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10-2011年社区及单位创建工作综合总结
2025-10-04人已围观
2010 - 2011年社区及单位创建工作综合总结
一、2010 - 2011年白湖信用社标准行社创建工作总结
2010年,白湖信用社在联社统筹指导下,严格贯彻“打基础、抓规范、提素质、促发展”工作目标,以服务“三农”为核心宗旨,遵循“资本充足、管理规范、服务一流、业绩优良”创建标准,结合合规建设推进年活动,系统性开展“标准行、社”创建工作,2011年5月完成阶段性创建验收,相关成果如下:
(一)创建实施过程
为保障创建工作有序落地,白湖信用社首先组织全体员工系统学习《枞阳县联社创建标准行社实施方案》,同步成立以社主任为组长、委派会计为副组长、核心员工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与实施路径,并制定分阶段、按时间节点推进的创建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包括四项核心制度建设:
1. 责任承诺制度:以“标准行社创建承诺书”为载体,明确各岗位目标责任。其中,组织管理由社主任牵头负责,会计基础工作由委派会计专项负责,柜面人员承担文明服务职责,农贷会计及信贷人员主导信贷基础管理,安全员落实安全保卫任务,其他员工协同配合;所有责任人在承诺书签字确认,同时明确分社主任为各网点创建直接责任人,实现责任闭环管理。
2. 常态化学习制度:结合县联社创建方案与信用社实际,制定《白湖信用社2010年度员工学习计划》,对现有内控制度、岗位职责进行梳理修订并汇编成册。全年组织集中学习24次,平均每月2次,内容涵盖理论政策、业务制度、操作规范;此外,2010年第三季度组织员工赴九华农商行开展对标学习,借鉴其基础管理经验,优化本社创建流程,提升创建质量。
3. 动态自查制度:对照省联社《创建“标准行、社”考核验收标准》,每月召开员工会议通报制度执行情况。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 - 责任到人 - 限期整改 - 复核销号”机制,确保“人人有指标、个个有担子”。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累计开展自查12次,形成自查报告12份,问题整改率达100%,构建起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
4. 考核奖惩制度:制定《白湖信用社标准行社创建考核奖惩办法》,将创建指标与员工绩效挂钩。2010年底,经联社验收确认,白湖信用社达到三级标准行社水平,依据考核办法对各创建项目负责人发放奖励,人均奖励500元,有效激发员工创建积极性。
(二)创建核心成效
1. 经营管理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
作为创建核心内容,白湖信用社通过三方面强化经营管理:一是严格信贷管理,遵循“全面风险管理框架”,落实贷款“三查”制度与审贷分离要求,明确每笔贷款第一责任人,加强信贷资产五级分类管理与不良贷款“压降控升”工作,2010年不良贷款台账更新及时率达100%,贷款审批记录完整度达100%;二是科学制定经营目标,遵循“审慎、稳健、持续”原则,将全年任务分解至个人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按月考核、按季兑现”,2010年核心业务指标完成率较2009年提升12%;三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依据《安徽省农村信用社会计基础工作指导意见》,从传票、印章、登记簿等基础环节入手,实现会计核算“五无六相符”,综合业务系统操作合规率达100%。
2. 制度执行力实现系统性增强
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级管理要求,白湖信用社依据“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理论”,优化岗位分工,强化监督检查,实现岗位控制、程序控制、行为控制、监督控制、授权控制的全面落地。每周召开职工会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按月总结通报制度执行情况,2010年通过“月查月纠”机制,累计查出各类问题243处,督查督办整改197处,整改完成率达81.1%,为业务发展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3. 员工综合素养与学习意识显著提升
创建期间,信用社重新梳理修订内控制度与岗位职责,组织员工开展“理论 + 业务 + 职业道德”三维学习,采用“集中学习与自学结合”模式,每周开展1次集中学习,全年累计培训时长超180小时。同时融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果表明,员工业务操作熟练度较创建前提升25%,工作效率提升20%,综合业务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得到双重强化。
4. 服务“三农”质量与品牌形象优化
