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2025年市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
2025-09-14人已围观
2025年市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学习民法典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当前,随着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编纂完成并正式颁布,我国已全面进入民法典时代。然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要使法律从文本走向实践,从抽象条文转化为具体行动,人民法院作为国家专门审判机关,肩负着不可替代的时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且条文、字数最多的法律,民法典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民法典是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里程碑。其编纂是对我国几十年来民事法律制度的系统梳理与融合升级,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环节提供了根本遵循,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开启新篇章、迈出新步伐、登上新高峰。据统计,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向公众征询意见,收到反馈意见100余万条,充分体现了民主立法的精神。
民法典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它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完备、精确的法律规则,赋予市场主体丰富的财产权利并予以充分保障,确立了完备的市场交易规则,通过整套交易规则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的行为预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根基所在。相较于传统的民事法律,民法典在物权、合同等方面的规定更加完善,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的宣言书。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其编纂重点无疑是公民的人身权利。从胎儿权利保护,高空抛坠物责任划分,到住宅70年后自动续期,离婚冷静期,再到设立居住权,完善监护制度,特别是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切实改变了以往“重物轻人”的现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
民法典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助推器。民法典的实施有助于将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实现更高水平的司法公正,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有效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特别是首次将“绿色原则”作为民事基本原则写入法典,充分体现了时代要求、反映了人民呼声,必将有力提升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徒法不足以自行,民法典的实施水平和效果,将成为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人民法院将充分认清自身在推进民法典实施上肩负的特殊时代使命,立足本职、担当尽责,坚持从学习领会、依法实施、宣传解读和调查研究四个维度入手,确保民法典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
深入学习领会是实施民法典的首要前提。人民法院作为贯彻实施民法典的重要部门,应将学习民法典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提升公正司法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民法典正式施行前,对全体民事审判人员和执行人员进行系统、全员培训,通过深入学习、细致比较,精准把握立法宗旨,深刻理解条文要义,高度关注民法典的内在逻辑体系、原有条规的细微变化和新增设权利、内容的制度内涵,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各级法院要加强对民法典的学习培训,确保法官准确理解和适用民法典的各项规定。
严格依法适用是实施民法典的根本保证。公正高效文明司法,是维护民法典权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事案件同人民群众权益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民法典正式实施后,人民法院要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全面提升理解和适用民法典的能力,严格依法实施民法典,不断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持续提升办案质量和司法公信力。要加强对涉及财产权保护、人格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民事审判和监督指导工作。同时,加强诉调对接,积极引导人民调解组织、行业协会等基层组织务实解决民事纠纷,多方面推进民法典实施。
强化宣传解读是实施民法典的有效手段。民法典事关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人民法院要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充分借助编纂和颁布民法典这一契机,一方面,充分利用人民法院融媒体宣传矩阵,针对民法典开展全方位解读,引导公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全体社会成员“社会生活的总规矩”。另一方面,注重结合个案审判,以案释法,阐释好民法典的基本原则、根本要求及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切实把案件审判转化为生动的“法治公开课”,努力让全社会每一个人走近民法典、了解民法典、运用民法典。
积极调查研究是实施民法典的现实要求。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生活中各种利益关系、矛盾不断调整变化,民法典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人民法院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提高司法调研工作的能力水平,认真收集、汇总审判实践中的“第一手资料”,认真总结审判经验,搜集整理重点案件,适时发布典型案例,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进一步促进民法典的统一适用,努力提高人民法院运用民法典维护人民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