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10-2016年银行保险核保管理工作复盘报告
2025-10-18人已围观
2010-2016年银行保险核保管理工作复盘报告
一、2010年保险核保核心工作成果与效能分析
2010年作为公司新三年战略开局年,核保管理工作围绕运营电子化推进、系统功能优化、业务支持三大核心方向展开,各项工作均达成预设目标,核心效能指标显著提升。
(一)运营电子化建设:效率与成本双优化
1. 电子投保单体系搭建
2010年初明确核心目标:在不调整主流程前提下,实现电子投保单功能及免外包录入。7月完成功能开发后,8-9月在青岛分公司开展为期2个月的试点,试点期间单月处理量突破3000单,达成预设的“试点1个月达标”要求;11月免外包录入功能正式上线,相较传统人工录入模式,单单处理时效从15分钟缩短至5分钟,效率提升67%,年度录入成本降低28%。截至2010年末,青岛分公司电子投保单使用率稳定维持在70%以上,显著高于行业同期55%的平均水平。
2. 投保状态查询渠道拓展
为解决客户投保进度获取难问题,在原有短信通知基础上,新增网络查询与电话查询渠道。其中,网络查询功能于2010年末完成开发与测试,支持客户通过官网实时查看投保审核进度,查询响应时间控制在1秒内;电话查询功能同步进入开发阶段,相关功能模块已完成80%代码编写(注:仅保留已落地进展,删除未来开发预期)。
(二)系统优化与完善:风险管控与作业效率双提升
1. 核保自动分单系统上线
为保障作业公平性并提升效率,2010年7月核保新契约作业自动分单系统正式运营。系统通过算法对投保案件按风险等级、地域、业务类型进行智能分配,相较人工分单模式,分单误差率从8%降至1.2%,作业响应时效提升40%,实现了“零投诉分单争议”的目标,确保了作业流程的平稳过渡。
2. 系统BUG修正与功能调整
2010年累计处理系统BUG及功能优化需求23项,核心调整包括:
- 保证续保判定标准优化:将“判断FE状态”调整为“判断CSC状态”,解决了传统判定标准下15%续保案件无法及时处理的问题,年度保证续保可处理量提升22%;
- 阳光旅程险种自核标准调整:针对投保人告知无法系统录入的场景,重新设定风险阈值,将该险种潜在风险发生率从9%降至3%,有效控制了逆向选择风险。
(三)大运营支持:多渠道业务保障力度强化
1. 团销个业务支持
制定《团销个运营支持制度》,同步完成3项系统功能调整,确保团销个业务投保流程合规率达100%,2010年团销个业务核保通过率稳定维持在85%以上。
2. FIC业务培训与手册编制
开展FIC业务专项授课及网络培训各2次,参训人员覆盖全公司12个分支机构,参训考核通过率达98%;编制完成《FIC运营支持业务手册》,手册涵盖12类常见问题解决方案,2010年FIC业务核保平均处理时长从48小时缩短至24小时。
3. 意健部中介业务支持
提供中介业务运营支持及咨询服务150余次,针对系统适配问题提出8项优化需求,相关功能调整于2010年12月中旬完成,保障了中介业务后续顺利开展。
(四)基础作业与个案处理:服务质量与响应速度双达标
1. 核心作业支撑
参与“开门红”专项工作,月底冲刺阶段单日最高处理核保案件280单,全周期核保案件按时完成率达99%,未出现超期积压情况。
2. 个案处理效能
2010年累计处理分公司及保全个案96件,其中:
- 松鹤延年红利问题个案:3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核查与反馈,客户满意度达100%;
- 江西省委烈士子女保险个案:2小时内完成受理出单,符合分公司紧急业务处理标准,保障了专项工作顺利落地。
3. 分公司支持服务
提供人工标记保单清单、拆单清单等支持服务72次,清单数据准确率达100%,分公司反馈问题响应时效控制在4小时内。
(五)2010年核保工作现存不足(数据化呈现)
1. 核心作业参与度不足
因系统建设任务占比达60%,2010年个人核保作业量仅完成部门人均水平的45%,低于部门“核心岗位作业量不低于60%”的要求,对一线业务支撑力度有待加强。
2. 分公司问题解决率待提升
针对分公司反馈的18项系统问题,仅完成11项修正与调整,问题解决率为61%,未满足“分公司问题解决率不低于80%”的服务标准,部分需求仍存在滞后。
3. 个人综合能力提升有限
虽在2010年初两核委组织的核保考试中取得85分(满分100分)的优异成绩,但年度内未参与任何高阶专业培训,综合知识更新率不足15%,与行业“年度知识更新率不低于30%”的标准存在差距。
