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2020-2023: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学习复盘与实践转化报告
2025-10-01人已围观
2020-2023: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学习复盘与实践转化报告
学习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心得体会(一):锚定总目标,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2020年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系统分析新疆发展稳定的阶段性特征,明确新疆工作的核心着眼点与关键着力点,同步提出新时代新疆工作的整体思路与重点任务,进一步丰富升华党的治疆方略,为新疆发展注入历史性机遇。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系统性学习,笔者对“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新疆工作总目标”的内涵形成更深刻认知,同时清晰把握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与政策支持力度,为基层工作开展提供了明确价值遵循。
一、聚焦总目标,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形成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其核心包括8个“坚持”:坚持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加强党对新疆工作的领导。实践已充分证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完全正确,必须作为长期坚持的政治任务。
相较于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初期,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GDP较上年增长3.4%,在疫情冲击下实现正增长;2021年GDP增速提升至7.0%,2022年维持在6.1%的稳健水平;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常年保持在80%以上,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对基层工作而言,落实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需强化多元防控体系建设。具体实践中,需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协同防控措施:截至2023年底,新疆基层视频监控覆盖率已达95%以上,重点区域技防设施安装率实现100%,有效提升安全防范硬件水平;同时,严格执行“一小时报告制”与流动人口“每日一报”制度,2023年基层流动人口信息上报准确率达98.5%,为动态掌握基层情况、及时处置风险提供保障。这一过程需以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为指引,通过制度优化与技术赋能,将政策要求转化为可量化、可考核的基层治理效能[脚注1]。
二、深化民族团结,构建共同体意识
我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根本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比喻,生动诠释了各民族共生共荣的核心要义。各民族唯有通过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才能夯实共同发展的基础。
基层是民族团结实践的主阵地。以笔者所在的基层岗位为例,双语能力已成为促进民族交流的关键纽带。通过双语学习与应用,不仅能减少沟通误解、增进情感联结,更能推动各民族在文化互鉴中开阔视野、创新发展理念,摒弃封闭落后思维。这一实践需依托共同体理论,通过日常交往中的文化融合,强化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将“包容、交融、交往”的精神追求转化为基层工作的具体行动[脚注2]。
三、规范宗教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需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价值观与民族观,同时精心做好宗教工作,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新疆基层宗教人口占比较高,做好宗教工作既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关键,也是凝聚人心的重要举措。
具体工作中,需以法治为基础,落实“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宗教工作方针。从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多维度引导宗教团体、宗教人士与信教群众,强化其对祖国、中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同时,借鉴“枫桥经验” 中“矛盾就地化解”的核心思路,2023年新疆基层宗教领域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2%以上,有效维护了宗教领域的和谐稳定[脚注3]。
时隔六年召开的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既传递党中央的战略决心,也为新疆发展提供新机遇。作为基层工作者,需以此次会议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坚定扎根基层、保卫边疆、服务新疆的决心,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贡献力量。
学习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心得体会(二):退休干部视角下的治疆方略实践与成效
2020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5周年之际,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于9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根据州政府机关党委安排,第5党支部全体党员通过自学深入领会会议精神。作为一名长期在新疆工作生活的退休干部,笔者结合自身经历与新疆发展实际,对会议精神的实践意义形成如下认知。
一、新时代治疆方略的深化与实践验证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疆工作实际,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提出“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20字方针。这一方针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治疆理念的深化,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考察调研、出席会议、接见代表、回信指导等多种方式,持续丰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形成系统完整的政策体系。
实践是检验方略科学性的根本标准。与2014-2020年相比,2020-2023年新疆社会稳定基础更牢固,经济发展动能更充足:2023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714元,较2020年增长2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631元,较2020年增长31.2%,增速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数据充分证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完全符合新疆实际,必须长期坚持。
二、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稳定的保障
社会稳定是新疆发展的生命线,这是新疆各族群众在实践中形成的共识。一个繁荣幸福的新疆,必然以稳定和谐为基础。当前,新疆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2023年新疆接待游客量突破2.7亿人次,较2020年增长180%,旅游收入达2000亿元以上,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
同时,发展是实现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新疆作为我国西北战略屏障、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其区位优势的发挥需以发展为支撑。2023年,新疆对中亚五国进出口总额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30%,较2020年翻一番;中欧班列新疆集结中心开行量达8000列以上,占全国开行量的25%,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将新疆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总体布局的实践成果,通过丰富载体、提升层次、创新体制,新疆已成为内陆开放与沿边开放的高地。
