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2X年XX镇村干部审计工作及任期履职总结报告

2025-10-13人已围观

202X年XX镇村干部审计工作及任期履职总结报告

一、202X年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为严肃财经法纪、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秩序,促进村干部廉政勤政建设,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管理效能,依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相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审计对象

村干部任届期满、辞职、免职等原因不再任职时,必须开展离任审计。审计工作以镇政府为责任主体,由镇农业综合中心牵头组织实施,镇财政所、村级财务监督组协同参与;特殊复杂情形经县政府批准后,可由县级审计机关直接实施审计。

(二)审计内容

审计核心聚焦村级资金收支、债权债务、资金管理、“一事一议”资金使用四大维度,具体包括:

1. 村级各项收入(财政补助、集体经营、社会捐赠等)的入账及时性与完整性;

2. 村级支出(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干部报酬等)的合规性与真实性;

3. 村级债权债务的形成、清收及化解情况,重点核查新增债务的决策程序;

4. “一事一议”资金的筹集标准、使用范围及公示情况。

审计结果将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核心依据,存入个人档案,并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要求向村民公开;对审计发现的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予以纠正和处理。

(三)审计程序

1. 审计组需在实施审计前3日,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明确审计范围、时间及需提供的资料清单;

2. 审计启动前,督促被审计单位结清全部票据,在5个工作日内交由村文书汇总入账,逾期未入账票据一律按违纪情形处理;

3. 审计人员需依据业务需求,核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相关文件,盘点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登记《审计工作底稿》;向相关单位或个人开展调查时,需取得由提供者签名盖章的证明材料;

4. 审计终结后,审计组形成书面《审计报告》,在报送镇主管部门审批前,需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在收到报告后10日内,提交书面反馈意见;

5.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或意见有异议的,可在收到文书之日起60日内,向上级农村经济管理部门或县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6. 审计组需跟踪审计决定执行情况,将审计全过程资料(包括底稿、报告、反馈意见等)整理归档,建立审计档案。

(四)审计方法

1. 账证、帐据、帐帐审核

- 缴销被审计期间使用的全部税票、专用收据、收款凭证及集体资金领条,核查票据使用的完整性;

- 按年度分类审核村级收入,核对银行进账单、收款凭证与账簿记录的一致性;

- 按年度分类审核村级支出,重点核查大额支出的审批流程与原始凭证规范性。

2. 账实审核

- 据实登记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资金、银行借款及社会捐赠款,确保资金流向可追溯;

- 逐笔核查“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确认债权债务的真实性;

- 筛查支出票据,对虚列、重报的票据单独登记造册,作为问题线索;

- 按年度汇总被审计单位收支决算,对照债权债务台账盘点现金及银行存款,确保账实相符;

- 整理审计过程中形成的报表、资料,撰写《审计报告》并附佐证材料。

二、2009-2011年度红星乡村干部离任审计报告

根据樟农〔20XX〕07号文件要求,红星乡党委、政府牵头成立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组长:张学良,副组长:黄习坚,成员:张仁绥等7人),制定《红星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红政〔20XX〕38号),于20XX年4月28日至5月20日完成全乡8个行政村(总户数2530户,农业人口8619人,土地总面积62858亩,其中耕地10645亩)2009-2011年度经济责任审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审计组织实施情况

1. 动员部署:4月15日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明确审计目标与分工;4月18日组织村主任、村报账员及审计组成员开展培训,学习《农村审计工作法律法规汇编》《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夯实审计业务基础。

2. 审计范围:覆盖8个行政村2009-2011年度村级收支、债权债务、专项资金管理三大领域,重点核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使用及“一事一议”资金合规性。

(二)审计结果

1. 收支情况:2009-2011年度,全乡8个行政村累计实现总收入414.80万元,其中上级项目拨款126.43万元(含村道路建设、篮球场建设等)、补助收入180.66万元(含办公经费、计生经费等)、发包及上交收入7.91万元、其他收入29.81万元;累计总支出387.14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支出227.05万元(含篮球场、村部、自来水工程等)、计生工作支出41.87万元、林业工作支出4.97万元、水利工作支出5.56万元、办公及干部报酬支出106.91万元、其他支出10.77万元。

2. 债权债务情况:截至2011年末,全乡村级债权总额30.53万元,较2008年末(25.23万元)增加5.29万元,未发现虚增债权或违规担保抵押情形;债务总额110.08万元,较2008年末(63.37万元)增加46.71万元,主要因超大田租、农田水利建设专项应付款未及时列支导致。

3. 专项资金管理情况:6个行政村的上级划拨专项资金(粮食直补、地质灾害补助等)及救灾款物管理基本合规,资金发放均登记造册;西寨村、过岭村存在部分专项资金延迟至次年发放的情形。

(三)审计评价

结果表明,2009-2011年度红星乡8个行政村财务收支整体真实、合法,收入及时足额入账,未发现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或私设“账外账”“小金库”情形;未发现干部将个人或亲属开支混入集体支出报销的行为。各村均完成任期经济责任目标,通过上级支持实施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如篮球场、自来水工程),村容村貌显著改善;“村公园资金”等专项基金基本实现专款专用;多数村能按《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保持收支平衡。但全乡村级集体经济增长乏力,3年间未实现显著提升。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1. 问题

