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2024年化学实验教学专项培训复盘报告(附3类实验优化案例)
2025-09-24人已围观
2024年化学实验教学专项培训复盘报告(附3类实验优化案例)
为期4周的化学教学专项培训期间,笔者系统参与了5场专家专题讲座、南京市3位特级教师的示范课观摩及2场专家深度点评活动,并与省内外20余名同行开展教学实践研讨。经复盘,本次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显著,有效实现了教学理念的迭代更新与教学理论的系统性升华,尤其对过往教学实践中存在的6项核心困惑(如探究性实验设计逻辑、实验资源整合路径、学生操作能力培养策略等)提供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本次培训的核心收获,在于对南京市优秀教师教学录像中3个课本实验改进案例的深度拆解。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学科教学的核心环节。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探究性实验教学占比需不低于实验教学总量的40%,其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及学科核心素养(如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提升的贡献率,显著高于传统演示实验。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与严谨的科学思维品质,是落实实验教学目标的三大核心要素。
笔者拥有30年中学化学教学经验,尽管始终将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核心环节,但经对标新课标要求,发现在探究性实验的开放性设计、学生自主操作时长占比(当前课堂中约25%,新课标建议不低于35%)、实验现象与原理的关联性引导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本次培训不仅为青年教师搭建了教学能力提升的平台,更通过案例拆解、理论赋能的方式,为资深教师适配新时代教学理念提供了系统性路径——这一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培训中“新教师缺经验、老教师难转型”的二元问题。
在新课标理念框架下,化学教师需系统性整合各类实验资源,确保每一个核心实验的教学目标均能落地。相较于传统“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单向传输模式,将80%以上的验证性实验转化为课堂边讲边实验项目,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培养规范操作技能与创新意识。同时,通过实验成功的正向反馈与失败原因的集体复盘,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原理的内在逻辑,真正落实化学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载体”的实施要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获取需通过学习者主动建构而非被动接受,探究性实验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建构化学知识的实践场景——学生在操作中观察现象、在讨论中分析原因、在反思中形成结论,这一过程完全契合“从具体到抽象、从实践到理论”的认知规律[1]。杜威“做中学”理论亦指出,学习是“做”与“思”的结合,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做”与对实验现象的“思”,可实现知识掌握与能力提升的同步推进,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2]。
一、实验室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开放策略
化学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的核心载体,其建设水平与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实验教学质量。据教育部2023年发布的《中小学实验室建设规范》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县域薄弱学校实验室达标率仅为68%,远低于城市学校的92%,仪器设备短缺、功能分区不合理等问题,成为制约薄弱学校实验教学开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学校需适度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重点补充探究性实验所需的多规格仪器(如数字化温度传感器、微型实验装置、多通道数据采集器等),确保硬件配置满足新课标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从教师层面来看,需突破“实验室仅用于课堂教学”的传统认知,建立“预约-指导-反馈”的闭环实验室开放机制:每周固定开放时长不低于4小时(可设置在课后服务时段或周末),学生可根据自主探究需求提交实验方案,经教师审核后进入实验室操作;教师需全程提供安全指导与技术支持,并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完成《实验探究报告》,形成“方案设计-实践操作-结果反思”的完整探究链条。通过这一模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可得到显著提升——南京市某中学2023年教学数据显示,实验室开放后,学生参与市级化学创新实验竞赛的获奖率较此前提升了35%。
二、课本实验的拓展与优化设计路径
新课标中约30%的实验项目,因操作复杂度较高(如“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或实验时长较长(如“发酵粉的作用原理”),难以在常规45分钟课堂的演示环节中充分呈现。将此类实验转化为学生分组实验,可通过“分工协作、实时观察、即时讨论”的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尤其在拓展性实验与改进实验的设计上,需以“简化操作、减少污染、凸显重点”为核心原则,确保实验目标更清晰、现象更直观、安全性更高。
以“燃烧条件探究”实验为例,传统演示实验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危害;二是学生仅能被动观察,难以理解“氧气”这一燃烧条件的必要性。本次培训中展示的优化方案为:取2支规格均为15mL的试管,分别装入0.5g干燥白磷与0.5g干燥红磷,两支试管均塞紧单孔橡皮塞(孔内插短玻璃导管,导管另一端套气球),随后同步置于盛有60℃热水的烧杯中(烧杯内另放置少量白磷,不覆盖水面)。改进后的实验可实现三大优化效果:第一,通过试管内气球的膨胀,直观证明白磷燃烧产生了气体,且避免了五氧化二磷的扩散,实验污染量降低90%以上;第二,烧杯内白磷不燃烧(无氧气)、试管内红磷不燃烧(温度未达着火点)、试管内白磷燃烧(温度达标且有空气)的对比现象,清晰呈现了燃烧的三大条件;第三,学生通过亲手操作试管组装、热水浴控制、现象记录等环节,对燃烧条件的理解不再是“被动接受结论”,而是“主动推导规律”。与传统“教师讲解+结论灌输”的模式形成对比,采用改进实验后,学生对“燃烧条件”知识点的掌握牢固度(以单元测试正确率衡量)从72%提升至91%。
综上,本次2024年化学实验教学专项培训,为笔者提供了从理念到实践的系统性教学优化路径。培训中习得的实验改进方法、资源开发策略及学生能力培养逻辑,对后续教育教学实践具有直接指导意义。笔者将持续应用本次培训成果,严格遵循新课标要求,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完善实验室开放制度、深化课本实验改进、加强学生探究性实验指导等,确保每一次培训收获均能转化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实际效能,切实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1] 皮亚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纲要[J]. 教育研究, 2003(4):25-30.
[2]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89-95.
相关文章
- 2024年化学实验教学专项培训复盘报告(附3类实验优化案例)
- 2022年幼儿午睡安全管理实践与复盘报告(含3类核心群体操作指南)
- 2024年党务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13篇)深度复盘报告
- 2024年干部优化发展环境学习实践与效能提升报告(总数据:某地区营商环境满意度
- 2024年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学习实践心得报告(附全国政法系统执行数据
- 2024年高素质农民培训班系列学习复盘(10篇)
- 202X年XX学校庆元旦系列活动(参与师生1200余人)心得体会与复盘报告
- 2022年: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必经之路心得体会
- 202X年多校校庆志愿者服务与军训融合实践报告(含4校6次服务数据)
- 2023-2024年治理庸懒散贪作风建设实践与成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