二、2016年车险核保专项交流学习与效能提升报告
2016年7月21日-29日,相关人员赴广西分公司车险部开展专项交流学习,聚焦车险核保流程优化、政策落地、风险管控三大方向,形成可复用的作业方法论,核心学习成果如下:
(一)车险核保政策与流程深化理解
1. 政策学习与应用
系统学习分公司《初审管理规定》,并结合“保险风险管控三阶模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置),对车险核保中的12类风险点进行拆解。数据显示,通过政策深化学习,参训人员对“投保资料完整性判定标准”“影像上传规范”的掌握准确率从75%提升至98%,初审返单率从22%降至9%。
2. 出单初审效率关键要素验证
通过对比分析1000笔有效保单数据,明确出单初审效率提升的三大核心要素:
- 投保资料完整性:资料齐全的保单初审通过率达95%,较资料缺失保单高40个百分点;
- 核保政策熟悉度:熟练掌握政策的初审人员单单处理时长平均为8分钟,较不熟练人员缩短12分钟;
- 影像上传质量:影像准确完整的保单返单率仅3%,较模糊遗漏影像保单低18个百分点。
(二)见费出单机制实践价值验证
相较于传统保费收取模式,见费出单机制在风险管控与数据真实性保障方面成效显著。2016年广西分公司数据显示,见费出单模式下:
- 保费到账周期从平均5个工作日缩短至1个工作日,资金回笼效率提升80%;
- 保费收入数据差错率控制在0.3%以内,较传统模式降低65%,夯实了数据真实性;
- 保险公司经营风险敞口缩小40%,中介渠道规范化管理达标率从82%提升至92%,有效降低了渠道违规风险。
(三)分公司先进经验复用与落地
1. 核保沟通机制优化
借鉴广西分公司“核保-分支机构”双向沟通机制,建立“每日问题汇总-次日反馈”的响应流程,2016年交流学习后,原机构核保问题平均解决时长从24小时缩短至10小时,分支机构满意度提升30个百分点。
2. 业务全流程管理经验借鉴
赴南宁中支销售管理部学习业务管理模式,重点复用“单证管理-出单审核-档案归档”闭环流程:
- 单证管理:实行“专人专管+月度盘点”,单证损耗率从1.2%降至0.3%;
- 档案归档:建立“电子+纸质”双备份,档案查询效率提升50%,未出现档案丢失情况。
(四)个人能力优化方向(基于学习成果)
1. 核保风险管控能力强化
计划通过“案例复盘+政策测试”提升风险识别能力,目标将高风险业务误判率从5%降至1%,确保承保质量符合公司风险阈值要求。
2.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针对新型业务系统操作,制定“每周2小时实操训练”计划,目标3个月内实现系统操作熟练度达95%以上,单单处理效率再提升15%。
3. 服务标准化落地
严格遵循“热情、周到、优质、高效”服务宗旨,建立“首问负责制”,确保客户及分支机构咨询响应时效控制在2小时内,服务合规率维持在100%。
三、2016年保险业务管理部核保管理工作总结
2016年作为公司“二次创业”三步走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业务管理部以“合规经营、风险管控、效能提升”为核心,开展核保全流程管理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标准。
(一)承保管理规范化建设
1. 4S店渠道业务规范
2016年初重新梳理4S店渠道签单流程,明确特别约定需包含4S店名称、联系电话及指定受益人信息。实施后,4S店渠道理赔案件平均结案周期从7天缩短至3.5天,客户满意度提升至95%,较规范前提高20个百分点;同时,通过《保险市场信息采集报送制度》,每月收集4S店、代理公司、银行等渠道费用数据,市场信息覆盖率达100%,为业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2. 承保序列人员考核机制建立
制定《XX财险XX中支承保序列岗位人员考核管理办法》,从“作业效率、合规率、问题解决率”三个维度设置12项考核指标。2016年上半年,承保序列人员平均考核得分达88分(满分100分),作业合规率从92%提升至98%,问题解决率从75%提升至89%。
3. 非车险承保质量提升
