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深入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心得体会感悟5篇

2025-09-28人已围观

深入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心得体会感悟5篇

心得体会一:延安精神——永恒的政治瑰宝

延安,作为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此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石。在这13年里,延安孕育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延安精神,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经过长期革命战争形成的。它继承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传统,同时又融合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延安精神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分子,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陕北延安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思想品德、工作与生活作风的精华和结晶。

新中国成立后,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得到深化。它就像一座灯塔,始终照亮着中国前进的道路。例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干部群众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依靠艰苦奋斗的精神,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1957年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了128.6%,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走进延安,置身于宝塔山下,那傲然耸立的巍巍宝塔,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卓越功勋,成为了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通过参观学习,我们受到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对延安精神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延安精神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它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不断走向胜利的政治瑰宝。

心得体会二:延安之行——精神的洗礼与升华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这个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名字,一直以来都让我们充满了向往。2025年7月29日,我们在民进陈仓支部的组织下,终于踏上了这片神圣的土地。

我们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等多个地方,每一处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延安历史和精神的丰饶与厚重。在那些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的光辉著作。从1935年到1948年,这13个春秋里,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奠定了基础,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据不完全统计,在延安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撰写的著作、文章等达到了数百篇之多,这些著作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年,正是因为有了延安精神的指引,革命才能够取得胜利。如今,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需要将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在教育领域,我们应该以延安精神为指导,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比如,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教师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教学条件艰苦、师资力量薄弱等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们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升学率和综合素质。

心得体会三:延安精神——当代的精神支柱

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年,他们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延安时期,当财政经济陷入极其严重的困难时,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延安大生产自救运动。据史料记载,在大生产运动中,边区政府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广大军民积极响应,通过开荒种地、纺纱织布等方式,实现了粮食和物资的自给自足。例如,南泥湾地区在王震将军的带领下,经过几年的努力,从一片荒草地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不仅满足了自身的需求,还为边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储备。

延安精神不仅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在延安时期就已响亮提出,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延安精神把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官兵一致,军民一致,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同时,延安精神也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集中体现。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重要文章,强调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这种实事求是精神,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在当今时代,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应该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心得体会四:延安精神——时代精神的永恒光芒

延安精神是一种具有永恒价值的时代精神,它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解放后,枣园的灯光、南泥湾的大生产等,都曾激励着无数的知识分子和有识青年奔赴延安,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奋斗。尽管当时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物资条件极为艰苦,但人们的革命热情却无比高涨。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超过数万的青年学生从全国各地来到延安,他们在这里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然后又奔赴各地,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延安精神的核心之一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参加劳动,种菜、纺线,节衣缩食。英国记者斯特朗在延安访问后曾说:“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那里没有讲究的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有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正是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写出了众多指引中国革命航程的雄文。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动力。在新时代,我们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科技创新挑战等问题时,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不断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延安精神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水乳交融,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心得体会五:延安——中国革命圣地与精神化身

延安,无疑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从历史书上,我们早已熟知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以及黄土地上孕育的红色政权,但当我们亲赴实地学习时,才对延安和延安精神有了更为深刻和全新的理解。

在革命伟人曾生活工作的窑洞前,在七大会址的中央大礼堂里,我们仿佛看到了70年前毛泽东穿着打着补丁的破军服,在煤油灯下书写光辉篇章的身影。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十三年,经历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召开了许多重要会议,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例如,在这期间,党开展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整风运动,开办了抗日军政大学,培养造就了大批干部,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据统计,抗日军政大学在办学期间,共培养了十多万名优秀的军政干部,他们遍布全国各地,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延安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经过十多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培育和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

延安精神包含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正是靠艰苦奋斗起家,党和人民的事业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它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延安时期,党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认真实践,紧紧团结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斗争和建设的胜利。此外,延安精神还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没有开拓创新,就不会有延安精神和毛泽东思想。最后,延安精神也是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党始终坚持的思想路线,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我们才能不断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总之,延安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深入学习、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让它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