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01-2002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严打整治斗争工作总结(累计办理刑事案件5316件)
2025-10-11人已围观
2001-2002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严打整治斗争工作总结(累计办理刑事案件5316件)
自2001年“严打”整治斗争开展以来,全市司法行政机关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及省司法厅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法制宣传的舆论引导作用、法律服务的法治保障作用、劳动教养的教育矫治作用、安置帮教的社会引导作用,系统性参与“严打”整治斗争。数据显示,两年间全市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办理量达515件,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3.55%,有效推动了全市社会治安形势的持续向好。
一、深化认知、强化领导:筑牢严打整治工作基础
行动的先导始终是认识。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主要领导及核心团队对“严打”整治斗争重要性的认知深度,直接决定了系统整体的参与力度。在全市处于改革攻坚与发展关键期的背景下,司法行政系统参与“严打”整治斗争,既是服务大局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职能优化的重要机遇。基于形势发展与职能定位,系统核心团队从三方面深化认知:
1. 形势发展的迫切需求:2001年作为新世纪开局之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转型关键阶段,利益群体分化与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矛盾冲突显著加剧,社会稳定面临复杂挑战。在此背景下,司法行政系统必须进一步强化职能输出,通过工作成效获取社会关注与支持,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更坚实的法治支撑。
2. 司法行政工作社会化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方略并将其纳入宪法原则,而“严打”整治斗争是依法治国方略在社会治安领域的具体实践,亦是依法治市的核心任务之一。作为依法治市日常工作机构,司法行政部门承担的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等职能,是预防矛盾激化、化解纠纷隐患、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实践表明,司法行政部门通过职能发挥参与“严打”整治,可有效提升公民法律意识,显著增强社会公众参与法治实践、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主动性。
3. 司法行政工作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司法行政工作虽实现长足发展,但新形势下需进一步规范职责边界、整合职能资源,以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与保障。通过参与“严打”整治斗争,司法行政系统可系统性整合各项职能,构建“多位一体”的社会化工作格局,显著提升队伍战斗力。
在深化认知的基础上,局党组将参与“严打”整治斗争作为整合司法行政职能的核心任务,通过三项措施强化领导:
- 健全组织机构:省、市社会治安工作会议召开后,市局立即召开党组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中央及省、市领导关于“严打”整治的讲话精神,结合司法行政职能制定《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严打”整治斗争实施意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及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严打”整治斗争领导小组,实现对全市工作的统一领导。
- 全面动员部署:2001年4月14日全市动员大会后,市局迅速组织各区县局局长及机关相关处室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市委、市政府及省司法厅的工作指示,从法律宣传、律师辩护、法律援助、安置帮教、人民调解五个维度进行全面部署。会议明确要求,全市司法行政机关及法律服务业需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认清“严打”整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全力投身专项斗争,助力实现“两年内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的目标。
- 强化指导监督:为保障工作落地,市局在整体部署基础上,针对法制宣传、律师辩护等重点领域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提出具体工作要求;组织机关相关处室对各区县司法局工作开展专题检查与调研,及时解决推进中的问题;同时建立重要信息专报机制,明确要求涉及“严打”整治的重大事件须第一时间向市领导及相关部门汇报,确保信息畅通。
二、强化普法、营造氛围:夯实严打整治舆论基础
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严打”整治斗争的基础性工作,贯穿专项行动全过程。全市各区县及基层单位结合法制宣传教育重点,普遍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法制宣传月活动,以宪法、刑法、社会治安处罚条例、禁毒条例为核心内容,加大普法力度,取得显著成效。
数据显示,2002年结合《宪法》颁布20周年纪念活动,全市共发表法制新闻1000余篇,在主要街道、路口悬挂法制宣传标语5000余幅,张贴宣传画4000余幅;发放法制宣传资料10000余册、农民法律实用手册20000余本,组织发行“四五”普法教材(干部读本、群众读本)5000余册,免费发放中小学生法制教育读本4200册。
在普法载体与形式上,全市司法行政系统采用多元化手段构建宣传网络:
1. 联动媒体扩大覆盖:与新闻单位深度协作,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板报、宣传栏、流动宣传车等载体,全方位宣传法律法规及“严打”整治成果,形成强大法制舆论氛围。其中,与市电视台合办《生活与法》节目,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解读婚姻、家庭财产纠纷等民生法律问题;与《今日商报》合办“司法版”法制周刊,专题报道司法行政系统参与“严打”、服务经济建设的经验做法,累计出版8期;同时与《南京日报》《现代经济报》合办“经济经纬”栏目,与省、市广播电台合办“律师热线”节目,显著扩大普法覆盖面。
2. 开展线下专项活动:2002年8月,联合市委组织部、鼓楼区委、区政府、南京电视台在山西路市民广场举办“律师与市民”纳凉晚会暨大型法律咨询活动。活动邀请南京市“十佳律师”及普法讲师团成员共30余人现场服务,累计接待群众1000余人次,解答法律问题600余个,有效提升了群众对“严打”整治的认知度。
3. 聚焦青少年犯罪预防:为从源头减少不稳定因素,全市司法行政系统针对性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2002年暑假期间,组织开展法制夏令营活动,18263名中小学生参与,累计举办活动600余次;活动中通过法制教育课、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报告会等形式,邀请公安、司法干警以案释法,并组织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显著提升青少年法律意识与守法自觉性。此外,借“六一”儿童节契机,在白马公园举办全市小学生法制漫画创作活动,栖霞、鼓楼等区共创作漫画2000余幅,并在社区巡回展出;同期举办“供电杯”漫画大赛,编印《南京市法制漫画作品专集》3000册,以生动形式强化青少年普法效果。
此部分工作严格遵循“普法宣传教育体系构建理论”——该理论主张通过多元化载体、分众化内容推进普法工作,强调针对不同群体(如青少年、农民)设计差异化宣传方案,以提升普法精准度与实效性,为法治社会建设奠定全民认知基础①。
三、优化服务、严守法治:履行严打整治核心职责
法律服务作为司法行政系统参与“严打”整治的关键抓手,已深度渗透至专项斗争各环节。“严打”启动后,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立即强化法律服务管理,市、区县两级司法局均下发专项文件,对律师刑事辩护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以法律手段筑牢稳定防线,从政治高度认识“严打”整治的重要意义,严格落实重大案件辩护报告制度与时效制度,强化工作人员政治责任感。
在办案原则上,明确要求律师、公证员办理“严打”相关案件时,须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稳定”导向,既要为政府分忧、为百姓维权,也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并提出五项具体要求:一是以“维护稳定、化解矛盾”为核心立足点,把握正确指导思想与办案原则;二是受理相关案件后须及时向司法行政机关报告并接受指导,同时由律师事务所集体研究处置方案;三是案件办理期间严禁擅自向新闻媒体透露案情,避免引发舆论风险;四是主动担当政府法律参谋,维护政府公信力;五是注重经验总结,持续提升案件办理质量与社会效果。
典型案例显示,2002年汤山“9·14”事件发生当晚,市局迅速组织5家律师事务所介入,就事件责任认定与善后处理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并对案件办理提出两项核心要求:一是依据事实、法律及法定程序提供意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二是依法维护党委政府威信,以“防止矛盾激化”为底线保障社会稳定。数据表明,2001-2002年全市律师代理刑事案件期间,重大问题均及时向地方党委、政法委汇报,未发生一起因擅自透露案情影响司法办案的情况。
在打击邪教领域,律师队伍积极参与“法轮功”专项整治,既通过案件办理揭露“法轮功”邪教本质,也参与痴迷人员教育转化工作。结果表明,两年间全市共办理各类刑事案件5316件,刑事法律援助案件515件,不仅保障了司法程序合法性,维护了法律尊严,也切实保障了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
为提升法律服务质量,全市司法行政系统采取三项关键措施:
1. 严守法治原则,提升办案实效:全市律师严格遵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聚焦案件事实、证据与法律适用提出客观意见,坚决落实“两个基本”(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凿)要求,不纠缠细枝末节,显著提升办案质量与效率。
2. 强化指导监督,规范执业行为:通过组织律师参加专项培训班、召开座谈会、举办直属所主任例会等形式,加强业务交流与办案指导;市司法局联合市律师协会组建“刑事辩护工作指导组”,由资深律师与法律专家组成,重点指导重、特大刑事案件辩护工作,既提升了辩护质量,也保障了“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刑事犯罪”的力度。
3. 加强纪律教育,筑牢职业底线:将律师参与“严打”整治与行风评议工作紧密结合,对违反法律规定与职业道德的行为严肃查处,推动律师队伍行风建设,实现刑事辩护工作“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夯实基层、强化矫治:巩固严打整治工作成果
基层基础工作与劳动教养作为预防犯罪、减少重新犯罪的重要环节,是巩固“严打”整治成果的关键支撑。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从两方面推进相关工作:
(一)强化安置帮教,降低重新犯罪率
2001年,市安置帮教办公室下发《关于配合“严打”整治斗争进一步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全面掌握刑释解教人员动态,落实帮教措施,健全基层组织网络,完善责任制,防止脱管漏教,最大限度降低重新犯罪风险。
在工作创新上,2001年市局投入14万元研发“安置帮教工作管理软件”,并与13个区县局实现联网运行,推动安置帮教从“人工管理”转向“动态化、规范化管理”,实现全市信息共享。同期,分别于2001年6月20日、2002年7月19日在栖霞区、白下区召开“企业安置帮教”“社会化安置帮教”现场会,以典型经验推动工作落地。
