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09-2011年XX县审计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2025-09-28人已围观

2009-2011年XX县审计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2009-2011年,XX县审计局以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及上级纪委全会工作要求为核心,紧扣审计机关“政治坚定、纪律严明、廉洁从审、勤政为民”职能定位,系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期间,全局累计完成审计项目32个(2009年上半年17个、2010-2011年15个),查出违规金额28万元(2009年上半年14万元、2011年全年14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438万元(2009年数据),应上缴财政金额3万元(2009年数据),提交工作报告及信息9篇(2009年上半年),其中4篇获上级批示采用,切实发挥审计监督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免疫系统”功能。现将2009-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总结如下:

一、2009-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一岗双责”责任体系

依据《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中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责任要求,局党组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协同配合,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副组长督进度、股室抓执行”的四级责任链条。班子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将党风廉政建设与审计业务纳入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统一落实,2011年制定《XX县审计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意见》,细化责任考核标准与责任追究细则,实现廉政责任覆盖所有股室及审计环节,2009-2011年未发生干部职工不廉洁行为。

在决策机制上,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凡属重大决策、重点建设项目安排及大额资金使用,均经党组集体审议并按程序向上级请示,2009-2011年累计召开党组专题议事会议18次,无独断专行案例。财务管理方面,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强化日常资金动态监控,2011年通过机关财务自查自纠,规范资金支付、票据管理等流程12项,推动全员树立财经纪律“高压线”意识。

(二)细化制度设计,健全全流程监管机制

1. 量化考核与业务融合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驻马店市审计局关于强化执法监督规范审计行为的规定》,2011年制定《2011年岗位目标考核办法》,采用百分制从“德、能、勤、绩”四维度量化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关联公务员年度评优、奖金发放,2011年依据该办法评定优秀公务员4人,不合格0人,有效推动党风廉政与业务工作协同推进。

2. 审计纪律刚性约束

将审计“八不准”规定(依据审计署《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作为审计业绩一票否决指标:2009-2011年,若被审计单位举报审计人员存在不廉洁行为并查实,相关人员年度考核直接定为不合格或不予确定等次,期间未收到有效举报。同时,2009年推行“审计项目限时办结制”,将审计通知下发至审计决定下达的21个环节明确时间节点及责任人,确保年度审计项目按期完成率100%。

3. 内控与外部监督结合

2011年制定《审计组廉政责任规定》《审计组遵守审计纪律情况反馈表》《文明审计规定》,同步建立效能考评制、失效追究制、服务承诺制;2009-2011年实行审计公示、反馈制度:审计组进驻时,通过审前座谈会公示审计纪律;审计终结后,由被审计单位填写《审计组廉政责任执行情况反馈表》《审计组遵守审计纪律情况反馈表》《审计组文明审计情况反馈表》,累计回收反馈表96份,满意度达100%,显著提升审计透明度。

(三)聚焦审计主业,以业务规范强化廉政效能

1. 深化“同级审”,严控财政资金风险

2009年重点审计财政、地税、交通、旅游等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延伸审计6个单位,查出三大类问题:一是3705.77万元收入、5576.23万元支出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影响预算真实性;二是17530.18万元基金收入(含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列预算外收入未缴国库;三是不合理退库573万元、1000万元税款滞留企业,部分代征单位存在“只征主税、未征附税”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均下达审计决定并督促整改,整改完成率100%,获县人大常委会充分肯定。

2. 惠民资金监管,保障政策落地

2009年在人员紧张情况下,选派2名干部参与惠民惠农资金督查小组,联合财政、纪委围绕低保、家电下乡、新农村建设、山海协作发展、扶贫开发等资金的收、拨、用环节开展核查,同步建立四项保障机制:项目资金在线监控(国库直接支付至用款单位,减少中间滞留)、惠民补贴“一折通”(直接兑现农民并按规定公示)、严格政府采购(确保专项资金监管到位)、绩效评估(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2009年惠民资金使用合规率达100%。

3. 规范经济责任审计,提升结果运用

2009年将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整合,优化审计资源配置,降低审计成本30%;计划下半年开展6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截至2009年6月已进点3个),并联合纪委对2007年以来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整改不到位、拒不整改的2家单位予以通报,对3名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推动审计决定落实率100%。