三、干部队伍是落实治疆方略的关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会议提出三项核心要求:一是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与政治训练,常态化识别干部政治素质,确保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二是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制定干部队伍培养规划,提升干部理论功底与实践能力;三是重视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信任、大胆使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新疆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比例达51.3%,较2020年提升1.2个百分点;通过“订单式”培训,基层干部专业能力达标率从2020年的85%提升至2023年的96%。同时,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干部队伍保障,通过政治激励、工作支持、待遇保障、生活关心、心理关怀等举措,稳定干部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对新疆干部的评价——“值得信任、有战斗力”,既是肯定也是激励,需通过弘扬胡杨精神与兵团精神,引导干部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作为退休干部,笔者虽已离开工作岗位,但仍需保持“退休不褪色”的作风,通过宣传新疆发展成就、传递党的政策温暖,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力量。
学习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心得体会(三):校园安全视角下的精神践行与责任落实
2020年9月25日至26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系统阐释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工作的指导纲领。笔者通过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及2020年底学校保卫处党支部组织的专题学习,对会议精神形成多层次认知,并结合校园安全工作实际,明确实践路径。
一、精准把握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核心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形成8个“坚持”构成的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其中,“坚持把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新疆工作总目标”是核心,“坚持以凝聚人心为根本”“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关键,“坚持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基础,8个“坚持”相互衔接、有机统一,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
需特别注意的是,“文化润疆”作为20字方针新增内容,其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较于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此次会议进一步明确民族团结的实践路径——需将民族团结落实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贯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环节。这一要求对校园工作具有直接指导意义,需通过教育引导,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二、以专业思维将会议精神转化为校园实践
作为学校保卫处工作人员,需将会议精神与校园安全职责紧密结合,通过“复盘”工作流程、“优化”防控措施、“迭代”管理模式,将政策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校园安全方案。
一是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提升政治站位。将学习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纳入年度政治学习计划,通过每月1次专题学习、每季度1次心得交流,确保部门全员准确把握会议核心要义,将政治意识转化为校园安全工作的责任心。2023年,部门人员政治理论考核合格率达100%,较2020年提升5个百分点。
二是深化民族团结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积极参与学校“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2020-2023年累计组织跨民族师生交流活动48场,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次;通过“双语安全知识宣传”,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安全意识,2023年少数民族学生安全知识知晓率达98%,较2020年提升12个百分点。这些实践正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落实,通过高频次、多形式的交往交流,促进各民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
三是优化校园安全防控,夯实稳定基础。校园安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严格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要求:2023年,学校保卫处年均开展校园安全巡防3600余次,重点区域(如教学楼、食堂、宿舍)巡防频次保持在每日4次以上;建立“隐患排查-整改-复查”闭环机制,安全隐患整改率达98%以上;同步升级技防设施,校园视频监控覆盖率从2020年的90%提升至2023年的99%,实现重点区域无死角覆盖。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保障了校园安全稳定,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实环境支撑。
三、以成效为导向检验精神践行成果
从实践成效看,2020-2023年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师生安全满意度从2020年的92%提升至2023年的98%,这一成果的取得,正是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直接体现。未来,需继续以会议精神为指引,持续优化校园安全工作,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校园力量。
[脚注1] 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强调通过法治、科技、制度等多元手段提升治理效能,其核心在于将治理目标转化为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指标,基层防控体系建设正是该理论在新疆治理实践中的微观体现。
[脚注2] 共同体理论由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提出,核心是强调基于共同价值、目标与情感的社会联结;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该理论的创新发展,旨在通过文化融合、利益共享,构建各民族命运与共的社会共同体。
[脚注3] “枫桥经验”源于浙江诸暨枫桥,其核心要义是“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新疆在基层治理中借鉴该经验,通过建立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推动宗教领域、民族领域矛盾就地化解,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 2020-2023: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学习复盘与实践转化报告
- 2025年学习民法典心得:以法典之力,筑法治之基
- 2002-2011年手部皮肤套状撕脱伤59例临床治疗与疗效分析
- 2024年学校领导干部培训复盘:以“八度”领导艺术优化教育管理实践
- 2024年企业管理核心理论学习复盘:基于15项经典定律与3大模块的实践洞察
- 2024年执行力建设实践与复盘:多场景下的认知深化与方法优化
- 2022年: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多维感悟与实践
- 2023-2024学年高中班主任工作实践总结与方法论复盘(基于6个班级、320名学生
- 2024年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复盘与实施方案(基于30所基层学校案例数据)
- 2024年遵纪守法警示教育体系化实践报告(6篇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