数据显示,两年来全市共安置刑释解教人员3718人,安置率达94%;帮教措施落实率达99%;重新违法犯罪率维持在3.55%,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02年底,全市共建立居(村)委会帮教小组4600余个,帮教工作人员近2万人,形成“上下成线、左右成片”的社会化帮教网络。具体实践中,三项措施成效突出:
1. 组建志愿者队伍:整合社区资源,在全市建立安置帮教志愿者队伍,吸引社区老党员、老干部参与,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从思想引导、生活帮扶两方面助力刑释解教人员融入社会,既提升了好转率,也增强了社会对安置帮教工作的认同。
2. 实行社区控岗制:在社区预留一定比例工作岗位,专项用于安置确有困难的刑释解教人员,在就业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有效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降低了因生计问题引发的重新犯罪风险。
3. 深化监所协同:与监狱系统加强合作,延伸帮教链条。2002年9月,市局联合省监狱管理局组织刑释解教人员组建“新生之路演讲报告团”,分赴南京监狱等4所监所开展演讲,以自身悔过自新经历教育在押人员,反响强烈;报告内容被制作成光盘,分发至省属各监所,成为监所教育的重要素材。
此部分工作符合“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协同理论”——该理论强调通过制度衔接(如监所与社区的信息互通)、资源整合(如志愿者队伍与社区岗位),构建“出监-安置-帮教”全链条支持体系,核心目标是降低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维护社会长期稳定②。
(二)加强人民调解,化解基层矛盾
“严打”整治期间,全市基层民调工作以“防激化”为核心,聚焦重大民间纠纷调处,通过强化组织建设,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有效防范人民内部矛盾升级。为适应“严打”工作需求,2001年4月25日-29日,市局举办全市司法所长培训班,通过体能训练与业务强化,提升基层骨干的综合能力。
结果表明,基层司法所及工作人员在“严打”整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累计4911人次参与纠纷排查480次,参与各类专项治理576项;从中揭发犯罪线索221件,制止群众性上访693次、群体性械斗203次,调解纠纷8668件;65个集体、115名个人获各级党委、政府表彰。
伴随乡镇机构调整与社区建设推进,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数量精简、质量提升”。2002年,全市调委会数量为3084个,各类调解人员达29651名,三级调解网络(市-区-社区)全面覆盖。数据显示,全年共调处婚姻、继承、邻里、债务、生产经营等各类矛盾纠纷22268件,成功调处21735件,调处成功率达98%;同时防止民转刑案件188件,制止群众性械斗97件、群众性上访462起(涉及13413人次),防止因民间纠纷引发的自杀事件85起(涉及141人),有效筑牢了基层稳定防线。
(三)优化劳教工作,提升矫治质量
大连山劳教所作为市管劳教机构,以“探索南京特色劳教路径”为目标,全面配合“严打”整治工作:一方面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完成办公、监管设施升级,新建习艺性劳动场所,高起点编制扩建规划,确保“公安机关送多少、劳教所收多少”,为劳教工作提供硬件支撑;另一方面强化教育矫治,综合运用管理、教育、劳动三大手段,针对劳教人员特点制定个性化矫治方案,同时加强劳教警察队伍建设,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管理机制,结合所情教情定期排查,实现劳教人员零逃跑事故,维护场所安全稳定。
在矫治创新上,劳教所以“提升教育矫治质量”为核心,创新工作方法,培养专业化矫治人才,通过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等手段增强矫治实效性,助力劳教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从源头减少重新犯罪风险。
注:
① 普法宣传教育体系构建理论:该理论由我国法治建设研究领域提出,核心在于打破“单一化”普法模式,强调根据不同群体的法律需求(如青少年的行为规范教育、农民的权益保护教育)设计差异化内容,同时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普法网络,最终实现全民法律意识的系统性提升。
② 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协同理论:该理论是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主张通过监狱、司法行政部门、社区、社会组织的协同配合,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出监衔接-就业帮扶-思想引导”的全流程支持机制,核心目标是通过降低重新犯罪率,实现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为社会治安稳定提供长效保障。
上一篇:2008-2009年边疆民族地区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报告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 2001-2002年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严打整治斗争工作总结(累计办理刑事案件5316件)
- 2008-2009年边疆民族地区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报告
- 202X年度XX区域多层次宜居单元创建工作总结
- 2023年度XX小学文明创建工作总结(全年获区级以上奖项416项)
- 2019年度项目专员工作总结
- 202X年度各岗位月度工作总结汇编(含12类岗位核心数据与复盘)
- 2024年度高校党建秘书工作总结
- 202X年度油品计量员工作总结(累计完成计量作业1200次,数据准确率99.8%)
- 202X年度培训班教师工作总结(含多机构教学实践与新教师培养数据)
- 2012年度XX区农村干部土地管理工作综合总结(含32万亩耕地确权、10万亩流转核