作为地方涉农金融机构,白湖信用社以“提升服务质量”为核心抓手,推行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制度,增设便民服务设施(如饮水机、休息座椅、业务指南手册等),实现营业环境“整洁化、规范化、人性化”。通过建立客户意见簿、落实首问负责制、健全意见反馈机制,构建“上下联动、协调发展”的服务管理体系。2010年客户满意度调查显示,客户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达92%,较2009年提升15%,彻底改善此前“脏、乱、差、慢”的服务印象。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经联社验收,白湖信用社创建指标得分情况为:组织管理834分、文明服务835分、信贷基础705分、会计基础816分、安全保卫886分,整体达到三级标准行社水平,但仍存在四方面不足:一是2个分社安全设施未达标,不符合《农村信用社安全保卫工作规范》要求;二是不良贷款占比偏高,清收盘活进度缓慢,其中“三名贷款”(冒名、顶名、假名贷款)与“垒大户”现象突出,催收过程中客户拒绝签字率达30%;三是贷款营销意识薄弱,2010年1月 - 2011年5月,各项贷款余额净下降1050万元,生息资产规模缩减,经营效益受影响;四是存款营销缺乏差异化策略,对不同客户群体的服务针对性不足,老客户留存率与新客户开发率均有提升空间。
针对上述问题,信用社将在后续创建工作中,以“问题导向”优化策略,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拓展市场空间、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推动业务经营提质增效。
二、xxxx年社区及单位消防安全工作总结
(一)xxxx年某中心卫生院综、安全、消防半年工作总结
xxxx年上半年,某中心卫生院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四川省安全生产领导职责》要求,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零不稳定事故、医疗争议零事故、安全消防零事故,保障医疗秩序稳定的同时,推动医院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上半年业务总收入达xxxx万元。
1. 组织与责任体系建设
卫生院成立以xxxx为组长、xxxx为副组长、xxxx为成员的“社综”“安全”“消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行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管理机制。各乡院长、中心卫生院各科主任及驾驶员分别与中心卫生院院长签订《xxxx年“社综”安全、消防责任书》,明确责任边界与考核标准。
2. 计划与考核机制落地
年初制定《xxxx年安全工作制度》《创建“平安单位”工作规划》,建立“学习有内容、检查有频次、总结有节点”的工作机制。上半年开展安全学习12次,安全检查6次,形成半年总结报告1份,确保各项工作闭环管理。
3. 安全意识与能力提升
通过全员会议、书面资料、案例培训等形式,强化“安全重于泰山”理念,重点开展医疗安全培训,实行“一月一检查、一月一考核”制度。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等4个专业委员会职责,组织“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试6次,考试结果纳入员工聘用档案,员工安全知识知晓率达98%。
4. 医疗与重点领域安全管理
- 医疗质量管控:每月开展2次不定期督查,覆盖医护管理、病历书写、医护记录、处方规范、门诊日志、医疗缺陷等环节,上半年发现并整改医疗质量问题18处,整改率100%;在拓展手术新项目过程中,严格执行术前评估、术中监控、术后随访流程,未发生医疗争议事故。
- 毒麻精神药品管理:实行“专人、专柜、专帐、专用处方”管理模式,上半年账物相符率达100%,无药品流失情况。
- 车辆安全管理:落实持证驾驶要求,单位行政一把手与驾驶员签订《xxxx年行车安全责任书》,上半年无行车事故发生。
- 急救队伍建设:健全急救管理制度与责任制,配齐急救人员、专用急救药品及设备,确保急救应急响应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上半年成功处置急救案例xx起。
- 内部矛盾化解:通过政治学习、思想教育与制度管理相结合,上半年对违规违纪员工xx人进行处罚,经思想疏导后员工认可度达100%,无不稳定因素产生。
- 消防安全强化:依据xxxx年xxxx月xxxx日会议要求,更换、补充防火防盗器具xx件;对贵重物品、药品实行责任管理,对锅炉房开展定期检查与消毒排污处理3次;整改电路老化隐患2处,消除消防安全风险。
(二)中市社区年度消防安全工作总结
中市社区辖区范围为:南起北油车弄,北至川周公路,东起咸塘江,西至新沪南路,共覆盖居民2469户、常住人口6597人、暂住人口2014人,辖区内危旧老房与商住房混杂,且包含多个动迁基地,消防安全管理难度较大。社区以“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为指导,将消防安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法制化管理轨道,全年无消防安全事故发生。
