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学习红色教育心得体会5篇:

2025-09-23人已围观

学习红色教育心得体会5篇:

红色教育心得体会:从党史中汲取力量

心得体会一

党史,作为党的发展历程的真实记录,是滋养党员干部心灵的营养剂,是指引前行方向的教科书,更是保持清醒头脑的清醒剂。中共中央于[具体年份]决定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旨在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厘清“为什么学党史”。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拼搏史,也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史。百年以来,无数共产党人秉持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忠贞信念,砥砺着“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的高尚品格。据不完全统计,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有超过[X]万名党员为了理想信念英勇牺牲。诸如雷锋、焦裕禄、谷文昌、黄文秀、于海俊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他们忠诚于党、矢志为民、无私奉献。作为新时代党员,我们应在学习党史中坚定理想信念,明晰我们党从何处来、往何处去,传承和弘扬先辈们坚如磐石的信仰以及崇高的为民情怀,通过学习党史,不断补足精神之“钙”,更加坚定地跟党走,自觉做到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强党。

其次,要明晰“怎么学党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便肩负起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创造幸福生活的历史使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带领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在[具体年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抗击疫情、开展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新时代,前方仍有众多“娄山关”需要攻克,无数“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我们应不断厚植担当精神,始终保持迎难而上、迎风前行的姿态。在学习党史时,可以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审视党的发展历程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更好地汲取经验教训,提升学习效果。

最后,要清楚“学好党史做什么”。学习党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党史也是一部自我革命史。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八项规定”,从延安整风到历次党内教育,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正是由于党始终注重加强纪律建设、作风建设,才得以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要在学习党史中,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自警自省自励,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通过学习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思想,熟知掌握党的伟大成就、宝贵经验、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继续苦干实干、砥砺前行,创造出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业绩,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党章中充满着强大的力量。进入新时代,我们学习党史是为了知古今、明大义、续荣光。全体党员干部唯有自觉将学习党史作为“必修课”,在学习党史中砺初心、守信念、明方向、强担当、勇作为,才能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夯实思想根基,汇聚奋进力量,擦亮政治本色。

心得体会二

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具体年份],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党带领全国人民一路上风尘仆仆、筚路蓝缕,创造了世界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百年党史更是奋斗路上“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清醒剂”,只有认真学习党的伟大革命史,了解党的发展历程,汲取党史中的“智慧”,才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它能让我们铭记苦难,增强“理想信念”。“砍头不要紧,只有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年仅28岁的夏明翰在临行前写下了气壮山河的《就义诗》,这篇血写的诗不仅体现了他伟大的人格,更展示了他对崇高信念的不懈追求。在百年的革命史中,虽然出现了向忠发、周佛海、张国焘等背叛革命的事件,但更多的是像方志敏、江姐、刘胡兰、杨靖宇、陈树湘等革命先烈,他们在面对生与死的考验时,放弃高官厚禄,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忠诚的理想信念。据相关研究表明,在革命战争时期,坚守理想信念的党员干部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相较于缺乏坚定信念者高出[X]%。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守最初的信念,坚定地向革命先烈看齐,才能善谋善为、善作善成、行稳致远。

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能够传承基因,滋养“红色精神”。“述往以为来者师也,经世之大略。”回望党走过的百年征途,从嘉兴南湖上的一叶红船到巍巍前行的“中国号”巨轮,一批批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用血泪谱写了壮丽史诗。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过700多座县城,击溃了国民党反动派数百个团的军队,从江西瑞金出发,期间突破了敌人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等,每一场战斗都惊心动魄。广大党员干部要汲取其中的“营养”,不忘立身之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把红色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滋养新时代长征路上的“红色精神”。可以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红色精神的传承进行不断地规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确保红色精神能够得到有效传承和发扬。

党史是“最好的清醒剂”,能够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借鉴“历史智慧”。列宁曾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近代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软弱、腐败、无能,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国力上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陷入了任人宰割的境地。但面对西方文明的侵略,一大批仁人志士从“天朝上国”的封闭意识中警醒过来。1921年,在陈独秀、李大钊等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成立,党在摸索中前行,有合作也有分裂、有信任也有背叛,充满了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总结党史中的经验教训,用党史激励自己、警示自己、教育自己,不断认清历史方位,汲取奋勇前行的“智慧与力量”。与传统的经验总结方法相比,通过对党史的系统性研究和分析,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汲取经验教训,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更有力的指导。

心得体会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参观时强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优良作风和传统,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等,这些都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党史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是与时俱进的,是我党永葆青春的“不老泉”。

党史应常作常新。党史是我党不断发展的印记,它在时间和空间的交织中不断演进,共产党人也在不断的实践中丰富着自己的认识。在党史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发掘新的史料,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要用新的认识高度和角度去诠释先辈们的努力,从而丰富我们的“营养剂”。例如,随着考古学和历史学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党史资料被发现,这些资料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党的发展历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党史常作常新,不仅是为了校正过去的错误,更是为了开拓新的认识方向,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实践和群众的需要。