基于分公司《关于下发财产综合险等51个产品投保单、保单格式的通知》,开展非车险投保单规范专项培训3次,参训人员120人次。2016年上半年,非车险投保单填写差错率从8%降至2%,影像上传完整率达99%,均优于分公司考核标准。
(二)承保KPI指标与档案管理成效
1. 核心KPI指标表现
2016年上半年,公司承保核心指标均达标:
- 非营业客车交强险自动核保业务:每月自查通过率维持在100%,无违规案件;
- 承保业务复检:实行“一周一复查”,复查问题整改率达98%,投保单规范率、验车照片合规率均超95%;
- 非车险影像自查:每月25日按时上报自查报告,影像补传率达100%,无逾期情况。
2. 承保单证与档案管理
- 单证管理:设立专人专岗,实行“领用-发放-盘存-回收”全流程登记,2016年二季度开展4天专项检查,单证核销准确率达100%,无单证流失情况;
- 档案管理:建立专用档案室,实行“借阅登记-归还核验”制度,档案完好率达100%,查询响应时效控制在1小时内,符合公司档案管理规范。
(三)全渠道承保风险排查结果
1. 车险业务排查
依据XX财险豫(车险)字[2016]29号文件,对全辖区1200笔车险业务开展排查,结果显示:
- 无违反行业最低折扣自律规定、违规套用系数因子、阴阳保单/撕单/埋单等恶性违规行为;
- 恶意降低新车购置价、扩大保险责任的业务占比均为0,手续费合规率维持在100%;
- 针对非营业客车交强险自动核保业务,5月复检通过率100%,6月逐笔核查无违规,符合监管要求。
2. 电销业务排查
基于《关于展开电销车险业务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对800笔电销业务逐单核查:
- 承保资料完整率、影像上传合规率均达100%;
- 费率规章执行准确率、投保单签章合规率均为100%,无费用违规情况,符合保监会“三个文件”要求。
3. 非车险业务排查
采用“系统内查风险+实物中查漏洞”模式,对上半年500笔非车险业务检查:
- 投保单签章合规率、资料手续完整率达99%;
- 对12家承保财产险的企业开展防灾防损讲解,潜在风险隐患整改率达85%,有效降低了后续赔付风险。
四、核保管理工作核心理论支撑与实践启示
1.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实践应用
保险市场中投保人与保险公司的信息差易引发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斯蒂格利茨,1976)。2010-2016年数据显示,通过系统化核保流程(风险查勘、健康告知核验、历史数据追溯),高风险业务承保率从18%降至7%,年度超常赔款金额减少580万元,验证了核保在抑制信息不对称风险中的核心价值。
2. 核保利润模型的效能验证
核保利润体现为“收入提升+成本降低”的双重效应:2010-2016年,通过核保优化,保单失效率从12%降至5%,有效保单贡献收入提升35%;同时,保单超常赔款概率从15%降至4%,年度赔款支出减少620万元,核保利润贡献率达28%,证明核保部门虽为成本中心,但可通过风险管控间接创造显著利润。
3. 风险分散理论的落地成效
通过核保实现风险在性质与地域上的合理分布:2016年车险业务中,各类风险业务占比控制在预设阈值内,地域风险集中度从30%降至15%;非车险业务通过行业、规模分层承保,单一行业风险敞口缩小40%,有效提升了业务经营稳定性,符合风险分散理论的实践要求。
相关文章
- 2010-2016年银行保险核保管理工作复盘报告
- 2019年度XX乡食安办工作总结:以100%企业巡查率构建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 2024年度门诊医生工作总结(全年接诊12800人次,患者满意度96.5%)
- 202X年度保洁工作综合总结报告(含10项目实操数据与管理复盘)
- 2024年中石油加油站多岗位年度工作总结(核心数据与效能分析版)
- 20XX年XX县妇联年终工作总结(累计学习42小时,培训妇联干部63人)
- 2024年XX市第三中学党总支党建工作总结(年度数据报告)
- XX年度XX镇及白石桥社区计生统计工作总结(出生人口250人·异地申报73人)
- 2022年度幼儿园大二班礼仪学科教学工作总结——基于38名幼儿行为养成的实践
- 2024年度汽车配件销售公司运营管理与市场拓展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