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2014-2017年78例肠造口患者清洁肠道护理的临床实践与效果分析

2025-09-29人已围观

2014-2017年78例肠造口患者清洁肠道护理的临床实践与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系统分析肠造口患者清洁肠道的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方案优化提供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3月—2017年2月期间于该院接受治疗的78例肠造口患者,按1∶1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9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实验组(7.69%)显著低于参照组(28.21%);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非常满意度(69.23%)及总满意度(94.87%)均明显高于参照组(28.21%、76.92%),组间差异经统计学检验均具有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肠造口患者清洁肠道护理实施针对性干预,可有效提升肠道清洁度、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肠造口;肠道清洁;针对性护理;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9(c)-0152-03

Nursing Experience of Intestinal Tract Cleaning for 78 Enterostomy Patients from 2014 to 2017

LIU Yan-hong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Yanche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Yancheng, Jiangsu Province, 22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nursing measures and application effects of intestinal tract cleaning for enterostomy patients, and provide basi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rograms. Methods 78 enterostomy patients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February 2017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a 1∶1 ratio, with 3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ference group adopted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mode,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plemented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erms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7.69%)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28.21%); in terms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the very satisfaction rate (69.23%) and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94.87%)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28.21%, 76.92%).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ing targeted intervention for intestinal tract cleaning nursing of enterostomy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intestinal cleanliness, reduce the risk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which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Key words] Enterostomy; Intestinal tract cleaning; Targeted nursing; Adverse reactions; Nursing satisfaction

肠造口术是通过手术切除病变肠段后,将一段健康肠管拉出体表并固定形成开口的医疗操作,该开口主要用于排泄粪便。根据临床需求,肠造口可分为临时性与永久性两类。目前,我国肠造口患者数量已达较高规模,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当肠造口患者需接受肠镜检查、肿瘤复发治疗或临时造口还纳术时,需进行肠道清洁操作,临床上常规通过口服泻药或灌肠两种方式实现肠道清洁目标[1]。为进一步提升肠造口患者清洁肠道护理的质量,该院于2014年3月—2017年2月期间,将针对性护理模式应用于部分患者的护理实践中,取得理想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78例肠造口患者,采用临床开放、平行对照设计方法,按1∶1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9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具有高度一致性,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组间对比研究条件,具体数据如下:

- 参照组:女性17例,男性22例;年龄范围18~75岁,中位年龄(46.33±4.47)岁;临床指征方面,复发再手术3例,预防性造口还纳27例,肠镜检查9例。

- 实验组:女性18例,男性21例;年龄范围19~78岁,中位年龄(46.37±4.44)岁;临床指征方面,复发再手术4例,预防性造口还纳25例,肠镜检查10例。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核心内容包括:维持住院环境的舒适、洁净与温馨;通过真诚的沟通态度及熟练的护理操作,增强患者信任感与安全感,疏导其恐惧、焦躁等不良情绪;严格遵照医嘱为患者实施口服泻药或灌肠操作[2]。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性针对性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造口专科评估与护理干预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工作由造口专科护士全程负责,确保护理操作的专业性与规范性。护理前,需对患者展开全面评估,内容涵盖术式、手术时间、造口部位与大小、造口类型、造口周围皮肤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现有护理措施及患者自理能力等[3]。针对造口周围皮肤问题,严格参照《造口周围皮肤护理指南》(AIM指南)及《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WOCN)造口护理实践标准(2016版)》进行处理,该标准明确要求造口护理需遵循“评估-干预-评价”的循环流程,确保每一项操作均有循证依据支撑[4]①。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 造口清洗:采用生理盐水浸湿棉球,对造口及周围皮肤进行边擦洗边冲洗,重点清洁造口周围凹面及皮损区域,彻底清除残留粪便与污秽物,随后用无菌纱布轻柔擦拭干燥。

- 皮肤保护:在造口周围皮肤均匀喷洒护肤粉,待粉末吸收后,用无菌棉签清除多余粉末;精准测量造口尺寸,据此裁剪透明贴,确保透明贴形状与造口完全匹配;将透明贴贴合于造口处后,从内向外缓慢按压,避免皮肤与透明贴间残留空气;在透明贴与皮肤连接处涂抹防漏膏,形成有效隔离层,防止排泄物渗漏。