党史应常读常新。“深深地沉思往事的意义,我们才能发现未来的意义”。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新时代和主题教育,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在不断学习党史的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后,会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而学习党史能够满足党员干部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恪守人民情怀,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

党史应常讲常新。讲党史不仅仅是讲述历史,更是要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从党史中自我检视问题、有的放矢。要创新形式方法,丰富授课载体,运用现代传媒技术,让听众能够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线上党史讲座,扩大党史教育的覆盖面。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运用现代传媒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党史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力,让听众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深刻认识一代又一代人担当的本质内涵。

心得体会四

“读史使人明智。”回溯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从“南湖红船”到“复兴号巨轮”,从“春天的故事”到“新时代华章”,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的一曲壮丽壮歌。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回望党来时的道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必须常修党史必修课,做到见三“心”,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和无穷力量,为奋进“十四五”、迈好第一步,答好无愧于时代的新答卷。

上好党史“必修课”以校初心。“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这是“初心之问”,它时刻提醒着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常审视自己,弄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和不懈追求。从建党到领导人民成立新中国,再到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5·12”汶川地震中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人民一呼百应,在防汛救灾中党旗始终飘扬在一线,这些都诠释着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走进党史、学习党史、触摸党史,从中解读党的初心、校准初心,不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把稳思想之舵。与以往的学习方式相比,通过深入学习党史来校准初心,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党的宗旨和使命,从而赢得光明的未来。

上好党史“必修课”以传星火。“什么也不能动摇我,我将我的生命给我们的党与人民大众。”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重要体现。党员干部学好党史“必修课”,就是要抱紧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个“传家宝”。以理想信念、不怕牺牲、实事求是、纪律团结和依靠群众为内容的长征精神,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在五四运动前后多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红船精神,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精神是我们党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我们要对历史进行复盘,对标对表查摆自身问题,照镜子、出出汗,提振精气神,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弘扬党的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开创属于我们的时代。

上好党史“必修课”以绘新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人民铭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将共产主义的信念融入“灵魂血脉”,作为毕生追求,一往无前地奋进。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上海石库门到延安清凉山、北平香山,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迈向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浴血斗争,写就了一部气吞山河的斗争史诗。“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采样返回,新业态新模式逆势增长,GDP首度迈上百万亿元大关,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无数为国家、民族躬身奋斗的共产党员。他们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走好了新时代的长征路,没有辜负时光里的等待。

恩格斯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广大党员干部修好党史这堂“必修课”,从党史中找寻胜利的源头、汲取前行的力量,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守初心践使命,让奋进在中国梦征程上的步伐更加有力,才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更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从而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浩荡能量。

心得体会五

基层党员干部要深入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伟大事业的来龙去脉,在学习党史时注重“耳到”“眼到”“心到”,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党史,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在红色歌曲中聆听党史,让伟大事业“不绝于耳”。优秀的红色歌曲以其高亢嘹亮的旋律、催人奋进的词作,激荡着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心弦。红色歌曲中的党史,是《红梅赞》中江姐英勇就义时的英雄豪胆,是《我的祖国》中志愿军战士无畏向前的爱国情怀,是《赞赞新时代》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红色歌曲作为联系党史的纽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基层党员干部要注重对红色歌曲的保护与开发,通过在各部门各单位举办红色歌曲演唱活动,并加入全新的演奏形式,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使红色歌曲常唱常新。相关调查显示,通过红色歌曲演唱活动,党员干部对党史的认知度提高了[X]%,让红色歌曲中的党史“不绝于耳”。

在历史剧作中了解党史,让伟大事业“尽收眼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党时,每一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大型历史剧作《觉醒年代》在央视一套热播,全景展示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清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影视作品作为重现党史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回顾那段历史。基层党员干部要运用好基层党建APP等信息平台,做好对党史剧作的宣传活动,在信息平台上分享观后感,引发更多人的关注与讨论。与传统的宣传方式相比,利用信息平台进行宣传能够显著扩大党史教育的影响力,感怀先辈们接续创造的丰功伟绩,让历史剧作中的党史“尽收眼底”。

在革命圣地里学习党史,让伟大事业“扣人心弦”。党史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要走出房门,去到革命圣地汲取精神养分。革命圣地作为承载党史的载体,能够让我们在圣地重游的过程中汲取营养。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党史,要将挖掘宣传当地红色资源、革命圣地等结合起来,利用闲暇时间去实地考察学习,了解革命圣地背后隐藏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感悟伟大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据统计,实地考察革命圣地后,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爱国情怀得到显著提升,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并在共产党员网上投稿撰写心得体会,积极引导更多的人重游革命圣地,让革命圣地中的党史“扣人心弦”。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