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2016-2024年党员作风整顿建设活动深度复盘与实践优化报告
2025-09-14人已围观
2016-2024年党员作风整顿建设活动深度复盘与实践优化报告
根据营电委发〔2016〕21号文件部署要求,公司于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2月底,开展为期3个月的作风整顿建设专项活动,覆盖全员120余人,其中调度中心参与人数32人,活动完成率100%。作为调度中心支部副书记及科室负责人,通过系统性参与活动全流程,结合调度工作“保安全、保稳定、保畅通”的核心职能,对作风建设与业务推进的融合路径形成深度认知。现将活动开展情况、问题复盘、整改措施及实践成效总结如下:
一、活动开展基础情况与核心成效
调度中心严格遵循公司“学习动员—自查自纠—整改落实—总结提升”四阶段工作安排,结合电力调度行业特性,制定“三查三促”实施方案(查思想促站位、查流程促效率、查服务促协同),累计组织集中学习12场次,开展专题研讨6次,收集基层反馈意见48条,形成问题清单16项,整改完成率93.75%,未完成项均已制定阶段性推进计划。
活动期间,调度指令执行准确率从整顿前的98.2%提升至99.8%,故障响应时间平均缩短15分钟,基层单位满意度调研得分从82分提升至94分,各项核心业务指标均实现显著优化,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作风保障。
二、现存问题系统性复盘
(一)学习培训体系存在短板
1. 学习形式单一化问题突出:现有学习以“文件宣读+会议传达”为主,占比达80%,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互动式学习占比不足20%,导致参与人员专注度偏低,学习效果未达预期。相较于行业内先进单位采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本中心学习形式对调度人员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存在明显差距。
2. 培训机制缺乏制度化支撑:未建立覆盖“新员工—骨干—管理人员”的分级培训体系,2016年全年仅开展2次通用性培训,针对调度规程更新、应急处置技能等专项培训覆盖率不足50%,导致部分人员业务能力与岗位要求存在脱节。
(二)思想政治工作深度不足
日常工作中过度聚焦任务完成率,思想政治工作多停留在“会议强调”层面,2016年累计开展交心谈心仅8次,人均不足0.3次,远低于电力行业“每月1次”的建议标准。对员工思想动态的掌握缺乏主动性,未能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矛盾,在团队凝聚力建设上未能形成有效抓手。
(三)基层调研工作存在缺位
全年深入基层变电站、供电所开展调研仅6次,平均每次调研时长不足2小时,且调研内容多以“听取汇报”为主,现场核实、问题溯源占比不足30%。因对基层实际运行中的难点(如偏远地区信号传输稳定性、设备老化影响调度指令执行等)掌握不充分,导致部分工作指导方案缺乏针对性,基层落地效果打折扣。
三、问题根源深度剖析
(一)思想认知层面存在偏差
对学习、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其视为“完成上级任务”的程序性工作,未充分意识到电力调度行业“技术密集、风险集中”的特性对人员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在学习效果评估上,缺乏量化标准,仅以“是否参与”作为衡量依据,未建立“学习—应用—提升”的闭环管理,导致学习与实践脱节。
(二)工作方法层面存在局限
在基层调研中过度顾虑“避免给基层增加负担”,却忽视了“精准调研—解决问题—减轻基层长期压力”的良性循环。调研前未制定系统性方案,调研中缺乏数据支撑的分析工具,调研后未形成问题整改台账,导致调研工作流于形式,未能发挥“发现问题、指导实践”的核心作用。
(三)激励机制层面存在短板
团队内部未建立有效的竞争与激励机制,部分人员存在“不犯错即可”的消极心态,对工作质量、创新方法的追求不足。2016年调度中心未开展任何形式的业务技能竞赛或创新评比,导致开拓创新精神未能有效激发,工作推进中缺乏主动突破的动力。
四、整改措施与实践路径优化
(一)构建“三维一体”学习培训体系,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1. 强化学习意识,明确学习目标: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制定《调度中心年度学习计划》,将学习目标细化为“政治素养达标、业务技能过硬、应急能力突出”三个维度。政治学习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每月开展1次专题学习;业务学习围绕《电力调度规程》《电网应急处置预案》等核心内容,每季度组织1次闭卷测试,测试合格线设定为90分,不合格者需重新学习并补考。
2. 创新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形式:引入“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法”,选取近年来行业内典型调度事故案例(如2015年某地区电网负荷骤增处置案例),组织人员进行复盘分析,提升风险预判与处置能力。同时,搭建线上学习平台,上传学习资料46份,开通“每周一测”功能,参与率需达到100%,学习效果纳入个人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3. 建立分级培训机制,实现精准赋能:针对新员工,开展为期1个月的“师徒结对”培训,制定《新员工培训大纲》,明确12项核心技能达标要求;针对骨干人员,每半年选派2-3人赴先进单位交流学习,学习内容需形成报告并在中心内部分享;针对管理人员,开展“管理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邀请行业专家授课,提升统筹协调与问题解决能力。
此整改路径符合“成人学习理论”中“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核心”的原则,通过将学习内容与岗位需求深度绑定,有效提升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同时,借鉴“绩效导向培训模型”,将培训效果与考核、激励机制挂钩,形成“培训—应用—反馈—优化”的闭环,确保培训资源高效利用[^2]。
(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筑牢团队凝聚力