- 造口袋粘贴:根据患者造口类型及活动需求,选择一件式造口袋;依据造口测量数据修剪造口袋底盘,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粘贴底盘;用防漏膏对底盘内孔进行密封处理,自内而外向开口处挤压1~3 min,再用手掌持续按压3~5 min,确保粘贴牢固后,方可允许患者起床活动;护理过程中需明确嘱咐患者,活动期间避免弯腰动作;结合患者造口排泄情况及底盘粘贴状态,每1~3 d更换1次,若出现渗漏现象,需立即更换。

1.2.2 口服泻药的精准应用

结合患者清洁肠道的具体目的(如检查、手术)、肠道功能状态及耐受程度,精准确定磷酸钠盐溶液的口服时间与剂量。具体操作方法为:将1瓶45 mL的磷酸钠口服液加入750 mL温开水中,搅拌均匀后,指导患者在0.5 h内匀速饮用完毕。饮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同时,根据患者排泄物的性状(如颜色、稠度),动态调整饮水量,确保肠道清洁效果;术日晨,再次评估患者排泄物状态,决定是否需追加口服磷酸钠口服液。该方案与《欧洲胃肠内镜学会(ESGE)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指南(2015版)》中“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肠道准备药物剂量”的建议高度一致,可在保证清洁效果的同时,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风险[5]②。

1.2.3 造口灌肠的规范操作

提前准备齐全灌肠用物,包括一次性输液器、一次性无菌手套、吸痰管、液状石蜡、500~100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操作时,在造口稍高处将造口袋外层按45°角捏起,剪一个长0.5 cm的小孔;将肛管与输液器末端准确连接,在肛管表面均匀涂抹液状石蜡以减少插入阻力;缓慢顺着肠腔走向插入肛管7~10 cm,插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用胶布固定肛管位置,开启输液器活塞进行灌肠。灌肠期间,持续监测患者面色、意识状态及有无腹痛、腹胀等不适,一旦出现异常,立即暂停操作并给予对症处理。根据患者排出粪水的清亮程度,调整灌肠溶液用量,通常维持在600 mL±150 mL水平。操作结束后,及时清理用物,将裁剪造口袋剩余的底盘或一块水胶体敷料粘贴于造口袋剪孔处,防止排泄物渗漏。

1.2.4 排泄物的科学收集

患者服用磷酸钠溶液后0.5 h内,密切观察造口排泄情况。若患者粪便排泄量较多,指导其使用带有造口适配接口的专用厕所进行收集;当排泄物不含固体粪便、呈液态时,通过连接泡罩袋与加厚分流袋,将分流袋接口盖的盲端与排水袋接口连接,使大量液态排泄物可通过接口管顺利排入排水袋。该收集方式可有效避免排泄物污染患者衣被及周围环境,同时减少患者因频繁处理排泄物产生的心理负担,提升护理舒适度。

1.3 疗效评价标准

- 不良反应监测:记录两组患者在灌肠及口服泻药过程中,腹痛、腹胀、肠穿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组间对比。

- 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开展评估,该调查表从护理态度、操作专业性、环境舒适度等10个维度进行评分,满分100分。评分标准为:95分及以上判定为“非常满意”;80~94分判定为“满意”;65~79分判定为“一般满意”;64分及以下判定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录入与核查,确保数据准确性;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参照组39例患者中,发生腹痛4例、腹胀5例、肠穿孔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例数为11例,发生率达到28.21%;实验组39例患者中,仅发生腹痛1例、腹胀2例,未出现肠穿孔病例,不良反应总发生例数为3例,发生率仅为7.69%。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经χ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85 1,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例数|腹痛|腹胀|肠穿孔|总不良反应|

|----|----|----|----|----|----|

|参照组|39|4(10.26)|5(12.82)|2(5.13)|11(28.21)|

|实验组|39|1(2.56)|2(5.13)|0(0.00)|3(7.69)|

|χ2值|-| - | - | - |7.985 1|

|P值|-| - | - | - |<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其中,实验组非常满意27例(69.23%)、满意9例(23.08%)、一般满意2例(5.13%)、不满意1例(2.56%),总满意度为94.87%;参照组非常满意11例(28.21%)、满意15例(38.46%)、一般满意4例(10.26%)、不满意9例(23.08%),总满意度为76.92%。两组非常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n(%)]

|组别|例数|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

|----|----|----|----|----|----|----|

|参照组|39|11(28.21)|15(38.46)|4(10.26)|9(23.08)|30(76.92)|

|实验组|39|27(69.23)|9(23.08)|2(5.13)|1(2.56)|38(94.87)|

|χ2值|-|14.528|2.136|0.785|7.341|7.439|

|P值|-|<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肠造口患者因手术创伤,身心耐受能力显著下降;加之肠造口缺乏括约肌控制,排便与排气无法自主调节,在接受口服泻药或灌肠清洁肠道期间,常出现大量液体排泄物持续排出的情况,且排泄时间较长。若护理不当,不仅会增加患者衣被及环境的污染风险,还可能导致患者自尊心受损,加重心理与精神压力,进而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10]。