1. 组织体系与责任落实
社区召开党小组长、居民组长、小区物业经理专题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后,成立以社区总支书记、主任为组长,社区民警、治保主任为副组长,社区干部、物业管理负责人为成员的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同步组建以物业保安为主体的义务消防队(共20人)与社区居民消防志愿者队伍(共35人),形成“领导小组统筹、专业队伍执行、居民参与”的三级管理体系。
2. 制度执行与隐患整改
以小区保安队、义务消防队为核心,构建“管理有序、分工合作、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完善例会制度与隐患整改流程,实现“每月一检查、每月一落实、每月一记录”。全年开展消防安全检查12次,查处隐患2起:一是衣庄街25弄2号袭明拆房队宿舍内乱拉电线、违章使用电热器,二是公元路9号刚泰拆房队违章自制电火炉取暖,均当场整改并予以警告,隐患整改率达100%。
3. 宣传教育与意识提升
采用“多载体宣传 + 实战培训”模式:通过墙报、横幅、黑板报、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常态化宣传,全年发放资料1200余份;邀请周浦消防队开展“消防知识进社区”讲座2次,覆盖居民500余人;组织消防实地演习1次,通过“汽油点火 - 灭火器扑火”实操训练,使参与居民(共80人)掌握基础灭火技能;此外,在“11·9”消防日期间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居民消防安全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
4. 防控网络与设施保障
- 群防群控机制:以派出所消防民警为龙头,整合辖区消防安全资源,将所有小区纳入防控网络,义务消防队与消防志愿者实行“分片包户”,确保重点地段、小区全覆盖。
- 责任协议签订:依据“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与小区居民签订《居民防火公约》2400余份,签订率达97%。
- 设施管理:各物业小区消防设施器材完备,全年无损坏、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现象,消火栓无埋压、圈占情况,消防通道保持畅通,灭火设备完好率达100%。
三、绿色心灵心理社校庆70周年晚会小品剧活动策划与执行总结
(一)活动背景与目标
为庆祝学校70周年校庆,丰富晚会节目内容,绿色心灵心理社以“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引导积极校园生活”为核心,策划并执行小品剧《敞开心扉》表演活动,旨在通过艺术形式展现部分大学生的心理迷茫现状,传递心理健康支持渠道,同时彰显社团“健康心灵、积极生活”的宗旨。
(二)前期准备工作
1. 剧本创作与审核:由社团内部成员完成《敞开心扉》剧本创作,内容聚焦大学生因迷茫导致的睡觉、上网、逃课、打游戏等行为,以及后续通过心理老师引导、参与社团活动走出心理阴霾的过程;剧本经学校相关部门审核通过,确认入围校庆晚会节目。
2. 角色分配与排练:根据剧本需求完成角色分配,确定主演5人、替补演员3人(应对突发情况),依据学校校庆晚会排演制度,组织集中排练12次,平均每次2小时,确保演员熟悉台词、表情与肢体动作,达到晚会表演标准。
3. 宣传配合:严格遵循校庆晚会整体宣传安排,配合学校完成节目宣传素材(如剧照、剧情简介)的拍摄与提交,助力晚会整体宣传工作。
(三)活动内容与成效
社团成员在校庆晚会上完整出演小品剧《敞开心扉》,通过生动的表演,真实呈现了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与转变过程。活动成效显著:一是为校庆晚会增添了心理健康主题的特色节目,获得现场观众好评;二是向全校师生传递了“心理健康可通过专业咨询、社团活动等渠道改善”的理念,明确“非社团成员也可参与心理社活动、咨询心理问题”的服务范围;三是通过排练与演出,增强了社团成员的协作能力与凝聚力,提升了社团的校园影响力。
(四)活动总结
活动结束后,社团指定专人完成《绿色心灵心理社校庆70周年晚会小品剧活动总结报告》,梳理前期准备、现场执行中的经验与不足,为后续社团活动开展提供参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 2010-2011年社区及单位创建工作综合总结
- 2025年新入职政协工作人员个人思想工作总结
- 2012-2014年肛肠科医疗与护理工作总结(核心数据与质量管控报告)
- 202X年度渭南市学校“双创双增”工作全景总结
- 2024年度办公室内勤文员工作总结报告(数据化复盘版)
- 2020年度XX支部基层党建工作总结(党员25名·组织活动21次)
- 20XX年临湘市一中、五中新生军训工作总结——64课时技能训练实现95%以上参
- 202X年度苏宁多岗位工作复盘与关键成果总结(含核心运营数据)
- 2017-2024年多主体宣讲工作全景总结报告(覆盖11类主体,累计宣讲超320场次)
- 2022年度办公室行政岗位工作总结及岗位职责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