- 村财管理不规范:4个行政村未实现财务网络化管理(占比50%),年初无收支计划,收支情况未按时公开;

- 报销手续不完整:坂尾村购买办公用品无商品清单,淡洋村发放报酬无明细表或理财小组签章,过岭村部分支出无审批人签字,各村300元以上工程款、物资采购普遍使用非正规发票;

- 凭证内容不完整:坂尾村、礼柄村收入票据无银行进账单,淡洋村、西寨村未使用集体专用收款票据;

- 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西寨村、尧祥村存在科目错登情形;

- 工程资料不全:红星村篮球场、礼柄小学附属工程无会议纪要、合同及决算清单,淡洋村大额借款无合同及村民代表会议记录;

- 现金管理不严:各村均存在坐支现金现象,库存现金超500元限额标准。

2. 建议

- 规范财务计划与公开:每年制定收支计划并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每月公开财务收支情况;

- 强化报销管理:要求支出票据附完整佐证材料(如清单、明细表),300元以上支出使用税务发票,收入统一使用“福建省村集体专用收款票据”;

- 完善审核机制:未加盖“村务监督小组审核专用章”的凭证不得入账;

- 规范工程管理:村级建设项目需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并公开招标,签订规范合同,留存预决算资料;

- 严格现金管理:杜绝坐支现金,库存现金控制在500元以内,超额部分及时存入信用社。

三、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

为加强村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任期经济责任,依据《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制定本细则。

(一)审计对象

行使村级集体财务审批权、参与村级经济决策的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干部。

(二)审计内容

1. 财经法纪执行情况:核查收入入账完整性,是否存在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或私设“账外账”“小金库”;核查干部是否滥用职权侵占集体资产、长期占用集体资金;核查集体资产(如山林、土地)处置是否经民主程序,有无私下交易行为。

2. 群众关切热点问题

- 集体资产处置:审计村集体企业改制、资产转让等行为,是否存在非法转卖、侵吞资产情形;

- 债权债务管理:核查举债是否经村民代表会议审批,是否存在高息借债、违规担保或借债达标升级情形;

- 土地发包承包:“四荒”资源发包是否采用招标、拍卖等方式,村级基建工程是否公开招标,有无“人情承包”“以权承包”;

- 专项资金管理:上级划拨或社会捐赠资金、物资的使用是否合规,粮食直补等惠民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

- 财务公开:公开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及时,“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程序是否规范,有无超标准收费。

3. 其他需审计事项:如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重大经济决策执行效果等。

(三)审计实施与结果运用

审计工作由乡镇党委、政府组织实施,县级审计局、农业农村局提供业务指导,于干部任期届满或卸任时开展。对审计发现的侵占集体资产、铺张浪费等行为,除责令退还或赔偿经济损失外,将依规依纪追究责任;审计结果需向全体村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四、202X年村干部任期履职工作总结

(一)基层组织建设

1. 党建工作:协助村党支部开展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争取配套资金2.8万元保障活动开展;通过“领导带学+上门送学+一对一帮学”等方式,实现党员参学率100%;组织召开村民代表、离退休人员、党员代表3类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42条,完成整改38条;发展党员5名、后备干部3名,党组织凝聚力显著提升。

2. 制度建设:协助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8项制度,推动4个行政村实现财务网络化管理,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程序,确保村级事务决策符合民主程序。

(二)民生与基础设施建设

1. 水利与道路建设:投入12.5万元实施水利修缮工程(新建坡头3座、清淤维修坡头5处、整治主排渠1200米);争取资金86万元推进东排村道硬底化建设,完成征地及路面扩宽,惠及村民320户;投入18万元修建山茶村机耕路800米,改善山区耕作运输条件。

2. 民生保障:推进“一池三改”工程,完成建池任务45户(占年度目标100%),为每户补贴500元;投入9.2万元安装村道路灯38盏,实现村心路“亮化”;组织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5%,完成上级下达目标。

3. 产业发展:推广烤烟种植210亩,开展技术培训3期(培训120人次),实现烤烟产量1.5万斤,增收22.5万元;指导沙田柚种植管理,产量达8万斤,增收16万元;协助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35人,人均年增收3.2万元。

(三)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

1. 环境整治:成立村级环保组织及文明劝导队,投入6.8万元维修厕所9所(完成三格式改造),整治卫生死角12处,村庄环境卫生达标率提升至95%;完成11个村“农家书屋”建设,配备图书1.2万册,组织文化共享工程设备使用培训2期。

2. 安全稳定:建立矛盾纠纷首接负责制,调解纠纷28起(成功率96%);开展烟花爆竹等危险品排查3次,未发现安全隐患;落实防汛、防火责任,组建应急分队20人,完成汛期巡查46次;全村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或安全事故。

3. 计生与教育:协助完成计生“查环查孕”工作,育龄妇女参与率92%,计划生育符合率100%;为60周岁以上独生子女家庭发放补助1.8万元;协调改善村卫生室服务,规范看病流程,村民就医便捷度显著提升。

(四)存在问题

1. 基层工作经验不足,创新举措较少,村级集体经济增长仍需突破;

2. 部分村级工程资料归档不及时,需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流程;

3. 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主动性有待提升,需加强政策宣传引导。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