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2017-2025:文化自信推动历程与心得
2025-09-19人已围观
2017-2025:文化自信推动历程与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三个“更”字,深刻凸显了文化自信的基础性与稳定性,也充分彰显了其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
文艺作为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在现代社会中,于传承经典、输出文化以及彰显大国自信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文艺工作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深入实践,文艺工作者在为人民群众创作喜闻乐见作品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文化观念与文化行为。
一、创新文艺工作,打造优秀文艺节目
文艺工作肩负着文化传承与输出的重大使命,其传播文化的内容与形式需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革新,必须时刻保持创新,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文艺工作者宛如文化自信道路上的引领者,引领大众传承悠久辉煌的历史、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先进的现代文化。
以央视文化类节目为例,可清晰地看到文艺类节目对传播文化、夯实文化自信的积极影响。诸如《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文化输出类节目,凭借不同领域的文化知识,吸引了广泛的观众群体,促使他们去了解、认识并真正信任我们的文化。
《百家讲坛》作为传播知识文化的典型节目,对科教知识传播形式进行了创新,让文化传播变得更加有趣、更具吸引力。相较于传统的科教知识传播方式,《百家讲坛》通过邀请知名学者以生动形象的讲解方式,将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文化传播的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据相关数据统计,《百家讲坛》在其播出期间,平均收视率达到了[X]%,吸引了数以亿计的观众关注,极大地扩大了文化传播的范围。
《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节目则以文艺的形式,传播优秀的诗词、诗歌文化。正所谓文以载道、歌以咏志,此类节目不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下价值,进一步落实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它们让经典走向群众,让美育教育得以滋润成长。同时,这类美育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今人与古人的古今对话,使观众在古人的诗词言志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熏陶。例如,《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后,引发了社会各界对诗词文化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节目播出后,参与诗词学习和创作的人数相比之前增加了[X]%,诗词类书籍的销量也大幅增长,充分展现了此类节目对传统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
《国家宝藏》以各地博物馆为依托,全方位展现了我国各个时期的历史、人文、风俗等。该节目播出后,对观众的文化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许多观众受节目感染,每到一个城市便会首先前往当地博物馆参观。据相关调查显示,《国家宝藏》播出后的一年内,各地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平均增长了[X]%,其中有[X]%的观众表示是受到了节目的影响。在上海博物馆,曾有保安大哥充满自豪与自信地为观众讲述馆藏文物的历史,这一情景正是文化自信在基层的生动体现。
二、沉淀文艺工作,塑造精良文艺作品
文艺工作在文化传承与发扬方面任重而道远,在文化自信的构建道路上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具备引发观众共鸣与反思的特质,是值得人们反复琢磨与深入思考的。
以电影《无问西东》为例,这部影片讲述了四个不同时空中几位年轻人的选择和命运,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刻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中克服困难、一心为国的爱国精神,还会不由自主地思考自己能为社会做些什么,我们这代人能为祖国做出怎样的贡献。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无问西东》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将爱国精神这一重要的文化内涵传递给了观众,引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实现了文化的有效传播。
然而,在当今社会,流量明星、各路网红等占据了大量的媒体空间,真正能够静下心来打磨作品的文艺工作者却寥寥无几。实际上,流量明星和网红作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群体,应充分承担起传播文化的责任,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实现厚积薄发。各路网红也应植根于文化土壤,用心进行表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4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会联组会时曾指出:“大师、大家,不是说有派头,而是说要有大作品。如果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只想走捷径、搞速成,是成不了大师、成不了大家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文艺创作的本质和规律。在文艺创作领域,根据“内容为王”的理论,作品的质量始终是决定其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关键因素。只有那些真正用心打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播和传承。同时,从“工匠精神”的角度来看,文艺工作者需要具备精益求精、专注执着的精神,静下心来,用心去打造每一部作品,这样才能塑造出经典的文艺作品,为文化自信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三、结语
文艺工作若要推动文化自信,必须紧密围绕人民群众,走进实践,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同时,要将文艺工作与文化传播紧密结合,用心创作深入民心的经典作品。此外,还必须坚持“创新+静心”的原则,用心用情用功发扬优秀文化,从而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为基本、更为深沉、更为持久的力量,其建设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文艺工作方式方法,打造更多优秀的文艺节目和作品,同时保持静心沉淀的创作态度,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自信不断迈向新的高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上一篇:2025年党课培训学习心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