活、接地气的方式,让“四史”教育深入人心,切实做到了讲得解渴、听得实在。

二、“四史”学习教育的具体实践与成果

(一)多层次开发“四史”课程

组织教研人员精心打磨25堂“四史”专题课,尤其在陈云研究方面,形成了陈云的党建思想、经济思想、群众工作、调查研究等系列课程。推出“四史”专题课程清单,为基层“四史”学习教育提供菜单式服务。与多个街镇社区党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共同打磨“四史”精品课程,有效提升了课程质量与教学效果。

(二)多形式宣讲“四史”党课

推出80后“讲党史、映初心”6集微党课,围绕青浦“四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分别以“烽火时代中的红色记忆”“峥嵘岁月中的改天换地”“改革奋进中的敢为人先”“全面跨越中的发愤图强”为主题,录制4集“四史”微党课,生动讲述了青浦四个时期的鲜活故事。成立“四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积极推进“四史”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扩大了“四史”教育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三)多角度挖掘“四史”资源

深入挖掘青浦在攻坚克难、创新发展、服务两大国家战略以及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典型案例,汇编成“新时代、新使命、新跨越”案例集,作为干部教育的案例教材。充分利用青浦丰富的现场教学资源优势,形成了“红+绿+蓝+X”“四史”现场教学基地品牌。同时,联合长三角示范区嘉善、吴江党校,推出了18条长三角示范区“四史”现场教学精品线路。挖掘“四史”上感人至深的文章、诗文、家书,编辑成《红色家书》,为干部“四史”教育提供了生动读本。

(四)多方位打造“四史”品牌

为弘扬青浦“抢拼实”精神,重点打造青浦“抢拼实”精神主题教育馆。该馆分为“战略引领”“跨越发展”“实践启示”三个篇章,通过数据、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了广大党员干部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抢抓机遇、敢于担当、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同时,推出青浦“抢拼实”精神专题课,引导党员干部将学史成效转化为创新突破、担当作为的精神动力,为区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四史”学习的深刻体会

(一)“四史”学习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定信仰

“四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实际出发,不断进行实践和理论创新的历史。通过学习“四史”,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中共为什么能、马克思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纵观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和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历史清醒和自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四史”的经验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它揭示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使我们的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在新的发展阶段,青年学生应秉承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坚定“四个自信”,为现代化事业提供自信自强的坚定信仰。

(二)“四史”精神的实践提供攻坚克难的历史经验

历史是螺旋上升的,对“四史”的学习能够让我们洞察历史发展的价值和规律,把握其发展趋势。过去百年间,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在新的发展时期显得尤为珍贵。例如,在抗疫斗争中,我们坚持党的领导,调集社会力量,铸就了举国同心、舍生忘死的伟大抗疫精神;面对贸易战,我们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坚持独立发展,捍卫国家利益;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我们党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幸福不懈努力。大学生学习“四史”,就是要以史为师、以史为智、以史为鉴,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三)“四史”精神的发扬为中国提供奋勇前进的精神力量

伟大的历史沉淀为伟大的精神,这些精神融汇于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中。革命年代,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革命事业英勇奋斗;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鼓舞着建设者们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拼搏奉献;改革开放以后,载人航天精神、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成为中华民族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学习“四史”,能够汲取其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并将其转化为推动中国进步的巨大物质力量,引领中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四史”学习对基层工作者的启示

(一)以“修心”为初心开端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四史”学习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作为基层工作者,应从“修心”开始,学习“四史”。通过学习,了解历史事实、理清历史脉络、把握历史规律、得出历史结论,从而净化心灵、修养心性。在“四史”学习中,能够不断净化党性,发现工作中的不足,进而将社区工作中的待人接物等方面变得更加专业化、亲民化,切实为市民排忧解难。

(二)以“修德”立志坚持个人品德

在学习“四史”的过程中,要在思想、行动、理论等方面全面弄清楚“四史”。作为新时代的基层工作者,要以“修德”立志,坚持个人优秀品德。在理论上,要深刻学习“四史”,形成正确认识;在思想上,要学习社区工作者中的党员先锋精神;在行动上,要时刻准备为市民服务,解决市民的急、难、愁问题,对待市民要保持严谨、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党性学习课程,如“三会一课”等,将所学“四史”知识灵活运用,做到深入人心。

(三)以“修身”不断提高自我修养

学习“四史”时,难免会遇到不懂的理论知识或不知如何将其应用于工作生活的情况,这就需要通过“修身”来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学习“四史”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经验智慧和坚守立场的定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将遇到的问题转化为工作中的动力,坚信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两次飞跃。基层工作者不仅要有想法,更要付诸行动,通过学习并宣传“四史”,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聚焦社区居民的“急难愁盼”,切实将群众诉求落到实处,实现社区工作的质的提升。

总之,通过对“四史”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作为基层工作者,要在理论上清醒,在政治上坚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