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两篇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2025-10-07人已围观
两篇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心得体会优秀范文:
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心得体会(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在当前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向着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引导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以人为本,明确政绩为谁而创
政绩,即为政之绩,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成绩、功绩和实绩。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为党和人民辛勤工作的成果,必须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做事情、干工作,如果做到了上有利于国家、下有利于人民;既符合国家和人民眼前利益的要求,又符合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要求;既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促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那就做出了党和人民所需要的真正的政绩”。共产党人的政绩,核心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成效。
领导干部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重任,为人民多干事、干实事、干成事,是应尽的职责和终身的追求。只有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才能无愧于人民赋予的权力和职位,无愧于人民给予的俸禄。反之,若不思进取、守摊混日子,甘当“庸官”,必然会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被时代所淘汰。
二、坚守科学发展理念,明晰创何种政绩
党和人民所需要的政绩,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创造的政绩,是以人民福祉增加为主要衡量指标,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
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摒弃片面追求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的旧观念,走效益优先、富民优先、生态优先、节约优先的发展新路。具体而言,一是要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政绩,转变为谋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绩。既要重视经济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要从单纯追求局部利益的狭隘政绩,转变为谋求全面协调发展的全局政绩。牢固树立统筹协调的观念,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发展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三是要从单纯追求眼前发展的短视政绩,转变为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政绩。妥善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能力,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坚决依靠群众干事创业,确定靠谁创政绩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力量。创造政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最清楚自己的需求,最了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最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领导干部创造政绩提供了广阔舞台,但人民群众才是这个舞台的主角。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和经验,将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新发展思路和方法的源泉。同时,创造政绩离不开党的领导,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领导干部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共同创造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政绩。
四、坚定务实创新的作风,掌握如何创政绩
真正的政绩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靠虚假数据堆砌的,而是通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干获得的。
首先要求真,即遵循规律创政绩。领导干部要深入研究工作的内在规律,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按照规律办事。要转变发展观念,了解国情、国策和国法,研究执政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其次要务实,狠抓落实创政绩。要牢固树立“落实就是责任、落实就是水平、落实就是政绩”的观念,以尊重经济建设规律为前提,以实事求是为基础,将工作的重点放在真抓实干上。要精心筹划、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最后要创新,锐意进取创政绩。创新能力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核心能力,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和竞争,领导干部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为人先,在改革中消除积弊,在探索中开拓新路。要勇于担当,遇到问题不推诿,碰到矛盾不回避,以钉钉子精神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政绩。
五、坚信群众公认原则,明确怎样衡量政绩
政绩有真假、显潜、得失和是非之分,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的政绩,对于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至关重要。
群众是衡量政绩的重要标尺,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感受最直接、最真切,只有得到老百姓公认、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拥护的政绩,才是真正的政绩。同时,实践也是检验政绩的试金石,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领导干部既要关注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多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创造有形的政绩;也要着眼长远,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无形的政绩。
此外,还需要科学的干部考评体系来衡量政绩。要按照中央《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及相关考核办法的要求,全面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切实解决公认不公、实绩不实、识人失真、用人失准等问题,确保让善于科学发展的干部得到重用,让不适应科学发展的干部让贤,让阻碍科学发展的干部受到惩戒。
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心得体会(二)
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近期对《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进行了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可知,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贯彻落实相关纲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至关重要。
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及取得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和态度。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一个单位或地方的发展,还会影响到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建设,甚至关乎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因此,“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
能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根本上取决于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三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权力观和荣辱观,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
一、树立忠于理想、坚定信念的世界观
理想和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内容。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懈奋斗。在当今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仍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精神支柱。
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并决心为之奋斗终身,是领导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首要条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领导干部必须将理想与现实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把坚定的信念与踏实的工作相结合,既要坚信共产主义事业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又要充分认识到其前进道路的曲折性和长期性。
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领导干部才能在胜利时保持清醒、谦虚谨慎,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支撑远大理想,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改革实践。
二、树立甘于奉献、淡泊名利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和分配多元化促使人生价值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然而,在现实中,部分领导干部存在价值观错位的现象,他们将人生价值定位在权力、金钱、享乐或绝对自由等方面,这显然是错误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一种主客观之间的关系,价值观是人们对外界事物能否满足个人和社会某种需要的评判标准。党的干部无论职位高低,其自身价值都应体现在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之中。党员干部应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鞠躬尽瘁、先人后己。
任长霞、牛玉儒等同志是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他们心系人民群众,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热情为民排忧解难,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展现了领导干部真心为民的高尚品德。相比之下,一些领导干部对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产生动摇,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片面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以个人利益为导向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最终沦为腐败分子,如王怀忠、肖作新等,他们的行为受到了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审判。
三、树立立党为公、掌权为民的权力观
权力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权力的性质、作用和运行机制的基本看法。以权谋私行为的根源在于缺乏正确的权力观,腐败分子脱离了立党为公、掌权为民的权力观,将权力视为谋取私利的工具,最终导致权力滥用,自食恶果。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局限性,人民通过少数代表来行使国家权力,而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被人民赋予了行使权力的重任。因此,权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领导干部只是权力的使用者,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这是领导干部必须牢记的基本常识。
权力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领导干部职位越高、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重。各级领导干部在掌权、用权过程中,要始终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需,坚定不移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与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永葆人民公仆的本色。
四、树立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荣辱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人的荣辱观主要体现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上,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荣,以奢侈浪费、以权谋私为耻。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好,一直要抓60 - 70年”“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党员干部丢掉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出现了讲排场、摆阔气、追求奢侈豪华的不良风气。一些人沉溺于灯红酒绿、狂吃豪赌,一些人全身珠光宝气、生活奢华,这些行为不仅导致部分领导干部意志衰退,甚至使其陷入犯罪的泥潭,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人民群众对党的态度,取决于领导干部是否为群众谋利益、是否关心群众疾苦、是否解决群众困难、是否改善人民生活。只有树立和发扬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党员干部才能在思想上和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在工作中努力拼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作风上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与群众打成一片,在生活上不搞特殊化、与群众同甘共苦。
总之,共产党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不正之风的能力,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努力成为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好干部。
上一篇:2023年榜样7观后心得汇编:7位典型人物折射的党员精神图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