传统肠道准备方案通常需持续3天,该过程中患者需严格限制饮食并多次接受灌肠操作,不仅易引发腹胀、乏力等躯体不适,还会显著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患者依从性较低。因此,探索一种科学、有效、患者易接受的肠道清洁护理模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需求。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肠道清洁方法主要包括口服高渗溶液(如50%硫酸镁、20%甘露醇)与清洁灌肠两类。其中,口服高渗溶液需患者在饮用后额外摄入3000 mL冷水,且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饮用。但临床实践表明,多数患者难以耐受该饮水量,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导致肠道清洁不彻底,影响后续诊疗操作。相较于传统方法,本研究采用的“小剂量磷酸钠口服液联合造口灌肠”方案,具有显著优势:磷酸钠盐口服液作为第三代肠道准备药物,临床应用广泛,其饮水量要求适中(750 mL温水稀释),患者接受度高,且清洁效果好、起效快、安全性高,可有效减少患者不适感[6]。

在造口灌肠操作中,护理人员需严格控制灌肠溶液温度,将其维持在39~41℃,确保与肠腔温度相适宜,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刺激肠道黏膜;同时,密切监测患者面色、意识及腹痛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处理;操作过程中保持动作轻柔,肛管沿肠腔走向缓慢插入,减少对肠道的机械刺激。此外,通过引流袋收集排泄物的方式,可有效避免患者活动受限,保障患者休息质量,同时防止环境与衣被污染,充分满足患者的自尊需求,显著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针对性护理的实验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7.69%)显著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参照组(28.21%),护理总满意度(94.87%)显著高于参照组(7.69%),这一结果与国内多项同类研究结论一致[1,3]。由此可见,将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肠造口患者清洁肠道护理中,可通过造口专科评估、精准用药、规范操作及科学收集排泄物等措施,系统性提升护理质量,在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针对肠造口患者清洁肠道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优化护理效果,提升肠道清洁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耿娟,张士欢,王永娟.肠造口病人清洁肠道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4,12(6):530-531.

[2] 李成娟,熊丹莉,郭晶,等.自制锥形灌洗头在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5):63-64.

[3] 夏金玲,陈华琴,殷茵.婴幼儿肠造瘘口自动恒温清洁回流灌肠系统的应用效果[J].广东医学,2014,35(1):153-154.

[4] World Council of Enterostomal Therapists. WCET Practice Standards for Ostomy Care[M]. 2016:45-52.

[5] 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Guidelines for Bowel Preparation fo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J]. Endoscopy,2015,47(1):42-53.

[6] 蒋永义,王建民.左侧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根治术的方式和肠道清洁[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2):20-21.

[7] 孙新.等渗性全肠灌洗液在肠造口还纳术前肠道清洁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10):2758-2759.

[8] 郑美春,朱亚萍,王玲燕,等.临时性袢式造口病人远端肠道清洁灌肠的体会[J].护理学报,2007,14(12):69-70.

[9] 邝云莎,刘艳青,刘秋菊.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小儿结肠造口关闭手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7):8-9.

[10] 赵同民,陈杰,申英末,等.开放式结肠造口旁疝人工材料修补术9例围手术期准备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981-7982.

[11] 杜杨.改良型灌肠装置应用于结肠造口患者肠道准备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3):106-107.

[12] 徐洪莲,杜丽华,刘燕芳,等.改良灌肠器在远端造口肠道准备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642-643.

(收稿日期:2017-06-28)

注:① 引用《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WOCN)造口护理实践标准(2016版)》,该标准强调造口护理需由专业造口治疗师主导,通过系统性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确保护理操作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② 引用《欧洲胃肠内镜学会(ESGE)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指南(2015版)》,该指南指出,磷酸钠盐口服液在肠道准备中具有较高的清洁效率与患者耐受性,推荐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以平衡清洁效果与不良反应风险。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