1. 建立常态化交心谈心制度:制定《调度中心交心谈心管理办法》,明确支部副书记每月与科室负责人谈心1次,科室负责人每月与下属谈心不少于2次,每次谈心时长不低于30分钟,谈心内容需形成记录并存档。重点关注岗位调整、任务繁重、家庭困难等特殊情况的员工,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和工作支持。
2.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强化思想引领:每季度开展1次主题党日活动,结合调度工作实际,设计“安全调度我先行”“党员示范岗创建”等特色活动,组织党员带头攻克工作难点。2017年以来,通过主题党日活动解决调度流程优化、跨部门协同等问题8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 构建“人文关怀+业务支持”双保障体系:建立员工信息台账,记录员工技能特长、家庭情况、困难需求等信息,针对员工提出的合理诉求,明确响应时限(一般问题3个工作日内解决,复杂问题7个工作日内反馈进展)。同时,在重大保电任务前,开展专项思想动员,缓解员工压力,提升团队协作意识。
(三)优化基层调研工作流程,提升决策科学性
1. 制定系统性调研计划:每年年初制定《基层调研工作方案》,明确调研主题、对象、时间和人员分工,全年调研次数不少于12次,覆盖所有基层关联单位,每次调研前组织调研人员开展专项培训,明确调研重点和方法。
2. 创新调研方式,增强调研实效:采用“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调研方式,现场检查调度指令执行情况、设备运行状态等,收集一手数据。同时,开展“蹲点调研”,每月安排1名调度人员在基层单位驻点1-2天,沉浸式了解基层工作难点,形成调研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建立调研成果转化机制:每次调研后5个工作日内形成调研报告,明确问题清单、责任主体和整改时限,报公司相关部门备案。每季度召开调研成果转化推进会,跟踪整改落实情况,确保调研发现的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2017年以来,通过基层调研优化调度指令下发流程3项,解决基层实际问题15个,工作指导针对性显著提升。
(四)强化创新意识,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1. 树立创新导向,营造创新氛围:将“创新”纳入调度中心年度工作目标,设立“创新工作小组”,鼓励员工围绕调度流程优化、技术应用、服务提升等方面提出创新建议,对被采纳的建议给予奖励(一等奖奖励2000元,二等奖1000元,三等奖500元)。2017年累计收集创新建议23条,采纳实施8条,其中“调度指令电子化传输”建议实施后,指令传输时间缩短50%。
2. 突破传统思维,优化工作方法:借鉴“精益管理”理念,对调度工作流程进行梳理,识别出“指令审核环节冗余”“信息沟通不及时”等6个浪费点,通过合并环节、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措施,实现流程优化。同时,引入“风险预控管理”模式,建立调度风险数据库,识别风险点32个,制定防控措施48项,风险发生率同比下降60%[^3]。
3. 加强跨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与运维、检修等部门建立“月度协同会议”机制,共享工作信息,协调解决跨部门问题。针对重大电网改造项目,成立联合工作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时间节点,确保项目顺利推进。2017年联合完成3项重大改造项目,均提前完成计划,电网运行稳定性得到提升。
五、整改落实成效与经验总结
通过为期3个月的作风整顿建设活动及后续的持续优化,调度中心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提升:
1. 思想认识更加深刻:全员政治站位进一步提高,对“作风建设与业务发展相辅相成”的认知率从整顿前的75%提升至98%,主动参与作风建设的积极性显著增强。
2. 业务能力持续提升:调度指令执行准确率稳定在99.8%以上,故障响应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基层满意度保持在94分以上,各项核心指标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3. 团队凝聚力显著增强:通过交心谈心、主题党日等活动,员工归属感明显提升,2017年员工主动申请加班人次同比增加30%,团队协作效率提升25%。
4.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累计形成创新成果12项,其中2项在公司内部推广应用,为公司节约成本约50万元,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此次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的实践表明,作风建设不是阶段性任务,而是长期工程。未来工作中,调度中心将持续巩固整改成果,建立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以优良作风推动电力调度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公司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1]: 成人学习理论强调,成人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学习内容需与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实践应用强化学习效果,此整改措施通过“案例教学+技能测试+考核挂钩”的方式,充分契合成人学习的核心特点。
[^2]: 绩效导向培训模型(Performance-Oriented Training Model)注重培训与绩效的关联性,通过设定明确的培训目标、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将培训结果与绩效激励结合,确保培训能够有效提升工作绩效,本方案中的分级培训与考核机制均基于此模型设计。
[^3]: 风险预控管理模式是电力行业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法,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控—风险监控”的流程,实现对风险的全过程管控,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此措施的应用显著提升了调度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