4. 政府投资审计,守护国有资金

2009年结合县委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工业园区防洪堤、道路工程等8个项目决算审计,送审金额1269万元,审减金额171万元,审减率13.47%,确保国有资金安全。同年,推动县政府第二十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设立“XX县政府投资审计中心”(股级事业单位,财政核拨编制5名),明确除上级指定中介审计的项目外,其余政府投资项目均由该中心审计;中介审计项目由审计局全程监管,并以县政府名义印发《XX县关于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管理办法》,细化审计范围、内容及处理处罚标准。

(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思想防线

依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2011年局党组制定《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系统推进廉洁教育:

- 氛围营造:制作“加强廉政建设,促进文明审计”宣传版面2块、“高效廉洁、依法行政”永久性警示语1处,在干部培训室悬挂学习培训制度及廉政格言8条;

- 教育活动:2011年组织学习省、市、县廉政建设文件12次,举办“廉洁自律、从我做起”演讲比赛1场、廉政教育专栏2期、廉洁自律专题讨论3次,参与率100%;

- 领导示范:班子成员带头执行党风廉政规定,2009-2011年主动述职述廉、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牵头开展清理规范津补贴、治理商业贿赂、清查“小金库”等专项工作,均无违规情况。

(五)强化队伍与机关管理,夯实廉政基础

1. 能力提升工程

2009-2011年固定每周一上午为政治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学习科学发展观、《公务员法》《审计法》等内容,要求干部每月撰写1篇学习笔记;2009年选派5名干部参加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AO现场实施审计系统操作等培训,回局后开展“传帮带”培训6场;截至2009年,全局13名干部中,大专学历2人、本科学历7人,中级职称7人,专业素养显著提升。

2. “人、法、技”建设

- 技术支撑:2009年完成金审工程二期网络系统、机房配电及防雷接地系统建设,购置笔记本电脑4台、台式电脑8台、激光打印机2台,实现人均1台电脑;与每位干部签订《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协议书》,确保数据安全。

- 作风建设:2009-2011年聘请行风监督员5名,走访被审计单位32家,征求意见建议18条,均整改到位;2011年开展机关财务自查自纠,规范支出凭证15份。

3. 质量与纪律管控

2009-2011年推行审计业务质量三级负责制(审计组自核、业务股室复核、审理小组终审)及复核审理会议制度,调整充实审理领导小组成员5人,开展优秀审计项目评选2次,2011年审计质量问题发生率较2009年下降40%。同时,制定《局工作人员考勤制度》《效能建设责任追究制度》等6项制度,明确“一年内被效能告诫1次,年度考核不得评优;2次不得称职并扣发奖金;3次调整岗位”,期间仅1人被告诫1次。

4. 党务政务公开

重大事项经局务会研究后公示,2009-2011年公开大额资金支付、政府采购、招待费(实行审批制,控制陪客人数≤3人)、干部轮岗评优等信息48条;审计处理处罚经审理会研究后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无异议投诉。

5. 文明与帮扶工作

2009-2011年制定文明单位及综治工作计划,成立领导小组,与干部签订综治责任状;2008年(原文“去年”)获“县级精神文明建设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合格单位”;2009年投入3000余元开展“五一”文体活动,改造卫生间、自行车棚及办公区绿化,文明之家创建率100%,计生工作全面达标。挂钩帮扶方面,2009年挂包安仁半岭村,成立领导小组,发放“便民服务联系卡”50张,支援水泥20吨建设老年活动中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12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9-2011年,全局党风廉政建设虽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三方面不足:

1. 廉政文化传播载体单一:宣传以版面、专栏为主,方法灵活性不足,线上宣传、互动教育等文化阵地需进一步拓展(2011年问题);

2. 队伍素质与业务需求适配不足: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均衡,精通计算机与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综合素质提升速度滞后于审计事业发展需求(2009年问题);

3. 技术赋能力度有限:受经费紧张影响,计算机辅助审计推广深度不足,传统审计思维尚未完全转变,审计“预防、揭露、抵御”功能发挥不充分(2009年问题)。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