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6篇

2025-10-07人已围观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心得体会6篇

心得体会篇1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在《求是》杂志发表的《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一文指出,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健全,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这如同列车行驶,唯有驾驶员能够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列车才能在风雨兼程中稳步前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其最大优势亦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自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能够使全国上下如同列车的所有车轮,朝着同一个方向同时发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稳步迈进。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只有各个组织各就其位、有序协同,各项事业统筹推进、实现高质量发展,各职能机构优化设置、高效运转,形成党领导下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协同配合、有机统一的活力肌体,才能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人才兴则事业兴,国家兴。健全干部、组织、人才工作制度,是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健全选贤任能制度,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作用。同时,健全科学严密的组织制度,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战斗力,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此外,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广开渠道,广纳人才,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心得体会篇2

习近平主席曾说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一回答诠释了习近平主席践行“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体现了一位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伟大情怀和高尚品格。“无我”是一种放下小我、追求“大我”的境界要求。

党的历史一再证明,越是忘我、无我地为人民做事,人民就越是信赖和敬仰共产党人,也越愿意跟党走。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无我”是一种正义的呼唤,是新时代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不断完善自我的必然要求,也是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攻克难关、实现“共同富裕”、过上“美好生活”的关键所在。

“无我”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坚韧不拔之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一往无前的精神相结合,成为一念救苍生、证得“无我”的光辉典范。夏明翰的“主义真”,陈毅的“意如何”,都展现了共产党人牺牲小我、追求大我,服务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和平年代,新时代党员干部虽然不必经历战争年代的血与火的洗礼,但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同样需要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以“无我”的境界提升人生高度,攻克“新难题”,啃下“硬骨头”,打开工作新局面,创造出经得起后人评说的政绩。

“无我”还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明代王阳明认为,人心本就是天理,要想让它不被污染,只需一个“无我”即可。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只为播撒文化的种子,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念坚定而执着,正是“无我”而心系苍生的体现。老一辈革命家在困厄中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是因为有理想信念的支撑,经过马克思主义的洗礼而放下了小我。杨善洲以“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立言,以“担任地县领导30多年,没有为女儿办调动,没有为家属办农转非”立德,以“绿了荒山,白了头发,留下价值上亿的林场全部交给当地群众”立功,正是以“无我”的境界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成为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动力之源。

“无我”更蕴含着共产党人的担当。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阶段,越是接近成功,越是感到行路艰难,也就越需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勇于担当的干部。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恪尽职守,勇于负责,特别是出了问题要有严于责己和承担责任的勇气。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领导岗位上,是为人民干事的,而不是做官的,群众利益高于一切,领导责任重于泰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理应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座右铭,以“无我”的状态在中国的发展中勇于担当,奋发有为,交出无愧于时代、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心得体会篇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中,第一个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并强调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制度进行了不懈努力,逐步确立并巩固了我国的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各方面的重要制度。其中,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是极为重要的。7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成就的取得,让中国人民从切身经历的发展变迁中,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认知中,明白了为什么“党是领导一切的”,也明白了什么是“道路决定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地完善和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才能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而万众一心、矢志不渝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同时,也才能更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既合理分工又密切配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有效进行集中,克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等不良现象,避免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等弊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居于统领地位;在国家治理能力中,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健全,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心得体会篇4

制度的执行如同钢铁经过高温淬火,只有经过淬炼才能提升工作成效。党的制度若缺乏有效落实,将会对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以保障党的各项制度能够落实落地。

制度意识的强化需要“正火”。执行制度不仅需要实践历练,更需要思想上的升华。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制度是学习的保障。作为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忠实尊崇者,必须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紧密结合当地党员干部的学习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不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做好制度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切实强化制度意识,维护制度权威,严格执行制度条例,以制度意识的强化来提高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执行能力和水平,更好地落实各项制度。

制度的完善需要“退火”。退火是钢铁预先强化的步骤,制度的完善同样需要经过理论支持和实践验证,才能做到完善、明确、具体。每一项制度的制定都必须科学规范、具有发展性,要明确细化、简单明了、便于操作,且适合当下的发展形势,这样在执行制度时才能有条不紊、得心应手。只有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以长远的眼光着眼于未来发展方向,不断探索实践,落实整改,制度才能不断发展,不断贴近实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制度的监督需要“回火”。回火是配合淬火和正火来强化钢铁性能的重要技术,执行制度和强化制度意识也需要制度监督来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执行制度时,必须严格遵守制度条例,不能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挑战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监督过程中,不仅要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还要看到成绩、给予鼓励,要保证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把握好监督的“火候”,以实现制度监督下执行制度力度的提升和制度意识的强化的双赢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是制度落实的关键环节,只有为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加一把火,制度的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才能为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添砖加瓦。

心得体会篇5

制度本身是静态的,只有形成制度化的实施过程,制度才具有现实价值。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强调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同时指出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如果把制度比作一盘棋,那么党中央就是坐镇军帐中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使得一盘棋大局分明。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去,让中国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制度绩效不断提升。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强化制度执行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确保制度落地生根、时时生威、处处有效,不断将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的各领域各环节,就必须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这既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具体实现形式,也是保证党作为国家最高领导力量的重要支柱。

心得体会篇6

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是对党的领导地位的准确界定,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有力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形成和巩固这样的良好局面,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决定》对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提出的三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比喻为“众星捧月”,强调“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其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各机构和组织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目前,虽然在对党的全面领导问题的认识上已经达成共识,党和国家机构及各类组织也都注重落实,但在制度化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迫切需要加大党内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力度,切实将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覆盖到所有机构和组织,使其成为上下一致的遵循。

其次,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方面。党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建设步伐加快,党中央已印发了一大批重要党内法规,但在不少领域,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尚未形成制度成果,需要全党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要坚决落实党章要求和《决定》精神,坚持事业发展到哪里,党的领导制度就跟进配套到哪里,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工作等制度,更加有力有序有效地将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最后,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的全过程。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启动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工作,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任务,从机构职能上解决了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问题,解决了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党政军群的机构职能关系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不能就此止步。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上持续发力,推动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将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作为首要职责,推动各方面协调行动、增强合力。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